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过程中,涉及到普查申报、传承、挖掘、开发、利用和建档等各项工作环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本文就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一点经验。
[关键词]高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经验
高州市是广东文化之乡,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广东省粤西,地理环境特殊,扼粤桂六县、市之要冲,历代为州、府、郡、县治所。高州市不但物质资源丰富,文化涵量也较高,蕴藏着丰富的特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自从展开在我国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以来,对我市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对一些重点项目特定了保护措施,抢救濒危项目。本文就长期以来从事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经验。
一、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内容:
2005年我市“高州木偶戏”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尔后相继,被列为省、市级保护名录项目有20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人;有10人认定为茂名市和高州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除此之外,我市成立了“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至28个乡镇(街道办),走访了上百位民间艺人,涵盖10大项目。据我市非遗普查情况汇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项目名录共582个,挖掘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辞条2500条;其中重要项目“高州木偶戏”、“冼夫人军事舞蹈(套舞)”、“冼太庙铜鼓音乐”、“高州木刻画”、“缅茄雕刻”、“马贵土牛舞”、“杨筠松堪舆文化”等有近百个。高州市对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挖掘、整理、保护、抢救、延续和发展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利用历史现状深入做好保护工作
每个项目要突出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单是历史背景一项,就可以断定这个项目的成败。例如“高州木偶戏”,它是明朝古老的遗产,承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项目属于民间艺人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在史书中记载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文人雅士将这木偶戏看成低俗,不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木偶戏活动范围窄小,不易被发现,因此,被人忽略。在申报过程中一波三折,就是史料难查,后来还专门到中山图书馆及一些大学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都一无所获,最后有专家提议能否在明清时期高州府属各县、郡的史书中寻找资料,于是组织人员集中遍查,终于在清朝高州府《化州志》中果然找到一首歌谣有“唱偶”和“弄偶”的记载,这些重要历史资料,使高州木偶戏一举申报成功,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还有申报传统美术“高州木刻画”的过程,初时是用 “高州版画”名称向省申报了多次都没能成功,后来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我市组织人员集中查阅高州历代史书、史料,终于在明清时期的石刻本《茂名县志》找到有高州木刻画图画和记载,终于申报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此,从我们保护和申遗工作来说,对历史渊源的寻找与搜集过程中都总结了一些经验。
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是我们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文规定:“保护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该文对合理保护和利用都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生命力”。例如我市在申报“缅茄雕刻”过程中,先认定代表性传承人,然后再疏理传承谱系的传承体系,有家族式的传授,有师傅带徒弟传授,由于“缅茄雕刻”属高州市历代民间传统技艺,其具有活态性,流传性和承传性,再因该项目年代久远,在疏理传承谱系过程中,错纵复杂,除了查找史料之外,还要查传承人的家谱,寻找出一代一代传承的脉络之后,再分门别类再分出流派去整理,要做精、做细,又不脱离历史渊源,对各传承人及流传情况了如指掌,认真慎重对待,通过搜集、寻找、抢救、评定这样才能使“申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
利用现代先进的影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也是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头戏。由于散落在我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之多样、形式之丰富、特色之浓厚、风格之独特,近十大类的“非遗”项目样样俱齐,尤其民间艺术,传统礼俗、宗教信仰、手工技艺等门类尤为突出,由于这些在民间中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几乎都是濒危项目,我们如何将这些项目工作抢救性的保护,除了用文字记录之外,还要通过摄影和音像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其生存的传统文化立体地,形象地摄录下来,将其与文字档案保存起来,加以保护,进一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使之永久保留,为后代留下珍贵的资料。例如,我在管理非遗档案和资料的过程中,还特别留意老照片的搜集、收集和整理,我认为这些老照片能为某个特定年代,环境和文化空间及形态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开展前人文化活动真实写照,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和遗产,是刻录历史痕迹的再现,虽然有些老照片,但不能从正面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过程,但也许能在侧面去反映和还原历史的背景和渊源,对“非遗”申报工作带来便利。例如“高州山歌”的老照片对“高州山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之能顺利申报成功。影像是现场的,真实地反映出“非遗”项目的写真,通过摄影机和摄像机的镜头去记载(录)主题,从宏观(大场面)到微观(小场面或特写),从方位、多角度去直观地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下来,也是非常有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已收集近万幅(件)文化各类老照片和部分实物,使我在工作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当务之急
高州市在健全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中过程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原则,近年来确实做下几项工作:
1、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普查,深入到市辖的26个乡镇(街道办)去摸清家底,摸透线索、深入了解和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文化空间,保护现状及存在和遗留的问题。
2、健立和健全级保护制度,从基层开始,逐级逐级都分别设立保护规划和制度。首先制定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标准和范围,然后再经过科学方法认定之后,健全和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以建挡保护。
3、在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以及数字代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我市珍稀、濒危,即将消亡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建立名录项目名称数据库。
4、对传统的、有价值的文化生态保护得较为完整,并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域区域、乡村和街道划定和绘出分布图,进行动态的整体性的管理和保护。
5、发动全市学习国务院勋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方法》,为此,我市先后举办了80多场次大型的“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览”和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专栏”多期,还分别赴到28个乡镇街道办展览,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巡廻作为“非遗活动进校园”活动周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全民和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
6、高州市已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一专多能、知识渊博、学识精湛且具有刻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兵强马壮。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当前保护项目和措施还不是十分全面和完善,需要加倍努力,不断研究探索,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做好保护工作是关键,为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晋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10);
〔3〕刘小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4〕孔志毅.怀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初探.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5〕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3)。
