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诗意”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商业社会中,环境设计正演化为肤浅的和毫无生机的程序化机制,“诗篇的韵律”似乎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歌为例。在我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更加注重心理需求的大环境下,浅谈古诗词的艺术之美、意境之美与环境设计的融合,相辅相成。
  关键词:古诗词;环境设计;心理需求;审美观念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具有独特的形式和节奏。诗歌按其节奏可分为两类:古体诗和现代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诗宋词也是古诗词历史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在中国,没有一个有文化的人不喜欢古诗。诗词的魅力在哪?以最贴近生活,但也极其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
  一、诗词的艺术之美
  1.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诗词中的色彩之美以婉转的方式吸引着我们,不如书画直接,但却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画面或故事。色彩的结合给诗词歌赋带来了强烈的绘画感和生动的节奏。“两个黄鹏名翠柳,一排白鹭在蓝天上”,黄、绿、白、绿四种颜色,装点杂乱无章。而从点到线,延伸到无尽的空间,画面静止而动人,充满了鲜明的三维节奏。白居易回忆起江南春天的美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赞美西湖荷花的美丽和魅力。也有一种颜色的黑暗对比,一开始似乎感觉不到,一旦审视,就能体会到含蓄的美。钱琦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话都没有对色彩进行明确的描绘,而雨后的竹林中含有“绿”和晚霞依山而见“红”,这仍然暗示着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詩词的自然之美
  诗词还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渴望,是人们厌倦了俗世的尔虞我诈,对回归自然的憧憬,所以诗词中包含了自然之美。李白的美学思想与庄子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渊源,深受南朝诗歌理论和时代美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之美给予了高度的尊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朴散不尚古,时讹皆失真。(《酬王补朗惠翼庄庙宋丞泌赠别》)
  他的诗歌鲜明的体现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从而表现了自然美是诗词的一大特点。这些追求自然美的诗,不是刻意寻找什么,追求什么,不是勉强解释什么,表达什么,只是在客观事物的触发下,储存在心中的感情自然释放出来。这就是诗中自然美的原因。当然,这种创作中的“无意识”“非自觉”,并不等于没有思想寄托、没有道德和审美观念,只不过诗人的思想已在艺术创作的炉治中,锤炼、转化成一种审美情感。
  3.诗词的意境之美
  然而诗词最大的魅力便是意境之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独到的审美观念。欣赏诗歌,我们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简单的意境所占据,尘埃是一千,我们忘记了时间的速度,那一刻是时间的终结。唐代诗人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写到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空一色”。每每阅读它的时候总觉得有种画镜文心的诗意自心中油然而出。在我的心里,我禁不住要模拟场景,寻找那种感觉。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为我们的设计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探索可供借鉴的思想方法,是重建民族建筑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在环境设计中诗词特有“韵律”的营造
  我把环境设计中的韵律分为三种,既是色彩之韵、自然之韵、意境之韵。从自然、心理学和生活三个方面对这三个领域进行了总结。体现了民族环境美学的基本要素。色彩韵律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心理需求,自然韵律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层次。意境韵反映了中国人对艺术生活的追求。
  色彩之韵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颜色是第一个进入我们眼睛的东西。诗词创作的色彩运用主要分为三种,(1)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也可用同一色系的深浅变化使空间更加鲜明,有层次感。(2)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使唐宋诗歌具有强烈的如画性和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与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相似。(3)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第一句是“黑色”,第二句是“红色”。四片乌云中闪烁着渔火的火花,红黑相间,非常明亮。这些美丽的句子都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非常华丽,诗人的情感也清晰而温暖。这种对比是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启示。
  自然之韵
  诗的自然韵律是一种现实,一种回归。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主张回归朴素。他的诗“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有一个真正的意义,可以说已经忘记了“是表达一种真实的感觉,一种回归原始自然的心态”。
  在创造空间的过程中,为了表现出“真正的意义”,表面处理的选择十分重视,往往强调材质的质感,暗示着功能要突破盒子。例如,在材料的使用中,粗体和未密封的显示水泥表面、木材纹理以及铝合金、钢和其他金属面板、金属复合板、人造石、马赛克和其他贴面,故意显示材料的纹理效果或真实面,以及特别是抛光,使这些现代工艺加工的表面材料质量。感觉就像是用相机拍照,或是借助视觉材料,比如通过颜色滤镜查看材料。
  在家居设计中,通常需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这也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设计师于芳评论了自然光的作用:“自然光对客厅是珍贵的,就像空气对人是珍贵的一样。”自然采光是考虑的重点,因此公共功能区,如起居室,应该有足够的自然光源[1] 。使整个空间透明、灵活、艺术美观。宽敞的起居室,从一层到另一层的窗户,让自然光散射一个房间。坐在窗边,任凭阳光肆意进入客厅,主人可以在那里诗意地生活。
  意境之韵
  简单的形式更“真实”,王国维说,“那些能描绘出真实风景和真实情感的人被称为意境”。后现代著名建筑师汉斯·霍林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现代科技材料与图案和色彩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纯净而理想的环境。他的设计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日本设计师也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它们强调设计的简单性和抽象性,同时暗示功能的使用[2] 。他们使用几何形态元素和简单的线和表面交错排列,以避免物体和形状的突出,并试图消除任何冗余。痕迹,采用取消装饰细节的约束方式,体现空间的本质,使空间具有简洁明快的时尚感。设计师梁志天主张追求简洁和美丽。他认为,天地本身提供了两个基本和完美的设计元素——光、影和空间。能善用这些元素,联同对人的创造力和思考可以为生活的每个角落创造舒适和和谐。
