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初七,也叫“乞巧节”,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经过一年的漫长等待和思念,在这一天于鹊桥相会。
爱情,从千年以前就已开始纠缠着我们。
而百十年前,黑白照片中婉约的女子,正明艳活泼。
对她们多数人来说,在如花般绽放的生命里,最初的爱情,便是一生的爱恋。
此时,那些女子湮没已久的传奇,正轮回着我们今世的爱情。
对你
我将永存一份感激
尽管你给我的
是一份忧伤和别离
感谢你给了我那份记忆
它把你的身影印在我的心底
在重重叠叠的以后的日子里
我把它翻晒成一行行诗句
在平平仄仄的吟唱中
那首歌就有了个名字
叫《给你》
那是一首婉约的歌啊
每一段记忆都叫美丽
无论阴云密布 无论月朗星稀
总是让人轻轻唱起
——张晓军
荼靡之恋——
开到荼靡花事了。荼靡花,等到所有的花都开罢之后,她才寂寞地盛开。孤独的荼蘼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用所有青春来等待一个男子,78岁出嫁的张茂渊就像一朵荼蘼,在生命即将凋零的时候,才寂寞绽放属于女人的光辉。
张茂渊:等待是最初的苍老
她是张爱玲的姑姑,李鸿章的外孙女。张茂渊,起初知道她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她清高智慧,张爱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觉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钝。
张茂渊是个怎样的女子?从她与张爱玲相处的几件事里就可以看出来。一次张爱玲撞到阳台的玻璃上,破了腿,告诉姑姑,原本是想得到安慰,哪知姑姑看了看觉得没什么大碍,便关心起阳台的玻璃来,张爱玲只好赶紧买了块玻璃;张茂渊拿着一块派不上用场的披霞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她不喜欢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见了面到了吃饭的时候也不留他;她数落一个年老的爱唠叨的朋友:和她在一起,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就是这样一个如此之冷的女子,心底竟然存着50年的爱,让人唏嘘不已。
她和他不过是惯常的才子佳人故事。遇见他时,她25岁,身段玲珑,青春花蕾孕得正烈,顾盼之间娇艳妩媚。他是青年才俊,谈吐睿智机敏,举手投足清浅从容。
彼时,他站在甲板上,起风了,衣袂飘飘。她呆望着,一愣神,他已满怀深情地用英语为她朗读拜伦的诗。她女儿的心,突然就如春天的花苞,一层一层地绽放了,她沉醉在他的温柔里。
这年,是1925年,在一艘从中国开往英国的轮船上,他们一见钟情。然而他已有婚约在先,只好洒泪而别。当他们再见时,他已携了妻子。这样的结局,大凡女子,该嗟叹自己遇人不淑了。她不,她说,今生等不到,就等来生。真真孑然一身50年,78岁时才做了新娘。
在张爱玲的文字里,从未对姑姑的情事描述过。偶尔的几篇关于姑姑的文字,也是欣赏与仰视的。张茂渊是个独立的女子,有自己的工作,在电台讲新闻,每天一两个小时,换取不错的报酬。她不大与人交往,亲情淡薄,对张爱玲还算不错。张爱玲年轻时与她有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来,张爱玲去了国外,两个人便失去联系。
一个名门千金,家财万贯,学成归国,在电视台工作。按理,这样的女子,感情生活该是流光溢彩了,如陆小曼,如林徽因,可她却书写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神话,让人唏嘘感叹!她一生一世的情缘已凝结在那个叫李开弟的男人的血液里。这样一场不对等的爱,注定那个最爱的人付出最多,也过得最凄惶。
此后的半个世纪,她兀自关闭了感情的闸门,将50年活成了一天。其间,她和他比邻而居,她严格恪守伦理道德观念,绝不越雷池半步。“文革”时,他已年近古稀,被打成右派,下农场,扫大街。人人惟恐殃及池鱼,而她依然不离不弃,全然不顾背后异样的目光,隔三岔五地去帮他“改造”,用那双娇嫩的弹钢琴的手,替他接过肮脏粗拙的扫把……
50年的等待中,她一次次地出入当铺,一次次地卖掉心爱的珠宝首饰,她的万贯家财已湮灭,但依然为他带来喜爱的食物……
他的原配在“文革”中受摧残,健康也被摧毁,她陪他、替他伺候他的原配。十几天,衣不解带,前后奔忙,夜夜无眠。以她那样的高龄,如何吃得消?
