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每个学生都少不了要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考试都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差”生,他们是真的很差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走出“差”的深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改变观念;培养自信;探索实践;赏识;爱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86-02
学校是离不开考试的地方,只要是个学生,就要经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分数的高低。因此,就有了这样的场面:
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就会听到老师们的议论:“某某班的学生成绩真差!”
走在路上,也经常听到有家长在抱怨:“我家孩子成绩很差!”
嘴上说的是成绩,其实在不少老师及家长的心目中,这个“差”字定位的却是学生本人,而不仅仅是成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些学生?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1 改变观念,“差”生不是真的差
从科学家、艺术家的传记来看,其中一些人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有的被称为“笨蛋”。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哲学家黑格尔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都不佳;大文学家巴尔扎克、大仲马在学校里都是劣等生;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阿特也是同班中成绩最差的,他俩还是好朋友,教师经常把他俩叫到面前,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瞧!这两个人是没出息的人,希望大家不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但有趣的是,后来这个班里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却恰是他们两人。
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社交能力强,有的学生艺术细胞多,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我们现在统一拿考试成绩这个尺度去评价,就必然让学习能力不佳的同学沦为“差”生。
其实,有些差生也是被我们逼出来的。比如,有的学生数理逻辑能力弱,他的数学成绩肯定不好,成绩不好家长和教师就要拼命抓,他的大量时间就被用到数学里去,结果数学没提高多少,其他课程也被耽误了,最终他哪科成绩都不好,一个“差”生就产生了。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
这些学生自信心普遍处于低谷之中,如何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呢?是不是有事没事多表扬几次就行了?其实自信心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孩子获得,如果孩子已处于负螺旋状态,就好比掉在一个坑里,他已经非常困难了,你站在坑上表扬他是没有用的。你也要跳到坑里去,就是说要去学会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要找到和他的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才可以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否则他就很难上来。
自信心从哪儿来?自信心从成功感中来。成功感来自于孩子自身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但教师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总拿高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你降低难度,他达到了,成功的体验就在他身心产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最好,这最好的标准并不是成为牛顿或上清华北大,而是找到一条最适合个人发展的路,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3 别怕学生犯错,给学生探索实践的机会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错误生出来的儿子,我们怎能不善待错误!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行的方式 。”不要怕学生犯错,有了错,才有了对。
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揉在课堂上,把习题,尤其是重点题、难题,做得非常简洁、清晰、高度浓缩,简直就是走出了一条通往答案的最佳路径,如此去给学生讲解,心想这就是让学生通往成功的最短道路,但实际的学习效果却往往和教师的最初预想相差甚远,原因在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错误到正确的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教师把这个过程经历了,学会了,但却把学生的探索机会、犯错机会给拿走了。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授人以渔”,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钓鱼,也许钓得很少,甚至于钓不到,但最终学生总会钓到鱼,而不能仅仅“授人以鱼”。
当学生遭遇失败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安慰和鼓励,教师要拿起鼓励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很好,再试一次。”真诚的鼓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
4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激发出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1975年母亲节,比尔•盖茨给母亲寄了一张问候卡,这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他在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比尔•盖茨从母亲那里体验了被赏识的幸福。同样的,教师的赏识对学生的成长也无异是一支强劲的催化剂。
赏识不是一般地对孩子的鼓励或赞扬,而是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才能和所做事情的价值,并予以充分重视和赞扬,由此支持学生按他所喜爱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按教师的愿望去发展,不论学生眼下处于什么状态,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学生失望。
5 教师应当懂得爱的艺术,并充分应用爱的情感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将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热爱学生,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有的教师会说“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格,甚至危害学生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教师应当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效果。教师的言行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要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学生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慈祥和宽容。
在不少人眼中,这些“差”生是不值得教师去倾注大量精力的群体,其实这些学生才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赏识、爱心。就让我们给他们一些理解,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他们孩子一些赏识,让他们充满自信;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做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极盛著.青年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万云英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宏甲著.中国新教育.北京出版社.
