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的思想内容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对汉王朝国势的歌颂和赞美,对自身命运的深痛悲慨,对人生无常和离愁别绪的慨叹,也表现了王室内部斗争的残酷。
  关键词: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 思想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汉代诗歌的命名自有一定的特点,最常见的就是“歌”。《汉书·艺文志》所辑录的也名为“歌诗”,而不直呼为“诗”,现存两汉大部分有主名的诗篇,也多以“歌”名篇,可以即席演唱。无论是汉高祖的《大风歌》和汉武帝的《瓠子歌》,还是张衡的《同声歌》,都是如此。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汉歌”不是指现已更名为“短歌”的“五七五七七”格式的诗歌形式,而是专指汉代诗歌中题目里含有“歌”字的诗歌,也相当于狭义上的汉代歌诗。
  汉歌主要包括在汉代楚声歌、徒歌、乐府诗当中,分类有很多种。本文从产生作家群体上进行分类,分为帝王与贵族女子类、臣僚文人类和无作者名的民间类三类;主要讨论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的思想内容。此类汉歌集体和个人诗作共有以下46篇:
  文所界定的汉歌中的帝王和贵族女子类特指汉代帝王、同姓诸侯王以及帝王、诸侯王之后妃、公主等人的诗作。大致范围如下(按用途划分):1、个体抒怀之作,包括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汉高祖戚夫人的《舂歌》;赵王刘友的《幽歌》;城阳王刘章的《耕田歌》;汉武帝刘彻的《瓠子歌》、《天马歌》二首、《李夫人歌》、《思奉车子侯歌》;淮南王刘安的《八公操》;汉昭帝刘弗陵的《黄鹄歌》;燕王刘旦的《歌》;燕王刘旦华容夫人的《歌》;广川王刘去的《歌》二首;广陵王刘胥的《歌》;刘细君的《乌孙公主歌》;汉成帝班婕妤的《怨歌行》;后汉灵帝刘宏的《招商歌》;后汉少帝刘辩的《悲歌》;唐姬的《起舞歌》。楚霸王项羽的《歌》、《和项王歌》;白狼王唐 的《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东平王刘仓的《武德舞歌诗》。2、祭祀乐章,包括汉高祖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审视此类汉歌,我们注意到,这些作品中蕴涵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其中又以表现生命、生命精神及其价值意义为最突出的特点。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在思想内容和题材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汉王朝国势的歌颂和赞美
  
  汉帝国的统一强盛带来了汉歌创作的繁荣局面,同时,新的社会生活面貌在此类汉歌创作中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高祖姬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和武帝的《天马歌》为其代表。
  以汉高祖姬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为代表的汉初宗庙雅乐,表现出汉人对新王朝的歌颂。此组汉歌最早著录于《汉书·礼乐志》。赵敏俐有专文对《安世房中歌》的作者、时代做出考证,考证严谨,可谓定论。此组汉歌的内容,不仅表现了自战国末年以来兴起的“五德轮回”观念,颂扬了汉高祖的赫赫战功和他的天生之德,而且对儒家的“孝”的观念也极力推崇。
  《安世房中歌》无论出于怎样的为汉王朝的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主观目的,都不能脱离客观的现实基础。这组汉歌所大力歌颂的“天命”与“德”,是汉人对新的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冯冯翼翼,承天之则”、“我定历数,人告其心”、“王侯秉德,其邻翼翼”,社会统一了,时代变化了,一切都是新的气象,一切都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开始。“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这形象的比喻,虽然略带夸张之意,但是,人民在亡秦之后归顺汉王朝,确实有百川朝海、敬仰高贤之意味。
  《天马歌》为汉武帝所作。据《史记·乐书》载,《天马歌》是在西汉王朝攻伐大宛获千里马后汉武帝所作,诗中充溢了“涉流沙兮四夷服”的得意之情。武帝在诗中将马描写成是祥瑞,认为“龙之友”的到来为国家带来了福音,自夸自许的得意之情充溢于诗行之间。
  东汉白狼王唐 所作的歌诗三章——《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与《远夷怀德歌》,艺术水平并不高,但其中渗透的对汉帝国的畏服与赞美,则道出了汉人夸耀自己国家统一强大的心理。这种对大一统局面的肯定与歌颂,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讲,促进了中国人对自己国土的热爱与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中华民族主体之所以被称之为汉族,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留给后世最宝贵的历史遗产的象征。而这,显然是与两汉大一统的局面的完成和汉帝国的繁荣强盛作用于时代人的心理有直接关系。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两汉大一统的歌颂,作为汉歌新的内容之一,才有了它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 对自身命运的深痛悲慨
  