漫漫50年,他的原配终于先他而去,此时他还在犹豫,她说,不是我不愿意继续等待,怕我已经没有时间了。那年,她78岁,他80岁。他90岁去世。50年的等待换来10年的相守。
花语:等待的爱——是撕碎了的美好时光
他在原配死了后才娶她,桃花怒放,风细柳斜,一生什么都没有耽误。而她,等到78岁才结婚,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一寸一寸撕碎了给别人看,把最美好的情感弄得千疮百孔,将最难看的容颜和最衰朽的身子交给自己最爱的人。这样的等待,如此残忍,如此百转千回,如此触目惊心,如此不堪,却也如此摄人魄。
昙花之恋——
相传昙花原是天上一个小花仙,后来凡心私动,喜欢上一个叫做韦陀的小神。玉帝得知后大怒,罚昙花一生只有一个时辰的花期。昙花非常痴情,她算好韦陀下山的时间,并选在此时盛开,只希望能借此见心上人一面。
昙花把生命中所有的光辉凝聚在几个时辰之内,努力地绽放,从此凋零。陈洁如远走美国之后,便遗失了“韦陀”,再也没有能力爱上任何一个人。
陈洁如:时间是昙花烧成的灰
在遇见蒋介石之前,她叫阿凤。在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中学读书。阿凤生长在一个观念保守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个纸商,母亲看管她特别严。
一个平常的下午,阿凤去要好的女友朱逸民家做客,就在那里,她遇到了蒋介石。
那年蒋介石32岁,无业。在他看到阿凤第一眼,就动了心。在他眼中,阿凤是个纯洁无瑕的美丽女孩,见到这女孩,蒋介石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这之前他的一妻一妾,一个来自包办,一个是因为同情。
眼前的阿凤,读过书,羞答答的,让蒋介石一见便产生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相遇的这天,蒋介石便打定主意追求她。
蒋介石先出了门,但却一直在门口等着阿凤。见阿凤出来,他红着一张脸说要送她回家。这可把阿凤吓着了,在蒋介石的追问下,阿凤给了他一个错误的门牌号,便匆匆逃走。
那个错误的门牌号,害得蒋介石在那片住宅区域来来回回走了有一千趟。终于,让他碰上了阿凤。那日阳光正好,阿凤敞着门在庭院里绣花,被蒋介石撞了个正着。
从此以后,两人往来便多了起来。阿凤是家中独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希望她将来嫁个出色的男人。可蒋介石遇见阿凤这年,事业正处于低谷,整日无事可做。阿凤的母亲自然不会应允二人的交往。
这边蒋介石热情似火,那边父母猛泼冷水,心烦意乱的阿凤被蒋介石逼着见了一面,结果蒋介石直接把阿凤带到酒店,如果不是阿凤极力挣扎,险些失了身。
一个14岁少女与一个32岁男人,见面时想的是不同的。这把阿凤吓坏了,同时也对他心生厌烦。不过,阿凤是不明白蒋介石的,他是真的爱上了她。因为爱,心里才会焦灼。
这年,阿凤的父亲去世。居丧期间,阿凤没想到蒋介石竟然穿着孝服前来祭拜,在蒋介石抬起头的瞬间,那种哀伤深深打动了阿凤。自此,阿凤对他的仇视也一扫而光。
后来,朱逸民的丈夫张静江出面提亲,蒋介石也表示,元配毛福梅已信佛独居,侧室姚氏已给了5000元签了离异合同。阿凤嫁过去,是唯一的蒋夫人。
因为张静江位高权重,阿凤的母亲无法驳他的面子,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母亲的应允,让阿凤没了主意。在阿凤心思混乱之时,蒋介石更是发起毒誓:海可干枯,山可崩塌,我对你之爱,永世不变。说了这些,还要剁掉一根手指表示诚意。
守丧期结束后,阿凤和蒋介石订婚了。
这对阿凤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蒋介石陪伴阿凤外出购物,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点心店,蒋介石拿出自己一张照片赠她。上面的蒋介石穿着军服,样子很帅。照片上有蒋介石的签名,旁边是一个新名字:洁如。蒋介石对阿凤说:这是我给你起的新名字。你在我的眼中如此纯洁,如同未受世间的污染。
此后的几年,夫妻二人过了一段非常平静也非常恩爱的日子。
直到宋美龄出现,陈洁如感觉到了自己在政治上对蒋介石的无能为力。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陈洁如始料未及的。北伐军攻克南昌之后,蒋介石的权利也被剥夺。蒋介石如果要继续北伐必须尽快得到上海银行团的支持,而宋氏家族开出的条件是蒋介石必须娶宋美龄。
那时,蒋介石与陈洁如的感情尚好,陈洁如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她无法相信蒋介石对她说出的话。他说:我和宋美龄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你离开5年,5年之后我们一定恢复夫妻关系。
宋美龄那边逼得紧,他必须把现在以前所有的女人清算干净。
蒋介石为了前程,心内虽有不忍,还是决定抛弃陈洁如。蒋介石给了陈洁如一笔钱,让她暂去美国进修。陈洁如的天都塌了,却无法改变眼前的局面。她只好逼着自己相信他的话:真正的爱情,要以一个人甘愿做多大的牺牲来衡量。
