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诗歌的“发现体教学”初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发现?发现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发现体教学”,则正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首儿童诗时,我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趣味识写,发现汉字奇妙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写字教学则重点指导。
  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更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在“步”的写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步”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汉字的造字本意,再创设有趣的语言情境,带领学生书空“步”字下半部分的笔顺,加强学生对“步”字下半部分写法的记忆。
  在识写环节,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发现了汉字的奇妙。
  二、借助微课,发现文体特点
  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未知的,而且要教出浓浓的“语文味”。这节课中什么才是这些低年级学生不懂的呢?“语文味”又在哪里呢?我想那就是“诗歌” 这一文体的特点。这也往往是我们很多一线低年级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其实,文体教学不分学段,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出每个学段的深度和层次。
  本首诗歌具有诗句反复、词语重叠的表达特点。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歌之后,我巧妙地借助微视频,引导学生轻松发现了诗歌的文体特点。微课中,一个和学生同龄的电台小主持人主持了诗歌朗诵节目,为学生朗诵了《雨点》和《春天的闹钟响了》两首诗歌。我引导学生发现,诗人经常会把一些句子或词语重复用,既渗透了诗句反复、词语重叠的写作特点,又让学生倍感亲近。
  在学生们看完微视频后,我又组织他们默读并思考“读了这首诗歌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边读书,边圈画词语和句子,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学生们通过一番观察、探究、合作学习,有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最了不起的是,基于微视频能够举一反三,自主发现本首诗歌中很多诗句反复、词语重叠等特点。
  学生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发现了诗歌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并做简单标注,为后面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寻找规律,发现背诵妙法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要指导学生学会梳理规律,总结方法并运用方法。
  在学生有了初读感受和诸多发现后,我首先利用对比句子和直观图画,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模仿声音”的方法读好诗歌。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回忆微课,发现背诵诗歌的方法。最终,学生得出背诵妙法——重复的句子很容易记,只要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重点背不同的句子,就能记得很快了。有了这一妙法,学生在图画和音乐的熏陶下,个个都能兴致盎然地当堂熟记这首诗歌。这也实现了我们让学生“学而得法,得而会用”的目标。
  四、创编运用,发现诗歌之美
  学会运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语用。本首诗歌,既体现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各自独特的美,又以反复的手法写出了诗歌的节奏美,巧用拟声词写出了诗歌的韵律美。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会读诗、会背诗,心海中泛起层层涟漪,拥有美好感受之时,我顺势激励学生成文。让学生再次观察本首诗歌,展开想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编一节小诗,并根据事物的特点,用上恰当的拟声词。
  学生有了前期的学习和积累,自编的小诗相当精彩,拟声词使用非常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一节节小诗新鲜出炉后,学生忽然意识到四季的美不仅仅在书本中,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在这样美的感染下,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之情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们以“发现体”的独特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一步步发现了诗歌的语言表达特点及独特魅力,课堂时时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其他文献
一、探访心灵的家园  “我”在一日之内就访遍山中好友,跟他们倾诉衷肠,交流情感。“我”去登山,并不是要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也不是要“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理念得以体现,而是在于,“我”与山中的景物是一体的,“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登山,就是要去寻访好友,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从大自然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山之于“我”,不在于攀登,不在于征服,而在于寻访,在于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思维学科。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更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一切听说读写都是在思维转换下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是怎样写的”,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写”。当下,在很多课堂中,存在着抑制学生思维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教学中学
从核心素养视角来关注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侧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朗读指导的巧妙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人文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  课标指出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涵盖“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教师要重视课文朗读,从阅读实践中指导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言,体会课文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结合课文的要求,设计的课堂语言训练统称为随堂小练笔。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开展语言实践和提升语文能力。不过,目前很多随堂小练笔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主要表现在不讲课堂效率,不顾学情,为随堂小练笔而安排随堂小练笔,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加重了。那该如何提高高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呢?  一、适宜组织仿写,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
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肤浅化、功利化的阅读较为盛行,这也说明了教师在这一阅读中的“缺位”,或者说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无法形成默契。筆者根据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按照阅读过程分为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三个时间段,并通过设计不同的助学单进行有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高效。  一、开启阅读之门,激发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整本书前,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可以使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选取了三个经典恰当的事例,极具说服力。通过本文的學习,应让学生学会“选取合适的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写作方法。  说理文在小学教材中所占比重很小。这类课文往往借助几个小故事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小学高年级说理文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呢?下面笔者结合特级教师刘寿
“文道统一”,“文”是语言形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道”是思想内容,具体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文道统一”简言之,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如何将“文”与“道”渗透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中。  一、探寻文路——备课体现“文道统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日渐回归儿童本位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童话类文本的特质及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童话类文本的过程,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童话的快乐。  一、童话类文本的特质  童话类文本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创编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的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一般
纸尿裤  傍晚,带着女儿来到了超市里,走到婴儿用品区,售货员阿姨见着小宝可爱,便开玩笑的说:“小宝,你买个纸尿裤回家吧!”  小宝:“阿姨,我已经不用了,我小便会自己说的。”  售货员阿姨说:“你都不用,那我们这么多的纸尿裤卖不掉了,卖给谁呢?”  小宝仔细打量了阿姨一番:“那你再生一个。”  是不是到国外了  带宝贝到青海去旅游,一下火车,刚睡醒的宝贝问:“妈妈,我们是不是到国外了?”  妈妈:
【摘 要】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认可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将“教诊改”思想渗透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五个方面,抓好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诊改三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5-6009(2018)84-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