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满对位精神的主调音乐作品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勃拉姆斯的室内乐创作成就别具一格又尤以钢琴重奏作品突出。笔者选取C大调钢琴三重奏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其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来探究作品中和声与对位的完美结合,进而揭示其创作的手法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勃拉姆斯;第二钢琴三重奏;音乐分析;对位;和声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00-03
  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编号分别为op.8、op.87、
  op.101)第一首创作于早期,后两首于晚期写成。《C大调钢琴三重奏》初稿创作于1880年,后因其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三交响曲》而中断,直至1882年修改完成,并于同年12月29号在法兰克福首演。
  一、《C大调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二、呈示部的卡农与隐含声部进行的关系
  第一主题(1—33小节)由三个阶段的卡农组成,其中第一阶段的卡农是隐藏在主调音乐织体里面,作为旋律与和声低声部的形式出现,巧妙地躲开了听觉上的相似性。
  前3小节弦乐的八度齐奏是整个乐章音乐素材的核心,八度、三六度、纯四度这些协和音程的使用。勃拉姆斯所处的时代,复调音乐技法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这样一首以奏鸣曲式为结构的乐曲,显然其开端最好是旋律上集中的主调音乐织体。然而这位作曲家的情趣和高超的作曲技术让他在思维中时时刻刻闪现过去年月中的精髓,并且用他自己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个独特的形式记录在下面的谱例中。前10小节主调性质,以四五度、半音级进和三度音程创作而成,然而却在背景上隐藏了一对高低声部之间的卡农。
  通过括号将前10小节隐藏在钢琴织体中的卡农模仿显示出来,作曲家这样处理是处于结构和风格体裁的需要,因为奏鸣曲式这种主调音乐的体裁可能不适合在一开始就展现复调音乐的织体,但是从第二阶段开始,明确的卡农模进就在两个弦乐器之间开始了。
  其卡农的旋律素材来自于主题的前两个音c-e,写作方式是相隔一拍、高八度模仿、上二度模进。这6小节的卡农模进与前10小节密切相关:主干音g-a-b正好是4—8小节旋律的主干音,而4—8小节小提琴上行级进在这里用模进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的方向性,19小节小提琴的C音是向属调转调的关键音之一。与卡农相匹配的低音声部与上方三声部展现出平行10度流畅的声部进行。它似乎是典型的主調音乐特征,没有任何节奏互补,但看似简单却构成了全曲和声、对位以及结构的核心。
  这个核心并非乐谱上的织体,它的表层音乐却是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八度卡农模进,伴随着钢琴在低声部中奏出平行10度。以上两个阶段的特点在于:都采用的卡农技法,但是第一句是以主调音乐的织体呈现,将卡农藏在背景中;第二句是以对位的形式呈现,将和声的意义藏在背景中。
  第三阶段由于是第一主题最后的段落,它通过一个三声部卡农和一个向上二度移位的模进将音乐推到了一个小的高潮,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平行10度的声部进行的,其音乐素材来自于11—12小节小提琴的旋律。
  上例上面两行(从上往下看)是21—28小节卡农与卡农模进的缩写谱,中间声部是和声与节奏的填充,看作附加声部。这个手法可以称为卡农模进加附加声部,这是巴赫赋格曲中的“专利”,常见于间插段写法,是音乐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此刻,勃拉姆斯与巴赫似乎有着神韵之交。下面两行是隐含的平行十度的声部进行,它在背景里控制着音乐的脉络,使这一阶段的乐思依旧与全曲和声、对位的核心密不可分。与第二阶段相比,特点都是以对位的形式呈现,而将和声的意义藏在背景中;与第一阶段相比,低声部以及提琴卡农之后的三次模进始终围绕4—8小节提琴声部的素材而展开乐思。
  第二主题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7—79小节,第二部分是80—102小节,第三部分102—115小节。第二主题中和声与对位的表层与深层关系与第一主题相比有个互换:第一主题中显而易见的卡农全部消失,而难以发现的平行10度进行却作为动机频繁出现。下面的谱例钢琴上的平行10度进行把第一主题中这个较为暗含的特征提到了音乐的表层,并加以发挥,原来第一主题只是包含上行的平行10度,到了这里,作为音乐的表层,它的变化更多了,出现了下行的平行。这里还值得提一下三重奏的织体:大提琴走出和声的低音,而钢琴奏出旋律和平行的和声,特别是57小节强拍的倚音和弦,赋予了和声以特殊的韵味。57—58小节的动机随之开始在句法结构中(61—62小节)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65小节弦乐进入演奏旋律动机,从句法结构上讲似乎是比较寻常的做法,但是如果结合连接部的整体音乐走向,特别是小提琴在33小节第一主题材料再现的C大调主音通过上下迂回,最终定在46小节的C音上,这个音作为属调属七和弦的七音在第二主题进入的57小节未得到解决,一个悬念留下来了,在第二主题的第二句(61—64)这个悬念又再次被提及,最终在65小节才得到解决,然而,解决音突然借用了同名小调,赋予了第二主题一个有意思的色彩对比,为第二主题第三部分的调式交替埋下了伏笔。
  第二主题第二部分的旋律动机来自于第一部分的开始,即例4的旋律及和声,音乐进行到此完全改为下行级进的平行10度和6度。
  如果注意79—102小节的钢琴低声部,它忠实地坚守着C-B-A的下行和上行(90—97小节)级进。下面的谱例是上面谱例中的声部进行背景,通过节奏和旋律音高的简化,去掉和弦外音,保持和声骨干,可以看出,它与第一主题的声部进行呈倒影关系。
  第二主题的最后一段是102—114小节,这个在整个呈示部的旋律中看似是最跳跃的一段,并且采用了海密奥拉(hemiola),即二拍子节奏律动在三拍子的拍号中。
  三、展开部中的表层与深层对位
  展开部开始于129小节,在它的前两小节就再次展示了旋律与低声部之间的卡农。   总结一下呈示部中和声的走向是建立在上行平行10度的级进线条,在这个级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下行的级进,这个级进可以容纳各种形式的和弦连接,包括自然音和伴音化和声。对位技术则是建立在这个和声基础上。可以说和声的句法和结构作用是通过对位而体现出来的,没有对位化的织体,和声无法施展其魅力,没有和声,对位技法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不可能在抽象的音高环境中出现。在这里对位与和声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展开部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29小节,由第一主题材料在原调出现;第二个阶段是165—188小节,是用第一主题的材料写成的二声部卡农;最后一个阶段是189—208小节,由第一主题中卡农的材料构成向再现部的过渡。
  下例是由第一主题前10小节材料所构成的展开部开始部分,由于明显的主调回归,它在一瞬间给人以主题再现的错觉,在它的前两小节就再次展示了旋律与低声部之间的卡农。下面的谱例展示出第一主题在呈示部中的平行10度基本和声进行,但是在此这个平行进行得到了较大的发挥。
  下例是展开部中141—165小节的声部进行,它显示了呈示部中基本的平行结构,但是在这里是通过复杂的转调、离调以及卡农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个图显示出作曲家有一种结构音高的整体控制。
  在这一段落中,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題的材料在对位思维的控制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它们所有的都是镶嵌在上图所显示的流畅的声部进行中。
  下例是插部性质的段落(165—188小节),大提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高八度大调卡农,但是建立在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这样一个独特的卡农。其卡农的旋律是来自于第一主题的前四个音。
  然而上面独特的卡农技术是建立在表面复杂的等音转调基础上,将165—189小节的和声去掉表面的卡农技术,就是下面的背景声部进行。
