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人身世相同,都是从南方抱养来的;长相相似,经常被人认错。14岁时她俩偶然邂逅,从此以姐妹相称30多年。突然一天,她俩竟被确认是双胞胎!两人开始携手寻根……
2010年11月19日上午9时21分,一列从河南洛阳开往江苏镇江的火车进站了,从列车上下来两名女子,这时站台上一名女子快步走上前与下车的两名女子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天是江南初冬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从车上下来的这两个女人来说,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从河南洛阳到江苏镇江,仅仅相距800多公里,这条路她们却寻觅了半个多世纪……(图1)
一、惊人相似的两朵花
这两名女子一个叫王玲霞、一个叫买巧玲,与她们相拥而泣的叫吕顺芳。今天她们缘何相聚?又为何泪水沾襟?这是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寻觅,但如果没有四年前的那场争执,也许这寻找还在继续,而那场争执正是故事的开端……(图2)
2006年3月11日,在位于河南洛阳市铁路段的一栋普通家属楼里,56岁的退休职工王玲霞和她的老朋友买巧玲正在起草一份寻亲启事。之所以商量要一起寻亲,是因为这对已年过50岁的老朋友,14岁时就因长相惊人相似而结识,更为巧合的是,两人都是年幼时被人抱养,而王玲霞比买巧玲大半岁,所以34年来,买巧玲一直把对方当姐姐看待。
就是这样一对亲如姊妹的老朋友,此刻却为如何寻亲争执起来。买巧玲一直认为她俩是双胞胎,而王玲霞认为不是。既然是朋友,为何买巧玲一口咬定两人是双胞胎呢?原来在买巧玲的记忆深处,有一些模糊片断:在拥挤的火车站台上,身边是齐耳短发的母亲,似乎还有个穿着红袄的双胞胎姐姐。妈妈把她抱进车厢递给一个阿姨后,脸对脸地把自己亲了又亲,好像舍不得似的,走到门口又抱了抱姐姐……
在买巧玲的记忆中,自己就是有个年龄相仿的姐姐,可王玲霞的童年记忆却是一片空白,她只知道自己家庭富裕,父母对她这个独女宠爱有加。两人的家都住在洛阳渭河附近,只不过王玲霞在河西城区,买巧玲在河东农村,虽然仅隔着一条河,童年时她们却从未谋面,只是出门时,两人经常被人认错。
一次次被错认,王玲霞开始琢磨,难道这世界上真的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那人究竟是谁?时光如门前的河水一般静静流淌,转眼间,住在河两岸的她们渐渐长成花季少女,14岁那年,王玲霞再次被人错认。
刘俊丽是买巧玲的同学,她转到新学校时,居然把王玲霞错认成了买巧玲。从她嘴里,王玲霞第一次听到了那个名字:买巧玲,一个和自己长相一样的女孩儿。在刘俊丽介绍下,两个花季少女第一次站在了一起,第一眼看到对方,她俩都惊呆了。(图3)
惊人的相似,让两人诧异的同时,心里自然多了份亲近感。从此她们成了好朋友。可王玲霞渐渐发现,买巧玲的生活状况和自己好像不太一样。每当面对王玲霞的询问,买巧玲的心里总会一阵酸楚。原来她自小就受尽养母一家人的歧视,四五岁就帮家里砍柴、烧饭、打水、喂猪,带哥嫂的孩子,还经常挨打。正是因为这不幸的遭遇,让买巧玲永远无法忘记自己被送人的情景。
那时买巧玲受了委屈,就会跑到王玲霞面前倾诉。面对身世悲惨的买巧玲,善良的王玲霞心生怜悯,她经常帮助这个苦命的小姐妹,做衣服的时候都是做两件,有好吃的东西都给买巧玲留着。就是王玲霞这一点点帮助,让买巧玲感受到了几乎已被遗忘的关爱,这种家人般的感觉,被买巧玲深深记在了心里。
二、双胞胎会相差半岁?
