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X迷”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借助于多元的传媒手段,以“X迷”为代表的一类新词语以其独特的方式产生和传播着,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拟从“X迷”的语义、结构特点、“迷”的类词缀化趋向等几方面来对“X迷”这一新词语现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X迷” 语义 结构 类词缀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词汇是语言体系中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一个要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不断地涌现出新词新语。我们打开百度、Google搜索引擎,轻轻一点,即弹出“车迷”“动漫迷”“电脑迷”等等诸如“X迷”类词语。时下,“迷”已经是一个颇为流行的字眼,频频出现在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中,年轻一族也常常把“迷”挂在嘴边,使用频率甚高。
  
  一 、“X迷”的语义分析
  
  “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种释义:①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如“迷路”;②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如“迷恋”“入迷”;③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如“球迷”“戏迷”;④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如“财迷心窍”“景色迷人”[1]。在“X迷”中,“迷”应为名词性成分,对应词典中的释义③,即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
  “迷”在古代汉语中多当作动词来用,《说文》中提到,“迷,惑也。从辵,米声。”[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迷”的释义有两条:①迷乱,分辨不清。如:屈原《九章·涉江》“迷不知吾所如。”②沉醉,迷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3]可见,古汉语中,“迷”在使用时多充当动词性成分,没有今天“X迷”的用法。
  新兴“X迷”类词语的语义重点在“迷”上,但“X迷”类词语的总体意义却往往取决于“X”。总体上看,“X”都是指迷的对象或内容,但具体来看,“X”实际上还可以细分为几种,比如“X”指代表示对象的具体名词(如“车迷”)、指代人名(如“琼瑶迷”)、指代影视节目名称(如“《奋斗》迷”)、指代地名(如“中国迷”“丽江迷”)等等,这部分留待以下在“迷”的类词缀化部分中详述。
  
  二 、“X迷”的结构特点
  
  从内部结构来看,“X迷”是定中式偏正关系,“X”修饰、限制“迷”,是向心结构。“X迷”整体是名词性的,因此,具有名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从位置上看,“迷”在结构中具有定位性,总是居于后位。而从其前位的“X”这一构成成分的性质来看,主要有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两种情况,比如:戏迷、漫画迷(“X”为名词性成分);吃迷、下载迷(“X”为动词性成分)。
  从音节多寡来看,“X迷”中的“X”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同时兼顾少数的三音节、四音节等。比如:画迷、车迷、球迷;小说迷、游戏迷、电脑迷、动画迷、金庸迷;电视剧迷;《还珠格格》迷、《士兵突击》迷等等。例如:
  (1)在车展现场,蔡澈博士揭开了smart展台神秘的面纱,5款smart车型炫目登场, 与中国车迷正式见面。(《杭州日报》2008年4月28日)
  (2)达累斯萨拉姆市民莉莉安兴奋地告诉我们,球迷们都说:“在新体育场看足球,就像到了欧洲一样。” (《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4日)
  (3)在您给孩子以投资培养后,电子游戏迷可能转变成画画迷、棋迷、球迷、武术迷等。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新厌旧的特点更明显,兴趣转移法对孩子是很有成效的。(人民网-教育频道,2007年12月3日)
  (4)42岁的李燕(音)是北京的一个电视剧迷,她说:“《金婚》不好看,因为大多是说教。”(《环球时报》2006年11月3日)
  
