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获得了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位年轻人是谁?他叫丁忱。丁忱学成即回国,近70年过去了,有人还惦记着他,让我们穿越时空,史海钩沉,追寻这位丁忱博士的史迹。
钱钟书校友 无锡辅仁中学毕业
太湖之滨、惠山脚下、钟灵毓秀、人杰地灵。1919年2月,丁忱出生在江苏无锡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丁忱是学名,字宝恂。丁忱启蒙很早,10岁就已经小学毕业,1929年,他考入无锡县立初级中学,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了3年,1932年毕业。
无锡有一所名校,叫辅仁中学,是无锡望族唐氏家族中一位叫做唐纪云提议创办的。1918年秋,唐纪云与圣约翰大学无锡同学会校友集资四千元,创办私立辅仁中学。当时货币使用的是银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辅仁中学最早租赁书院弄刘抚院的一处房子,学生增多后于城东苏家弄将军桥购地自建校舍50间。丁忱初中毕业时这所学校已经办了10多年,因为这所学校开始教授外语,在当地小有名气,父母送丁忱进入这所学校读书。或许有人问,唐纪云是谁?如果在工商联工作稍久的人都知道唐君远,唐君远是上海市工商联6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那个唐纪云就是唐君远的伯父。
辅仁中学的外语特色非同一般,曾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就是这所学校的校友。钱钟书长丁忱9岁,1929年钱钟书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时,丁忱才10岁,刚刚考入县立初中,1932年丁忱不负众望考入辅仁中学,各科成绩也是特别优秀。
1935年7月,丁忱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入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在交通大学读了4年,1939年7月毕业。毕业后,他工作的第一站是浙赣铁路车务段。这或许是他的专业。他在浙赣铁路车务段工作了2年,1941年被派往美国圣太菲铁路公司。圣太菲铁路公司是北美洲最大的铁路运营公司之一,在那里丁忱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年轻,如能继续深造将有益于发展,于是在美国的第二年,他申请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经济学。丁忱所从事的研究是工业化资金积累,一年以后他转入哈佛大学经济系,继续从事工业化资金积累的研究。哈佛大学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他在图书馆常常看书直到深夜,无数个日日夜夜,终结硕果,1945年,26岁的丁忱完成了他《工业化、资本结构和内部积累:战后中国工业化考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获得博士学位不容易,获得哈佛大学博士更不容易。
资源委员会研究员 受聘荣氏申新纱厂
民国时期,国内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的人物屈指可数,丁忱研究的是战后中国工业化问题,非常符合当时国内形势。1945年丁忱回国,他很快被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聘为研究员。资源委员会的前身,是1932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易名资源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及其前身曾一度由蒋介石兼任委员长,翁文灏、钱昌照分任正、副主任秘书长,负责实际运作。1938年3月改隶经济部,由部长翁文灏兼主任委员,钱昌照任副主任委员。1946年3月直属行政院,后由孙越崎任主任委員,主要任务是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丁忱在资源委员会研究所做了2年的研究,主要是翻译一些资料,配合完成一些研究项目。
但是,研究与“实战”不同,他需要把理论上升为实践,恰好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国内最大的纺织企业申新纱厂继续扩大规模,广罗人才。申新纱厂是无锡荣氏家族的产业,丁忱是无锡人,自然进入了“申新”的视线,1947年8月,丁忱正式受聘于申新纱厂,担任申新二厂和申新五厂的秘书和总计核,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民族工业集团荣氏家族的智囊。
丁忱进入“申新”不久,正值国民政府成立全国花纱布管理委员会,实施对花、纱、布的全面管制,不许棉商、厂商自由采购国产棉花、自由调节国产棉花存量,纱厂储存棉花的数量日趋减少。所以各种文牍异常地多,都需要丁忱协调和处理。
在申新纱厂,丁忱结识了荣毅仁,荣毅仁长丁忱3岁,年龄相仿,都是同乡,虽是雇佣关系,但说话投机,成了朋友。后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荣毅仁是副主任委员,丁忱是副处长,增加行政上下级关系这一节,这是后话。
