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潜能生”一点爱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给“潜能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多给“潜能生”一点爱,这样能够转化他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教师微笑面对他们,因为微笑传递信心,给人以乐观和鼓励。第二,上课多提问他们,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像孔圣人一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给他们留适当的作业,这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第四,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第五,教师和他们真诚地交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潜能生”微笑 提问 适当“闪光点”表扬 朋友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潜能生”并非一块顽石,而是一块可雕琢的瑕疵面积稍大一点的玉石。只要老师深切关爱他们,采用恰巧的方法与他们交往,他们还是会有很大转变的。下面就我如何对待“潜能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微笑的面容
  张艺谋拍摄的申奥专题片,出现最多的是笑脸,影片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界:北京欢迎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对宣传中国政府申办奥运会的思想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微笑的影响力是十分惊人的。
  一些老师见了“潜能生”总是情不自禁地立刻沉下脸来,给人一种“晴转雷阵雨”的感觉,岂不知情绪具有感染性。一味地采用“命令式”,“训导式”的方式教育“潜能生”,他们会对老师产生失望和冷漠的情绪,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大多数“潜能生”,他们饱受冷潮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在这种冷漠、无爱的环境中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爱洒在他们的身上。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的笑是一种媚笑,老师的笑是微笑,境界不同,但同样也价值连城,给“潜能生”一个微笑吧!微笑传递信心,微笑具有无穷的吸引力,给人以乐观和鼓励。
  二、上课多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潜能生”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他们希望得到理解和重视。教师一般爱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而往往不愿意提问“潜能生”,认为他们回答问题太浪费时间。其实,对“潜能生”,不可无视,更不能放弃。置之不理不会相安无事,放任自流只会愈演愈烈,因些,作为老师,要调整姿态,摆正位置,给他们一个安全的信号:老师会一视同仁,不会歧视我们。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像孔圣人一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作业布置要适当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一风吹”。我们不要苛求“潜能生”,不硬拿学习成绩去和优生比较。因为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学习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只有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才能心平气和地去看待他们。不要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枯树难逢春”。
  给“潜能生”留作业和练习,量要少,难度要适中。
  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时提倡“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也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
  四、发现“闪光点”,多给予表扬
   “潜能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闪光点”,教师要多发现,多表扬。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要细察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潜能生”来说更是如此。
  有一次,我用多媒体上课,突然通风孔出了点儿小故障。这时,班里那位最调皮捣蛋的学生自告奋勇,他把通风孔吹了吹,一会儿便清理好了,我继续上课。他在这件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积极、主动的态度、情感不就是他的优点吗?于是,我当众表扬了他,没想到从此以后,总不能按时交作业的他竟按时交起作业来,上课还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他们。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因为这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需要,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还有利于发掘他们的潜能。相反,过多的批评只能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多表扬他们吧!一句表扬很可能唤起他们长眠于心中的热情,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发他们进步的心理动力。
  五、和他们交朋友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真正走进弱势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因为成绩的关系,学习习惯的关系,性格当中的叛逆,时间观念差或纪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潜能生”是最容易与任课教师发生摩擦的。对于这种问题,各位教师应主动与他们沟通,与他们交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有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偶尔批评他们时,他们一般不会顶撞老师,减少了老师们的尴尬和难堪,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给“潜能生”一片阳光,他们也能创造辉煌,给“潜能生”一个杠杆,他们也能撬起整个地球。
其他文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究中的第一环节,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盖房时打下的地基,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者。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发挥个体能动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通过学习者苦苦思索而未能有所收获之时;“悱”是指通过学习者的钻研思考达到一种想说又说不出的境界。在教学时,要待到学生到达“愤悱”之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才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点拨,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火候 点拨 反中求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通过学习者苦苦思索而未能有所收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是从一个小小的自信开始的,自信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目前在全国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经验:     一、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如何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想应做到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教师的旁征博
期刊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
期刊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历、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发挥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在此,笔者就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以需要为前提,引发认知冲突  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思维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几年来,一直被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所困扰,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在于设法引起
期刊
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是班级精神氛围的主要体现,是学生的思想作风、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它一旦形成,就会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核心,班风的形成和成熟,一定意义上是班主任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蕴含及体现,因此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对于班风的建设至关重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
期刊
好奇是儿童、少年的特点,也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于引导,就能把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实验探究行为。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实验探究行为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的责任。近年来,笔者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实验教学的实际进行了教学尝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谈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空间,自主提
期刊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过程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影响就不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和知识。因此我们在对落后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采取和风细雨般的民主对话,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落后生的心坎上,
期刊
数学概念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和符号,以最概括、最简约的方式反映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共同本质属性,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投象的概念是他们往往不易掌握的。因此,概念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关。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一难关,要做到“静态概念,动态演绎”,让“静态”概念在引入、理解、深化的过程“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