  三、“迷”的类词缀化趋向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曾提出“类前缀”“类后缀”的说法,如:可、准、超、非、反(类前缀);员、家、界、品、具、气、性(类后缀)。他指出“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一个特点”[4]。吕先生认为区分类词缀与词缀主要看语义是否完全虚化,胡裕树先生则认为主要看是否定位。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提出,“只体现概念意义的词素是所谓词根,而既有改变概念意义的作用、又有语法作用的词素是所谓词缀。”[5]在书中,他列举了一类词缀,认为“者、家、员、生、士”等这类词缀突出地起了改变词根概念意义的作用,“作者”和“作”、“画家”和“画”,“炊事员”和“炊事”,“书生”和“书”,“护士”和“护”,两个词之间在意义上是相差很大的。
  至于“迷”,上文已说到,它在“X迷”这一结构中总是居于后位、有定位性,它的语义也仍未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如迷恋、迷惑等等。同时,“迷”又和“者、家、员”之类的词缀一样,具有改变概念意义的作用,“车迷”的意义显然不同于“车”,“电影迷”的意义也不同于“电影”。从词缀的特点即构词的位置固定、语义的虚化和类化等方面来看,“迷”正在成为一个活跃的汉语词缀或类词缀。以下将详细分析“迷”在类词缀化过程中的几种具体用法:
  (一)“迷”可以作偏正结构的中心语,这个“迷”前的修饰成分多表示“迷”的具体对象或爱好的内容等。如车迷、球迷、书迷、戏迷、网游迷、电视迷、电脑迷、股票迷、体育迷、韩剧迷等等。例如:
  (5)7月13日、14日两天,由历届梅花奖获得者联袂奉献的“梅花大奖获奖精品汇演”会令戏迷朋友过足戏瘾。(《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5月5日)
  (6)没有想到会得到这么多人关心这件事情,并且大家都在鼓励着他,让他备受鼓舞。因为这仅仅是属于他,一个小说迷、网游迷的心愿,只是想要去完成这件事。 (《京华时报》2008年4月16日)
  (7)虽然对《奋斗》的好坏很有争议,但电视迷们依然很关注续集何时开拍。虽然有报道说《奋斗2》的书将会在今年8月推出,剧本将在年底推出。(《信息时报》2008年2月29日)
  (8)新兵李剑峰是个“电脑迷”,想分配到自动化站。在心理测试中,他面对考官从容地处理一系列复杂电脑故障,终于如愿以偿。(《解放军报》2008年2月27日)
  (二)用在人名或人名的简称后面,如“杰迷”(即周杰伦迷或王杰迷等等)、“芝迷”(即赵雅芝迷)、“金庸迷”等等。
  (9)“哇,杰伦实在是太凶了,他投篮简直是百发百中!”上百名杰迷在成都观看了现实生活中的投篮绝技后大为感叹。(《华西都市报》2008年1月29日)
  (10)出道二十载,王杰的声音传遍华人世界几乎每个角落,举办了无数次个人演唱会,惟独北京迟迟无法圆梦,而这一次中国唱片总公司和艺飞鸿文化传播公司联手将王杰这个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让无数“杰迷”圆了当面聆听浪子心声的梦想。 (《北京青年报》2004年10月14日)
  (11)这段花絮是当时参加录制的“芝迷”毫无功利色彩地把当时录制的全部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发在网上的,我才得以知道。(《泉州晚报》2006年2月22日)
  (12)张纪中对金庸原著的尊重,得到许多金庸迷的支持,他们认为全剧的武功设计也别具一格,突出各门各派的武功特色。(《西安晚报》2008年1月10日)
  (三)“迷”字也常放在娛乐节目、影视名的后面来使用。如电视节目“突迷”(内地励志连续剧《士兵突击》迷)、“奋斗迷”(内地热播偶像剧《奋斗》迷)、“越狱迷”(当红美剧《越狱》迷)等。例如:
  (13)关于枝枝蔓蔓,大学生“突迷”们的猜测很多,有人说是信任,有人说是感情。也有人说是除了目标和为目标努力外的其他东西。(《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3日)
  (14)文章在《奋斗》中将向南这个平凡普通的都市白领演绎的真实而可爱,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奋斗迷”看到文章都会亲切地叫他向南。(人民网-娱乐频道,2008年3月12日)
  (15)这一消息出现时正值《越狱》第三季复播的消息确定,在“越狱迷”中掀起波澜,尤其对网上观众更是打击不小,不少观众甚至在网上发帖质疑艾美奖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华商报》2007年9月18日)
  (四)“迷”的前面也可以加地名,如中国迷、美国迷、德国迷等等。
  (16)是的,她是一个狂热的中国迷,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国的信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她都很着迷。(《北方体育报》2008年4月10日)
  (17)薇莱娜本是一个“美国迷”,然而一切都在改变,她对美国人“对伊拉克的无知程度感到极度震惊”,美国报纸“报道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而且总是向读者灌输美国总统布什的每一个主张”。(《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
  (18)发展“德国迷俱乐部”活动,目的是寻找热爱德国的人。德国迷注册时说明迷恋德国的原因,就可以参加组织者举办的一些竞赛活动。(http://2006.sina.com.cn 2006年6月9日)
  (五)“迷”可以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面,如“吃迷”“下载迷”“画画迷”“淘寶迷”等等。
  (19)这里有麦当劳忠实吃迷吗?(http://www.ezeem.com 2003年12月3日)
  (20)正因如此,BT下载方式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为了下载迷们的最爱。 (http://it.people.com.cn 2005年1月14日)
  (21)虽然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通过传统的途径购买这类产品,但对于相对少数的网上淘宝迷们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诱惑。 (http://it.people.com.cn 2006年5月15日)
  