[4] 内部资料.素质教育观念.
【关键词】改变观念;培养自信;探索实践;赏识;爱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86-02
学校是离不开考试的地方,只要是个学生,就要经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分数的高低。因此,就有了这样的场面:
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就会听到老师们的议论:“某某班的学生成绩真差!”
走在路上,也经常听到有家长在抱怨:“我家孩子成绩很差!”
嘴上说的是成绩,其实在不少老师及家长的心目中,这个“差”字定位的却是学生本人,而不仅仅是成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些学生?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1 改变观念,“差”生不是真的差
从科学家、艺术家的传记来看,其中一些人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有的被称为“笨蛋”。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哲学家黑格尔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都不佳;大文学家巴尔扎克、大仲马在学校里都是劣等生;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阿特也是同班中成绩最差的,他俩还是好朋友,教师经常把他俩叫到面前,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瞧!这两个人是没出息的人,希望大家不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但有趣的是,后来这个班里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却恰是他们两人。
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社交能力强,有的学生艺术细胞多,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我们现在统一拿考试成绩这个尺度去评价,就必然让学习能力不佳的同学沦为“差”生。
其实,有些差生也是被我们逼出来的。比如,有的学生数理逻辑能力弱,他的数学成绩肯定不好,成绩不好家长和教师就要拼命抓,他的大量时间就被用到数学里去,结果数学没提高多少,其他课程也被耽误了,最终他哪科成绩都不好,一个“差”生就产生了。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
这些学生自信心普遍处于低谷之中,如何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呢?是不是有事没事多表扬几次就行了?其实自信心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孩子获得,如果孩子已处于负螺旋状态,就好比掉在一个坑里,他已经非常困难了,你站在坑上表扬他是没有用的。你也要跳到坑里去,就是说要去学会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要找到和他的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才可以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否则他就很难上来。
自信心从哪儿来?自信心从成功感中来。成功感来自于孩子自身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但教师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总拿高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你降低难度,他达到了,成功的体验就在他身心产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最好,这最好的标准并不是成为牛顿或上清华北大,而是找到一条最适合个人发展的路,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3 别怕学生犯错,给学生探索实践的机会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错误生出来的儿子,我们怎能不善待错误!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行的方式 。”不要怕学生犯错,有了错,才有了对。
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揉在课堂上,把习题,尤其是重点题、难题,做得非常简洁、清晰、高度浓缩,简直就是走出了一条通往答案的最佳路径,如此去给学生讲解,心想这就是让学生通往成功的最短道路,但实际的学习效果却往往和教师的最初预想相差甚远,原因在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错误到正确的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教师把这个过程经历了,学会了,但却把学生的探索机会、犯错机会给拿走了。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授人以渔”,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钓鱼,也许钓得很少,甚至于钓不到,但最终学生总会钓到鱼,而不能仅仅“授人以鱼”。
当学生遭遇失败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安慰和鼓励,教师要拿起鼓励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很好,再试一次。”真诚的鼓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
4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激发出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1975年母亲节,比尔•盖茨给母亲寄了一张问候卡,这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他在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比尔•盖茨从母亲那里体验了被赏识的幸福。同样的,教师的赏识对学生的成长也无异是一支强劲的催化剂。
赏识不是一般地对孩子的鼓励或赞扬,而是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才能和所做事情的价值,并予以充分重视和赞扬,由此支持学生按他所喜爱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按教师的愿望去发展,不论学生眼下处于什么状态,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学生失望。
5 教师应当懂得爱的艺术,并充分应用爱的情感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将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热爱学生,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有的教师会说“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格,甚至危害学生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教师应当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效果。教师的言行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要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学生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慈祥和宽容。
在不少人眼中,这些“差”生是不值得教师去倾注大量精力的群体,其实这些学生才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赏识、爱心。就让我们给他们一些理解,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他们孩子一些赏识,让他们充满自信;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做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极盛著.青年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万云英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宏甲著.中国新教育.北京出版社.
[4] 内部资料.素质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