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吉林省全面推广实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围绕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吉林省从改革农业耕作方式入手,在粮食生产领域探索示范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吉林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成效的基本评价,分析了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利条件,针对推广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示范推广力度,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保障能力,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引导机制。
  关键词:农业经济 吉林省 秸秆覆盖还田 保护性耕作
  吉林省玉米生产优势得天独厚,玉米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围绕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吉林省从改革农业耕作方式人手,在玉米生产领域大力探索示范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吉林省保护性耕作试点成效
  吉林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步较早,2002年就在省内选点进行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到2006年已初步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体系框架。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项耕作技术日臻完善,耕作效益日益显现,实施范围和作业面积不断扩大。从2015年起,省财政加大了推广这项技术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5000万元保护性耕作推广专项资金,截至2018年末,全省累计筹措拨付补贴资金2.19亿元,补贴作业面积739.63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300万亩,区域覆盖全省8个市(州)32个县(市、区)。
  从实施的总体效果看,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集生态、环保、效益于一体的一项“绿色”农业耕作技术,对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减少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规模经营、保护黑土资源、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培肥土壤
  秸秆还田有利于解决耕地“反哺不够”“给养不足”问题,据实验观测,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5年后,表层0-5厘米形成有机质积累,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
  (二)减肥增效
  研究表明,l公顷玉米秸秆中含有氮素33.6千克、磷素10.6千克、钾素80.2千克,折算成肥料相当于尿素73千克、过磷酸钙76千克、硫酸钾160千克,连续2-3年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大幅度节省化肥用量,节约化肥成本700元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三)节本增收
  实施玉米秸秆保护性耕作减少农耕作业2-5项,机车少进地3-7次,节约生产成本10%-20%,增产5%-10%,使田间收入增加l5% -200-/0。在不把秸秆捡拾出耕地情况下完成种地,每公顷还可节省近千元秸秆运出赞用。
  (四)蓄水保墒
  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及深松,可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2% -16%,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比传统耕作可减少地表径流40-60%,减少土壤流失60-80%,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五)恢复地力
  据测定,连续3年实施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地块,农田鲜见的蚯蚓开始出现,密度连年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实施离田作业时,l公顷秸秆离田可携带约1.5吨表层肥沃土壤,对现有农田土壤造成了很大破坏。
  (六)保护环境
  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避免田间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去冬今春,实施保护性耕作,配合秸杆禁烧政策措施,吉林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上年高位情况下,同比又提高了0.2%。长春市大气质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第2位。
  二、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条件分析
  从近年来吉林省推广应用的实践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各项基础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一)适宜区域方面
  目前全省玉米播种面积5730万亩,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区域。总体上看,只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具体作业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各地都适宜推广。长春、四平地区秸秆生物量高,覆盖量大,适宜采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集行(秸秆归行作业,露出播种带)免耕播种作业技术模式;松原、白城地区风沙干旱严重,适宜采取秸秆覆盖均匀还田免耕播种作业技术模式。吉林、辽源、通化、白山市和延边州地区低温冷凉和积温不高,适宜采取高留根茬秸秆还田覆盖地表免耕播种作业技术模式。
  (二)机具能力方面
  2015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实施“敞开普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保护性耕作机具纳入补贴范围,支持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4年来全省年均增加牵引式重型免耕播种机保持4000台以上。同时,吉林省按照“一乡一农机强社”发展布局,在全省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農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对建设单位购置免耕播种机给予国省“双补”,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省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1.74万台;免耕播种机达到1.37万台;深松机达到4.20万台,通过动力机械作业能力测算,目前机具满负荷运转可实施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100万亩左右。
  (三)技术体系方面
  针对全省东、中、西部不同气象条件和耕地特点,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和探索实践,已形成适宜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体系和耕作模式。吉林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地方技术标准。2019年,又出台了省级地方标准《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这些都为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
  (四)专业支撑方面
  省级成立了全省保护性耕作专家组,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省内科研院校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省内多地进行试验播种,积累了大量数据。各市、县、乡镇也都结合实际,成立了科技专家、技术推广、机械化作业“三支技术队伍”,开展多种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支持各地示范推广这项技术。   三、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部分农户思想认识不足
  吉林省不少农民多年来一直沿用精耕细作的玉米种植模式,习惯于种地干净利索;而秸秆覆盖还田会保留大量的秸秆覆盖地表,同时需要进行免耕播种,与传统耕作模式区别较大。有些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时间较短,节本增产的效益还不明显,农民认可和接受还需要一段过程,这也是目前阻碍全面推广这项技术的一个重要障碍。
  (二)免耕机具保有量尚难满足作业需求
  实施免耕播种,需要专业机具,以免耕播种机为例,1台机械一年可进行免耕播种作业750亩,按照2020年全省计划任务1800万亩测算,需要免耕播种机24000台。而截至2018年底,吉林省拥有可实施作业免耕播种机为13000万台,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缺口。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资金投入较大,专用性强,利用时间短,投资回收期长,农民购机意愿不高。
  (三)土地分散经营对技术推广形成一定制约
