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石子路上的电车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旧的电车穿行在老的城区,真不知是从老早的年代开出来,还是要从眼前开回到早先的时光……
  葡萄牙里斯本,被称为“七丘城,濒临阿尔巴拉辛山,南、北、东三个方向七座起伏的小山坡架构起这座城市的主线,彼此拉伸,最后在广阔的特茹河入海口聚拢。城市蔓延在山丘之上,吐纳海洋的气息。
  尽管在1755年11月1日,那场欧洲近现代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欧洲最大的海啸,几乎使里斯本这座当时全欧第四大城市、富足之都和基督教艺术与文明之地受到毁灭性打击,但震痛慢慢愈合,其后的建筑再没有受任何毁坏,城市的一切,保留了百年的风韵。
  里斯本城区街巷两边都是古旧的老房子。斑驳灰黄的沿街墙面,漆色剥落的门扇窗户,都是岁月蚀刻的深深皱纹,不可磨灭。各条大街小巷的碎石路面最具葡萄牙特色。那些白的、黑的花岗石,被切成2寸见方,再由人工费时耗力地紧凑拼砌,缝隙里填上砂子。百年来都是如此,即使道路翻修。
  我们看到翻起的石块像麻将堆在路边,等路基整修完毕,一块块石子又被原样码回去。许多路段,黑白色石块会被精心设计成简单的图案:柔卷的浪花纹样,或者粗线条勾勒的鱼纹。在一些店铺前的那段,则会拼砌上小店的名字。百多年来,这些小小的石块,经受无以计数路人的脚底按摩,早已平滑光洁,温润得如同传世的美玉。不仅脚踏得舒服,甚至让人想俯身用手触摸一下。黄昏的阳光下,路面反射出耀目的光华,长长的人影拖曳在碎石图案上,总让人有时光错乱的感觉,亲切而怀旧,就像回到从前上海老街的“台格”路面。
  现在的案头,就放着作为纪念品带回的一小方瓷砖,模拟的就是里斯本街道的黑白碎石路面,摩挲这块瓷砖,好像又行走在老城的街头。
  


  这样的石子老街似乎怎么也走不厌,当然总还是会走累。这时可以坐讲街边任意一家小咖啡馆,把自己埋入笨重的皮革圈椅,来一杯香浓的咖啡,也别忘闻名的“葡式蛋挞”,歇个脚,一天的旅程画个句号。
  不过我们的选择是,跳上一列电车,继续前行!
  100年来,旅人到达里斯本,总是先以电车速度,浏览这座城市。搭电车,是欣赏里斯本最浪漫轻松的方式。而电车对于里斯本也早已超越了交通运载工具的涵义。就像红色双层巴士之于伦敦,天星小轮之于香港,水上巴士之于威尼斯,“托托”之于曼谷。承载的不光是人,还有关于城市的沉甸甸回忆。
  里斯本街巷缆线密布如蛛网,钢轨蜿蜒似经脉。行驶期间的,有流线型的新型机车,也有古老的木质电车。新车固然快建准时,但老车悠闲喧闹,别有风味。其中最出名的是穿梭在阿尔法玛区的28路电车。还是一战时期的设计,短短的只有一节车厢,木质窗框和内饰,扶手磨蹭得和轨道一样晶亮。司机就站在车头操控。时常要穿行在一些极其狭窄的小马路上,有时谁家门13的车稍微泊得不那么贴墙边,电车就可能过不去。这时司机只好停下车,“哐当哐当”打上一阵铃,车子的主人很抱歉地出来挪出通路。通过这些街区,两边晾晒的衣物一阵风带起,似乎就能拂到靠窗乘客的脸上。一楼阿妈推开窗户,飞快地打了个照面。司机经年行驶这固定线路,一路过去,和街旁的某个熟人打个热络的招呼,也成了习惯。偶尔电车会忽然停下,司机要下车驱赶不识趣躺在轨道上贪睡的街狗,惹得一众乘客呵呵大笑。
  坐在车厢里的大多是当地老从,清宫有我们这样猎奇的游客。老旧的电车穿行在老旧的城区,真不是人老早的年代开出来,还是从眼前开回到了早先的时光。
  上城区的许多街道很陡,直下港湾,像急流一样向河口汇聚。坡度之大,以至于某房子的一楼地板和邻居的屋顶齐平。这样的街道一样有电车交通。不过样子有些奇特,黄黄的车身随着坡度呈平行四边形,以保持乘员不会倾倒。与其称为电车,叫做缆车更为恰当。铁轨底下暗藏了钢缆,牵引电车上下。
  电车的速度不疾不徐,很契合里斯本这座老城的脉搏。慢慢地爬坡,缓缓地转向,像老电影的节奏。顶上交错的缆线,编织里斯本往昔的美梦,这座城从昔日的无限风光,到如今光辉黯淡,魅力却仍丝毫不减,依旧会随着电车的轨迹永无止境延伸下去。
其他文献
广东话里的“手信”,就是出远门回来时捎给亲友的小礼物。信手捎来,故称手信。  曾经收到一个朋友出国旅行带回来的手信:一杯咖喱面。因为旅游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咖喱是当地的特产之一,经过她的描述,这个杯面又是何其的美味,值得旅行的人成箱地带回国作手信的泡面……从来没吃过外国出产的杯面,突然就觉得神圣起来,决定为这个杯面,也为自己的第一次,择个吉日而行事,去尝试她的经历,也让自己期待和向往!  收手信的人
期刊
房者,普通住处也。凡功名者,其住处多以“园”命之,譬如拙政园、留园等等,无一不与名流息息相关。就连处“番蛮之远”的南粤,亦是如此。“广东四大名园”有三者以“园”命名,惟有“余荫山房”以“房”取名,且以“山”前缀之。  余荫山房到底有什么特别?  位于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名园故主邬彬是番禺南村人。邬彬及其长于和次子先后中举。在古代,“一门三举人”是一件光
期刊