陈洁如被迫远赴美国,她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一生。她在美国很快听到蒋介石传来的婚讯,异国他乡,陈洁如饱受着情感上的创伤,终日以泪洗面。
陈洁如跟了蒋介石7年,离开他时21岁。陈洁如等了一辈子,形容凄苦,再也没有能力爱上任何一个人。
花评:炽热的爱—— 一瞬即是永恒
短暂的7年,换来一世的相离。在许多人的眼中,陈洁如可怜又凄苦。
陈洁如的爱情一如昙花,静默地于夜间开放,花期仅有几小时,刹那的美丽与辉煌,也曾让人动容,却终究不是一份完整的爱情。
忍冬花之恋——
忍冬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这种纤细、美丽的花,并不美艳,却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像忍冬花一样的王明华,为梅兰芳奉献的是实实在在的爱。
王明华:此情可待成追忆
她叫王明华,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照片里的她清秀端庄,有着民国女子的清淡与隐忍。在她嫁给梅兰芳之前,是旦角王顺福之女,京剧世家,也算与梅家门当户对。
梅兰芳之所以着急娶妻,是因为17岁的他因嗓音变声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养。心情郁闷中,家里便主张为他娶个媳妇,好帮他度过这一难关。
王明华带来了好运。不到一年,梅兰芳就恢复了嗓音,可以重新唱戏了。那时梅家还不很富裕,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华却毫不介意,她善待家人,勤俭持家,将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戏台上的千古情痴,被演绎在生活中。两个不满20岁的青年男女,恩爱异常。
梅兰芳爱王明华是有一千个理由的,除过生活,在事业上她也是一个好帮手。王慧的《梅兰芳画传》中就提及:王明华对梳头也很能。梅兰芳初期演古装戏时,出门往戏馆去,随身总带着一个木盒子。那里面装的是王明华在家为他梳好的假发,因为那种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出来。梅兰芳上台前只需把假发往自己头上一套,一个精美的古代美人的形象便立刻出现了。
她对他的好,是无法用文字来一一描述的。在这样的浓情缱绻中,梅兰芳的戏越唱越好,很快成了名角。只要有他的戏,戏台子下就绝无空座。王明华也为他添了一双儿女,每逢梅兰芳散戏回家,就和孩子嬉戏玩闹,非常快乐。
王明华开始看重丈夫的事业。在那个年代,女人是不能去后台陪伴的。为了让梅兰芳更好发展,她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出入戏院。她还做了绝育手术,怕陪伴他唱戏的岁月,不留神怀了孕。
本来一儿一女,对梅家也算有了交待,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麻疹让两个孩子相继夭折。孩子的离去,也是王明华不幸生活的开始。
习惯了回到家就能听到孩子欢笑的梅兰芳,怎么能接受一对儿女的双双离世?比他更受不了的是王明华,她每想到孩子,泪水便夺眶而出。梅兰芳看及此,只能强压悲哀,去劝王明华。
日久,王明华竟因悲伤过度害起病来。心里懊恼自己当初做了绝育手术,如今再难要孩子了。王明华的娘家人为了安慰她,建议她收养侄子做儿子。梅兰芳却不同意,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孩子。
王明华答应了他再娶。当然她明白再娶将意味着他们将是三人世界,她再不能独享他的爱。
梅兰芳的第二任太太福芝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梅家的。
据说新婚之夜,梅兰芳怕王明华心内委屈,先去了她的房,拉着她的手说话,最后才去新太太那。
王明华对他的体贴极为感动。
无从设想梅兰芳的新婚之夜王明华是如何度过的,只是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病越发重了。福芝芳对王明华是尊重的,也曾怕王明华孤独,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让她养,王明华还是拒绝了。
二女同侍一夫,对爱情至上的人来说,该是内心深处一种残忍的凌迟吧。她病卧于床,福芝芳很快接手照顾梅兰芳的生活。
福芝芳为梅兰芳生了9个孩子,夫妻恩爱。而王明华因肺病久治不愈,长年卧床。后来王明华独自去了天津,临去时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还请妹妹费心,照顾好梅家的后代。
王明华独自离去,是养病去了,还是刻意退出了三个人的世界?
王明华无人陪伴,病逝在天津,结束了她伤情的一生以及对梅兰芳无能为力的爱。
花语:奉献的爱——无能为力的成全
王明华与梅兰芳本来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全部交给了梅兰芳。在无法为丈夫传宗接代这个事实的面前,她只好接受福芝芳的入门。善良,都是向内的伤。深明大义的背后,是无奈的委曲求全。王明华的伤情,他是否全都懂得?