主持上海市工商联辅导处工作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江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如摧枯拉朽一般,上海面临解放。
上海解放后,1949年8月26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成立初期工商联工作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旧商会的留用人员,另一部分是面向社会招收。当时军管会工商处负责筹组工商联的许涤新认为工商联需要吸收有文化、懂经济的年轻干部。丁忱那时在申新纱厂已经工作了2年,许涤新是研究经济的专家,对这个晚辈很赏识,经许涤新推荐,同年9月丁忱进入上海市工商联工作,他担任辅导处副处长。辅导处主要是负责本市工业和商业的业务辅导,以及调解劳资纠纷。丁忱在辅导处接触工商界上层人士比较多,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上海市工商联的领导提供咨询,也为上海市军管会首长提供咨询。当时华东局工业部一位首长叫汪道涵,后来80年代担任上海市市长,与丁忱是交大校友,关系很好。汪道涵担任上海市市长那些年,凡上海经济发展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会想起丁忱,向他咨询,即便是那时他已被中信公司派往美国,他还是一一回答汪市长提出的问题。那是后话。
再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筹备,于1951年2月正式成立,同年3月丁忱提升为辅导处处长。当年辅导处是工商联主要处室之一,下设市场科、公私关系科、产销科、劳资关系科和税务科5个科,有几十名干部。辅导处这种设置运作了一段时间,丁忱觉得业务处室应该适应上海产业发展的需要,当时上海的纺织业、重工业、轻工业、商业布局分明,辅导处及时调整下设科室,增设一个科,为6个科,改为纺织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商业、劳资关系和税务6个科,丁忱协调各方,将工商联工作定位在既适应上海产业发展的需要,又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是大思路,统筹考虑全局的手笔。 1952年8月,上海市工商联召开第八次执监委联席会议,丁忱当选为副秘书长。
参与做工商联干部分流的思想工作
早期上海市工商联系统人数比较多,有上海市工商业税民主评议委员会的干部,有全市各业同业公会干部,有市、区工商联机关干部,还包括这些单位的工勤人员,约有2000多人。1956年1月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同业公会的职能相继由新设立的专业公司所替代,市工商联辅导处工商业辅导的职能也逐渐弱化,尤其是整风反右后,工商联只是做一些思想教育和组织学习这一类工作。但是工商联系统那么多机关人员何去何从,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丁忱参与了这项工作的讨论。在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主要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一是对年富力强的100多名工勤人员输送到本市制锻工业企业从事生产劳动,转为生产工人;二是对数名高中文化程度且品学兼优的青年干部输送到大学进修;三是响应党和国家发出的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的号召,与统战系统百余名机关干部去上海县纪王乡,与当地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四是对同业公会干部补上肃反一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职定薪,确定为机关干部身份和待遇;五是安排干部去嘉定外冈农场。1959年,机关所留人员仅几十名,除骨干以外,还照顾了一些身体状况不太理想的同志。在处理工商联机关干部去与留问题上,都是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调动人员的家庭实际情况,非同小可,丁忱虽不是决策者、决定者,但是他能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在安排时,他尽可能向党组织反映干部的具体情况,照顾确实应该照顾到的人员。所以这段时间是丁忱思想工作做得最密集,也最得人心的地方。丁忱在工商联几十年的口碑是在这段时间积累得最为有效。除这一次之外,还有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后,机关干部普遍住房有困难,丁忱将这一意见,报请会领导同意,划拨一笔数额可观的房款,解决干部职工的居住问题。这又是后话。
工商联历史上秘书长任期最久
1958年上海市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当时称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58年会员代表大会,丁忱当选为执行委员。1959年11月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兼秘书长胡子婴调往北京担任国家商业部副部长,经执委会议通过,丁忱当选上海市工商联秘书长。那年,丁忱刚好40岁。
