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练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下午4点到6点,女儿都会如约和钢琴老师还有同一师门的小伙伴云练琴。
  群里还有十几个小朋友,大家随时加入,练完离开。老师不关摄像头。有时候弹到晚上7点,老师说,我还有事要离开了,真舍不得离开你们。群欢乐解散。
  有一天,女儿连续弹奏5个小时,创造了纪录。连她自己都惊呆了:“天哪,我弹了5个小时!”
  进入2月,越来越多回京的小伙伴进入隔离状态,老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1.开始约视频课。2.每天上午或下午两个时间段,启动云练琴。每天保证两个小时。
  钢琴课我们还是约的老时间,周二下午。生活方式变了,生活节奏尽量不变,也算在无序之中寻找一种有序吧。
  第一天视频练琴是上午,女儿刚起床还没梳头,没开摄像头,老师正式提醒:明天梳好头,又是新的一天。
  十几天过去,女儿进群练琴已经成为习惯。无论正在干吗,到了下午4点,起身就去练琴了。
  群里还有一个小伙伴,滞留在武汉爷爷家。本来是到爷爷家过寒假的,结果被阻拦在武汉。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仍旧每天下午坚持练琴,有时因为爷爷要用手机,没有上线,之后都把录像发给老师。
  作为每天催促女儿练琴的妈妈,我发现,自己练琴和云练琴状态完全不同。
  自己练琴,进琴房是要下决心的。好不容易进去了,要喝水、要上厕所,各种借口,一会儿出来巡视一圈。熬过一个小时,简直要好好犒劳自己了。云练琴,看小伙伴陆陆续续进群,也不好意思磨磨唧唧了。被老师这个优秀的指挥者领着,这个团队简直是要创造奇迹,经常废寝忘食,我们这边都在吃晚饭了,那边还在如火如荼,创造了在家吃饭也有现场演奏的场景。
  自己练琴,過程是孤独的痛苦的。识谱阶段、分手练习是难熬的,感觉前方都是小石头,每一步都是障碍。女儿最不喜欢弹新曲子,就是因为识谱阶段太痛苦了。我发现,云练琴可以达到“一起练琴,痛苦减半”的效果。看到小伙伴都在新曲子里摸爬滚打,自己不再觉得煎熬了。
  自己练琴,也是缺乏观众的。弹好弹坏都是一个人,最多门外有个爸爸妈妈。云练琴就不一样了。弹熟的曲子,众目睽睽之下秀一把,炫个技,也是很过瘾的体验了。老师在群里说,谁谁谁把曲子录一遍,这就是演奏水平。被老师当众表扬,成就感不言而喻。
  有时候妹妹跑到琴房捣乱,钢琴老师说,给她一张纸,让她听着音乐画画,看她能画出什么颜色的音乐。音乐也是有颜色的。
  在这个非常时期,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把弹琴这件孤独的事,变成了有小伙伴互动和围观的集体活动。小伙伴们大概也不会忘记这个假期吧,每天和88个琴键一起度过。
  (张秋伟摘自《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这几天,有一段视频火了,网友看完纷纷留言:“看得我也想捡垃圾!”  短短15秒里,两位武士接连完成帅气下楼梯、利落捡垃圾、深藏功与名地离开等操作,配合完美,帅成典范。  这两位武士打扮的年轻人从哪里来?原来他们来自一个叫时代组婆沙罗(BASARA)的特别剧团。  这个剧团和许多舞台剧社团没什么不一样。但一到周末,有个7人小分队就开始另一份“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流密集的涉谷街头捡垃圾。  他们模仿展
期刊
我是家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我比我的弟弟大三岁半,比我的妹妹大了九岁。听起来,也许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代替他们做一些事情,照顾好弟弟妹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懒惰而且胆小,常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大概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某一天下午,母亲去超市采购晚餐需要的食材,父亲在卧室里睡觉,我和弟弟妹妹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玩耍。一切都很正常,直到院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只蜥蜴。我是第一个发现那只蜥蜴的,我不知道它是
期刊
亲爱的读者们,“小小追梦人”栏目正式上线啦,每期将会由1-2名少先队员,用文字和声音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祖国我讲述,红色基因我传承,先锋精神我传扬……看文字、听声音、赏图片,和小小追梦人一起感知、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走进美丽的中国梦。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自从认识了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我就认识了我的南
期刊
我是汪勇,生长于武汉,是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小哥。  事情要从大年三十说起,因为疫情的影响,快递公司放假了。晚上我刷到一名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对方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  “去还是不去”,当时我很纠结,但又很想去做这个事情,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  当时我手里没有任何防护用具,就先去超市买了两只
期刊
【例文三】  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
期刊
鲁迅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硬核文学家,白天还在报纸头条上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晚上转头就写出这种直白的打油诗——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没错,这真的出自大文豪鲁迅先生之手。这首打油诗,其实是鲁迅哄儿子周海婴睡觉时唱的童谣。   以前没有朋友圈,鲁迅就在信里见缝插针地晒娃。他写信给母亲,
期刊
5月来了,充满惊吓的母亲节到了,娃们充满创意的天分让这个日子显得特别地意外。虽然礼物不是妈妈最想要的,但都喜欢,因为妈妈实在藏不住有点喜欢你哟。  猜猜我有多爱你   有一年母亲节前几周,得意和洋相成天贼兮兮的,没事就凑一起嘀嘀咕咕,还老撺掇我和有剩出去,说他们有重要事情商量。   后来有一天,这俩孩子总算完工了,实在憋不住想要炫耀,跟我说他们做了一个特别特别棒的母亲节礼物。   我一听开心得不得
期刊
小的时候,我总是容易对新鲜的声音表示出极大的好奇。  我会蹲在树下面听鸟叫的声音,直到腿发麻也不回家。我喜欢妈妈嚼脆脆的食物,然后凑到她的嘴巴旁边,根据“嘎嘣”还是“咯吱”来猜测她在吃什么。又或者,研究起自己的耳朵,发现戴着耳机时,将耳朵从后向前捂起来,会瞬间加强立体声,像是自备高级音箱。  所以,我在电脑里建立了一个叫作“声音旅行”的文件夹,偶尔,我会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将那些音频从头到
期刊
对一个女孩来说,十二三岁应该是“美”这个意识的萌芽期。那时候我上初中,却一直不敢开口大笑,因为我的牙齿。  我的两颗门牙之间,有一条过于宽大的缝隙。上初中的时候,这件事情几乎成为我的一个心病,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期盼着——希望第二天早上这个缝隙可以消失。我的父母对“美”这件事情毫不在意,当我尝试去倾诉这件事情带给我的痛苦时,他们却觉得我在小题大做。  反正那个年纪,也确实是想得多的年纪。走在街上,看
期刊
《我的阿勒泰》的故事  这是一个远在新疆阿勒泰的故事,作者李娟,一个混住于哈萨克牧民中间开杂货铺家庭里的小姑娘,在孜孜不倦地叙述她的生活:那片草原,那些牧场,那些高远的天空,牛和羊,她家的小杂货铺,乐观的母亲和外婆,蝗灾与河流,时间与季节……她没有丝毫写作的架子,像个小孩子一样,对万物保持着好奇,笔下的文字如同清凌凌的河水一样,一直流淌出一片片清新明亮的世界——  阿勒泰的自然风景很美。月亮静静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