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汉代河西屯戍粮仓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西地区,作为汉代正式纳入我国行政版图的重要区域,并在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核心交流通道而彰显出独特的战略地位。众所周知,为巩固开疆拓土的成果和进一步拓展帝国的影响,两汉政权曾在此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屯戍斗争。作为屯戍斗争命门的粮食供给与储藏问题,历来是人们的兴趣所在。
  可惜的是,由于传世文献对这方面的相关记录不甚明了,因而给后世留存了不少悬疑。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发展,汉代河西屯戍地区的相关遗址、遗迹与简牍资料得以不断面世,为这一问题的逐步解密提供了较多的素材和更具细节性的信息。
  
  系统合理的布局
  
  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粮仓的建置与布局,从考古遗迹和出土汉代简牍资料的相关信息看,当以军事建制情况逐级布设,同时有一些特殊的仓储和补充形式相配合。从具体情况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
  其一,悉心布局的建制仓。这一类粮仓是当时纳入屯戍系统正式规划、上了一定规模且有明确的仓名的纯军事供需仓。按各区域内所在粮仓的供需能力与级别看,又可以将它们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都尉仓。从考古所得汉代屯戍简牍材料上所记的情况对比来看,多处发现的“居延城仓”、“城仓”、“居延仓”、“北仓”等粮仓,均与当时屯戍系统的最高军政长官——都尉的所在地密切相关,一般都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负责整个都尉府所部属吏、戍卒的粮食供给。分布上基本是一个都尉所在即建置一个大粮仓,是为系统总储仓。第二层次是候官仓。这就是相关简牍材料中多见的“候官仓”、“候仓”等。正常情况是,这类级别的粮仓设在候官(屯戍系统中次于都尉的各驻防单位的军政长官)所在地,是仅次于都尉所在地总储仓的粮仓。第三层次是部仓。这类粮仓一般设在候官以下的各部候长(屯戍系统中次于候官的各驻防单位的军政长官)的驻防地。这一层次的粮仓之所以被称为部仓,是因为当时屯戍系统中候长的驻防点又被称为“部”。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个“燧”(当时的基层军事驻防点,即烽燧)都设有此级别的粮仓,而是在候官之下以一定的“部”数为基准有计划地建置。这一级别的粮仓是系统内部较基层的军粮储存与供给点,所以相比都尉、候官仓来说,分布密度较高,大约每二十几个“燧”建有一个部仓。
  这种按军事建制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粮仓,以当时的肩水都尉范围所涉粮仓为例,建置比例一般是一个都尉所驻辖的范围内设置5个左右的大粮仓,往往以都尉府所在地的总储仓配以候官仓组成,而部仓的常规设置按比例大致合4个部建1个粮仓。这样,从军事建制的实际情况和比例排列,就形成了一个由点到面、逐级铺开、布局谨严的仓储体系,以保证军粮的有效储存、及时转输和发放。
  其二。与屯田生产直接相关的粮仓。两汉时期,长期的戍边斗争,加剧了内地粮食输入边地的压力,在军队所需日益吃紧的情况下,当时的屯戍系统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粮食自给运动——’军队屯垦,以便减轻粮食输入压力,增加供给。随着军事屯垦活动的逐步开展,汉代河西戍防区域内相继设立了一些专门与屯田生产相配套的粮仓,以保障屯田粮食的储藏与转输。特别是“代田法”在屯戍系统大力推行后,粮食生产有所提升,这类粮仓为屯田粮食的存储与转输,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代田仓”,即是因为屯田生产中推行“代田法”的生产方式而得名。从相关资料看,在屯田生产持续的相当时段里,与屯田生产直接相关的粮仓在当时的戍边仓储体系中,规模较大,功效也相对突出。尤其是自“代田法”推行之后,粮食品种日益增多,产量明显提高,储量也不断增加,该类粮仓对于屯戍军粮的实际贡献很大。因此,“代田仓”这种既从属于屯戍系统,又具有相对专属性的角色特征与管理要求的粮仓,在戍边军事活动中一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三,设置于“障”内的邸、阁和“燧”内的小仓等。从考古所见简牍材料的记载来看,邸、阁、小仓是屯戍系统塞防设施机构的组成部分,多为“障”(比燧大的基层军事驻防点,一般由候官驻镇)、“燧”内储藏粮物的便利仓储设施,通常武器、粮食运到“障”、“燧”等戍所后,由邸、阁和小仓接收并储存,而“障”、燧所获得的武器和粮食的剩余部分又可以通过邸、阁和小仓再向上级仓库转输,因此邸、阁、小仓成为建制仓的最基层的补充形式。从相关情况推断,邸、阁的规模当大于小仓。不论是“障”内的邸、阁,还是“燧”内的小仓,其随时储藏与应急的实际功用显而易见。
  