  在这类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中,作家能以较少的政治顾虑而以较多的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刘彻的《瓠子歌》表现的是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悲哀;《李夫人歌》则是对生命复活的企盼。刘辩的《悲歌》,刘友、刘旦、刘去等人的《绝命歌》,是对自己不能把握生命的无奈呻吟。唐姬的《舞歌》、华容夫人的《发纷纷歌》、乌孙公主的《悲愁歌》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哀与绝望。人一旦到了“穷愁之时,痛苦流涕,颠倒反复,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乎?”
  汉武帝刘彻会在《瓠子歌》里唱出人事的微茫;汉昭帝刘弗陵会在《黄鹄歌》里表现出孱愁与忧伤;汉少帝刘辩会在《悲歌》中抒发死亡的无奈。诸吕跋扈与刘氏王侯权势衰微的强烈对照,透露出个体面对时代的无奈哀伤。广临王刘胥的《塞歌》,是“巫蛊”事件后面对险境求生无望的泣歌。
  这种对自身命运的深痛悲叹不仅体现在汉皇族男性成员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女性成员之中。同时又由于女性细腻、敏感的心理特点,因而对自身人生的际遇变迁会产生比男性更强烈的感触,如华容夫人的《发纷纷歌》、汉成帝婕妤班氏的《怨歌行》。
  
  三 对人生无常和离愁别绪的慨叹
  
  如汉武帝刘彻的《李夫人歌》、刘细君的《乌孙公主歌》、汉灵帝刘宏的《招商歌》等,即属此类。
  汉灵帝刘宏的《招商歌》抒发了人生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及时行乐的场景:
  “凉风起兮日照渠,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千秋万岁喜难逾。”
  人的生离死别是永恒不变的文学描写主题。武帝的《李夫人歌》即是如此。李夫人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惜早卒。但武帝对她的思念却从未停止。据记载,武帝曾经命令方士招致她的魂魄,在招魂的过程中,汉武帝隐约看到一个貌似李夫人的女子,但却不敢近前观看,于是更加伤感不已。便作《李夫人歌》,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这种离别的情绪也体现在远嫁他方的皇族女子身上。汉代面对北方匈奴侵扰,曾长期采取“和亲”的政策。元丰六年,乌孙使臣到汉求亲,武帝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王。但“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歌。”诗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与中原迥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令她难以接受,诗歌把诗人远托异国、思念故土的悲愁之情表达无遗。乌苏远在西域,“去长安八千九百里”。那里对刘细君来说,是“天一方”的“异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未知的世界。李因笃因此评曰:“细君所悲有甚于此者,俱浑然言外,歌词最古,猷健哀恻,一语不杂,尤在明妃《怨诗》之上”。刘细君的思之深、哀之切,尽浓缩在这凄婉动人的歌诗中。武帝也为之深深感动:“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
  
  四 王室内部斗争的残酷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单独的个人所以组成阶级只是因为他们必须进行共同的斗争来反对某一另外阶级;在其他方面,他们本身就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事实的确如此。
  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就是这种权力争夺的写照。项羽作为失败的英雄,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最后在“四面楚歌”声中只好叹天命不与,《垓下歌》的呜咽缠绵与悲伤慷慨,让人既敬仰项羽战死时的悲壮,又可怜他那悲惨的结局。而刘邦歌《大风》时虽已是九五之尊,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却不能不使人想到他和英布之间刚刚结束的战争,君臣之间的相互猜忌和权力的争夺,已经使他感到孤独悲伤。
  汉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首先是在戚夫人和吕后之间展开的。刘邦的《鸿鹄歌》、戚夫人的《舂歌》、赵王刘友的《幽歌》、城阳王刘章的《耕田歌》等全是和这一斗争有关的诗作。其中刘邦的《鸿鹄歌》作于易太子之事未果之后,这是宣告戚夫人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失败的哀歌,戚夫人的《舂歌》是被吕后囚禁后的哭诉,赵王刘友的《幽歌》是对吕后擅权的怒斥,城阳王刘章的《耕田歌》则表示了要除掉吕氏家族的决心。这些诗篇本身就可以连接成一段历史,向我们揭示这一时期王室内部斗争的残酷。
