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创造奇迹,让学生终身受益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能否创造“奇迹”?教师如何在教室创造“奇迹”?当品读了“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心中无限感叹。这是一本具有实践性的教育书籍,没有空洞、乏味的理论,而是给我带来共鸣,引导我沉思。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美国的基础教育状况,领略了来自美国“全美最好老师”的教育精神、信念和一线的教育智慧。读完此部名著,使我心灵迸发出无限感叹、敬佩和向往,似乎教育一线的工作、场景已展示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一幅画卷。在此选取书中的经典内容,既是对阅读的回味,也是与大家分享。
  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教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下面来看看雷夫老师创造了哪些奇迹:
  一、一切为了学生,放大教室的容量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老师每天6:30就打开教室等待自己的学生,晚上18:00才会关上教室回家。而学校正规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8:00~15:00,但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部分都自愿提早上课,自觉地做着语法作业。他们喜欢语法,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英语)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置身于第56号教室和谐、温馨、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到自在、不怕犯错、没有人嘲笑和斥责他们,俨然已成为孩子向往的天堂。他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在非正式上课时间里指导学生语法练习。正如他所说:“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生受用。”
  “在课堂上,孩子们有30分钟的时间回答20个问题。我大约用5分钟教授语法技巧,在确认孩子听懂了以后,大概还剩余23分钟让他们答题,只要是在课堂上没完成的,都算家庭作业。”雷夫老师说,“知道用上课时间全部写完比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而且在教室写出来的作业比在家里写的质量高”。雷夫老师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既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高质量的家庭作业。雷夫老师在课堂上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付出,让我震撼和收获。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能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特色的一个体现。朱熹对此的注释是:“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吸收并灵活运用的甚少,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大容量的班级授课,要实行“因材施教”有很大困难,往往寄托家庭教育去实行“因材施教”。对此,让我们来看看雷夫老师的成功经验及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雷夫老师清楚地认识到,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难度太高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问题,继而影响全部的阅读教学进度。对此,雷夫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二是让个别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雷夫老师让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阅读特别简单的段落,并在同学面前阅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成就的喜悦,消除不安的情绪,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更强。雷夫老师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差异,施以不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真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雷夫老师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教学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群体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和心理变更,研究具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态势和学习方法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三、教给孩子终其一生受用的技能
  20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开始探讨学校教育究竟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一般认为,学校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即智力的发展。较少针对学生如何学会做事,或者进行德育。对此,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以下为雷夫老师的精辟见解与经典案例:
  “我想教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
  “要帮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拿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堂来挑战他们。”
  建立56号教室的经济制度:首先,第56号教室的学生都会在开学第一天申请一份工作;如教室管理员、银行、球具管理人、办公室信差、店员、警官等各种职业,每一份工作的薪资都有少许差异,孩子们把薪水存在银行,但他们必须存钱来支付使用课室桌椅的费用……并且座位越靠前就越昂贵,学生可以用租金的3倍买下座位的产权,并拥有出租的权利;额外的工作或参加管弦乐团可以领取资金;未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被罚款;月底有一场拍卖会,竞卖文具用品等。
  雷夫老师的实践证明:这套经济制度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的支持和认可。雷夫老师也清楚地认识到,推行这套经济制度,不在于用这套经济制度当作控制学生的机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规划能力,拥有“储蓄”的观念,形成节约使用每一分钱的意识,让学生在面对事情时把握“延迟享乐”的原则,勤奋刻苦,学会等待使自己的收获最大化。
  由此,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现行的教育较多地倾向于应试教育,偏重智力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英雄,而忽略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或许这正是我们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因所在吧!然而,多年过去了,不能说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全未实现,但其效果也并不明显。就当下形势来看,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存在两大明显的失误,同样也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即素质片面化和素质应试化。   再来看看雷夫老师眼中那些算得上孩子一生受用的技能是什么,是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会等待、养成“储蓄”观念、延迟享乐;通过旅行,让学生懂得怎么“生活”,提早认识“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懂得如何处理金钱、人际关系、寂寞、难以相处及失落感,把未来独立生活时所需要的技能教给第56号教室的学生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教师来说,教会孩子们学会课本的知识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要拿出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堂来挑战他们,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四、标准化测验不再让学生“害怕”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不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他们学习的知识较为简单、课程很轻松、考试压力也没有我们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雷夫老师列出的一长串每周、每学期、每年学生需要参加的各级各类考试来看,美国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同样不小,况且报纸每年至少会刊出一次标准化测验结果,测试程序不合理,测试过程不公正、作弊、泄题等现象也同样在美国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雷夫老师从教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况:
  “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却在实际上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尽管雷夫老师看到了标准化测验的种种问题,但雷夫老师并不反对测验。他认为我们需要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精确、公平、合理的测验能帮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了解“已经精通”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分别是哪些。正如第56号教室班训中的一条:“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得好好做”。因此,对于标准化测验,雷夫老师和学生都是认真对待的,但“认真”却有着雷夫老师独特的见解——我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的测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在第56號教室的学生准备考试前,雷夫老师让他的学生分享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是怎样发火的“恐怖故事”,这些已经过去的小故事,常常让学生捧腹大笑,这么做也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接着,他会告诉学生测验只是一项测量工具,如果他们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佳,只能说明“他们还不了解应试的技巧”,而雷夫老师很愿意再次为他的学生讲解应试技巧,让学生感到“信任”,并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雷夫老师是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一次测验的分数而生他们的气。其次,雷夫还给他们思考一些问题:要是他们某次数学没有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就没有很好的未来?父母是不是不爱他们?第二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当他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已经做到了道德第四阶段所要求的,他们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做好了准备,对考试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心情很放松,在考场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尽管第56号教室的学生在标准化测验的成绩都很好。但雷夫老师时刻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的培养要比提高分数困难和重要得多,比起自己的学生会考试,成绩好,能进入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的学子,让雷夫更值得称赞的是学生的价值观,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
  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雷夫老师实在是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好榜样。他做了常人所未能做的事情,克服了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达到了常人未能达到的成就。一间教室的容量可能很有限,但他教给学生的却是无限的未来。
  总而言之,教室是教师能够有所作为,并且应当有所作为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更需要广大教师去自觉践行。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90-91.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62.
  [3]胡锐.当下的应试教育[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基礎教育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园地中的一朵美丽奇葩,是集思考力、观察力、表达力、想象力、创造力于一体的综合技能的表现。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学生;习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写作水平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表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一、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素材,是提高习作的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生动的,是生成的。尤其是在提倡“将精彩留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平等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组织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中,师生与生生之间平等对话,面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给予亲切的呵护、密切的关注,让生态课堂生成的信息开出灿烂花朵。教师充分考虑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学定教,尽管学生的发言是无序的,但是这样的课堂却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神聚。那么
摘 要:小学六年级作为承接小学和初中的过渡阶段,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但有新知要学,还要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升入初中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以适应初中课程。因此,在这一学年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合理整合教材,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关注学困
摘 要:课堂习作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真正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的方法,却困扰着许多老师。从文本素材入手,以再现生活素材为切入点,辅以视频素材、专题素材等学生习作的原料,通过引导、默读、观察、发现、描写等教学技巧,来展现习作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同时,通过课堂反思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内在含义,达成学生习作水平的快速掌握。  关键词:素材;作文;小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素材
摘 要:四年级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通过对四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分析,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认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朗读目的性要明确,要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把握文章基调,要体现学生个性;朗读要有教师"导"的痕迹,要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四年级;朗读;能力  在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做到“出口成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语言是一种奇特的载体。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的喜悦、哀愁、愤怒、嘲讽等各种情感,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水平,对于学生今后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有利于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形成与潜能的开发,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素质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校外教育就是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以及艺术品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面就如何提升校外教育的职能作用谈几点意见。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这句话启发我们解决问题要提倡合作与交流,所以,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活动等机会,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助。这样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参与探索与合作交流。  但对于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学习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需要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够把满满的爱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田。随着教育事业、人本教育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成长及心理健康投入更多关注,在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细节处,用理解和耐心教会他们读书、做人、做事;用平等的视角看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天性和选择,教会他们跟着本心做事;了解每一个家庭,细致入微地为每一位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沟通;表率;习惯;尊重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形式来创设教学的立体化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使学生思想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爱学、乐学,去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音乐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