野玫瑰之恋——
野玫瑰,明艳、热辣、妩媚的风情吸引人为之驻足,但她浑身的尖刺就如内心的果决和坚持,她永远知道自己爱的是什么!当年时髦热烈的丁玲,在感情世界中像野玫瑰般洋溢着奔放的活力。
丁玲:惊世女子骇俗恋
1925年秋,丁玲和胡也频在香山同居,他们自由的革命式爱情给当时的文坛带了了很大震动。但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
对于自己和冯雪峰的感情,丁玲也从未掩饰过。1937年在与斯诺夫人的谈话中,她坦率地说:“我有了一次伟大的罗曼史:我从未同胡也频结婚,虽然我们住在一起,一个朋友的朋友开始来到我们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长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他是一个笨拙的农村型的人,但在我们的许多朋友当中,我认为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特别有才能。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在我的整个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爱过的男人……我停止了写作,满脑子只有一个思想——要听到这个男子说一声‘我爱你’。”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是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文学,谈时事,丁玲不知不觉地深深地恋上冯雪峰。
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而且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胡也频与丁玲也和好如初了。
1985年,丁玲回忆说:“对我来说,情况非常复杂。虽然我深深地爱着另一个男人,但我同胡也频同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恋,如果我离开他,他就会自杀,我决定,我不能同我所爱的这个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对他说,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并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我所爱的,不管他可能离得多远,这个事实决不会改变。我说,因此,我们的爱情必须是‘柏拉图式’的。这个决定使他非常痛苦。我最后不得不拒绝继续看到他,并完全断绝了这种关系。”
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但丁玲心中并没有熄灭她对冯雪峰的热恋。后来,和胡也频一起参加左联活动后,她又与冯雪峰重逢。
1932年,丁玲给冯雪峰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只愿意永远停留在沉思中,因为这里占据着你的影子,你的声音,和一切形态,还有你的爱……我想,我只想能够再挨在你身边,不倦的走去,不倦的谈话,像我们曾有过的一样,或者比那个更好,然而,不能够,你为事绊着,你一定有事。我呢,我不敢再扰你,用大的力将自己压在这椅上,想好好的写一点文章,让你会更快乐些,可是文章写不下去,心远远飞走了,飞到那些有亮光的白云上,和你紧紧抱在一起,身子也为幸福浮着……”。但当时,冯雪峰已经结婚,他只能理智地对这份感情做冷处理。
1933年秋,在丁玲失踪几个月之后,为营救被捕的丁玲制造舆论,雪峰把这封信交给《文学》杂志发表。这些公开的书信,记录着他们在特殊岁月中的情谊。
在延安时,曾有人问丁玲:最怀念的人是谁?丁玲说:“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丁玲与冯雪峰一起被打成“右派”,经历了人生的逆境。冯雪峰逝世之后,丁玲在回忆录《魍魉世界》中,仍然表达出她对冯雪峰的真诚情感。
1986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一的清晨,丁玲在病榻上迎来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丁玲听着街上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感叹地说了一句:“雪峰就是这个时候死的。”
季羡林眼中的丁玲:
季羡林曾回忆:丁玲的衣着非常讲究,大概代表了上海最新式的服装。相对而言,济南还是相当闭塞淳朴的。丁玲的出现,宛如飞来的一只金凤凰,在我们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学生眼中,她浑身闪光,辉耀四方。
花评:心灵的爱——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顺着文字,穿越时空,回到丁玲的年代去了解她的一段段往情的时候,我恰好在微博中看到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在丁玲和冯雪峰彻底分开的岁月,他们远隔千里,互相挂念。“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了解我的,即使他不在我身边。”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郁金香之恋——
没有希望的爱,是黄色郁金香的花语。爱上一个永远不会钟情于自己的人,就像走近悠长的雨巷,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戴望舒的一生中最初也是最爱的女人——施绛年,是他宿命中难逃的黄色郁金香。
施绛年:永远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
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
戴望舒死时45岁。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他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
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但随后又提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想必绛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会写诗,她对经济上的担忧过重了。