可就是这个比自己大半岁的姐姐却突遭厄运,1972年,16岁的王玲霞先后失去了父母,母亲临终时匆匆留下一句话,王玲霞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是从上海抱养来的。虽然知道了真相,却孤苦伶仃剩下一个人,王玲霞深深体会到了买巧玲思念亲人的心情,从此两个小姐妹相依为命。在时代洪流里,她们共同经历了上山下乡、结婚生子,彼此见证了对方从青涩到成熟。然而两人的身世却始终是个谜,买巧玲说自己是坐火车来洛阳的,而王玲霞的养母也告诉过她,她来自上海。显然两人都不是本地人。难道她们真的来自同一个地方?王玲霞开始追问买巧玲记忆中离家的情景。
买巧玲记得自家是一个大瓦房,有6间房,外边还有两棵柱子,她走的时候正抱着柱子玩。她还回忆到当妈妈抱着她走进火车车厢以后,把她递给了一个阿姨。这以后火车开了,载了一车皮的孩子,大家都在哭。
后来两人才知道,买巧玲片段的记忆,也是共和国的一段辛酸史。20世纪50年代末,共和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食物匮乏,江浙一带大量儿童吃不上饭,出现患病、甚至夭亡。无奈许多人把孩子遗弃在孤儿院门前,祈求一条生路。仅1960年,上海孤儿院弃婴就达3000多名。面对生命的哭泣,当时的国家总理周恩来作出重要批示,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上海孤儿院,并最终送往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一带,交由富裕家庭抚养。从此这些来自南方各省份的孩子,在生命历程上,被深深烙上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孤儿。他们也是国家的孩子。买巧玲、王玲霞正是这样被送出家门的。知道了身世之谜,两人寻亲的愿望变得迫切起来。(图4)
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基本常识,可对于她们却成了奢求,更重要的是,两人也渐渐老去,父母还在人世吗?她们深知每往后拖一天,找到亲人的可能就渺茫一分。2007年,一个寻亲网站引起了俩人注意。
吕顺芳,江苏宜兴人,今年62岁的她,同样有个妹妹被送到内蒙古。多年来吕顺芳也一直在寻找亲人。她比谁都了解亲人离散的痛苦。正是这份相同的心情,在寻亲路上,吕顺芳结识了许多上海孤儿,于是2000年她建立了一个寻亲网站,为所有上海孤儿义务寻亲。可为了寻亲,此刻王玲霞、买巧玲这对相守了34年的老朋友,却平生第一次发生了争执,原来买巧玲认准彼此是孪生姐妹,坚持以双胞胎名义寻亲,但王玲霞却不同意。
其实最让王玲霞无法确认的还是两个人的年龄问题,两人可是相差半岁呀。可在买巧玲记忆里,自己就是有个姐姐,而她和王玲霞不仅长相相似、而且都是0型血,都患有先天性鼻窦炎,怎么会不是亲人?
为制作寻亲资料,两人翻出各个时期的合影,面对照片,王玲霞回忆起那段风雨飘摇、不离不弃的岁月。
三、看着照片老泪纵横
2003年11月,王玲霞的丈夫因患胃癌去世,顷刻间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人。当时两个女儿正在上学,王玲霞自己收入又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而那时已下岗的买巧玲开了一家杂货店,她经常给王玲霞送去米、面、油、盐,买巧玲成了王玲霞的精神支柱。可厄运却在这时悄悄走近了买巧玲。2004年她突然被查出患了乳腺癌,需要立即手术。从此王玲霞天天往医院跑,照顾自己视如生命的老朋友。在王玲霞的陪伴下,买巧玲终于度过难关。
往事历历在目,现在面对寻亲,究竟该如何是好?若王玲霞拒绝买巧玲的请求,也许就会影响34年的姐妹感情;但如果按照双胞胎的身份去寻亲,找错家人怎么办?就在两人犹豫不
2010年11月19日上午9时21分,一列从河南洛阳开往江苏镇江的火车进站了,从列车上下来两名女子,这时站台上一名女子快步走上前与下车的两名女子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天是江南初冬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从车上下来的这两个女人来说,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从河南洛阳到江苏镇江,仅仅相距800多公里,这条路她们却寻觅了半个多世纪……(图1)
一、惊人相似的两朵花
这两名女子一个叫王玲霞、一个叫买巧玲,与她们相拥而泣的叫吕顺芳。今天她们缘何相聚?又为何泪水沾襟?这是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寻觅,但如果没有四年前的那场争执,也许这寻找还在继续,而那场争执正是故事的开端……(图2)
2006年3月11日,在位于河南洛阳市铁路段的一栋普通家属楼里,56岁的退休职工王玲霞和她的老朋友买巧玲正在起草一份寻亲启事。之所以商量要一起寻亲,是因为这对已年过50岁的老朋友,14岁时就因长相惊人相似而结识,更为巧合的是,两人都是年幼时被人抱养,而王玲霞比买巧玲大半岁,所以34年来,买巧玲一直把对方当姐姐看待。
就是这样一对亲如姊妹的老朋友,此刻却为如何寻亲争执起来。买巧玲一直认为她俩是双胞胎,而王玲霞认为不是。既然是朋友,为何买巧玲一口咬定两人是双胞胎呢?原来在买巧玲的记忆深处,有一些模糊片断:在拥挤的火车站台上,身边是齐耳短发的母亲,似乎还有个穿着红袄的双胞胎姐姐。妈妈把她抱进车厢递给一个阿姨后,脸对脸地把自己亲了又亲,好像舍不得似的,走到门口又抱了抱姐姐……
在买巧玲的记忆中,自己就是有个年龄相仿的姐姐,可王玲霞的童年记忆却是一片空白,她只知道自己家庭富裕,父母对她这个独女宠爱有加。两人的家都住在洛阳渭河附近,只不过王玲霞在河西城区,买巧玲在河东农村,虽然仅隔着一条河,童年时她们却从未谋面,只是出门时,两人经常被人认错。
一次次被错认,王玲霞开始琢磨,难道这世界上真的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那人究竟是谁?时光如门前的河水一般静静流淌,转眼间,住在河两岸的她们渐渐长成花季少女,14岁那年,王玲霞再次被人错认。
刘俊丽是买巧玲的同学,她转到新学校时,居然把王玲霞错认成了买巧玲。从她嘴里,王玲霞第一次听到了那个名字:买巧玲,一个和自己长相一样的女孩儿。在刘俊丽介绍下,两个花季少女第一次站在了一起,第一眼看到对方,她俩都惊呆了。(图3)
惊人的相似,让两人诧异的同时,心里自然多了份亲近感。从此她们成了好朋友。可王玲霞渐渐发现,买巧玲的生活状况和自己好像不太一样。每当面对王玲霞的询问,买巧玲的心里总会一阵酸楚。原来她自小就受尽养母一家人的歧视,四五岁就帮家里砍柴、烧饭、打水、喂猪,带哥嫂的孩子,还经常挨打。正是因为这不幸的遭遇,让买巧玲永远无法忘记自己被送人的情景。
那时买巧玲受了委屈,就会跑到王玲霞面前倾诉。面对身世悲惨的买巧玲,善良的王玲霞心生怜悯,她经常帮助这个苦命的小姐妹,做衣服的时候都是做两件,有好吃的东西都给买巧玲留着。就是王玲霞这一点点帮助,让买巧玲感受到了几乎已被遗忘的关爱,这种家人般的感觉,被买巧玲深深记在了心里。
二、双胞胎会相差半岁?