早年工商联工作与民建会工作密切联系,会员对象趋同,工作任务趋同,平时民建工商联两会干部联系比较多。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盛丕华、秘书长胡子婴也是民建上海地方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所以发展民建会员时考虑将工商联干部中优秀者吸收到民建组织中来。丁忱是重点争取的对象。1952年11月争取,1953年1月经盛丕华和胡子婴介绍,丁忱被吸收入会。2个月后,1953年3月民建上海市分会成立,丁忱为分会委员。公私合营后,1956年5月民建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产生,丁忱是常委,从第一届至第六届连任6届常委,1984年4月,民建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时,丁忱为顾问。同时他还是民建市委宣传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宣传教育委员会主任是漆琪生,副主任还有姜庆湘、李樾卿和宗之琥,整风反右后,民建工商联合址办公,丁忱又担任两会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办公室副主任。
虽然丁忱担任许多年民建市委会的职务,这是两会合署办公的因素,但是他组织关系在市工商联,他工作重心在工商联,他是那个时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的界别还是在工商联界别。1961年上海市工商联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这一届丁忱当选副主委兼秘书长,1965年,1980年,1984年的第五、第六、第七届上海市工商联换届,丁忱都是副主委兼秘书长。如果“文革”民建工商联两会停止办公的10年不计的话,丁忱实际担任市工商联副主委兼秘书长有15年之久。这是上海市工商联历史上,担任秘书长时间最长的一位。可见,他的知识储备、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
上海工商学院首任院长
改革开放之初,民建工商联会员焕发青春,发挥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向海外朋友介绍祖国经济建设的各种需求,洽谈项目,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引进人才,丁忱在美国留学多年,有许多国外朋友,他利用多种途径介绍同学朋友来华投资洽谈项目,并协助主任委员刘靖基接待外宾,落实处理一些具体事务。在筹组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时,丁忱参与其中的酝酿和讨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正式成立时,丁忱是董事、副监事长。当时监事长是唐君远。那时,远在北京的荣毅仁创办的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正在拓展海外業务,丁忱应招赴京,起先在北京工作,后派往美国,负责中信公司海外公司的一部分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被“文革”期间耽误学习机会的一代青年人渴望有再学习的机会,社会上有大量补习文化的需求,尤其是希望通过业余学习,达到同等文化程度,得到相应的国家承认的文凭。上海市民建工商联两会创办了上海工商专业进修学校和上海工商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所能颁发中专文凭的学校,深受社会各方的欢迎,引得社会各方的赞誉。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汤蒂因提出,在这2所学校的基础上再办一所有大专学历的学院,重点培养外向型经贸管理人才。这个创议得到在沪民建工商联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致赞同。
1984年,上海市民建工商联成立了上海工商学院筹备小组。接着,在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双月座谈会”上,刘靖基主任委员正式提出了创办上海工商学院的建议。不久,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承宗提出边筹备、边建设的方针,以不同于公办大学的模式与机制来办学,设立校董会为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得到这一指示,汤蒂因与民建另一位副主委董幼娴利用去北京参加会议期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作了汇报,请他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并题写“上海工商学院”校名,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许涤新担任名誉院长。请丁忱出任院长。丁忱当时已经调往中信公司,丁忱与汤大姐和董大姐都是多年的同事,同为全国政协委员,没有推辞,接受了聘任。1985年2月上海工商学院首届校董会成立,丁忱正式担任上海工商学院院长,这个职务一直到1992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汪熙教授接任上海工商学院院长为止。
丁忱在民建工商联两会机关干部中的影响很深,听过他作报告的老同志回忆,他的报告能深入浅出,不是那种空洞乏味的宣讲。同样传达文件,他能提纲挈领,择其主要精神传达,而不是照本宣科。可惜笔者没有赶上那个时代,没能聆听到丁忱精彩的讲演。3年前某一天,听说丁忱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家中去世,于是向有关部门了解,他确切去世时间是2011年1月31日,享年91岁。
