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地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大量的父母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中出现的父母形象进行考察,分析了父母形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因素作用下又有其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而揭示出“天父地母”模式最终将成为历史。
  关键词:父母形象 阶段 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大量父母的形象,他们或让人崇敬爱戴、或让人鄙视痛恨,不论他们激起何种情感,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学人物。18世纪后,随着小说自身文学形式趋向成熟,文学对普通大众的生活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而然,父母形象便更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而且也越加丰满立体。
  本文主要以英国文学作品为例,对其中出现的父母形象进行考察。总体上看来可归纳为“天父地母”模式的父母形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因素作用下又有其自身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神话阶段——父母形象由神话中的男神与女神来体现;2、封建主义阶段——国王与王后分别成为父亲与母亲形象的代言人;3、资本主义阶段——父母形象通过普通家庭中的父母来体现。由于第三阶段父母形象前后有较大发展与转变,为了便于阐述清晰,该阶段又分为资本主义早期阶段与资本主义后期阶段,其差别在于前期阶段天父地母模式基本保持稳定,而到了后期阶段则受到多方挑战,经历剧烈变化。最终揭示出“天父地母”这一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模式也许自身将最终成为历史。
  
  一
  
  首先是神话阶段。神话、传说以及神学作品都属于文学的早期成果。这一阶段的父母形象通过男神和女神来体现。此阶段,家庭观念尚不发达。父亲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心理学概念,起到繁衍后代的作用。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父”,因为他身在天界,统治着天界。他远离自己的孩子,不爱他们,甚至与他们为敌,因为他们长大后将与自己争夺统治地位。在孩子们的眼中,他是位强有力的专制独裁的统治者。与他相对的“地母”则是个充满爱意的形象。她最初是大地的化身。她不仅止于心理学含义,而是蕴藏着对孩子的无限关爱与精神支持。她是孩子们的同盟,有着自己的领导,与天父在权利上平等,各司其职。当她发怒、不满天父的专制统治时,会与孩子联合起来反对他。
  希腊神话中天界的第一任主宰乌拉诺斯可以看作神话阶段天父形象的典型代表。他即是天的化身。他有很多孩子,却没有一点父爱,专横而独裁,“因害怕孩子们抢他的统治者之位而把他们都捆缚了,扔到塔尔塔诺斯里去,那里是冥土的一个幽暗的地方,其与地面相去的距离正与地面之于天上相去一样。”他的继任者们,克洛诺斯和宙斯都与他所树立的父亲形象相差无几——高高在上,力量强大而专制,与孩子们为敌。
  该亚,希腊神话中大地的化身,是天地间最初的神。乌拉诺斯是她的儿子,她与乌拉诺斯共同繁衍了那些被称为提坦的神。该亚可看作是地母的代表。虽然她的孩子们相貌丑陋,她还是给予他们同样的母爱。当她不忍看到孩子被他们的父亲困在冥界中受苦时,就鼓励儿子克洛诺斯去攻击他的父亲。德米特尔又是一个地母形象的代表。她是掌管大地肥沃与丰产的神。当她心爱的女儿珀耳塞福涅被冥王哈得斯从身边抢走后,她伤心欲绝,无法再照管土地,于是大地一片荒凉。就连众神之首的宙斯也无法责怪她因为失女之痛而不尽职责。直到女儿回到她身边,她才恢复对土地的照看,于是大地又可以生机盎然了。
  
  二
  
  第二个阶段称作封建主义阶段。国王与王后是这一阶段天父与地母的代言人。相对于前一阶段,此时的家庭观念已经成熟。家庭成员间享有比非家庭成员间更亲密的关系。天父是王国的统治者,自然也是家庭的领导者。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与孩子的关系,即出于血缘关系孩子们爱他,但同时由于他所占居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孩子们又畏惧、服从他。相形之下,地母的地位就要卑微得多,作用也小得多,完全无法与天父相提并论。她的影响力依赖于其美丽的外貌,忠贞的本性以及社会所称颂的各种属于女性的美德。
  没有人会不为莎士比亚笔下那位年迈而且有些专制的李尔王洒下几滴同情的眼泪。“作为父亲,他慷慨大方,热爱自己的儿女,打算在退位后将王国平均分给三个女儿。”他盼望着女儿们开心快乐,希望自己成为她们快乐的源泉。然而,他的那种在家中是父亲在社会是统治者的双重身份又决定了他必须受到孩子们的绝对服从。因此,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与否有赖于孩子对他的服从。一定程度上,李尔王失去爱女考狄莉亚的悲剧主要缘于其作为君王的社会地位,而并不是其性格中如愤怒骄傲一类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理解他仅以口头爱的宣言来判断女儿对他的爱的这种错误,把他看作是一位值得同情的悲剧性父亲,而不是令人愤怒憎恨的人物。考狄莉亚的命运也明白地告诉人们:孩子受到父亲的支配,父亲的爱可以给他们带来幸福,父亲的愤怒也可以将他们推入痛苦、甚至是毁灭。
  由此看来,父亲形象更多地是体现在其身后角色而少家庭角色。与之相反,母亲角色则很明显地与家庭紧密相连。她的责任就在于忠于当国王的丈夫,照顾关爱孩子,以其美貌、忠贞等女性美德赢得好名声。她不能参与国家事务,更不用说为她的家庭或社稷做什么决定了。在《哈姆雷特》中,当克劳狄斯决定送哈姆雷特去丹麦时,乔特鲁德除了同意外不可能做任何其它表示。尽管她对老国王的庄重的爱的誓言随着再婚而结束,但她对儿子的爱却可以算是完整无缺。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哈姆雷特忙于给演员们排练演戏时,“乔特鲁特看见了儿子额头上的汗,并把手绢递给他,叫他歇息歇息擦擦汗。”这一细小的动作难道不能反映出一位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切与爱吗?她在无意中喝下了有毒的一杯水,从而救了哈姆雷特一命,但谁又能说如果她知道这害人的诡计,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她不会同样饮下这杯毒水呢?
  