  结束语
  在设计愈发符号化的时代,有创造力的设计必定要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新的视角发掘传统美学全新的生命力。古诗词独特的艺术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营造与表达意境,既是对历史文化精髓的继承,也是对我们设计时追求的那份“真意”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胡世宗等编,古诗词三百首,2003.1
  [2] .李一等,一画心源,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3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下,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史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重点与难点的理解程度,充分调动高中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史料教学运用可以提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史料教学在高中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应用;探讨性学习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统治者和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努力和功绩不被历史淹没
期刊
摘要:品牌设计在现代商品竞争中是以视觉形象地构建为中心的一种经营战略。在突出民族化、国际化的今天,为了在国际市场突出重围,国内的很多品牌设计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传统纹样之上,在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中,传统纹样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美学标准的视觉体现,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在感情素质、道德伦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高度認
期刊
摘要:荀子是春秋时期集大成的一个思想家,他的“理性”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朴素的传统设计观思想。研究荀子思想的学者不乏,但主要探索的区域是政治思想、性恶论以及自然观等,荀子的“传统设计观”却鲜为人知。此次主要研究荀子的“文质彬彬”设计观,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挖掘荀子的智慧思想,将延续的造物思想贯穿起来,做到真正的“古为今用”,为我们研究现代“适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荀子;文质彬彬;政治;
期刊
摘要:千年古刹灵岩寺,被称为宗教圣地、艺术殿堂,寺内有三件镇寺之宝,辟支塔、墓塔林、千佛殿。现寺院内保存着大量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如般舟殿、鲁班洞,还存有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址,出土有众多佛教造像,具有浓重佛教气息。在对灵岩寺进行考察之后,本文将从碑刻题记入手,列举几块著名碑刻,研究碑刻的书法价值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灵岩寺;碑刻题记;书法价值;艺术风格  一、灵岩寺概述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
期刊
摘要:现代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现代对于高质量的生活需要以现代设计来加持。人们在居住时需要房屋,在观赏游玩时需要园林,在人们需要载货或快速的到达某地时需要汽车。不舒适的房屋,没有明确路线的园林,无法发动的汽车。无疑这些并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设计中的功能原则就是设计一款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最终是否到达了设计目的。  关键词:实用;经济;科技  一、设计中的功能原
期刊
摘要:“西学东渐”从明末及至民国,深深的影响这这段时间社会的变革,同时波及中国近代美术和近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产生的背景,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近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同时同时思考社会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与影响,从研究思想的变革到社会整体的变革,更加深入了解“西学东渐”对于整个近代美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西学东渐;近代;美术;思想潮流  一、西学东渐产生的背景  1.洋务运
期刊
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版块”的夜场拍卖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这回拍卖可谓是近来的小巅峰,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联袂拿出了两位民国大家的扛鼎之作——吴昌硕的《花果十二屏》和齐白石的《山水十二屏》。随着拍卖会激烈的抢夺价格,最终齐白石的作品以8.1亿元落槌,含佣金9.315亿成交。而吴昌硕的作品1.8亿人民币落槌加佣金是以2.093亿元成交。吴昌硕的十二屏,绘制牡丹、水
期刊
摘要:德格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发达,学生学习理科学科还依赖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关键词:学生学习背景;改变理科学科原有的教学模式  1.学生学习背景  地处善地德格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发达,这里的孩子入学年龄普遍较大,教室里女生人数远远多于男生,只有极少数孩子能够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
期刊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幅上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环境设计领域呈现越来越国际化的融合趋势,先进的技术以及设计理念造就了更优的宜居环境,但是在借鉴西方设计理念、西方先进设计技术的同时,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素积极运用于当下环境设计中,让其具有长效的生命力与艺术感,在实现环境设计基础功能地同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设计中更新与拓展,最终,更好地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
期刊
一.关于‘泛生物化’  “泛生物化”,即使用生物学观念的艺术创作,或者使用了生物材料和技术来进行创作,“泛生物化”对于“生物艺术”,范围更为广泛。‘泛’这个词就是说不是严谨的一定要做活体的作品,类似的思考、思辨,包括科技哲学或者是科技的社会史这些都是可以引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生物题材涉及的并不是纯技术问题,它跟社会学,哲学都是相互联系的。  二.生物艺术的泛生物化的表现手法  (1)利用“生物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