钱钟书校友 无锡辅仁中学毕业
太湖之滨、惠山脚下、钟灵毓秀、人杰地灵。1919年2月,丁忱出生在江苏无锡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丁忱是学名,字宝恂。丁忱启蒙很早,10岁就已经小学毕业,1929年,他考入无锡县立初级中学,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了3年,1932年毕业。
无锡有一所名校,叫辅仁中学,是无锡望族唐氏家族中一位叫做唐纪云提议创办的。1918年秋,唐纪云与圣约翰大学无锡同学会校友集资四千元,创办私立辅仁中学。当时货币使用的是银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辅仁中学最早租赁书院弄刘抚院的一处房子,学生增多后于城东苏家弄将军桥购地自建校舍50间。丁忱初中毕业时这所学校已经办了10多年,因为这所学校开始教授外语,在当地小有名气,父母送丁忱进入这所学校读书。或许有人问,唐纪云是谁?如果在工商联工作稍久的人都知道唐君远,唐君远是上海市工商联6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那个唐纪云就是唐君远的伯父。
辅仁中学的外语特色非同一般,曾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就是这所学校的校友。钱钟书长丁忱9岁,1929年钱钟书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时,丁忱才10岁,刚刚考入县立初中,1932年丁忱不负众望考入辅仁中学,各科成绩也是特别优秀。
1935年7月,丁忱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入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在交通大学读了4年,1939年7月毕业。毕业后,他工作的第一站是浙赣铁路车务段。这或许是他的专业。他在浙赣铁路车务段工作了2年,1941年被派往美国圣太菲铁路公司。圣太菲铁路公司是北美洲最大的铁路运营公司之一,在那里丁忱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年轻,如能继续深造将有益于发展,于是在美国的第二年,他申请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经济学。丁忱所从事的研究是工业化资金积累,一年以后他转入哈佛大学经济系,继续从事工业化资金积累的研究。哈佛大学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他在图书馆常常看书直到深夜,无数个日日夜夜,终结硕果,1945年,26岁的丁忱完成了他《工业化、资本结构和内部积累:战后中国工业化考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获得博士学位不容易,获得哈佛大学博士更不容易。
资源委员会研究员 受聘荣氏申新纱厂
民国时期,国内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的人物屈指可数,丁忱研究的是战后中国工业化问题,非常符合当时国内形势。1945年丁忱回国,他很快被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聘为研究员。资源委员会的前身,是1932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易名资源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及其前身曾一度由蒋介石兼任委员长,翁文灏、钱昌照分任正、副主任秘书长,负责实际运作。1938年3月改隶经济部,由部长翁文灏兼主任委员,钱昌照任副主任委员。1946年3月直属行政院,后由孙越崎任主任委員,主要任务是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丁忱在资源委员会研究所做了2年的研究,主要是翻译一些资料,配合完成一些研究项目。
但是,研究与“实战”不同,他需要把理论上升为实践,恰好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国内最大的纺织企业申新纱厂继续扩大规模,广罗人才。申新纱厂是无锡荣氏家族的产业,丁忱是无锡人,自然进入了“申新”的视线,1947年8月,丁忱正式受聘于申新纱厂,担任申新二厂和申新五厂的秘书和总计核,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民族工业集团荣氏家族的智囊。
丁忱进入“申新”不久,正值国民政府成立全国花纱布管理委员会,实施对花、纱、布的全面管制,不许棉商、厂商自由采购国产棉花、自由调节国产棉花存量,纱厂储存棉花的数量日趋减少。所以各种文牍异常地多,都需要丁忱协调和处理。
在申新纱厂,丁忱结识了荣毅仁,荣毅仁长丁忱3岁,年龄相仿,都是同乡,虽是雇佣关系,但说话投机,成了朋友。后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荣毅仁是副主任委员,丁忱是副处长,增加行政上下级关系这一节,这是后话。
主持上海市工商联辅导处工作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江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如摧枯拉朽一般,上海面临解放。
