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中学物理素质教育教学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贯彻中学物理素质教育,深入地研究了素质教育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中学物理素质教育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物理 素质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004-03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中全面提高物理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是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起能够体现物理特色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中学物理课本内容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即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但就目前而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和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尽快解决,不利于学生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1 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无法得以全面落实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和“知识与技能”并重,新旧课程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还没有形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从物理知识到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还是仅仅关注物理知识的讲解,无法将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以及物理实践能力联系起来,这种仅以物理知识的讲解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学习过程,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在情感、心里领域关心不够,没有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也当然不能全面落实。
  例如: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反映出的学习状态,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步情况等做出适当的评价,在对学生交流给予充分重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全体参与意识,而对探究的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并不作为本节重点,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恰恰只注意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什么的教学上,只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本节内容更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再比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共安排了五节内容,分别是弹力、重力与摩擦力,杠杆及其他简单机械,每一节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而且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也通过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来最大限度地呵护孩子热爱科学的心,实际教学中呢?仍只重结论,而轻探究过程,没有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与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2 物理教材使用不当
  新的物理课本为了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物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置了若干个“教学模块”,而且每个教学模块都有自身的作用,在提高物理素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无法较好地把握教材中各个“教学模块”的设计意图,不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模块”,他们认为一些“教学模块”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清楚,而另外一些“教学模块”是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的。像物理教材中设置的“科学世界”、“STS”等教学模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作为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下的课外阅读资料,因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物态变化》末尾就安排了“STS内容:水的故事”,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对生活中各种水循环现象进行解析”,那么,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清楚地表达出来,教材在每章的后面安排了“我还想知道”的教学模块。在这个教学模块中,首先给出一个示例,后面留出了空白位置需要由学生进行填写,“栏目”的第一行是示范,由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教师的注意力要放在“鼓励提问”和让学生“试图表达”上,并不关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教师也可以不必作答,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呢,很多教师都没有给予这个教学模块足够的重视,通常情况下都将该教学模块束之高阁,至今,还有许多物理教师将该教学模块理解为一个问答题,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从而和新中学物理教学理念不相符。
  1.3 物理探究不够重视
  过去也谈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自己获得知识,其理由是:这样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运用、更不容易忘记。其实这样的着眼点仍然是知识,新的物理课堂标准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等同的,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探究。部分教师在进行探究的问题上,目标似乎还不够明确,探究流于形式,其表现为:
  (1)过分看重探究的结论,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2)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学校的实验条件差,器材不配套等,本该由学生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由教师取而代之,或者是让学生“读”实验。
  (3)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几乎不选择贴近生活的物理探究素材。
  (4)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动手实验,而忽视了科学探究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5)探究教学中有急躁情绪,有违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則。   2 提高物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特提出如下的中学物理现代课堂教学的策略。
  2.1 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为了能够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兴趣,下面着重从实验观察和举例分析两方面说明:
  (1)通过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现代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观察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积累所需的感性认识,接着,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抽象,进而形成概念,这个过程具有表象丰富和概念形象的优势,能够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压强”概念教学中,通过演示课本中给出的压强小桌实验,使学生形成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印象,为了强化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面积有关的认识,让学生用两个食指挤压一支铅笔的平端和尖端,说出自己的感受,指出其意义,再联系一些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的表象。然后通过分析明确:反映压力效果需要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大小上考虑,再与密度的定义方法对比,说明为描述压力产生的效果,要取相同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比较,再概括出压强概念,这样压强概念可以建立得更好,也更深刻,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物理概念,能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逐步形成物理探究的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到: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引导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提高上来,必须关注物理概念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发现物理现象内在的规律,总结出共同的属性,激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兴趣。
  (2)通过举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应该精心地选取生活经验中和形成物理概念相关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感知物理表象,再经过物理实验强化该概念的直观表象,最终通过归纳总结对物理概念进行概括,这样形成的物理概念自然而清晰。例如,在学习“浮力”概念时,通过“船能浮在水中”,“将一根很重的木头投入水中后浮于水面”等案例,引发学生已有的经验表象,接着,激发学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原因,总结出共同特征,即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向上的托力,从而把浮力引出来,接着再进行课本的实验演示:把金属块分别在空气中称重和浸入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称重,引导学生发现两次弹簧秤示数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且浮力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示数之差,强化了浮力概念的建立。这样形成的概念学生具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根据实际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了解所学物理知识的价值,进而能够提高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兴趣。
