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概念课型是指需要单独设课讲授的、重要的定义性概念课。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以及运用概念去办事,去解决问题。教学的一般程序是:习得阶段——转化阶段——迁移与应用阶段。章建跃博士说,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念,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如何更有效地习得概念,更灵活地迁移运用概念,需要老师由“教材”,由“学情”,仔细推敲,精心创设情境,巧妙引导,让概念课型的教学更有灵性。
  关键词概念课;教材;思想;知其源;善于学;灵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202-02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习得、基础能力的培养。概念课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概念课看似简单,实质其内容之丰富,蕴含数学味道,使学生深刻理解并非易事。笔者有幸参加厦门市直属学校片区公开课“不等式的解及其解集”的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知其源,善于学,灵活用”是这堂课教学的最大体会和思考。
  “知其源”,任何一个数学概念不是无中生有,强加的,都有其来源,很多蕴含着数学文化。教材分析就是“知其源”的首要体现。在教学中,通过多查阅书籍,充分备课,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激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欲。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学”,善于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如,本堂课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让学生在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及其解集的基础上类比学习。在小学就已经会利用天平情境分析,用等式刻画生活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在这基础上进行设计,天平倾斜,引出不等式刻画生活中不等关系。同时借助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类比学习不等式的解及其解集的概念。最后,通过精选练习让学生“灵活用”。
  一、“知其源”——教材分析
  本节是《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属于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9.1不等式》第一课时。包括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四个概念、“>、<、≥、≤、≠”五种不等号,列不等式、写出简单的不等式的解集、解集的几何表示方法三个基本技能。渗透符号意识,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建模思想、集合思想。其中概念是基础,解集的几何表示方法是核心技能。
  同时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学生要学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次函数及方案设计等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数学文化“不等号”的由来
  为了寻找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多少年来,数学家们绞尽了脑汁。首先是法国的数学家日腊尔于1629年在他的《代数教程》中用“ff”表示“大于”,用“§”表示“小于”,如a大于b记作“affb”,a小于b记作“a§b”。其间,还有不少数学家提出了各种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但都由于这些符号书写起来十分繁琐、意义不够明晰,很快都被淘汰了。只有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在1631年创用的“>”表示“大于”,“<”表示“小于”,由于方便简捷,被延续下来,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如a4。
  二、“善于学”——摘教学设计片段
  活动一:借助“中小衔接”,引入课题
  教师:幻灯片呈现生活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和不等关系。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如图1,天平左盘放2个红球,右盘放1个5g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红球的质量为 g,
  (1)如何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天平左盘中两个红球的总质量?
  (2)观察图1,你发现了什么关系?你能说明这是什么关系吗?
  (3)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天平左右两边代数式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渗透“类比”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活动二:教材改编——学生是主角
  情境二:问君可知,车速几何?
  问题(1)某天早上,七年级2班全体同学乘坐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8:00从学校出发到距离学校100千米的地方参加研学活动,要求在上午10:00点准时到达,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请利用方程有关知识求解。
  解:设车速为x千米/小时,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如果要求在中午12:00点之前到达,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探究一:不等式的解
  ①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②实际意义背景出发:当车速是49千米/小时时,能否准时到达?
  ③填表:发现使不等式 成立的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是
  思考:类比方程的解的定义,请给不等式的解下定义。
  设计意图:教学“不等式解(集)”等内容时,学生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有所感知,对“方程的解”有所体验。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类比正迁移,探究相关内容。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生成新的知识,学习结果是牢固深刻的。因为这合乎知识的逻辑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体现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学。”
  问题探究二:不等式的解集
  思考:由探究一知: 是不等式 的一个解。请问: 的解集是 吗?
  ① 的取值是否能让不等式 成立?完成表格,填写“成立”或“不成立”
  ②从表格中发现,不等式 的解还有吗?有多少个?
其他文献
摘 要几乎所有的数学新授课之后教材都会安排1到2节的练习课,练习课不仅仅是学生巩固新知、熟练知识技能的重要舞台,更应该成为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学习过程。然而,实际教学往往连学生对新知的巩固这一教学目标都无法完全落实。那么,如何做才能使练习课价值最大化?笔者认为关于练习、关于课堂,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本文从学生的行为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四个维度阐述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练习
摘 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是“讲授式”的教学手段。在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的理解。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会逐渐使知识内容丧失生机与活力。基于这一问题,情境教学的手段逐渐突显出其应用价值。其中,问题情境无疑是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指具体的数学问题与学生所具有的相关经验所构成的系统。为了使问题情境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
摘 要 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他们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对教材内容实施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所呈现的运用价值。问题意识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也能指导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增加班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运用能力。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立足问题意识对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课堂教学,强化学科教育的开展效
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19-01  创新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等的一种能力,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对中小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里,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学习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专注性和积极性。但是枯燥的提问会让学生无法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当通过有趣的提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回答问题。从而得到一定的反馈,可协助老师在之后教学过程中的改善与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发思考;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8
摘 要中国历史犹如星河一般浩瀚,不仅有着阳春白雪的宫廷发展,而且也有着下里巴人的地方汇总。地方史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不言而喻,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素材,还是当地人文情怀的呈现。涪陵地方史作为中国历史中的一部分,也在这浩瀚星河中熠熠生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涪陵的地方史资源丰富,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还能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充足的史料。 
摘要 高效的课程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充分的精力放到学习中来,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上课伊始到课程结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课程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课程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34-0
摘 要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A,B0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主体的全员参与、认知生发和能动选择的方式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能够让学生自主构建自身数学认知行为的,还可以让小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实践性等充分的发挥出来,更是可以让小学生在将自身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的同时将自身对于数学知识、数学认知经验和数形表象的记忆有效唤醒,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开启自身对数学联想的数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这一艰巨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很多生活化教学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希望相关措施建议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