上海解放后,1949年8月26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成立初期工商联工作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旧商会的留用人员,另一部分是面向社会招收。当时军管会工商处负责筹组工商联的许涤新认为工商联需要吸收有文化、懂经济的年轻干部。丁忱那时在申新纱厂已经工作了2年,许涤新是研究经济的专家,对这个晚辈很赏识,经许涤新推荐,同年9月丁忱进入上海市工商联工作,他担任辅导处副处长。辅导处主要是负责本市工业和商业的业务辅导,以及调解劳资纠纷。丁忱在辅导处接触工商界上层人士比较多,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上海市工商联的领导提供咨询,也为上海市军管会首长提供咨询。当时华东局工业部一位首长叫汪道涵,后来80年代担任上海市市长,与丁忱是交大校友,关系很好。汪道涵担任上海市市长那些年,凡上海经济发展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会想起丁忱,向他咨询,即便是那时他已被中信公司派往美国,他还是一一回答汪市长提出的问题。那是后话。
再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筹备,于1951年2月正式成立,同年3月丁忱提升为辅导处处长。当年辅导处是工商联主要处室之一,下设市场科、公私关系科、产销科、劳资关系科和税务科5个科,有几十名干部。辅导处这种设置运作了一段时间,丁忱觉得业务处室应该适应上海产业发展的需要,当时上海的纺织业、重工业、轻工业、商业布局分明,辅导处及时调整下设科室,增设一个科,为6个科,改为纺织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商业、劳资关系和税务6个科,丁忱协调各方,将工商联工作定位在既适应上海产业发展的需要,又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是大思路,统筹考虑全局的手笔。 1952年8月,上海市工商联召开第八次执监委联席会议,丁忱当选为副秘书长。
参与做工商联干部分流的思想工作
早期上海市工商联系统人数比较多,有上海市工商业税民主评议委员会的干部,有全市各业同业公会干部,有市、区工商联机关干部,还包括这些单位的工勤人员,约有2000多人。1956年1月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同业公会的职能相继由新设立的专业公司所替代,市工商联辅导处工商业辅导的职能也逐渐弱化,尤其是整风反右后,工商联只是做一些思想教育和组织学习这一类工作。但是工商联系统那么多机关人员何去何从,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丁忱参与了这项工作的讨论。在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主要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一是对年富力强的100多名工勤人员输送到本市制锻工业企业从事生产劳动,转为生产工人;二是对数名高中文化程度且品学兼优的青年干部输送到大学进修;三是响应党和国家发出的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的号召,与统战系统百余名机关干部去上海县纪王乡,与当地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四是对同业公会干部补上肃反一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职定薪,确定为机关干部身份和待遇;五是安排干部去嘉定外冈农场。1959年,机关所留人员仅几十名,除骨干以外,还照顾了一些身体状况不太理想的同志。在处理工商联机关干部去与留问题上,都是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调动人员的家庭实际情况,非同小可,丁忱虽不是决策者、决定者,但是他能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在安排时,他尽可能向党组织反映干部的具体情况,照顾确实应该照顾到的人员。所以这段时间是丁忱思想工作做得最密集,也最得人心的地方。丁忱在工商联几十年的口碑是在这段时间积累得最为有效。除这一次之外,还有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后,机关干部普遍住房有困难,丁忱将这一意见,报请会领导同意,划拨一笔数额可观的房款,解决干部职工的居住问题。这又是后话。
工商联历史上秘书长任期最久
1958年上海市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当时称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58年会员代表大会,丁忱当选为执行委员。1959年11月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兼秘书长胡子婴调往北京担任国家商业部副部长,经执委会议通过,丁忱当选上海市工商联秘书长。那年,丁忱刚好40岁。