  2.2 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对学习活动本质的认识论分析,它认为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应该明确地肯定学生认知活动的个体特殊性;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文化继承行为,它是需要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在多边互动,交往的情境中同成长、共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诱导,共同研究和探索知识的涵义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信息的多向传递和驱動,涌现出创造的激情、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大家共享成功的快乐,也共同感受探索的艰难和挫折。在经验共享、视界融合、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2.3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中学物理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以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种素质教育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一方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1)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
  初中物理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式学习形式为主,可以结合不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智力水平、性格特征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将班级的全体同学进行分组,或者通过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学习小组,以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例,4个同学分别安排前后4个座位上,学生不用面对老师,而是可以正视同伴,通过这种方式,使组成一个小组的同学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从而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和谐,其特征如下:
  首先,合作式学习能够增加课堂知识信息的交流量,从过去的单向反馈转变为了多向反馈,在这种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中,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教师处获得物理知识和学习技巧;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增加了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信息量,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通过合作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式学习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达成学习的目标,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提出自己对某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知识的见解,发表个人意见,进而经过协调形成小组的最终意见,接着,在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对各组意见的整理和归纳,最终形成全面的、合理的结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份子,可以切实地获得相互协作的经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学习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物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可以逐步地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在中学物理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地位非常关键,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产生较好的学习情绪提供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地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进而构建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物理课堂。基于以上原因,创设相互协作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特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建立协作型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执行中学物理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对物理知识的探讨,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转变传统的师问生答的单一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多向交流型教学环境。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释疑也是一种商讨的语气:“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
  其次,教师应该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做出比较另类的回答,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通常情况下不要生硬地否定,提示学生“看看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见解”,引导学生在研讨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纠正,以利于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再次,尽可能给予学生积极肯定性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由不敢发言到勇于站起来.教师首先给予肯定的是这种行为,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则是第二位的。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帮助其成功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最后,教師应该偏爱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作为物理教师要特别激励、促进、尊重他们,厚爱他们,做到优先提问、优先辅导和优先批改作业。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建立更加有效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如此,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我国的素质教育也必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邓明亮.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1,29(12):63.
  [2] 辜胜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03(8):13.
  [3] 于圣彬.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J].科学大众,2010(11):14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探索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在生产实习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很好地为实习服务。实践证明,实习指导教师引导正确,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引导错误,结局只能是事倍功半。  关键词:个性 生产实习 效果转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26-01  个性是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在一定社会
正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不仅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而且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理解文言实词词义,要注重平时积累,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的特殊使用意义或某种修辞格产生的特殊意义,还需要我们有较强的实词处理能力——“推断”的能力。下面就实词的“推断”技巧谈几种方法。  一、 组词推断法  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换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和教者、文本以及编者之间思想的交流,生命的融合以及心灵的对话。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学习内容为根本,生成相关的知识,是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去构造意义,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并向着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境界迈进。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呢?  一、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李镇西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
本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个是图书馆的人员,另一个是馆藏信息.在这基础上分析了在新时期,面临新的形势,要让图书馆与时俱进,为师生更好的获取信息服务.
选用北豆腐作为主要原料,分析面粉、淀粉、魔芋胶和胡萝卜添加量对豆腐丸子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面粉用量对豆腐丸子感官影响最大,其次为魔芋胶和淀粉添加量,胡萝卜用
古今中外,从文学大家到寻常文学爱好者,在开展创作时都离不开生活的积淀,对于初中生作文学习活动而言也当如此。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突出生活的作用,引导学生到生活之中寻找素材、提炼观点、开展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离开了生活的创作只能称之为“文字的累积”,根植于生活的创作才具有真情实感,才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初中生作文学习一定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笔者在备课时,曾读过钱理群先生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一篇文章:《“做”与“不做”之间——读朱自清散文〈绿〉〈背影〉和〈春〉》,钱理群先生根据朱自清反复申述的一句话“
目的调查宫颈癌(CC)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CRF)与抑郁状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5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iper癌因性疲乏量表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学殿堂里,诗词是一块别具一格的风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艺术语言,感人的艺术情感,悠然的艺术境界,丰富的艺术形象等,都是其他文学作品无法企及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这一艺术作品继承和传承下去,就成了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略谈一下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吧。  一、抓住关键词欣赏情感美  品读诗词,就是要通过关键的诗词名句,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与先辈们的内心去碰撞,
纵观当下学生的写作现状,颇让人担忧,越来越多的学生习作成为套作、“伪”作,或者无病呻吟,或者如流水般记账,语言平淡乏味,内容空洞无物,等等。教师该如何优化作文教学指导活动,进而改变这种现状呢?那还须从多途径地提升写作技巧方法入手,近年来笔者在这些方面也开展了一些探究,现做一些阐述。  一、汲取作品精华“借船出海”  在作文教学中,有时不管学生如何冥思苦想,也无法促成作文达到理想效果。站在巨人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