  三
  
  第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阶段,依据天父地母模式的内容在变化,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前期阶段与资本主义后期阶段。前期阶段,该模式受到普遍效行,享有较稳固的地位;而到了后期阶段,模式虽仍存在,其稳固性却被打破了。
  “The rule remains with the husband,and the wife is compelled to obey him by God’s command”。马丁·路德的以上说法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前期阶段人们对夫妻角色分工所普遍持有的看法。天父的形象由普通家庭中的男性家长反映出来。他在家庭事务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几乎不关心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因为家庭被认为是唯一适合妇女的天地,父亲与母亲之间并无平等的权力。这一阶段的地母表现出软弱而无力的形象。不同于神话阶段与孩子结盟的地母,这一阶段的她总是与父亲站在一边。父亲的专制独裁常常表现在孩子的婚姻问题上。父亲有权出于对大家庭整体利益的考虑,安排子女的婚姻大事而不必在乎子女的个人意愿。在塞缪尔·理查森的书信体小说《克拉莉莎》中,作为父亲的哈篓先生主意已定,一心一意把女儿嫁给霍尔姆斯,任女儿怎么苦苦哀求,他丝毫都不动摇。哈篓一家一次又一次强调克拉莉莎与霍尔姆斯的婚姻可以“提升家族”这一现实而有利可图的方面。“Your father is determined.Have I not told you there is no receding;that the honor as well as the interest of the family”。尽管克拉莉莎的母亲是位善良的女人,但她却只能作为父亲意志的代言人来劝说游说女儿改变主意,此外做不了任何事情。从母亲方面看,我们无法否认,她对女儿怀有同样深厚真挚的爱。当克拉莉莎最终死去时,又有谁能说得清楚这其中包含了一位母亲多少的伤心与无助呢?
  到了资本主义后期阶段,天父在家庭中的那种高高在上,绝对权威、发号施令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天父试图坚持他那种专制统治者的地位而将自己的权威施加给孩子,他就必然遭到疏远。地母依照传统成为孩子亲密的抚养者并管理家务,但她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不再完全听命于丈夫。启蒙运动所带来的各种思想观念,如自由、民主、平等、解放、个性等等在父母身上都可找到其影响力。“To suggest that men are hard and physical,women soft and spiritual,is to confirm old stereotypes,whereas what Lawrence more nearly does in Sons and Lovers is to throw into question about gender”。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规定提出质问。在《儿子与情人》中,当父亲试图以暴力解决与妻子的争端时,“儿子威廉已经准备好要为母亲而与父亲干上一架”。在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被迫坐在船中的詹姆斯和凯姆也决定了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暴君似的父亲,“他们俩要齐心协力,来实现那个伟大的誓约——抵抗暴君,宁死不屈”。既然父亲的专制受到抵抗,他在家中那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地位就不复稳固。莉莉·布里斯科意识到了所谓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不过是由传统文化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既而强加到人身上,成了约束人、左右人的东西,这些观念终究是要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masculinity’and‘feminity’are culturally constructed roles which are subject to change puts pressure on the notion of the transcendent feminine ideal”。她强烈反对那些女性角色的僵硬规定——为人妻、为人母亲。作为一种抗争,她一直未婚,将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精力都献给了艺术事业。莫瑞尔太太的内心痛苦以及莉莉对婚姻的拒斥,无不向我们喊出了强烈地要求摆脱女性传统角色的呼声。
  