戴望舒为了一份爱情,不情愿又必须地踏上了“达特安”邮船赴法留学。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在巴黎一年,他几乎没有去听过教授讲一堂课,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译书稿换生活费。这时,远在国内的施蛰存曾给戴望舒邮寄过他的工资作生活费。而绛年呢?在与戴望舒分别之后,据说她与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上了。当年冰箱推销员是个比较时髦的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绛年与推销员在一起,感觉非常好。这一切施蛰存当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诉戴望舒呢?这不好的消息却传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国外风闻。这样,他就更没心思读书了。他在国外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倒是翻译了很多书。他回国后,找到绛年,当得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难以压抑心中怒火,当着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绛年一巴掌,既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八年的恋爱。
戴望舒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却加深了他内心自卑的情绪。自小长相上的缺陷本就让他自卑,爱的女人跟别人跑了更让他的自尊受到打击。他内心依然深爱着绛年,但已经没有用了。这在他以后的婚姻中,绛年留给他的阴影总是时不时出现。
我的恋人
文/戴望舒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
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花评:无望的爱——永不谢幕的悲剧
一场不对等的爱恋,让戴望舒永坠于悲剧之中。他与穆丽娟的婚姻结束了,与杨静的婚姻也结束了。这也是戴望舒与徐志摩不同的地方。徐志摩不会在不爱自己的女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会强扭一份得不到的感情。不爱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就重新开始,每一场恋爱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戴望舒不。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了一生的时光。
爱情,从千年以前就已开始纠缠着我们。
而百十年前,黑白照片中婉约的女子,正明艳活泼。
对她们多数人来说,在如花般绽放的生命里,最初的爱情,便是一生的爱恋。
此时,那些女子湮没已久的传奇,正轮回着我们今世的爱情。
对你
我将永存一份感激
尽管你给我的
是一份忧伤和别离
感谢你给了我那份记忆
它把你的身影印在我的心底
在重重叠叠的以后的日子里
我把它翻晒成一行行诗句
在平平仄仄的吟唱中
那首歌就有了个名字
叫《给你》
那是一首婉约的歌啊
每一段记忆都叫美丽
无论阴云密布 无论月朗星稀
总是让人轻轻唱起
——张晓军
荼靡之恋——
开到荼靡花事了。荼靡花,等到所有的花都开罢之后,她才寂寞地盛开。孤独的荼蘼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用所有青春来等待一个男子,78岁出嫁的张茂渊就像一朵荼蘼,在生命即将凋零的时候,才寂寞绽放属于女人的光辉。
张茂渊:等待是最初的苍老
她是张爱玲的姑姑,李鸿章的外孙女。张茂渊,起初知道她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她清高智慧,张爱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觉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钝。
张茂渊是个怎样的女子?从她与张爱玲相处的几件事里就可以看出来。一次张爱玲撞到阳台的玻璃上,破了腿,告诉姑姑,原本是想得到安慰,哪知姑姑看了看觉得没什么大碍,便关心起阳台的玻璃来,张爱玲只好赶紧买了块玻璃;张茂渊拿着一块派不上用场的披霞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她不喜欢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见了面到了吃饭的时候也不留他;她数落一个年老的爱唠叨的朋友:和她在一起,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就是这样一个如此之冷的女子,心底竟然存着50年的爱,让人唏嘘不已。
她和他不过是惯常的才子佳人故事。遇见他时,她25岁,身段玲珑,青春花蕾孕得正烈,顾盼之间娇艳妩媚。他是青年才俊,谈吐睿智机敏,举手投足清浅从容。
彼时,他站在甲板上,起风了,衣袂飘飘。她呆望着,一愣神,他已满怀深情地用英语为她朗读拜伦的诗。她女儿的心,突然就如春天的花苞,一层一层地绽放了,她沉醉在他的温柔里。
这年,是1925年,在一艘从中国开往英国的轮船上,他们一见钟情。然而他已有婚约在先,只好洒泪而别。当他们再见时,他已携了妻子。这样的结局,大凡女子,该嗟叹自己遇人不淑了。她不,她说,今生等不到,就等来生。真真孑然一身50年,78岁时才做了新娘。
在张爱玲的文字里,从未对姑姑的情事描述过。偶尔的几篇关于姑姑的文字,也是欣赏与仰视的。张茂渊是个独立的女子,有自己的工作,在电台讲新闻,每天一两个小时,换取不错的报酬。她不大与人交往,亲情淡薄,对张爱玲还算不错。张爱玲年轻时与她有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来,张爱玲去了国外,两个人便失去联系。
一个名门千金,家财万贯,学成归国,在电视台工作。按理,这样的女子,感情生活该是流光溢彩了,如陆小曼,如林徽因,可她却书写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神话,让人唏嘘感叹!她一生一世的情缘已凝结在那个叫李开弟的男人的血液里。这样一场不对等的爱,注定那个最爱的人付出最多,也过得最凄惶。
此后的半个世纪,她兀自关闭了感情的闸门,将50年活成了一天。其间,她和他比邻而居,她严格恪守伦理道德观念,绝不越雷池半步。“文革”时,他已年近古稀,被打成右派,下农场,扫大街。人人惟恐殃及池鱼,而她依然不离不弃,全然不顾背后异样的目光,隔三岔五地去帮他“改造”,用那双娇嫩的弹钢琴的手,替他接过肮脏粗拙的扫把……
50年的等待中,她一次次地出入当铺,一次次地卖掉心爱的珠宝首饰,她的万贯家财已湮灭,但依然为他带来喜爱的食物……
他的原配在“文革”中受摧残,健康也被摧毁,她陪他、替他伺候他的原配。十几天,衣不解带,前后奔忙,夜夜无眠。以她那样的高龄,如何吃得消?
