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英语考试中重点考查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略呈浅见。
一、要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时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读”的意义,更要让他们掌握“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和要求的不同, 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
1.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在教学之前,要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作好铺垫。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
2.注重对教材阅读材料的利用
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许多阅读材料。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材料,回答一些主要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最后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此外,还利用配套教材如课课练、补充习题阅读材料来拓展知识面,巩固阅读方法。
3.注重逻辑推理和猜词判断活动。
逻辑推理和猜词判断是英语学习者阅读文章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抓住主题句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通过对上下文的有效推测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生词,尽量少查字典,能猜则猜,力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
阅读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认识事物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表情达意的规律。因此,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全神贯注地读的过程中推敲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启发式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巧设检测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会给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按下列教学计划逐步实施。
1. 读前活动(Pre-reading):激发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通过下列方式建立起故事或者阅读内容与以往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讨论、“Brain Storm(大脑风暴)”、制作关于以往知识的分类列表、制定目标、预习课文中的图片、做出预设以及使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听辅助材料(音乐、影片片断)等。讲述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用幽默、笑话、猜谜、游戏等导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用歌曲、音乐、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去领略和体会阅读材料的美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 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准确感知阅读材料
初中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他们认识事物常常肤浅、粗略,或者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事物的本质特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感知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应具体明晰,要求越具体,学生阅读的目标就越明确,阅读的效率就越高。
3. 读后活动(Post-reading):交流讨论,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学生阅读后,还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要求学生限时细读。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2)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让学生二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或自由组合进行英语阅读活动。读后,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3)依据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练习(如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活动)。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
为了扩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拓展,即以课本为轴心,开辟课外和校外阅读的主体课堂。一方面可向学生提供英语类教辅报刊。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上网阅读英语新闻和其他语言材料。这样多管齐下,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
一、要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时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读”的意义,更要让他们掌握“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和要求的不同, 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
1.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在教学之前,要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作好铺垫。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
2.注重对教材阅读材料的利用
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许多阅读材料。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材料,回答一些主要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最后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此外,还利用配套教材如课课练、补充习题阅读材料来拓展知识面,巩固阅读方法。
3.注重逻辑推理和猜词判断活动。
逻辑推理和猜词判断是英语学习者阅读文章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抓住主题句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通过对上下文的有效推测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生词,尽量少查字典,能猜则猜,力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
阅读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认识事物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表情达意的规律。因此,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全神贯注地读的过程中推敲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启发式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巧设检测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会给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按下列教学计划逐步实施。
1. 读前活动(Pre-reading):激发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通过下列方式建立起故事或者阅读内容与以往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讨论、“Brain Storm(大脑风暴)”、制作关于以往知识的分类列表、制定目标、预习课文中的图片、做出预设以及使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听辅助材料(音乐、影片片断)等。讲述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用幽默、笑话、猜谜、游戏等导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用歌曲、音乐、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去领略和体会阅读材料的美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 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准确感知阅读材料
初中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他们认识事物常常肤浅、粗略,或者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事物的本质特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感知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应具体明晰,要求越具体,学生阅读的目标就越明确,阅读的效率就越高。
3. 读后活动(Post-reading):交流讨论,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学生阅读后,还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要求学生限时细读。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2)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让学生二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或自由组合进行英语阅读活动。读后,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3)依据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练习(如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活动)。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
为了扩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拓展,即以课本为轴心,开辟课外和校外阅读的主体课堂。一方面可向学生提供英语类教辅报刊。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上网阅读英语新闻和其他语言材料。这样多管齐下,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