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的价值大于1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设计应该注重设计的结构,因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效。要想让习题设计更“经济化”,让每一题的价值更大, 題组题、题嵌题、题生题都是值得一试的策略。
  【关键词】价值 习题 设计 经济化
  经济学家解释的“经济”,就是遵循一定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耗费取得最大效益的一切活动。这种“经济化”的理念,亦可用于教学设计上,例如习题设计这一环节。
  一般来说,数学的教学设计总是离不开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而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能产生多少“效益”,很大一个因素便是习题设计。习题设计,若只是一题又一题的累加,各种类型、各组习题都是“另起炉灶”,或者说一组练习只为“一用”。像这样, 轮番进行,纷繁但效益平平。习题设计亦应该追求“以最小耗费取得最大效益”,这里的耗费便是指习题本身,以最少的习题取得最大的效果,让每一题的价值更大。
  下面笔者结合观摩到的优秀课例,谈谈追求习题设计“经济化”的几个策略。
  一、题组题 —— 合,一集结,一例得
  题组题,就是重复利用已经完成的习题资源,以不同方式整合,一集结,便是一例得,而不必每次“另起炉灶”,耗时且目标单一。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例题后,针对新学知识一般总会设计“理解算理”(先在算式下面的图形中涂一涂,再写出得数) 、“熟练算法”(直接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一系列习题。在此基础上,很多教师还会考虑加入练习十二中的第8题(如图1),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认识,探索并发现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的苗培林老师是这样来安排这一课时的习题设计的:先在图中涂一涂,然后写出得数,最后在数轴上表示出算式,他安排了[15] [35]和 [12] [13] ;接下去解决两个求和、差的实际问题,他分别安排了列式为[15] [12]、[12]-[15]、[17] [13]、[13]-[17]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后,他直接请学生观察“[12] [13]=[56]、[15] [12]=[710]、[17] [13]=[1021]、[12]-[15]=[310]、[13]-[17]=[421]”这些算式的计算结果,谈谈有什么发现。因为已经是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学生可直接观察。这样一来,先前的那些习题资源,重新“洗牌”,以不同的方式“集结”,便一样探索了计算规律。
  全盘考虑习题设计,习题资源可以多次整合,一集结,便是一例得。像这样,题组题的设计,其实挺实用的。比如说,计算教学的课堂中,要组织纠错,就没有必要专门设置错例。留心学生课堂中产生的错例,抽取典型的集合在一起,不就是错例的资源吗?题组题,就是将习题通过“整合”,利用,再利用,岂能不“经济”?
  二、 题中题 —— 嵌,一相融,一序列
  嵌是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题中题,就是将一个题嵌入另一个题中,使一个习题不止是一个习题。
  安徽省池州市的陶丽萍老师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时,在练习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选题游戏”:
  选题规则:一共有4个题板,每个题板后对应一道题,不可重复选。
  第一块题板,背后是“说一说:从下面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吗?”
  第二块题板,背后是“转一转:出示转盘(黄色、蓝色、绿色区域的比是3∶2∶1),在转盘上如何设奖?”
  第三块题板,背后是“想一想:出示4张扑克牌,想到哪些与可能性有关的问题?”
  第四块题板,背后是“猜一猜:出示三个口袋,‘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摸到黄球,第三次摸到红球,第四次摸到绿球’,是从哪个袋子里摸球的?”
  就内容而言,4个题板对应的4个题目,既有传统的摸球摸牌,也有转盘类型,都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的。而练习以选题形式开展,其妙处就在于每一次的选题前,教师都会问一问:“猜一猜,老师选几号?”“猜中的可能性大还是猜错的可能性大?”就猜错的可能性而言,从4个习题中猜到3个习题中猜,再到2个习题中猜、1个习题中猜,猜错的可能性从大到一样大再逐渐到不可能猜错,这样的过程,是可能性知识的一个极好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上获得对简单随机事件的认识和体验。
  内容是题,结构亦是题,像这样巧妙地设计题中题,相融一嵌,便是一序列,一题的价值还只是1吗?
