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就是“保增长”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6月7日央行宣布下調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开始,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宽松期。从5月份的数据看:PPI从4月份的下降0.7个百分点到5月份急降至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停留在个位数及CPI已降至3.0%,说明中国经济短期要应对的已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是经济增速下降过快连带引发的就业和税收大幅下降等新问题。我认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在每个经济发展转折期出台的重大战略决策都是正确的,即使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那个倍受诟病的4万亿刺激计划,其必要性也不容置疑。本次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方向的转变由防通胀转向稳增长,在中国这种独特的政策语境下,全国人民都知道,所谓“稳增长”就是“保增长”。这是最高决策层在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4万亿刺激计划、中央银行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7次下调利率以来的又一次扩张需求政策的开始。如果说上一次的扩张政策针对的是全球性经济衰退,那么,本次扩张政策要解决的则是前景莫测的欧债危机及美日经济回升乏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拖累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问题。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近两年一直在宣传的政策主基调是“转型”和“调结构”,在去年3月的“两会”上温总理宣布了中国政府将正式下调“十二五”时期的年度经济增长指标,但一旦经济增长率出现将达7%左右的迹象时,方方面面都开始着急,在年度GDP达40万亿以上时,GDP每少增一个百分点就代表少增加4000多亿元的社会财富及相应的就业损失。所以,大家着急也确有其道理。我一直认为,降低经济增长率不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调结构的必要条件,当然更不是充分条件。在经济收缩和下滑态势已十分明显、PPI这个先行指数已出现通缩趋向时,不失时机地首先在货币政策上改变名为稳健实为紧缩的调节方向(如2011年全年情况那样)是第一要务,然后再研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促消费政策等等,促成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果像坊间财经评论家那样,货币政策刚刚出现松动信号就提出通胀威胁及干扰调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型等问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经济过度下滑这些振荡空气式的话,那纯粹是在干扰中央的正确决策。
  从多年来的经验看,在中国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里想保增长将年度GDP增速提至8%以上甚至达于9%左右可谓易如反掌。最简便的做法就是上项目如上高铁、上机场、上公路、上城镇基础设施、上生活用水生态水利等类项目,这些项目一上,经济增长马上加速。事实上,放眼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政府能在决策和执行上做到这一点。多年来,政府干的这些事常常成为一些经济学家攻击的对象,殊不知,这正是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那些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在应对经济衰退时即使是看到了扩内需上项目的积极作用,但受制于体制和制度因素,想上项目,预算不仅难于获得足够的支持票数,即使决策得到足够票数支持,项目土地征用拆迁又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所以,生活在中国,中央政府有绝对权威,国家有钱,老百姓手里也有钱,想搞什么项目就搞什么项目,想提升增长率就能实现增长率提升,我们国人应当洋溢自豪感和幸福感才对,不要动不动把这些视为中国经济的弊端。一些经济学家动辄就说“经济增速低一点儿没关系”、“对经济下滑要从容面对”云云实际上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行为表现。我记得艾伦?格林斯潘在一本书中曾感叹:美国的经济学家和政治领袖们无论怎样调动自己的智慧也很难使经济增长率达到3%以上,但中国常常轻而易举地使GDP年度增速达到8%、9%甚至超过10%。格林斯潘说的是美国,其实欧洲和日本的情况也大体相若。由此可见,想增长就增长,想提速就提速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制优越性的表现。
  政府主导、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弊端,我们的决策层早已了然于胸,“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制定的扶持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发展服务业、支持环保节能项目、压缩过剩产能、发展新兴支柱产业等方针已穷尽了国人的对策智慧,所以无须多说。在制度性改革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中央文件的各种语言十分清晰明确,所以,现在经济学家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走下去了解些民情和基层情况,听听地方政府怎么想、企业怎么想、城镇居民怎么想、农民怎么想,这比凭借教科书原理批评政府政策会多费些气力,但会更“接地气”,更容易提出切近实际接近市场发展规律的政策建议来。
其他文献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利率配置资金,能够突破金融抑制、提升金融运行效率、改善投资质量和产出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的统计表明,16个实施了利率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有14个国家的实际利率上升,下降的只有2个国家,实际利率为正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正的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不仅仅因为能增加储蓄,从而可投资数量增加,更主要的在于改进了投资质量。  利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规模不断增长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一些原本仅为当地特别是当地小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开始模糊,并在某些方面试图与大银行就大客户业务进行竞争。小银行随着自身资本扩张而追求平均收益更高的大客户业务本无可厚非,但在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特别是资本规模还不够完善和强大的条件下就盲目转型,则值得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简称“民泰
期刊
2011年是宏观经济政策从紧的一年,为了应对高企的CPI和抑制房地产价格,政府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手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速。但正是在这一年,国有大型银行在经营上却取得了耀眼的业绩。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国有五大行(工、农、中、建、交)2011年取得净利润6808亿元,除中行外,其他四大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25%。分析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可以一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
期刊
“金融排斥”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一个常用概念,指的是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被排斥在金融机构服务之外,无法获得如存款、贷款这样的基本金融服务。“金融排斥”通常分为六个维度:地理排斥、价格排斥、条件排斥、营销排斥、评估排斥和自我排斥。其中,地理排斥指的是金融机构的地理可及性问题,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设置的金融机构网点很少,人们到达金融机构网点十分不便。在中国农村地区,地理排斥仍然占有最基础性的地位。  在衡量地
期刊
消费者投诉管理机制是各国消费者保护法制最为关注的问题。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上,中国银监会对消费者投诉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3月20日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虽然主要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投诉处理事项的监管,但是其内容超出了一般投诉的监管规范,而粗略地描绘了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
期刊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99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7758款,同比上升104.0%,环比上升34.8%。其中普通类产品为7383款(包括21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31.5%,环比增长33.5%;结构类产品375款,同比下降38.9%,环比增长68.9%。  (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
期刊
编者按:近日,德州银行可谓“双喜临门”,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中小银行发展研究基地落户德州银行,二是德州银行总部办公大楼正式启用启用仪式隆重举行。德州市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有着“神京门户”、“九达天衢”的美誉。京沪高铁的通车,更是让德州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而始终立志于“服务德州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德州人民”的德州银行在这当中正在扮演越来越
期刊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身陷困境,向来以斗牛和足球闻名于世的西班牙也吸引了全球目光的“另类”关注。尽管2011年12月新上任的拉霍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大背景和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羁绊中,西班牙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失业率居高不下、减赤目标任重道远和社会政治动荡等诸多难解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恶
期刊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传统农区以不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统筹和“三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战略课题。河南鹤壁市浚县以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鹤集团”)为依托,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尝试与实践,创出一个新的发展范例,有望探索出一个符合传统农区发展实际的“三化
期刊
2010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物价上涨及人口老龄化,国内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价格快速上扬和“民工荒”愈演愈烈的境况。人民银行岳阳中心支行牵头建立的环洞庭湖区农村劳动力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自2009年9月以来,农村劳动力价格28个月持续、大幅上扬。截至2011年12月,劳动力价格为114元/天,较2009年9月上涨了96.55%,其中2011年年内上涨23.91%。纯劳动力价格的逐月持续上涨态势,显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