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的城市考察设计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野外考察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有一定历史的城市中开展考察,这样能简便易行、收获丰富。在汉口旧租界的历史地理学考察,可以实地了解汉口城区变迁的过程,交通机构与城市区域形成的关系。考察后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知识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累积出汉口区域变迁的丰富资料。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城市考察;汉口租界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203-02
  当下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进校后多对本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持怀疑态度,往往热衷于参加外专业活动,疏离本专业学习,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相当不利。面对此种情形,除沿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开展读书活动等方法外,在历史学课程中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可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强化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自2011年以来,结合历史地理学课程特点,笔者积极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选取专题,开展学习性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一、现实困难及解决方案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野外考察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生认识历史地理学的性质,掌握其学习与研究方法,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由于培养经费和时间限制,历史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集体野外考察的机会不多。学生个人分散性的或小团体型野外考察,由于无法逐一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其考察计划和过程缺乏有效指导,难以达到专业训练目的。以往历史地理学野外考察不得不在专业集体实习时进行,由于目的地不同,每次野外考察内容差异也较大,增加了师生学习训练难度,且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完整性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近年来,不少教师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中都强调应因地制宜,强化实践环节,特别是野外考察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当多的野外考察方案,取得不少值得借鉴的心得和经验。如王元林较早提出实地考察活动中必须注意的几方面问题[1];张桂芬构建了“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试图推行研究+考察的互动教学方式[2];值得注意的是,孔祥军以扬州古城为例,示范了在历史地理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的过程,此方案较为简便易行,可以进一步推广[3]。历史地理学实践对时间和经费都不能有过高要求,需要因地制宜加以解决,在所在城市进行野外考察,是历史地理教学中较易于实行的方案。
  从历史地理研究对象来说,城市既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大的区域,也最能集中反映出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中心“人地关系”的变迁;且城市历史地理学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中较早跳出传统的沿革地理学框架的学科,走在了历史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4]。从实践考察目的来说,主要是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而非得到新发现或新成果,因此实践最好有较强可重复性,以便教师熟悉考察对象,为学生答疑解惑。城市历史地理的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非常方便师生查找参考。当然城市考察还可有多方面功用,如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其他可能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解城市中近代建筑、交通设施、宗教场所等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寻找经历过历史事件的口述访谈对象,等等。从现实方面来说,考察对于城市建设规划和经济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对象及设计
  基于课程因素,城市考察的对象应以其规划建设、经济和人口分布、内外交通等方面为主。武汉是非常合适的考察对象,三镇分别是有城墙的旧府、县城、传统商业市镇和近代租界,其经历的历史事件以及新时期的城市化,足够其成为典型的考察对象。其中最值得考察的是城市格局变动较小、历史遗迹较多,保留有传统市镇和旧租界两部分的汉口老城区,从中可以认知古今、中外城市发展模式,城市格局、规模与外部交通间的关系从中一览无余。
  1.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也就是考察前的熟悉对象和制订计划阶段。首先,师生通过各种方法熟悉考察对象:其一,网络搜索,优点是简便快捷,信息量大,缺点是来源复杂,真假不清;其中在线地图软件非常有用,直观性好,使用方便、更新快。其二,收集图片、视频资料,相对较为可靠,直观性强,缺点是与考察目的并不相同,多少会产生方向性误导。其三,文献资料收集与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寻找地方史志资料,拟定重点考察对象,汇集整理资料,过程相对较长,但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文献收集整理能力。其次,定考察对象和路线,最好将收集到的新旧地图对照,在新地图上绘出城市原区域和道路,以便实地观察。出行可以借助公共交通系统,节省经费同时也体验城市主要交通方式,但实地应以徒步为主。如考察汉口时,根据对象分布范围,师生先后需乘坐公共汽车、轻轨和轮渡,由此基本了解公交系统对于城市空间变迁的意义。
  2.实地考察
  准备工作就绪,下一步是选定合适时间实地考察。对汉口的考察计划以城市原始格局保存较完整的旧租界地区为中心,与地图相对照,将原有街道和近代建筑物建成时间和分布位置基本了解清楚,因为“抛却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概念,则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了解中国的”[5]从时空变迁过程明了城区布局因素。具体说来,考察以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古德寺为第一站,此地处于汉口老城区外,因铁路机厂和车站形成一处近代工业聚落。从此处一方面可以了解城市与外部交通体系的关系,另一方面这里也是汉口近代工业的一个源头。随后乘轻轨前往大智门车站,下车后前往旧汉口火车站(学生此前已了解轻轨经过的京汉大道即是在原来的京汉铁路改造而成,对旧城区边界比较清楚),经车站路进入旧德、俄、法、英租界区域。步行旧租界区域是考察中心环节。学生虽看过新旧地图,但对汉口租界的范围大小尚无直观印象,因此从车站路前往沿江大道的步行过程非常重要。在大智门车站旧址,再度提醒学生京汉铁路的走向及其对城区的限制(这里或可与学生简要探讨一下中国近代与传统的城市在规模和边界方面的差异,进而总结两种城市在职能方面的差异,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汉口城区北缘即止于京汉铁路。同时可在此指示车站路与车站、城市的关系,①提示学生车站如何影响了城市布局和发展方向。随后沿车站路前往京汉铁路南局、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德、俄、法三国租界旧址,至沿江大道后依次经过美国领事馆、三北轮船公司及一系列外国银行旧址;然后进入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参观俄国巡捕房、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美国海军青年会、巴公房子、八七会议、长江局、宋庆龄故居等旧址;在江滩指示原码头位置,总结汉口旧租界是沿江狭长地带,讨论这种布局的历史原因及优势,至江汉关并部分浏览江汉路后乘轮渡返回。这一段行程中的近代建筑和交通设施足以说明旧日汉口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了解到近代交通机构与汉口城市的密切关系,旧租界街区实际就是在长江和京汉铁路间呈网格状分布的。   三、考察效果
  经过考察,学生首先对历史知识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对照地图和地方文献,对历史时期汉口租界区的变迁过程有了大体认识,了解到租界区既是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的产物,也是近代交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必然现象。如有学生在考察报告中指出汉口开埠前港区主要集中在汉江,是由于运输工具较原始、货物来源和数量决定的。开埠后轮船运输不仅扩展了长江通航能力,且抗风险能力与帆船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沪汉间的货运往来成为汉口沿江港区和城区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这一历史契机被英法等国抓住,并运用外交手段占据了优势地块。
