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影,大社会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亮的名字,对于常年学习影视的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采访他却得益于些许我们共同的存在体验。同样毕业于正规的影视院校:同样来自于上海,发展于蜀川之地。藉此,我与目前正全身心投入栗宪庭电影学校教学工作的应亮进行了一次关于影像的交谈。应亮平和而温婉的心态;直率而真诚的谈吐:以及言谈之间对电影、社会人生颇富珠玑之感的思考,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电影教育:创作规律是教不了的
  
  由于应亮目前正忙于北京栗宪庭电影学校的教学工作,采访便从影视教育聊起。2006年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先生创办了栗宪庭电影基金,其目的是扶持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与研究,或办影展,或作收藏,以此促进中国与世界电影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时至去年,也就是2009年8月1日,才涉及影视教育,在北京成立了栗宪庭电影学校。虽名为学校,但其又与栗宪庭电影基金有着很深的联系,主旨依然是促进电影文化的交流。学校以栗宪庭基金为基础,以企业、个人捐助以及所收取的少量学员学费为支撑:开力、为期一个月的短训班和为期九个月的长训班为教学形式。学员有来自学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也有已步入中老年的社会其他人员。师资则主要是来自于活跃在创作一线的独立电影导演们无私的帮助,因为据应亮介绍,他们除收取少量的课时费用于补贴之外,几乎是以“义工”的形式在从事教学,用此种形式来秉成栗宪庭基金的宗旨,促进电影文化的发展。比如《二冬》的导演杨瑾、《麦收》的导演徐童、以及本文的采访对象应亮等,正是这些来自业界一线的导演,使得栗宪庭电影学校的影视教育别开生面而不同于传统的影视院校。
  谈起栗宪庭电影学校的影视教育特点,曾毕业于北京、重庆两地正规影视院校的应亮,却有自己的理解。与这些影视院校相较,票宪庭电影学校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太过于学院派,也太过于象牙塔,所传授的总是与规律性的事物相联系,而在后者,应亮认为电影的创作规律是教不了的。这需要个人在实践中去感悟,又是极其个人化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一般性的创作规律虽然能使学生获得电影生产的技艺,但却缺乏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元素——生活的体验。鉴于此,应亮导演在教学中,并不是以自己的创作为蓝本传授经验,而是注重培养学员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如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和提炼艺术创作的元素。比如在教学过程,让学员各自叙说自己的童年往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艺术创作素材。此种教法,并不是鼓励学员去记录生活,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出一种基于生活的艺术想象力,因为就电影创作而言,它是社会实践,也是创造实践,但更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对于生活经验的挖掘、提炼与想象,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就目前而言,应亮导演每年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北京从事教学,同时还会忙于每年11月份在重庆举办的CIFVF影展选片工作,这自然会拉慢他电影创作的速度,但他却并未觉得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为他觉得,相对于社会而言,电影可表达的与可感悟的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应亮导演在个人独立电影创作的同时,也较为热衷于现在所从事的教学和影展选片工作,他觉得这些工作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对于电影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不亚于个人的独立电影创作,这也是他服务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另外一种方式。
  