早年工商联工作与民建会工作密切联系,会员对象趋同,工作任务趋同,平时民建工商联两会干部联系比较多。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盛丕华、秘书长胡子婴也是民建上海地方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所以发展民建会员时考虑将工商联干部中优秀者吸收到民建组织中来。丁忱是重点争取的对象。1952年11月争取,1953年1月经盛丕华和胡子婴介绍,丁忱被吸收入会。2个月后,1953年3月民建上海市分会成立,丁忱为分会委员。公私合营后,1956年5月民建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产生,丁忱是常委,从第一届至第六届连任6届常委,1984年4月,民建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时,丁忱为顾问。同时他还是民建市委宣传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宣传教育委员会主任是漆琪生,副主任还有姜庆湘、李樾卿和宗之琥,整风反右后,民建工商联合址办公,丁忱又担任两会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办公室副主任。
虽然丁忱担任许多年民建市委会的职务,这是两会合署办公的因素,但是他组织关系在市工商联,他工作重心在工商联,他是那个时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的界别还是在工商联界别。1961年上海市工商联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这一届丁忱当选副主委兼秘书长,1965年,1980年,1984年的第五、第六、第七届上海市工商联换届,丁忱都是副主委兼秘书长。如果“文革”民建工商联两会停止办公的10年不计的话,丁忱实际担任市工商联副主委兼秘书长有15年之久。这是上海市工商联历史上,担任秘书长时间最长的一位。可见,他的知识储备、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
上海工商学院首任院长
改革开放之初,民建工商联会员焕发青春,发挥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向海外朋友介绍祖国经济建设的各种需求,洽谈项目,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引进人才,丁忱在美国留学多年,有许多国外朋友,他利用多种途径介绍同学朋友来华投资洽谈项目,并协助主任委员刘靖基接待外宾,落实处理一些具体事务。在筹组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时,丁忱参与其中的酝酿和讨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正式成立时,丁忱是董事、副监事长。当时监事长是唐君远。那时,远在北京的荣毅仁创办的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正在拓展海外業务,丁忱应招赴京,起先在北京工作,后派往美国,负责中信公司海外公司的一部分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被“文革”期间耽误学习机会的一代青年人渴望有再学习的机会,社会上有大量补习文化的需求,尤其是希望通过业余学习,达到同等文化程度,得到相应的国家承认的文凭。上海市民建工商联两会创办了上海工商专业进修学校和上海工商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所能颁发中专文凭的学校,深受社会各方的欢迎,引得社会各方的赞誉。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汤蒂因提出,在这2所学校的基础上再办一所有大专学历的学院,重点培养外向型经贸管理人才。这个创议得到在沪民建工商联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致赞同。
1984年,上海市民建工商联成立了上海工商学院筹备小组。接着,在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双月座谈会”上,刘靖基主任委员正式提出了创办上海工商学院的建议。不久,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承宗提出边筹备、边建设的方针,以不同于公办大学的模式与机制来办学,设立校董会为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得到这一指示,汤蒂因与民建另一位副主委董幼娴利用去北京参加会议期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作了汇报,请他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并题写“上海工商学院”校名,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许涤新担任名誉院长。请丁忱出任院长。丁忱当时已经调往中信公司,丁忱与汤大姐和董大姐都是多年的同事,同为全国政协委员,没有推辞,接受了聘任。1985年2月上海工商学院首届校董会成立,丁忱正式担任上海工商学院院长,这个职务一直到1992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汪熙教授接任上海工商学院院长为止。
丁忱在民建工商联两会机关干部中的影响很深,听过他作报告的老同志回忆,他的报告能深入浅出,不是那种空洞乏味的宣讲。同样传达文件,他能提纲挈领,择其主要精神传达,而不是照本宣科。可惜笔者没有赶上那个时代,没能聆听到丁忱精彩的讲演。3年前某一天,听说丁忱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家中去世,于是向有关部门了解,他确切去世时间是2011年1月31日,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