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堂应重视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理解为基础,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努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推进,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构建核心素养立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要求将核心素养体系有机地融入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核心素养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关键性策略。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思想感情,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知识本位。
   长期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中,语文课程仍将主要的精力和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教学上,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生气,课堂时效性不高;使阅读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直接造成学生阅读量小、文化积淀不足,人文底蕴不深,文化知识单一,阅读素养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多功能作用的发挥,尤其是难以培养学生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背景下应具有的核心素养。
   2.过分重视教学形式。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但是很多老师只是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了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造成了教学内容、形式与实际的数学目标相脱离的现象。
   二、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途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教师也可以讲段有关教学内容的背景故事,或是作者的奇闻逸事,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教授《安塞腰鼓》一文时,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一下子就渲染出激越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热情。
   2.设计精彩的课堂问题。
   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一般会贯串于阅读教学的始终。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阅读材料中,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初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社会阅历不足,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来使学生更好地阅读教材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有效阅读:作者为什么不去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作者是如何刻画背影的?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橘子”时的细节?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背影”你会如何构思?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是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式:1.比较鉴赏。在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知识进行鉴赏,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充分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与席慕蓉的《乡愁》作比较鉴赏,品析二者的异同点,进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2.质疑解疑。在具体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通过文章中出现的细节,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描写到底有何深意。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如何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3.角色扮演。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尝试语文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选择合适的篇目,将课文内容创新地改编为剧本。从角色的选择到形象的塑造,都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使课本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自然得到了充分培养。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和文本以及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新课程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与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每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真挚体现,是通过情感凝聚和升华形成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尤其是统编版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专家和学者精挑细选的,不仅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也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具體体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文本分析转为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用心去读,去体验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阅读的意义,才能不断从阅读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作家史铁生感念母亲的文章。作者写出了在自己人生最为波折的一段时期,母亲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对母亲的误解,表现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和赞美,对“子欲养而亲不待”深深的懊悔。文章虽然朴实简短,但是通过作者的真实体验,表露出真实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理解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种文章更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对自己的爱和付出,培养学生完善和谐的道德品质。
   五、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思维,并理解我国的文化。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将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两者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美散文,学生可以学习其朴实、详尽的记叙风格;《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用轻快、自然的笔法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美丽,能自然地反映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描绘景色的手法。
   总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阅读数学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和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儿童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期刊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
期刊
相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口语水平优于书面语。但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导致这个阶段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口语规范性较差,说话还带着不好的习惯,甚至怯场。由此,我们也看到,口语交际教学日益被老师们所重视,部编教材的目标也很清晰,但走入课堂,教学实效还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较好地梳理出教材的目标体系,对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当今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翻转课堂”成为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翻转课堂呢?近几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一、教育理念的“翻转”   课堂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理念问题。多年来,“教师讲,学生听”似乎成为一种惯例。长期以来, 我们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似乎只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艺术,被大教育家皮亚杰喻为“当代新的教育方法。”此方法十分重视教育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自主能动性,注重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善于把老师的要求化为学生自觉的主体主动活动,其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创新能力。因而语文活动教学可以解决原“应试教育”课堂中的种种弊端,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提升修养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愉悦。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
期刊
这里的“情”不专指爱情、亲情、友情,而是我們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感情”。什么样的课堂能打动学生,能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颤,能够不用强调纪律,学生就都埋头读书?无疑,是有“情”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更需要这份“情”来熏染。   今天上午我安排学生自带散文书,准备下午上阅读课。可当我拿着自己的散文书走入课堂,准备和学生一起投入阅读的时候,突发事件发生了,由于科代表没布置清楚带书任务,班内不少学生没带散文书
期刊
能否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跟老师的教学指导有很大关系。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作文教学应从一年级开始渗透   我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并渗透作文教学。例如:课堂上,我在教会学生读准字音、组对词语的同时,总是反复强调学生把话说完整。一年级上学期我建议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句话,一年级下学期让学生每天写几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老师定期检查,让学生定期交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扎扎实实地开展自主学习。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一类社会特殊群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据研究,这一群体的出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有丝毫的疏忽和拖延。下面就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   一、毫无保留地给予留守儿童爱心   丁有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