  独立创作:离开的理由
  
  虽然忙于教学与影展选片,应亮导演的独立电影创作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他的第四部影片《消失在春天的生命》年内便能剪辑完成。这部影片以剧情+记录的形式,表现导演本人去年在自贡亲眼目睹的一场公交车事故。尽管导演本人谦恭的宣称这部影片可能只是对于他本人有意义,因为那是对自己亲眼见证的亡者的纪念,但笔者认为艺术总是首先感染了创作者本人,才能够感染观众,所以我们一起期待着。另外,本年十月份应亮导演还会开拍另一部剧情片,名字是《被台风刮走》。关于这部影片,导演并未透露太多信息,只是提到这部影片构思已有年头,本来可能成为他的第二部长片,但由于电影创作的偶然性。今年才得以投入拍摄日程。但关于拍摄地的选择,应亮却依然明确的表示会在他理想中的创作环境——自贡进行拍摄。
  相较于自己的家乡上海而言,白贡的确是应亮理想的创作环境,同时也有较为理想的生活环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始终处于高压之下的大都市生活,上海虽为家乡,却从来都不是应亮喜欢的,所以他从来都喜欢离开。有些时候忙于拍片,似乎已经成为他应对家乡亲人的理由,成为离开的理由。而自贡却是应亮比较理想的栖居之地。那里生活较为丰富,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近,而由此便产生了一种生活的温情。尽管多年来的选择,也曾遭遇到许多人的不理解而产生孤独感,但应亮却觉得孤独未必不是理想的状态,孤独的时候人会偶尔的逗留,进而去思索,这对于生活、对于创作都未必是坏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孤独感如同自贡这个他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一样,都是能够证明他自己存在的证据。
  关于独立电影创作,除了谈到他个人创作情况外,笔者还就国内独立电影创作的情况询问了应亮的看法。他认为,国内的独立电影创作,总体说来情况会越来越好,尤其是纪录片。因为手持设备的普遍化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独立创作的队伍之中,同样也使得电影的概念越来越扩张,即使是家庭创作、个人创作,也依然存在着家庭成员等作为观众,那依然是电影。但是相较于纪录片,独立剧情片的创作却是太弱了,以致于给人的感觉是国内的独立电影创作约等于纪录片的创作,甚至继续发展独立电影等于纪录片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其实独立电影创作,应该包括剧情、纪录、实验、动画等形式的独立电影生产,只是由于创作者生活环境太差,所面对的商业诱惑也不断的加大,所以独立电影的总体创作局面才会带给人这样的感觉。这都是独立电影客观情况的反应,但并不表示不会改变,这种结构依然会随着国内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独立电影自身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当被问及作为获得无数国际奖项的知名独立电影导演,对于现在正在进行独立创作的青年导演们有哪些建议的时候,应亮保持了一贯的谦虚和真诚的态度。他觉得获奖带给他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藉此获得的奖金可以作为下一部影片的拍摄资金使用,也会因此而得以申请到一些创作基金,这些协助都有利于自己电影创作的实现;然而得到协助又意味着必须有所回报。这虽是人之常情,而对于个人创作而言往往又有可能是违背自己的创作初衷的。所以应亮导演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获奖,他觉得获奖仅仅是个案,能不能获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有很多人拍片并不能得到认可,自己也曾在刚刚拍片的时候遭遇此种状况。但是独立电影创作这是个人兴趣使然,所以对于青年导演给不出什么建议,一方面,这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做一件事情需要牵涉到坚持的情况,那么 就应该放弃了。喜欢、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以此作出选择,选择了就不后悔,独立电影创作何尝不是如此?
  
