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宋词属于古代文赋中的精品,语言精美、意蕴深刻,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尤其小学语文教材(课外读物)中的古诗词,颇具“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文风特点,是开展语言文字训练和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题材。然而,毕竟古诗词距今甚远,其语法、平仄等重要元素亦是“曾经沧海”,它也就自然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内容。笔者拟就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浅谈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古诗词教学须坚持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正是“读”,自古以来一直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小学古诗词教学更应“以读为本”。初读时,要求学生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不误字、不少字、不倒字,且要正确流利。自读后,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并开展伙伴之间的相互评议,以有效纠正并指导一些读错的字词。接着由教师先范读后领读,让小学生从声情并茂中获得熏陶,让他们的耳、脑、口、眼等在绘声绘色中得到协调性活动。在范读和领读环节,一定要注重诗词句的应有停顿和节奏,认真读出韵律和感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和音律美。最后,引导学生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集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灵活变换中充分感受“读”的乐趣,并且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意境。几番下来,每生朗讀量应在20遍左右,他们越读越有兴致,越读越有滋味,绝大多数达到了熟读成背的地步。如此这般的古诗词朗读教学,扎扎实实、形质俱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
  二、古诗词教学应当是“由意境到精华”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欲求精华,必由意境”。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必须借助相应的情境来完成,这对于心智发育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比如,创设语言情境转入意境: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笔者采用了“起兴点拨法”。首先是猜谜语活动——“悬崖挂块大白布,千人万人捉不住。好似千军万马吼,疑是银河飞下谷。”以此激发学生对瀑布的兴趣;接着导读回忆《瀑布》,让学生受到语言情境的感染而进入瀑布的诗境;然后顺理成章地导入到李白的这一“瀑布”诗。再如,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王安石在创作《泊船瓜洲》一诗时,就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先后用过“到”“过”“入”“满”四个字,他都感觉不满意,后来在灵动之下终于寻得一个“绿”。笔者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学生,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引导全班对王安石为什么独宠“绿”字进行了讨论,作者不仅写出了“春来了”,而且把春天为江南岸披上绿装的这一动态过程写“活”了!在如此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们获得了美妙的意境,也汲取了诗中的“精华”。此外,我们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以图配诗”来感受意境,通过“想想漫游”来深入意境。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活跃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古诗词教学多讲求“朦朦胧胧才是美”
  众所周知,在古诗词的遣词造句中,有一些为了追求它的韵律美而在形式上是勉强为之。比如,陆游《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其中“无”通“勿”;李曾伯《八声甘州(癸丑生朝)》中的“山林下,相将见一,舍我其谁”,其中“舍我其谁”就是倒装句式。诸如这里的“通假字”“倒装句式”等现象与今天的白话文基本不同,也几乎不见了。还有如古诗词中的押韵、平仄等知识点因素,在教学中只要让小学生“知其然”即可,无需作出过多的要求,否则它的“超形式美”就会让小学生因“压力山大”逐步地敬而远之。另外,许多教师为了让小学生“明诗词意”,要求他们把古诗词尽量地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并且要“词句落实”。其实这大可不必,也不太可能做到。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飞入菜花无处寻”,其中“无处寻”——究竟是黄蝶飞入菜花丛中真的找不到了?还是由于黄蝶和菜花颜色相同而一时难以寻找呢?这恰好为小学生提供一种相互争论、自由想象和保持个性的契合点。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时候“难得糊涂”比“落实到位”要更好一些。有人呼吁“把我的美丽还给我”,正是在强调这种“朦胧美”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最后,“诵读感悟经典诗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这既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不容推卸的时代责任。我们以“教书育人”为天職,同时是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应为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石桂淑,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柳林风声》是英国文学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长篇经典儿童作品。作者以符合儿童审美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温馨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群极富人格化社会化的小动物。作品从儿童本位出发,通过讲述鼹鼠等几只小动物离开家园和回归家园以及它们冒险旅程中不断认识世界,重新审视家园,认识自我与认识他人的成长故事。从儿童成长的视角来观照世界、表现世界,在寓教于乐的叙事中帮助儿童更好建立对家园、世界与自我关系的哲学思考
期刊
在大学生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以素质拓展培训为载体,开展体验式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初步分析了拓展培训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开展新生"破冰训
分析全国19个地区30道中考作文题,感到中考作文命题正处在一个相对平稳而又蓄势待发的阶段。继近几年的命题充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世 Analyzing 30 essay questions in 1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欣赏美、实现美乃至创造美的广阔天地,这也是语文教学审美化的最高境界[1]。实现这一境界的前提是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语文教师群体,而大學语文教师的最大魅力和价值也在于此。大学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形成,是大量阅读,与人类崇高而智慧的心灵不断对话的结果,是长期接受美的熏陶的结果,也是多方审视人生体验的结果。他们的崇高理想、纯正道德、坚定意志、丰富情怀以及深厚的
期刊
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语文课堂仅有的40分钟,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有效进而高效的课?不少教师心中本没有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恨不得把40分钟灌注得滴水不漏、演得完美无缺,教学也就患上了“肥胖症”“虚伪症”。  其实,“大道至简”,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正让课堂有效,我们的课就要“减肥”,要“洗”尽铅华,还原教学以轻装、素颜。  “洗课”,如何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在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那么语文教师如何革新语文教学方式呢?  一、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取“教学”这一概念时,我们从“教学”中解剖分析“教”与“学”的关系,会发现近年来多次提及的回归原点的研究方法含有学理特性。从学理视角中探究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加强老师对“高中语文教育”解析,而且可以帮助理清教学生活中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问题。  一、“教”与“学”关系的真假论述  通常来说,人们总是把学生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接纳理解知识的行为叫做学,教师在这
期刊
自古以来,高中就是人文精神升华、融合和创造的主要阵地,同时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职责,因此高中生除了应该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优秀人文素养与知识情怀,以此促进民族传承与国家发展。  一、我国高中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自我意识强化,人文价值观念匮乏。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善恶与美丑等观念上相比于传统意义存在一定分歧与扭曲,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传统的标
期刊
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是备受歧视,甚至连某些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从宋代起,朱熹理学就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夫权自然就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天理”。封建礼教要求
期刊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义,对小学生来说,步入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汉字,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目前很多教学实践来看,有些老师教学太过机械,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违背学生学习规律,事倍功半。《说文解字》中蕴含着古人的造字智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说文解字》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汉字,学习知识。  一、拆分文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汉字源来已久,古人在创造汉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