  赵王刘友的《诸吕用事歌》、燕王刘旦的《归空城歌》、广陵王刘胥的《塞歌》等都体现了汉皇族中男性对权力斗争失败的哀鸣。赵王刘友为刘邦姬妾所生。吕后专权,无所不为,婚姻也成为其政治权力的砝码。据《汉书·高五王传》载:“孝惠时,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谗之于太后,太后怒,召赵王置邸,令卫围攻之。赵王饿,乃作歌,遂幽死。”其歌曰: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胁迫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巫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刘友、刘旦、刘胥三人都是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都是因为外在的强大压力而不得善终。刘旦与刘胥都是武帝之子,均因为欲图谋不轨而被迫自杀。刘旦“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招致游士。”他觊觎太子之位,但未能如愿。皇子刘胥同样心存野心,不过他的方式看起来要荒谬得多:希望通过巫术来实现自己的帝王梦。事发后,刘胥“药杀巫及宫人二十余口以绝口。”由此可见,赵王刘友的《诸吕用事歌》,反映了汉高祖死后,刘、吕的权力之争,而燕王刘旦的《归空城歌》则将皇权之争的残酷表达得淋漓尽致。
  翻开两汉社会历史,触目而来的皆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而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斗争形式的变化,如赵王刘友的《幽歌》和戚夫人的《舂歌》就是对这种斗争的真实反映。二人同死于吕后之手,其诗歌所反映的正是阶级内部的斗争。吕后杀死戚夫人,其原因只是因为高祖在世时,曾经一度想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从此使她怀恨在心,她凭借自己的权力,既不需要寻找名正言顺的理由,也不需要虚假地装出一副亲亲之爱的慈悲面孔,而是直截了当地下手。高祖刚刚过世,吕后就迫不及待地“徵王到长安,鸩杀之”(《汉书·高五王传》),更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其惨无人道的程度,不但今天听来令人发指,就连她的儿子汉惠帝看后也感叹“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史记·吕太后本纪》)。文明的进步往往要付出道德的代价,由于撕破了宗法制度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两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显然呈现出一种比前代更加公开化的形式。
  帝王与贵族女子类汉歌,以其独特的文学体式和强烈的文学精神而成为汉歌乃至汉代诗歌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成为中国诗歌由《诗》体、“楚辞”体向五言诗体的过渡与中介,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回响于当代诗坛。
  
   参考文献:
   [1]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版。
   [2] 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 杨生枝:《乐府诗史·傅庚生序》,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 赵敏俐:《汉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 王晓卫:《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 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7] (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
   [8] (清)李因笃:《汉诗音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01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李道群,女,1979—,贵州遵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贵阳医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一部关于瘫痪与死亡、挣扎与逃离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它被认为是一部爱尔兰人的道德史。乔伊斯作品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他开创式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作品对“人的本质”的关注。《都柏林人》作为乔伊斯作品的开山之作,并未显现出任何青涩与稚嫩。相反,他后期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这一作品为线索所进行的升华。本文试图以《都柏林人》为例,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构作品中部
期刊