据《西樵山志》记载,宝峰寺始建于1404年,寺成后香火旺盛,明嘉靖年间被毁,遗址只存断墙残壁。2004年,有关部门决定,将宝峰寺易地重建,移至西樵山蛇岗一带。宝峰寺当时如何被毁,为何又要在被毁了近500年之后重建?这里有一段佛家流传了几百年的历史故事。  南汉以来,西樵山便是佛教胜地。至明朝,西樵山佛教最为鼎盛,山中有云岩寺、宝峰寺、宝莲寺、接承寺、白云寺等。其中宝峰寺最为出名,与广州光孝寺、曲江
期刊
第一乐章:苏打温泉浴    温泉沐身,辞旧迎新。泡浴名泉迎新春、荡涤俗尘纳万福!从化的苏打温泉冠甲岭南,温泉水质为世界稀有的氡温泉,温泉水富含了二氧化矽、氧、钙、钾、钠、镁、铵、氟等20多种元素,对人体的30多种疾病有着明显疗效。独特的水疗池利用利用水流的物理作用为游客缓解疲劳、舒活筋骨独家引进专业泰式按摩为游客排毒、健肤、美体,国医馆里,还有知名的医师为游客量身订做最合理和个性化的养生套餐,在轻
期刊
深夜看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电影,你永远不用为没泡咖啡而后悔。因为她的表演会让你忘记疲劳、忘记时间、甚至忘记现实是什么。  《时尚女魔头》中,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米兰尼是个呼风唤雨的女王,身为著名时尚杂志主编,她主宰时尚、掌控潮流、因而不可一世。所有人都为她的存在而效劳,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了我们可怜的女主角——她的手下,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安德。  米兰尼的要求从来是不合理的。外面暴风雨,那与她无关,安德必
期刊
三千多年来,每年两次,神秘的“神光”都会准时直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的大门,照在拉美西斯二世的脸上,这一世界奇观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前来瞻仰。2006年的10月22日,“神光”又一次如约而至。这一次,我终于亲眼见证。这是人类智慧和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  拉美西斯二世,是3300年前驰骋沙场的埃及法老王。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法老,在埃及广袤土地上,遍布着歌颂其功勋的巨型神庙和雕像,仿佛整个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都
期刊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中国老人,支起画架,安然坐在塞纳河畔、翡冷翠街头,专心画他的画,写他的文章。跟随着他的笔,我们从优雅的塞纳河出发,沿着凡·高的脚步,追寻印象派画家们的踪迹。还跟老人一起,散步在美得令人心碎的翡冷翠(佛罗伦萨),走进达·芬奇生活过的小巷,再与薄伽丘、但丁相遇。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黄永玉先生上世纪90年代写于意大利、发表于香港的一部作品。它既是生动的欧洲游记,也是隽永的文化散
期刊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一切新政法令。一大批维新人士惨遭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便告失败。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心灰意冷寄情山水。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康有为爱山成癖的诗句。康有为有一个“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的皮箱,上面贴满了国内外托运行李的标志。这皮箱也曾伴着他三上庐山。  早在1888年,康有为
期刊
维也纳——梦中旅    维也纳,布达佩斯,两个城市间的同一条河给了女人同样的感受。  夜不算深。  李斯特的钢琴曲徐徐地在心底,它们不规则的节奏,透着快乐。音乐本可以传达一种被理解的快乐,不管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这女人爱李斯特,不光因为他是钢琴曲之首,技巧娴熟,还因为他来自匈牙利,他脸上执着的表情,这只有很具精神的男人才能具备的表情,很感染她。  蓝色的多瑙河是因为施特劳斯才流淌在世人的心中。它
期刊
三毛是在大陆出生的,对大陆有很深厚的感情  三毛是家族中第一位回乡探亲的、1989年,三毛第一次来到大陆,在舟山,她返乡祭祖,在上海,见到了张乐平,并认他为爸爸。走到哪儿人群就到哪儿,到哪儿都是记者和读者,她才知道有这么多人读过她的作品。  1990年4月,三毛第二次来到大陆,计划到中国西部旅行。临行前,到台湾发展的香港导演严浩、林青霞与秦汉,出面来邀请三毛写电影剧本,当天深夜,用可乐配琴酒,意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