  因地制宜的构筑
  
  关于河西屯戍系统粮仓的形制与筑造情况,通过传世文献的零星记载和考古资料的相关记录以及留存遗迹来看,并不单一和简陋。就上规模的独立性仓储而言,往往是有仓、有窖,仓窖结合,且多能因地制宜、储防有度。
  在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的粮仓中,以“仓”构建的情况,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仓式建筑,自然也都是地面建筑。由于处于边地军事形势颇为紧张的环境里,其筑造又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斯坦因曾在他的考古记录中对玉门关附近一处屯戍仓储设施(极有可能就是玉门都尉仓)有过较细致的描述:在商道旁边长城后面有一很庄严的遗址,有三间相连的大厅。全长在五百六十尺左右,坚厚的砖墙,至今有些处所还足足有二十五尺高而只开几个孔穴,明显是作为流通空气之用。外围墙内有内围墙。四角有碉楼。其描述的情况,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屯戍仓储注重坚实、突出防卫的筑造特点。这同时也符合汉代粮仓构筑的诸多一般性要求。
  
  玉门关汉代粮仓遗址
  
  另有一些出土汉代简牍材料中出现诸如“仓其下有河”的相关记载,说明当时屯戍系统的仓储多有靠近河流的地域性选择。从相关情况推论,这种靠近河流的作法既便于给水与防火,亦可作为防卫时的有效缓冲屏障,显然是出于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利以提高仓储安全系数的考虑。同时一些简牍文字记及粮仓与“武功”设施有关的事项。也反映出严密而牢靠的防卫构造情况。这一切都显示了屯戍系统粮仓选址的用心与构筑的独到。
  在我国古代,以窖储存粮食的方式早已有之。秦汉时期,这种储粮方式已经趋于成熟,经验也日益丰富,而这种储存粮食的方式在汉代河西屯戍系统内也曾有过不少的应用。在对汉代河西相关屯戍点所进行的多次考古活动中,探究者逐渐明晰并肯定了这一点。人们发现,在汉代居延地界(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相关屯戍点就有非常明确的窖储方式的遗迹留存。经过专家们的勘查,相关遗址内的粮窖,形式上多是当时较为普遍运用的圆形粮窖,不论大小,都排列整齐,布局精细合理,通气、排水等设施构建独特而科学,显示了高超的窖储技术。
  综上所述,我们逐渐明晰,在“以粮为命”的现实要求和压力下,两汉政权在河西的屯戍系统中不仅构建了完备的仓储体系——由点到面,逐级铺开,形成了规模化的建制仓与各类辅助形式相结合的层级布局,疏密有致,而且都有良好的构筑、精到的配备和有效的防卫措施,特色鲜明,功用突出,为屯戍系统粮食的储存、转输和发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其他文献
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的一线工人,却用自己的小改小革,为企业年节约资金近百万元。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克林,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冲压车间大
当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传至欧洲,恩格斯尽管已是74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却仍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对这场战争作了点评。在与友人的书信中,
新年伊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明确混改思路,央企垄断领域混改迎来开门红,这也意味着继电信、石油之后,军工和铁路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拉开帷幕。业内人士分析
在北京雍和宫附近的一座现代化办公大楼前,每天来办理出入境的签证和护照的人络绎不绝。在这里,随处可见身着整洁制服、站姿端庄、精神饱满的执勤保安员,他们或坚守岗位,文明
2012年日本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产量比上年增长了3.6%,达到了96 979吨。2011年日本铜基粉末冶金制品的产量是3 567吨,2012年日本铜基粉末冶金制品的产量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达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中老人所占比例大幅度增长,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中,企业退休职工占绝大多数。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能否做好企业退休职工思想政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从《邓小平时代》这本书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历史文学知识,又可借鉴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指导今后工作生活,以及如何为人处事,有重要
5年前一个深夜,一对母子在家中遇害。案发现场房门丝毫无损,凶手似曾与被害男孩同床睡觉……案发后,有人放词,此案与被害人丈夫有关,但发案当晚,被害人丈夫远在外地,而且全家
 从云南民族大学的实践出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民族高等教育工作,贵在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From the practice of Yunnan Universit
毛泽东很久以来就倾向于根据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而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定义的社会和经济标准来考虑阶级的划分,这导致了当时人们对于围绕“资产阶级”一词而产生了模糊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