  注意上例高声部带符干的音符,它们代表前面多次提到的下行级进音阶。在这一段落中,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材料在对位思维的控制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它们所有的都是镶嵌在上图所显示的流畅的声部进行中。这个段落在整个乐章中最富有戏剧性,采用了第一和第二主题的片段材料,由卡农、模进、复对位组合而成。卡农与模进将材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得更加集中、统一以及方向性。复对位则将不同材料在不同声部和不同高度依次出现,赋予声部织体更多的立体感。高超的对位技法富有巴赫的神韵,但又是建立在上例不稳定的和声运动中,这是和声、对位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个范例。展开部最后一部分是189—208(209),在这个段落中,第一主题的八度卡农再次出现,通过卡农与模进,将目标集中在主调的主和弦,即再现部的开始(209小节)。
  四、结语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位技法与和声在勃拉姆斯看来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它们分别代表一个作品的不同侧面,两者缺一不可。对位建立在和声的基础上,和声又必须通过对位或其他织体形式将其在作品中具体化。这不是两者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在作曲家创作思维中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作曲家的头脑中可能是逻辑型的,也可能是形象的或抽象的,还可能是具体的。但无论形式怎样,都会与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素材、写作手法以及结构有关,笔者的意图就是尽量用文字将这个升华的细节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学习目的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看时代背景与策略选择的逻辑入手,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本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科技背景下,儿童的学习策略选择就是在真实世界里学习。  关键词:真实世界;前瞻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208-02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时代背景与学习策略选择  我们一般认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且单一,基于慕课背景下的线上自主学习和面对面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而生。本文根据《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性质和特点,从课程体系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出符合《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际情况的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慕课;混合教学;《机械工程材料》;研究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平台环境、生态环境,构建“345双创体系”的实践进行总结研究,探索出高校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构建“四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生态系统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164-02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
摘要: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的现状,分析目前专业培养体系中的不足,探讨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好的生源,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大类招生;多元化;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063-02  一、前言  大类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对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检查实践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教学检查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数据对高校教学检查工作的意义,探索了运用大数据创新教学检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020-02  高校教学检查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面掌握教学情况,
摘要: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当前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现状却不甚乐观。本文以唐山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其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其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阅读问题,了解和分析他们对英语文学阅读的个体愿望和对阅读环境的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以期改善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  关键词:文学阅读;现
摘要:生物质循环利用工程概论是一门涉及资源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充分认识生物质资源,尤其是各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实意义。同时掌握其循环利用的技术、工艺设备等,为将来在农业、环保、城建等部门从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性质,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对本课程提出改进和思考,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
摘要: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支柱、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现状出发,指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信仰问题,进而说明了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信仰教育措施,以期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019-02
摘要:以课例《鸟的天堂》中的四个片段,阐述语文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促思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读中感悟,关注学生读书感受;读思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角色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感悟;读写结合,将感悟倾注于笔端,使课堂充满“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味;朗读;感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5)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与基于人自觉自愿情感体验和价值诉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脉相承。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来看,其培育的内在根据在于其自身的科学性、超越性、人本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动力包括个体需要视角的内驱动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