  同时,学生对历史地理专业知识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如租界区内存在众多的洋行、工厂、银行旧址,城市职能与传统行政中心型城市完全不同,是以生产和交换为中心的经济中心型都市。也有学生发现租界区实际是原先长江河道的一部分,意识到长江河道变化较大,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程度也可以作为近代化水平的一个考察维度。
  此外,城市考察中学生还广泛吸收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宗教场所古德寺,也承载着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其西式风格的主体建筑完全不同于普通佛教寺庙,引起学生特别注意,部分学生继续回访古德寺,试图弄清其历史沿革,并通过口述史等方式细究其当代变迁过程。
  当然,考察也增进了师生交流,加深了感情;与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居民和访客交流过程中,提升了学生交际能力;同时考察也是学生提高兴趣,巩固专业思想的过程。
  四、需注意的问题
  准备是否充分,对于考察效果至关重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在阅读地图和文献方面是否认真、熟练,这当然取决于学生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但平时应特别注意加强这方面训练。其次是在考察前应知会学生在公众场合和宗教场所的行为规范。还有路途安全问题,可邀请学长帮助讲解、维持秩序。考察中注意突出主题,其他方面知识虽可随时指出,但不要太分散主题,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可要求学生继续回访已考察地域,鼓励学生继续将历史研究方法运用于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应要求学生递交专题性考察报告,并通过ppt展示等形式,将个人心得或研究报告全班(专业),并与听众展开互动交流,以期将考察经验互相分享,启发新知与思考。最后,将所有考察过程中收集、拍摄、制作和撰写材料整理完毕后,上传网络空间,作为后续考察的参考资料,网络资料库对于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研究均可提供一定帮助,同时对于构建地方史地知识也有一定价值,甚至对当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活动也有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元林.《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4(10).
  [2]张桂芬,滕兰花.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1).
  [3]孔祥军.试论高等院校历史地理课程教学中的“知行合一”[J].科技信息,2011(2).
  [4]辛德勇.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理论肇建与研究实践[M]//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92-393.
  [5]葛德石.中国的地理基础[M].薛贻源,译.上海:开明书店,1946:2.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督教中学作为传教的派生品,一方面为宗教服务,一方面又以它良好的办学质量,为近代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不仅如此,与当时的官办中学相比,学校教师的生活也别具特色。除了最常规的教学生活之外,学校教师还会广泛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生活,同时也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研究生活。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以加强与其他师生的联系。  关键词:基督教中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引发了一系列城中村改造问题。城中村的改造不仅体现在宏观体制方面,也体现在具体政策的实施方面。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重点解决城中村的治理问题将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等方面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改造;城乡差距;拆迁改造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文章借鉴相关的社会学理论,通过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选取H城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或已经成婚的城市青年为调查对象,分析现阶段城市青年在结婚消费成本上的变化。文章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影响,H城区青年结婚消费成本的现状表现出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特点。现代社会在结婚消费成本上面存在着不必要的过度奢侈和攀比现象,而高额的结婚成本也使得不少家庭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日后家庭的健康发展。
期刊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规定了对于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专门做了规定,这在我国立法中尚属首次。而该条的一个最大亮点就在于,通过法律适用条款贯彻了弱方当事人利益保护原则这一冲突法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这一弱方当事人的界定入手,介绍了冲突法上对弱方当事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价值基础,分析了这一原则在我国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概念不明确、地位较低、联结点僵化等不足之处,提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青田县电子商务创业园、青田县山口镇、青田县祯埠乡三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作为调研的重点。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了青田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信息。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青田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特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青田县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106-02  隨着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经济发展下,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消失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认为,政府加强支持力度,增强民间组织力量,开展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是促进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保护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
期刊
摘 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责任的应有之义,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及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大学生党员的光荣使命和时代责任。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  中图分类号:D69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174
期刊
摘 要:西方德性伦理对德性主体的重视,是我们探析医德生成的一个重要视角。纵观西方的伦理思想,从德性伦理到规范伦理,再到德性伦理,表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规律。当代德性伦理的旗手麦金太尔提出共同体主义德性伦理思想,揭示了共同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为分析医德逻辑主体提供了理论的视角。医德不仅指医务工作人员的道德,还包括医学伦理的道德,它既是规范,也是活动,因此,医德包含人类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
期刊
摘 要:对国内79所高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学习评价模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考核方式开始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考核方式越来越灵活,开卷考试越来越多。但是,当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平时成绩衡量实效性差;期末考试存在“开卷有难度,闭卷有怨言”的问题;社会实践还处于初步探索、改革的阶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积极探索和
期刊
摘 要: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仍然存在着导师制形同虚设,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及实践教学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应从师资配备、导师制、经费保障及人才质量控制方面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卓越人才;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