  实施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需要面积较大、经营相对集中的地块,进行全程统一机械化作业。2018年,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828万亩,约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45%左右。目前一些地方土地流转集中程度还不高,“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依然是主流,制约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技术推广。
  四、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示范推广力度
  在全省各地组织開展多种形式宣讲和培训,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广大农户的认知度,逐步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按照“村建点、乡建片、县建区、梯次推进”的发展布局,在全省30个产粮大县,建立由“点、片、区”梯次结合构成的示范区,其他县(市、区)适宜推广、梯次跟进。同时,结合各级财力水平,加强相关资金统筹,逐步拓宽资金渠道,构建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增强农民参与积极性,待农民习惯这种耕作方式后逐步减低补贴标准直至取消补贴。
  (二)进一步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保障能力
  研究综合运用招商引资、减税降费、股权基金等支持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入农机生产企业,研发制造适合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专用机具,不断提高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购置保护性耕作相关农机进行累加补贴,适当提高补贴比例,激发广大农户的购机热情,不断增加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数量以满足作业的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引导机制
  全省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特别是东部山区半山区地块零散,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面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主要经营方式。为此,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市县统筹相关支农政策资金,重点支持大力发展以农机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和农庭农场、农机大户为核心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将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任务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同时支持各市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通过联户经营、联耕联种、组建合伙农场等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小农户生产实际,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配套设备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地区小农户的生产和作业环节需求,为小农户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服务。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宗宇翔
其他文献
财资[2019]2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农业局:  為建立健全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解散、破产清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解散、破产清算时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处置暂行办法》。现予印发
期刊
摘要:崇义客家梯田是客家人民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为适应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依据山势而建造的一种坡耕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辨析农业文化遗产六大特征入手,剖析了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农遗视角出发,研究参与式管理在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中的应用,提出遗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设立联合监管机构,提高农民参与度和维护
期刊
农办计财[2019]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政府将大量农村土地征收并进行建设改造,被征地的农民失去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空间和必要的生产资料,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方式。大部分失地农民由于就业困难,缺乏持续长久的生活保障,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需要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解决失地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态坏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党中央也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建设明确规划。“不搞大开发”、“压倒性位置”等词语的出现,彰显出当前经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解决的挑战性。所以分析、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发展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采取了
期刊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针对《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政策支持等问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2017年,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提出
期刊
摘要:自云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以来,大关县财政局党组迅速成立了指挥系统,以疫情防控战时戒备紧急状态切实推进阻击战各项工作。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大关县地方财力自给率仅为3.41%,上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高达96.5%。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县级财政收支状况面临着一些困难,亟需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疫情防控 财政 对策建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云
期刊
2020年1月10日,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余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司长吴奇修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致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及科研机构、财政部及所属单位、地方财政系统、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以及《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9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修订后的《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章
期刊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户就业与收入结构的变动,农户资源禀赋出现较大分化,那么资源禀赋条件的异质性对农户不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购买有什么影响呢?文章基于江西11县稻农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各环节社会化服务购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家离乡镇距离、经营耕地平均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担任
期刊
ABSRT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bodies and related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 Julu honeysuckle industry,this paper makes SWOT analysis on Julu honeysuckle indus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