  四
  
  研究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父母形象,我们一方面可以将之归纳为天父地母模式,另一方面又不难看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等因素也使得这些形象不尽相同,具有阶段性特征。当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不平等时,家庭生活中的父母也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男性是强者,控制着社会,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亲也就表现出统治者甚至是独裁者的形象,而母亲则是软弱无力的跟随者形象。“天”与“地”所包含的角色内容其实是通过传统力量强加到父母身上。随着女性在社会中逐渐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家庭中的父母形象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后期阶段,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天”所暗含的领域已经渐渐对母亲开放了,而“地”的领域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父亲的加入。
  无论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还是为父母利益着想,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都不应该由性别来决定。选择“天亲”还是“地亲”理所当然应该取决于父母的个人自由意志,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合作抚养方式正是家庭幸福和新时代所需要和倡导的。照此情景,享受了相当长历史的“天父地母”模式最终将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1] 阿瑟·科尔曼,刘文成译:《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换》,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 Shakespeare,William.King Le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7.
   [3] Shakespeare,William.Hamlet.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7.
   [4] Spielvogel,Jackson J.Western Civilization Third Edition Vol.A and Vol.B.New York: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7.
   [5] Richardson,Samuel.Clarissa.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2.
   [6] Muffin,Ross C.Sons and Lovers:A Novel of Division and Desire.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7.
   [7] Lawrence,D.H.Sons and Lov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8] 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到灯塔去》,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9] Hanson,Clare.Women Writer:Virginia Woolf.Lond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4.
  
   作者简介:李良春,女,1981—,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著述甚丰、独具特色的理论批评家。他于25岁时创作了《鲁迅批判》,从而使其鲁迅研究自成一家,并成为鲁迅研究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关键词:李长之 《鲁迅批判》 鲁迅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李长之为人立世独立不羁,不迎俗随好,在学术上重自由独立的性格。无论生前死后,他都没有被人戴上某系某派的帽子。毋庸讳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宗派
期刊
摘要 在世界局部地区武装冲突事件频发、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存在的形势下,难民问题、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女性权利问题等成为人道主义作家思考并以文学形式反映的重大现实主题。不论其文学形式如何,作者的文化、宗教背景有着怎样的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反映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普世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美国作家杰瑞·比萨奇与勒德·胡赛尼以其各具特色的两部小说,互为文本、互为注脚,阐释了人道主义之殇及其解救的理想。
期刊
摘要 海明威小说的画面感、动作性以及视觉艺术的运用,使它具有了视觉艺术的美感,并给人一种可见的真实感,我们暂且把海明威的这种描写艺术称为视觉画面艺术。  关键词:视觉艺术 画面感 动作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视觉艺术的借用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作家,也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很少对人物公开表示个人的好恶
期刊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着重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认为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加以分析,探究其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并通过展现女性和自然的内在关系及面临的困境,彰显作者对女性和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以建构文本积极的生态批评意义。  关键词:菊花 女性生态主义 篱栅 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女性主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对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文本如何清晰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以及对历史的干预、预示和颠覆性作用,进而表明了文学如何积极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文本性 历史性 颠覆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下简称《军规》)酝酿并产生于动荡不
期刊
摘要 征服者的“硬汉”形象是张承志笔下塑造的为数最多的人物之一。他选择了人与自然对抗的方式、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来塑造其笔下的“硬汉”。而他对自然的描写是工具化的描写,对自然的审美是工具化的审美。  关键词:自然 “硬汉” 征服 工具化审美与生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自然是作家创作绕不开的对象,张承志也不例外。然而,在张承志的创作中,关于自然的描写似乎出现严重的比例
期刊
摘要 在传统旧体诗领域内,打油诗这种俳谐体诗因其品格低下,向来不登大雅之堂。而早期新文学作家多把自己的旧体诗称为“打油诗”,原因不外撇清立场、表示对旧体诗前景的悲观、践行白话文学理念和藏拙等几方面,但却由此进入或重返旧体诗的创作领域,并进而在不断的思路调整中迈出了20世纪中国旧体诗革新的步伐。  关键词:打油 早期新文学作家 旧体诗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旧体诗领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梅兰克莎》的前景化语言特征,即斯坦因式的重复和绵延现在时,说明斯泰因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且每一次重复在意义上都有所不同,词句的重复使作者得以把握人的意识与时空的关系,做到了在单调词句中蕴藏丰富的意义与内涵。情节重复不断地将读者拉回到时间轴的某一固定点,故事得以重新开始,造成一种现实感的持续。绵延现在时有助斯泰因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的矛盾冲突。斯泰因小说前景化的语言特征蕴
期刊
摘要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一部关于瘫痪与死亡、挣扎与逃离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它被认为是一部爱尔兰人的道德史。乔伊斯作品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他开创式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作品对“人的本质”的关注。《都柏林人》作为乔伊斯作品的开山之作,并未显现出任何青涩与稚嫩。相反,他后期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这一作品为线索所进行的升华。本文试图以《都柏林人》为例,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构作品中部
期刊
摘要 爱默生作为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超验主义的发言人,他崇尚个人主义,呼吁大家正视自己的能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正视现实,重视眼前,从思想上彻底摆脱英国文化的束缚,自立自强。爱默生对个人主义的呼声,与当时的美国文学附庸于英国文学的大气候是背道而驰的,在精神上指引了当时的美国文人,引领了美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关键词:爱默生 美国 文艺复兴 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