作者简介:赖颖(1982--),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现任职高州市文化馆。
[关键词]高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经验
高州市是广东文化之乡,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广东省粤西,地理环境特殊,扼粤桂六县、市之要冲,历代为州、府、郡、县治所。高州市不但物质资源丰富,文化涵量也较高,蕴藏着丰富的特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自从展开在我国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以来,对我市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对一些重点项目特定了保护措施,抢救濒危项目。本文就长期以来从事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经验。
一、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内容:
2005年我市“高州木偶戏”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尔后相继,被列为省、市级保护名录项目有20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人;有10人认定为茂名市和高州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除此之外,我市成立了“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至28个乡镇(街道办),走访了上百位民间艺人,涵盖10大项目。据我市非遗普查情况汇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项目名录共582个,挖掘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辞条2500条;其中重要项目“高州木偶戏”、“冼夫人军事舞蹈(套舞)”、“冼太庙铜鼓音乐”、“高州木刻画”、“缅茄雕刻”、“马贵土牛舞”、“杨筠松堪舆文化”等有近百个。高州市对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挖掘、整理、保护、抢救、延续和发展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利用历史现状深入做好保护工作
每个项目要突出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单是历史背景一项,就可以断定这个项目的成败。例如“高州木偶戏”,它是明朝古老的遗产,承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项目属于民间艺人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在史书中记载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文人雅士将这木偶戏看成低俗,不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木偶戏活动范围窄小,不易被发现,因此,被人忽略。在申报过程中一波三折,就是史料难查,后来还专门到中山图书馆及一些大学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都一无所获,最后有专家提议能否在明清时期高州府属各县、郡的史书中寻找资料,于是组织人员集中遍查,终于在清朝高州府《化州志》中果然找到一首歌谣有“唱偶”和“弄偶”的记载,这些重要历史资料,使高州木偶戏一举申报成功,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还有申报传统美术“高州木刻画”的过程,初时是用 “高州版画”名称向省申报了多次都没能成功,后来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我市组织人员集中查阅高州历代史书、史料,终于在明清时期的石刻本《茂名县志》找到有高州木刻画图画和记载,终于申报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此,从我们保护和申遗工作来说,对历史渊源的寻找与搜集过程中都总结了一些经验。
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是我们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文规定:“保护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该文对合理保护和利用都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生命力”。例如我市在申报“缅茄雕刻”过程中,先认定代表性传承人,然后再疏理传承谱系的传承体系,有家族式的传授,有师傅带徒弟传授,由于“缅茄雕刻”属高州市历代民间传统技艺,其具有活态性,流传性和承传性,再因该项目年代久远,在疏理传承谱系过程中,错纵复杂,除了查找史料之外,还要查传承人的家谱,寻找出一代一代传承的脉络之后,再分门别类再分出流派去整理,要做精、做细,又不脱离历史渊源,对各传承人及流传情况了如指掌,认真慎重对待,通过搜集、寻找、抢救、评定这样才能使“申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
利用现代先进的影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也是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头戏。由于散落在我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之多样、形式之丰富、特色之浓厚、风格之独特,近十大类的“非遗”项目样样俱齐,尤其民间艺术,传统礼俗、宗教信仰、手工技艺等门类尤为突出,由于这些在民间中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几乎都是濒危项目,我们如何将这些项目工作抢救性的保护,除了用文字记录之外,还要通过摄影和音像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其生存的传统文化立体地,形象地摄录下来,将其与文字档案保存起来,加以保护,进一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使之永久保留,为后代留下珍贵的资料。例如,我在管理非遗档案和资料的过程中,还特别留意老照片的搜集、收集和整理,我认为这些老照片能为某个特定年代,环境和文化空间及形态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开展前人文化活动真实写照,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和遗产,是刻录历史痕迹的再现,虽然有些老照片,但不能从正面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过程,但也许能在侧面去反映和还原历史的背景和渊源,对“非遗”申报工作带来便利。例如“高州山歌”的老照片对“高州山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之能顺利申报成功。影像是现场的,真实地反映出“非遗”项目的写真,通过摄影机和摄像机的镜头去记载(录)主题,从宏观(大场面)到微观(小场面或特写),从方位、多角度去直观地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下来,也是非常有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已收集近万幅(件)文化各类老照片和部分实物,使我在工作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当务之急
高州市在健全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中过程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原则,近年来确实做下几项工作:
1、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普查,深入到市辖的26个乡镇(街道办)去摸清家底,摸透线索、深入了解和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文化空间,保护现状及存在和遗留的问题。
2、健立和健全级保护制度,从基层开始,逐级逐级都分别设立保护规划和制度。首先制定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标准和范围,然后再经过科学方法认定之后,健全和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以建挡保护。
3、在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以及数字代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我市珍稀、濒危,即将消亡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建立名录项目名称数据库。
4、对传统的、有价值的文化生态保护得较为完整,并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域区域、乡村和街道划定和绘出分布图,进行动态的整体性的管理和保护。
5、发动全市学习国务院勋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方法》,为此,我市先后举办了80多场次大型的“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览”和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专栏”多期,还分别赴到28个乡镇街道办展览,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巡廻作为“非遗活动进校园”活动周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全民和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
6、高州市已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一专多能、知识渊博、学识精湛且具有刻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兵强马壮。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当前保护项目和措施还不是十分全面和完善,需要加倍努力,不断研究探索,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做好保护工作是关键,为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晋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10);
〔3〕刘小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4〕孔志毅.怀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初探.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5〕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3)。
作者简介:赖颖(1982--),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现任职高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