可就是这个比自己大半岁的姐姐却突遭厄运,1972年,16岁的王玲霞先后失去了父母,母亲临终时匆匆留下一句话,王玲霞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是从上海抱养来的。虽然知道了真相,却孤苦伶仃剩下一个人,王玲霞深深体会到了买巧玲思念亲人的心情,从此两个小姐妹相依为命。在时代洪流里,她们共同经历了上山下乡、结婚生子,彼此见证了对方从青涩到成熟。然而两人的身世却始终是个谜,买巧玲说自己是坐火车来洛阳的,而王玲霞的养母也告诉过她,她来自上海。显然两人都不是本地人。难道她们真的来自同一个地方?王玲霞开始追问买巧玲记忆中离家的情景。
买巧玲记得自家是一个大瓦房,有6间房,外边还有两棵柱子,她走的时候正抱着柱子玩。她还回忆到当妈妈抱着她走进火车车厢以后,把她递给了一个阿姨。这以后火车开了,载了一车皮的孩子,大家都在哭。
后来两人才知道,买巧玲片段的记忆,也是共和国的一段辛酸史。20世纪50年代末,共和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食物匮乏,江浙一带大量儿童吃不上饭,出现患病、甚至夭亡。无奈许多人把孩子遗弃在孤儿院门前,祈求一条生路。仅1960年,上海孤儿院弃婴就达3000多名。面对生命的哭泣,当时的国家总理周恩来作出重要批示,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上海孤儿院,并最终送往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一带,交由富裕家庭抚养。从此这些来自南方各省份的孩子,在生命历程上,被深深烙上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孤儿。他们也是国家的孩子。买巧玲、王玲霞正是这样被送出家门的。知道了身世之谜,两人寻亲的愿望变得迫切起来。(图4)
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基本常识,可对于她们却成了奢求,更重要的是,两人也渐渐老去,父母还在人世吗?她们深知每往后拖一天,找到亲人的可能就渺茫一分。2007年,一个寻亲网站引起了俩人注意。
吕顺芳,江苏宜兴人,今年62岁的她,同样有个妹妹被送到内蒙古。多年来吕顺芳也一直在寻找亲人。她比谁都了解亲人离散的痛苦。正是这份相同的心情,在寻亲路上,吕顺芳结识了许多上海孤儿,于是2000年她建立了一个寻亲网站,为所有上海孤儿义务寻亲。可为了寻亲,此刻王玲霞、买巧玲这对相守了34年的老朋友,却平生第一次发生了争执,原来买巧玲认准彼此是孪生姐妹,坚持以双胞胎名义寻亲,但王玲霞却不同意。
其实最让王玲霞无法确认的还是两个人的年龄问题,两人可是相差半岁呀。可在买巧玲记忆里,自己就是有个姐姐,而她和王玲霞不仅长相相似、而且都是0型血,都患有先天性鼻窦炎,怎么会不是亲人?
为制作寻亲资料,两人翻出各个时期的合影,面对照片,王玲霞回忆起那段风雨飘摇、不离不弃的岁月。
三、看着照片老泪纵横
2003年11月,王玲霞的丈夫因患胃癌去世,顷刻间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人。当时两个女儿正在上学,王玲霞自己收入又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而那时已下岗的买巧玲开了一家杂货店,她经常给王玲霞送去米、面、油、盐,买巧玲成了王玲霞的精神支柱。可厄运却在这时悄悄走近了买巧玲。2004年她突然被查出患了乳腺癌,需要立即手术。从此王玲霞天天往医院跑,照顾自己视如生命的老朋友。在王玲霞的陪伴下,买巧玲终于度过难关。
往事历历在目,现在面对寻亲,究竟该如何是好?若王玲霞拒绝买巧玲的请求,也许就会影响34年的姐妹感情;但如果按照双胞胎的身份去寻亲,找错家人怎么办?就在两人犹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