摘要 爱默生作为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超验主义的发言人,他崇尚个人主义,呼吁大家正视自己的能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正视现实,重视眼前,从思想上彻底摆脱英国文化的束缚,自立自强。爱默生对个人主义的呼声,与当时的美国文学附庸于英国文学的大气候是背道而驰的,在精神上指引了当时的美国文人,引领了美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关键词:爱默生 美国 文艺复兴 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 英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大量的父母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中出现的父母形象进行考察,分析了父母形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因素作用下又有其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而揭示出“天父地母”模式最终将成为历史。  关键词:父母形象 阶段 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大量父母的形象,他们或让人崇敬爱戴、或让人鄙视痛恨,不论他们激起何种情感,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学人物。18世纪后,
期刊
摘要 《素芭》是泰戈尔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素芭是一名哑巴,在小说中没有“语言”,但是作者通过文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手法,把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将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描写得动人心弦,使读者仿佛在观赏一幅栩栩如生的迷人画卷,倾听一曲感人的乐章。  关键词:素芭 情景 心理 描述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社
期刊
摘要 泰德·休斯的诗篇《满月和小弗里达》,调动了读者的各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听觉、抽象等意象把抽象的大自然乡间的夜晚景色描写成具体的、可感的、动态的夜晚。同时,诗人又采用音韵和细致的描写展示了音乐和画面之美,让读者仿佛亲身体会到自然界中人与生态的和谐之美。本文从生态文学的角度分析了诗人塑造的感官意象生态之美。  关键词:生态文学 动态 感官意象 自然 生态之美 满月  中图分类号:I106.2
期刊
摘要 代表感性的“俄耳甫斯”与代表理性的“那喀索斯”影响了瓦雷里的一生,乃至他的创作生涯也羁绊在他们之间的战争中。本文围绕瓦雷里的主要作品,详细分析了“俄耳甫斯”与“那喀索斯”在其诗歌创作中产生、融合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从而揭示了它们是瓦雷里诗歌创作的两大武器,只有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诗歌写作中,才能创造出象征主义诗歌的完美形式。  关键词:保尔·瓦雷里 “俄耳甫斯” “那喀索斯” 感性与理性 诗歌创
期刊
摘要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剧中的蒂龙一家深深地陷入了精神困境之中,难以自拔。虽然黑夜漫长,痛苦难耐,但剧作家却最终向蒂龙一家以及现代人指明了走出“漫长黑夜”中的亮光——宽恕。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漫长黑夜 蒂龙一家 精神困境 痛苦 宽恕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事
期刊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近年来,红学研究在考证、索隐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文学批评发面,进展则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引入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举例说明了《红楼梦》在结构和人物心理、语言方面存在的复调式特征,从而为《红楼梦》与复调小说理论的结合性研究做出了一个试探性的努力。  关键词:《红楼梦》 复调 巴赫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红楼梦》
期刊
摘要 20世纪中国对华兹华斯的译介与研究包括起步期、低潮期、恢复期和初步发展期。该段历史为后来中国华兹华斯研究的繁荣局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积淀,也是研究华兹华斯的重要参考资料,因而值得专门回顾与评价。  关键词:20世纪 中国华兹华斯译介与研究 中国文化的“过滤” 苏联模式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初华兹华斯的诗作与诗论传入中国以来,华兹华斯在中国的译介与研
期刊
摘要 孔子是否为编辑,编辑界至今无定论。其实,孔子的编辑实践也是一个过程。孔子编辑和整理的文化典籍为积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人类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倡导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编辑思想,是中国古代初具理论形态的编辑思想的滥觞,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 编辑思想 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孔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