漫漫50年,他的原配终于先他而去,此时他还在犹豫,她说,不是我不愿意继续等待,怕我已经没有时间了。那年,她78岁,他80岁。他90岁去世。50年的等待换来10年的相守。
花语:等待的爱——是撕碎了的美好时光
他在原配死了后才娶她,桃花怒放,风细柳斜,一生什么都没有耽误。而她,等到78岁才结婚,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一寸一寸撕碎了给别人看,把最美好的情感弄得千疮百孔,将最难看的容颜和最衰朽的身子交给自己最爱的人。这样的等待,如此残忍,如此百转千回,如此触目惊心,如此不堪,却也如此摄人魄。
昙花之恋——
相传昙花原是天上一个小花仙,后来凡心私动,喜欢上一个叫做韦陀的小神。玉帝得知后大怒,罚昙花一生只有一个时辰的花期。昙花非常痴情,她算好韦陀下山的时间,并选在此时盛开,只希望能借此见心上人一面。
昙花把生命中所有的光辉凝聚在几个时辰之内,努力地绽放,从此凋零。陈洁如远走美国之后,便遗失了“韦陀”,再也没有能力爱上任何一个人。
陈洁如:时间是昙花烧成的灰
在遇见蒋介石之前,她叫阿凤。在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中学读书。阿凤生长在一个观念保守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个纸商,母亲看管她特别严。
一个平常的下午,阿凤去要好的女友朱逸民家做客,就在那里,她遇到了蒋介石。
那年蒋介石32岁,无业。在他看到阿凤第一眼,就动了心。在他眼中,阿凤是个纯洁无瑕的美丽女孩,见到这女孩,蒋介石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这之前他的一妻一妾,一个来自包办,一个是因为同情。
眼前的阿凤,读过书,羞答答的,让蒋介石一见便产生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相遇的这天,蒋介石便打定主意追求她。
蒋介石先出了门,但却一直在门口等着阿凤。见阿凤出来,他红着一张脸说要送她回家。这可把阿凤吓着了,在蒋介石的追问下,阿凤给了他一个错误的门牌号,便匆匆逃走。
那个错误的门牌号,害得蒋介石在那片住宅区域来来回回走了有一千趟。终于,让他碰上了阿凤。那日阳光正好,阿凤敞着门在庭院里绣花,被蒋介石撞了个正着。
从此以后,两人往来便多了起来。阿凤是家中独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希望她将来嫁个出色的男人。可蒋介石遇见阿凤这年,事业正处于低谷,整日无事可做。阿凤的母亲自然不会应允二人的交往。
这边蒋介石热情似火,那边父母猛泼冷水,心烦意乱的阿凤被蒋介石逼着见了一面,结果蒋介石直接把阿凤带到酒店,如果不是阿凤极力挣扎,险些失了身。
一个14岁少女与一个32岁男人,见面时想的是不同的。这把阿凤吓坏了,同时也对他心生厌烦。不过,阿凤是不明白蒋介石的,他是真的爱上了她。因为爱,心里才会焦灼。
这年,阿凤的父亲去世。居丧期间,阿凤没想到蒋介石竟然穿着孝服前来祭拜,在蒋介石抬起头的瞬间,那种哀伤深深打动了阿凤。自此,阿凤对他的仇视也一扫而光。
后来,朱逸民的丈夫张静江出面提亲,蒋介石也表示,元配毛福梅已信佛独居,侧室姚氏已给了5000元签了离异合同。阿凤嫁过去,是唯一的蒋夫人。
因为张静江位高权重,阿凤的母亲无法驳他的面子,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母亲的应允,让阿凤没了主意。在阿凤心思混乱之时,蒋介石更是发起毒誓:海可干枯,山可崩塌,我对你之爱,永世不变。说了这些,还要剁掉一根手指表示诚意。
守丧期结束后,阿凤和蒋介石订婚了。
这对阿凤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蒋介石陪伴阿凤外出购物,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点心店,蒋介石拿出自己一张照片赠她。上面的蒋介石穿着军服,样子很帅。照片上有蒋介石的签名,旁边是一个新名字:洁如。蒋介石对阿凤说:这是我给你起的新名字。你在我的眼中如此纯洁,如同未受世间的污染。
此后的几年,夫妻二人过了一段非常平静也非常恩爱的日子。
直到宋美龄出现,陈洁如感觉到了自己在政治上对蒋介石的无能为力。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陈洁如始料未及的。北伐军攻克南昌之后,蒋介石的权利也被剥夺。蒋介石如果要继续北伐必须尽快得到上海银行团的支持,而宋氏家族开出的条件是蒋介石必须娶宋美龄。
那时,蒋介石与陈洁如的感情尚好,陈洁如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她无法相信蒋介石对她说出的话。他说:我和宋美龄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你离开5年,5年之后我们一定恢复夫妻关系。
宋美龄那边逼得紧,他必须把现在以前所有的女人清算干净。
蒋介石为了前程,心内虽有不忍,还是决定抛弃陈洁如。蒋介石给了陈洁如一笔钱,让她暂去美国进修。陈洁如的天都塌了,却无法改变眼前的局面。她只好逼着自己相信他的话:真正的爱情,要以一个人甘愿做多大的牺牲来衡量。