  四、结语
  
  近年来,“X迷”家族中不断涌现出新词新语。由新词派生出来的新词群,充满着智慧和想象力。通过媒体的传播,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受到年轻一族的青睐。传媒为“X迷”类的新词语提供了滋生和传播的土壤,与此同时新词语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媒体的表达方式,影响着我们日常的言语交际方式,使之更加简明、便捷、生动。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X迷”类的新词语将会继续大量产生并迅速传播开来,使语言更加丰富、鲜活。
  
  注 释: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871页。
  [2]《说文解字》,许慎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0页。
  [4]《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1页。
  [5]《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7页。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张晓青 合肥 安徽大学中文系 23003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汉语口语及小说等书面文体中,“好个鬼”“好个头”“好个鸟”“好个屁”“好个球”“好个屌”都用得十分广泛,山东部分方言里甚至还有“好个腚”的说法,“鸟”“鬼”“屁”“头”“屌”(通鸟)“腚”“球”等在此类格式中都是用来表达一种强烈的否定意义。本文试图从认知及语用的角度作出相应的解释,我们认为一方面与它们的使用频率和约定俗成有关,另外一方面是民族的心理因素和传统文化在起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当代社会语言生活中,“xx门”不管是在网络还是报刊杂志中,出现频率都相当高。“门”字在这些词语中的意义已经虚化,位置也已固定,具有标示词性的作用,能产性非常强。这是现代汉语在与不同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一个新词缀,同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关键词:“门” 虚化 新词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留学生对程度补语的两个格式“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偏误,发现留学生对其把握得并不好,偏误率比较高,偏误的原因部分在于现有语法书及教材针对“X得多”和“X得很”的语法注释有失空泛,尤其是在搭配及使用环境方面的解释不够清晰。因此,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考察了“X得多”和“X得很”的使用环境,并对“得多”和“得很”搭配的词语类型、表达的感情语体色彩以及体现的文体风
期刊
摘要:数字自古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数字大量存在于人名、地名当中,是我国传统命名文化中重要命名元素。在商业空前繁荣,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品经济生活体系中,数字——这一传统命名元素为现代商家沿袭使用,从而形成商名中非常简洁醒目富有个性的一类——包含数字的商名。数字“一”因其丰富的义项、超强的构词能力和深厚的数文化底蕴在这类商名中表现非常活跃。分析描写这类名称,可以为拓宽我国商用命名题材范围、丰富商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以美国某科技大学成人零起点班为对象,分析了在非目的语环境中零起点第一堂汉语课的特点,并据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成人 零起点 第一堂中文课    本文讨论的第一堂课指的是综合课。在第一堂课上,教师使用什么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与学生“交流”,教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涉及哪些教学活动,都相当重要。有些学者已对此做出详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国内的语言环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现实语料中提取了一组具有近似衍生义的“X水”族词语,在此样本的基础上,用隐喻的工作原理来阐释其词义扩张的模式。我们发现,随着词义跨域投射的完成,原先蕴涵的隐性量级标尺也随之显化,同时,实现了一种主观化表达。  关键词:量级标尺 词义扩张 隐喻 投射 主观化    一、引言    在学界,用隐喻的工作原理来论证单个词语的词义衍生现象并不少见。然而,对词族类词语的词义扩张现象却鲜有关注。
期刊
摘 要:关于“(NP)+V+起来+AP”结构,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中动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普通的话题句。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功能学的角度,考察了“(NP)+V+起来+AP”结构出现的典型语用环境,分析了“(NP)+V+起来+AP”的复项主位模式,认为“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  关键词: “(NP)+V+起来+AP”结构 话题主位 人际主位
期刊
摘 要:姓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以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2007和2008级的3420个学生的姓名为语料样本,通过量化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了姓与名的用字,诸如使用频率、生僻字、新趋势等现象,以此管中窥豹,梳理出一些“90后”学生姓名的用字特征。  关键词:“90后学生” 姓 名 用字    姓名不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它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语言现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人甚至撰文说“
期刊
摘 要:英语中的“send”和汉语中的“送”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而且它们都能带双宾语。本文拟从语义分析及其搭配情况入手,比较汉英语言中“送”和“send”的搭配的异同及其在使用中的实际情况。文章分三个部分,首先对“送”和“send”进行语义分析,然后对它们的搭配情况进行比较,以发现各自的语义走向,最后对两者的搭配情况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在认知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送” “send” 动宾搭配
期刊
摘 要:“VP者”结构是古代汉语里经常出现的语法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空语类理论对其进行成分提取分析,从而判定它所表示的转指与自指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VP者”结构 空语类 转指 自指    一、引言    “者”字是古代汉语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左传》一书中共出现522次,占全书总字数的0.28%[1],《史记》中共出现4327次,占总字数的0.75%[2]。学者们对“者”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