  高清发布:独立电影发展的根本性影响
  
  随着高清技术的发展及各种新产品的发布,独立电影的制作对其也越来越呈倚重的态势。应亮导演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另一半》便是使用便携高清设备拍摄的;而他现在所任教的栗宪庭电影学校也在使用索尼的HDR-AX2000E和其他一些便携高清设备用于实践。采访之中,当谈及栗宪庭电影学校学生对索尼HDRAX2000E使用情况反馈时,应亮以他对学生使用上述索尼机型的反馈了解,情况还是非常好的。这款机型的像素比较高,图像质量比较好,在同等光照的情况下,与以前使用的机器相比,像质、影调还原性都较佳;机器布局设计合理,手感也很好,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索尼机型发展的一贯特点,操作的延续性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这就使得操作机器更加便利,更容易上手。
  越来越成熟的便携高清机型的发展对独立影片的创作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应亮导演认为这种影响是根本性的。电影艺术是对技术依赖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各种技术的发展进入电影领域之后。都曾不同程度的改变着电影艺术的形式和表现能力,高清技术自然也不例外。从便携的角度讲,各类便携式机型的价格,对于家庭与个人来说,是完全能够承担的,目前独立电影的发展状况也说明,此种便利使得什么人都可以创作电影,它使得电影创作从神坛走向了人间、从特权领域走向了个人领域,这无疑扩大了独立电影的创作队伍。而高清拍摄、高清制作甚至是高清发布,其性价比的优势对于独立创作的低成本性也提供了极大的契合性帮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电影的制作质量与水准,以及可表达社会的深度,各种高清技术也必然会被独立电影制作所用。
  短短的采访很快便趋于结束,当问及应亮导演对于未来的打算时,他对未来并没有太长久和太明确的目标性,表示一切跟着生活走。独立电影创作说到底是个人的事情,自己的感受是,做的越多,越觉得是个人兴趣:开工越多,却觉得离别人越远。尤其是近年来参与许多社会活动之后,他的感觉很好,因为电影很小,但社会却很大。由衷而言,相对繁复纷缤的社会与生活来说,电影确实太渺小了,但他的电影创作依然在进行。因为当下而言这依然是他的兴趣所在,自己既然还在创作,那么创作对于自己来说就并不是生活的负担,而是生活的内容和生活本身。但将来如果有一天创作成为了一种负担的话,他便会选择放弃。
其他文献
人类的口语由来已久。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口头的言语就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祖先的事迹、民族的历史、个人的经验等,以神话、歌谣、传说诸形式口耳相传地分享和传播。这种原始的耳提面命,在传播的过程中,几经修饰和剪辑,可能叠映成一部丰富的“层累的历史”,在疑古派大张旗鼓声讨其真实性的同时,口述历史所保存的史料——如《荷马史诗》中有关特洛伊的传说——却为现代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十口相传”是为“古”,
期刊
作为高清节目制作的推动者,从2005年至今,索尼推出了多款HDV、XDCAM EX格式高性价比高清摄录设备,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用户、中小型制作公司、独立制作人等非电视台用户从标清向高清过渡的进程。在BIRTV2010开幕之前,本刊专访了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业务总部副总裁井手司治先生。井手先生和我们一起回顾了索尼在推动非电视台用户高清化改造方面的经验和感受,并对高清节目制作、大画幅成像器件拍摄
期刊
《五星夜话》是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于2008年1月4日推出的一档高端文艺评论节目,以主持人和嘉宾在演播室的访谈为主要形式,每周四晚上21:35在北京卫视台播出。节目秉持传统主流价值观,坚持多元文化的多元展现,致力于打造具有首都品质的“五星级”文艺评论平台,以对社会热点的文化解读,对文化热点的冷峻批评为主要内容。旨在对当代的各种文化热点现象做一个梳理,阔评寰宇。  从开播到目前为止的两年多时间里,《五
期刊
可能有些人看到从非编后面引出来的接口排线就头疼不已,而有些人看到遍布着各种接口的接口箱就显得如获至宝。在视频节目制作领域,巧妙地使用各种接口不但能让你在器材的选择上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还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大大降低你的时间成本。  在本刊的2月号上,我们介绍了目前视频工业广泛使用的几种物理接口,并简单地介绍了这些接口都可以用于传输哪些信号。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产品详细地介绍这些用于传输不同
期刊
2009年12月12日,一个极为普通的星期六上午,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内举行了一场让娱乐媒体和影像行业极为关注的明星婚礼。明星结婚让娱乐记者忙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一向只关注影视技术发展趋势,内敛稳重的技术发烧友怎么也关注起这件娱乐性质的新闻呢?也许在他们看来,婚礼的主角是谁并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拍摄这场婚礼的设备。    EOS MOVIE背景    2888年8月27日尼康D90的发布
期刊
一年一度的国际广播电视盛会CCBN又一次拉开了序幕,北京雷特世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广播电视领域倍受关注的厂商之一,携带旗下多款高性价比产品亮相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世界知名非编软件EDIUS作为雷特的明星产品依然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在这次展会上由EDIUS旗下所有产品组成的无带化编辑网络流程,让前来参观的人进一步体验了EDIUS系列产品与无带化设备相结合的便捷应用。我们也在人气火爆的雷特展台对北京雷
期刊
王凌先生介绍道:“‘NMo’是索贝公司新闻移动解决方案的名称,是包含3G直播、移动编辑等众多产品的新闻移动生产综合解决方案。它与索贝的口袋非编机MEDIA Box的不同之处是:MEDIA BOX更多是单机作业,而NMo则是一个完备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它将新闻素材的拍摄、采集、制作、传送通过3G或其他网络有机的链接起来,从而在第一时间完成新闻的制作、发布,同时NM0更具有现场直达演播室播出的流媒体直播
期刊
一年一度中国广播电视领域的行业盛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ccBN2010,第十七次与我们相约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高举”Sony HDNA在中国——产品·系统·服务全面解决”口号的索尼展位在整个展馆中显现得格外醒目,当然展位上的人气也是相当火爆。本刊抓紧展会上难得的机会采访到了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业务总部,节目制作市场部副总监孙自力先生,请他聊了聊本届展会和近期行业的新动态。    火爆人气XD
期刊
能够拍摄全高清视频的佳能EOS 5DMark ||上市之后,全世界的专业影视从业者影视爱好者以及周边设备生产商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发掘这款具有革命意义的照相机的威力。佳能公司也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着相机的功能,经过一年多对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考察,佳能终于为EOS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赋予了全新的定义——EOS MOVIE。  为什么是EOS MOVIE而不是EOS VIDEO?具有大尺寸传感器的单反照相机
期刊
颜色校正又叫校色、调色,是影视节目后期编辑中常见的特效。主要涉及对画面亮度和色彩的调整。颜色校正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前期拍摄素材的缺陷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情绪的表达。形成独特的影调和色调,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大洋ME的特技库中有一个”颜色校正”文件夹,为编辑者提供了多种工具用于颜色校正。这里我们仅以“DsxFX-颜色校正”为例,介绍其基本的使用方法。  “DsxFX-颜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