陈洁如被迫远赴美国,她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一生。她在美国很快听到蒋介石传来的婚讯,异国他乡,陈洁如饱受着情感上的创伤,终日以泪洗面。
陈洁如跟了蒋介石7年,离开他时21岁。陈洁如等了一辈子,形容凄苦,再也没有能力爱上任何一个人。
花评:炽热的爱—— 一瞬即是永恒
短暂的7年,换来一世的相离。在许多人的眼中,陈洁如可怜又凄苦。
陈洁如的爱情一如昙花,静默地于夜间开放,花期仅有几小时,刹那的美丽与辉煌,也曾让人动容,却终究不是一份完整的爱情。
忍冬花之恋——
忍冬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这种纤细、美丽的花,并不美艳,却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像忍冬花一样的王明华,为梅兰芳奉献的是实实在在的爱。
王明华:此情可待成追忆
她叫王明华,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照片里的她清秀端庄,有着民国女子的清淡与隐忍。在她嫁给梅兰芳之前,是旦角王顺福之女,京剧世家,也算与梅家门当户对。
梅兰芳之所以着急娶妻,是因为17岁的他因嗓音变声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养。心情郁闷中,家里便主张为他娶个媳妇,好帮他度过这一难关。
王明华带来了好运。不到一年,梅兰芳就恢复了嗓音,可以重新唱戏了。那时梅家还不很富裕,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华却毫不介意,她善待家人,勤俭持家,将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戏台上的千古情痴,被演绎在生活中。两个不满20岁的青年男女,恩爱异常。
梅兰芳爱王明华是有一千个理由的,除过生活,在事业上她也是一个好帮手。王慧的《梅兰芳画传》中就提及:王明华对梳头也很能。梅兰芳初期演古装戏时,出门往戏馆去,随身总带着一个木盒子。那里面装的是王明华在家为他梳好的假发,因为那种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出来。梅兰芳上台前只需把假发往自己头上一套,一个精美的古代美人的形象便立刻出现了。
她对他的好,是无法用文字来一一描述的。在这样的浓情缱绻中,梅兰芳的戏越唱越好,很快成了名角。只要有他的戏,戏台子下就绝无空座。王明华也为他添了一双儿女,每逢梅兰芳散戏回家,就和孩子嬉戏玩闹,非常快乐。
王明华开始看重丈夫的事业。在那个年代,女人是不能去后台陪伴的。为了让梅兰芳更好发展,她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出入戏院。她还做了绝育手术,怕陪伴他唱戏的岁月,不留神怀了孕。
本来一儿一女,对梅家也算有了交待,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麻疹让两个孩子相继夭折。孩子的离去,也是王明华不幸生活的开始。
习惯了回到家就能听到孩子欢笑的梅兰芳,怎么能接受一对儿女的双双离世?比他更受不了的是王明华,她每想到孩子,泪水便夺眶而出。梅兰芳看及此,只能强压悲哀,去劝王明华。
日久,王明华竟因悲伤过度害起病来。心里懊恼自己当初做了绝育手术,如今再难要孩子了。王明华的娘家人为了安慰她,建议她收养侄子做儿子。梅兰芳却不同意,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孩子。
王明华答应了他再娶。当然她明白再娶将意味着他们将是三人世界,她再不能独享他的爱。
梅兰芳的第二任太太福芝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梅家的。
据说新婚之夜,梅兰芳怕王明华心内委屈,先去了她的房,拉着她的手说话,最后才去新太太那。
王明华对他的体贴极为感动。
无从设想梅兰芳的新婚之夜王明华是如何度过的,只是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病越发重了。福芝芳对王明华是尊重的,也曾怕王明华孤独,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让她养,王明华还是拒绝了。
二女同侍一夫,对爱情至上的人来说,该是内心深处一种残忍的凌迟吧。她病卧于床,福芝芳很快接手照顾梅兰芳的生活。
福芝芳为梅兰芳生了9个孩子,夫妻恩爱。而王明华因肺病久治不愈,长年卧床。后来王明华独自去了天津,临去时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还请妹妹费心,照顾好梅家的后代。
王明华独自离去,是养病去了,还是刻意退出了三个人的世界?
王明华无人陪伴,病逝在天津,结束了她伤情的一生以及对梅兰芳无能为力的爱。
花语:奉献的爱——无能为力的成全
王明华与梅兰芳本来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全部交给了梅兰芳。在无法为丈夫传宗接代这个事实的面前,她只好接受福芝芳的入门。善良,都是向内的伤。深明大义的背后,是无奈的委曲求全。王明华的伤情,他是否全都懂得?
野玫瑰之恋——
野玫瑰,明艳、热辣、妩媚的风情吸引人为之驻足,但她浑身的尖刺就如内心的果决和坚持,她永远知道自己爱的是什么!当年时髦热烈的丁玲,在感情世界中像野玫瑰般洋溢着奔放的活力。
丁玲:惊世女子骇俗恋
1925年秋,丁玲和胡也频在香山同居,他们自由的革命式爱情给当时的文坛带了了很大震动。但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
对于自己和冯雪峰的感情,丁玲也从未掩饰过。1937年在与斯诺夫人的谈话中,她坦率地说:“我有了一次伟大的罗曼史:我从未同胡也频结婚,虽然我们住在一起,一个朋友的朋友开始来到我们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长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他是一个笨拙的农村型的人,但在我们的许多朋友当中,我认为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特别有才能。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在我的整个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爱过的男人……我停止了写作,满脑子只有一个思想——要听到这个男子说一声‘我爱你’。”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是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文学,谈时事,丁玲不知不觉地深深地恋上冯雪峰。
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而且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胡也频与丁玲也和好如初了。
1985年,丁玲回忆说:“对我来说,情况非常复杂。虽然我深深地爱着另一个男人,但我同胡也频同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恋,如果我离开他,他就会自杀,我决定,我不能同我所爱的这个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对他说,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并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我所爱的,不管他可能离得多远,这个事实决不会改变。我说,因此,我们的爱情必须是‘柏拉图式’的。这个决定使他非常痛苦。我最后不得不拒绝继续看到他,并完全断绝了这种关系。”
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但丁玲心中并没有熄灭她对冯雪峰的热恋。后来,和胡也频一起参加左联活动后,她又与冯雪峰重逢。
1932年,丁玲给冯雪峰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只愿意永远停留在沉思中,因为这里占据着你的影子,你的声音,和一切形态,还有你的爱……我想,我只想能够再挨在你身边,不倦的走去,不倦的谈话,像我们曾有过的一样,或者比那个更好,然而,不能够,你为事绊着,你一定有事。我呢,我不敢再扰你,用大的力将自己压在这椅上,想好好的写一点文章,让你会更快乐些,可是文章写不下去,心远远飞走了,飞到那些有亮光的白云上,和你紧紧抱在一起,身子也为幸福浮着……”。但当时,冯雪峰已经结婚,他只能理智地对这份感情做冷处理。
1933年秋,在丁玲失踪几个月之后,为营救被捕的丁玲制造舆论,雪峰把这封信交给《文学》杂志发表。这些公开的书信,记录着他们在特殊岁月中的情谊。
在延安时,曾有人问丁玲:最怀念的人是谁?丁玲说:“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丁玲与冯雪峰一起被打成“右派”,经历了人生的逆境。冯雪峰逝世之后,丁玲在回忆录《魍魉世界》中,仍然表达出她对冯雪峰的真诚情感。
1986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一的清晨,丁玲在病榻上迎来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丁玲听着街上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感叹地说了一句:“雪峰就是这个时候死的。”
季羡林眼中的丁玲:
季羡林曾回忆:丁玲的衣着非常讲究,大概代表了上海最新式的服装。相对而言,济南还是相当闭塞淳朴的。丁玲的出现,宛如飞来的一只金凤凰,在我们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学生眼中,她浑身闪光,辉耀四方。
花评:心灵的爱——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顺着文字,穿越时空,回到丁玲的年代去了解她的一段段往情的时候,我恰好在微博中看到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在丁玲和冯雪峰彻底分开的岁月,他们远隔千里,互相挂念。“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了解我的,即使他不在我身边。”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郁金香之恋——
没有希望的爱,是黄色郁金香的花语。爱上一个永远不会钟情于自己的人,就像走近悠长的雨巷,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戴望舒的一生中最初也是最爱的女人——施绛年,是他宿命中难逃的黄色郁金香。
施绛年:永远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
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
戴望舒死时45岁。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他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
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但随后又提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想必绛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会写诗,她对经济上的担忧过重了。
戴望舒为了一份爱情,不情愿又必须地踏上了“达特安”邮船赴法留学。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在巴黎一年,他几乎没有去听过教授讲一堂课,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译书稿换生活费。这时,远在国内的施蛰存曾给戴望舒邮寄过他的工资作生活费。而绛年呢?在与戴望舒分别之后,据说她与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上了。当年冰箱推销员是个比较时髦的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绛年与推销员在一起,感觉非常好。这一切施蛰存当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诉戴望舒呢?这不好的消息却传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国外风闻。这样,他就更没心思读书了。他在国外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倒是翻译了很多书。他回国后,找到绛年,当得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难以压抑心中怒火,当着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绛年一巴掌,既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八年的恋爱。
戴望舒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却加深了他内心自卑的情绪。自小长相上的缺陷本就让他自卑,爱的女人跟别人跑了更让他的自尊受到打击。他内心依然深爱着绛年,但已经没有用了。这在他以后的婚姻中,绛年留给他的阴影总是时不时出现。
我的恋人
文/戴望舒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
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花评:无望的爱——永不谢幕的悲剧
一场不对等的爱恋,让戴望舒永坠于悲剧之中。他与穆丽娟的婚姻结束了,与杨静的婚姻也结束了。这也是戴望舒与徐志摩不同的地方。徐志摩不会在不爱自己的女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会强扭一份得不到的感情。不爱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就重新开始,每一场恋爱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戴望舒不。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了一生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