  三、题生题 ——变,一脉联,一堂课
  一题,便是一堂课,这并没有夸大,也并不是说一堂课就只有单单的一个题目。一题,是一堂课的“根”,由“根”生出茂盛的“枝叶”,撑起高效的一课。
  假设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特级教师严育洪老师曾展示一节公开课,他的课堂设计浑然天成,从一个例题“生”出一整个练习环节。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2],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教材上的例题是“已知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课堂上,因为是让学生感觉需要给出大小杯容量的关系,学生一般总是从2倍开始描述,即大杯容量是小杯的2倍,也就是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2],所以教学的过程也就顺应学生思维,以“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2]”为条件了。
  当新授课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来寻找一些问题(即开始了练习的环节)。于是“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变成了“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2个大杯”,接着“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2]”又变成了“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教师继续追问“刚才改的都是数据,大杯和小杯的关系能不能换种方式”,于是两种量的倍数关系就成了相差数关系,“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2]”改成了“大杯比小杯多40毫升”;“请同学们再选择一个条件改一改”,于是“正好都倒满”改成了“全部倒满后还剩20毫升”和“全部倒满缺了20毫升”……
  “改数据”——变化大小杯的数量或者大小杯的倍比关系,这样改变后的习题跟例题的结构基本相同,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型;“改关系”——将大小杯倍比关系改成相差数的形式,对学生而言,更具挑战性;“再换个条件改一改”——则将倒满杯子的总量不直接出示,让学生理解倒满后还有剩余,那么去掉剩余的就是杯子里的总数;而不够倒满,就需要加入不够的量才是倒满后杯子里的总数……这样的设计,不需要费心地搜罗不同条件的习题,不需要费心地去思考怎样逐步深入。题生题,一脉相联,一个例题生变,引发一堂课。就这样以“一题”来带动“一堂课”,也是追求习题设计经济化不错的策略。
  在“经济化”的社会中,我们的习题设计也应该追求“效益最大化”。题组题,让习题资源利用、再利用,不同方式整合,一集结,便是一例得;题嵌题,内容是题,结构亦是题,相融一嵌,便是一序列;题生题,一题,以变化一脉相联,生出一堂课。这样一来,以最少的习题取得最大的效果,让每一题的价值更大。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21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植树问题是数学广角的经典内容。课堂上,教师能顺利引导学生得出三种模型的公式,可一旦进入实际应用,学生往往又不知所措。有效教学的展开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追本溯源,分析植树问题的本质属性,确定教学定位;二是求简重悟,从包含除的意义入手,经历“段数”与“棵数”建立联系的过程,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三是学以致用,通过递进式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应用所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摘 要】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施行,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将学生引向数学本质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不应只简单地推理尾数特征,更要引导学生探索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借助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经历分类中追溯源头、变化中寻求不变、迁移中促进内化、比较中升华本质的过程,帮助学生在研究变与不变中,理解其本质,推理其特征,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关键词】数形结合;特征本质;深度学习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紧紧抓住“生活”,让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小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数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追踪评价就要以“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为统领,采取“课堂观察、录像微格量表和检测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式评价方式,对教与学的执行情况开展多次追踪评价,并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的行为,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录像课 高效课堂 发展性评价  2014年度教育部办公厅发起的“一师一优课”活动历时1年多,已于日前落下帷幕。我市有12节录像课荣获“部级优课”。能取
5月13日   我喜欢人家夸我是一只漂亮的蜻蜓。   可爸爸说,漂亮是妹妹的事情,我是男孩子,男孩子要勇敢。  我要做一只勇敢的蜻蜓。  5月15日   妈妈说我小时侯叫水虿(chài),游泳可棒啦。   现在我叫蜻蜓,我会飞却不会游泳啦。   为什么我不能又会游泳又会飞呢?  5月18日   今天我和妹妹在池塘边比赛捉蚊子,我赢啦!妹妹不高兴地噘(juē)着嘴。我对她说再比一次她准能
【摘 要】“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点课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进。并在学习素材上给学生提供观察、估测、比较的各种图形,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并借助于问题的引领,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关键词】面积和面积单位 素材整合 问题引领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
引子  东山再起,成语出典《晋书·谢安传》。  在一些史学家眼里,中国历史上的晋代名士辈出。晋人的潇洒,不滞于物质而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个时期的士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去体会自然,他们表里澄澈、坦荡空明,建立了唯美的哲学意境。  这个时代曾经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后人的书法大家,其中有卫瓘、索靖、卫铄(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谢安等等。  毛泽东对谢安评价极高,他说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
深度学习,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它要求教师把握学习的本质,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所必需的理想的学习模式。  深度学习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的,相应地,深度教学则是從教师教的角度提出的,它们共同指向“让学习发生”。让学习发生就是要呈现知识本身的属性,还原学习的本质,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阅读本期杂志,可以发现其中有多篇文章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了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
【摘 要】依据《浙江省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有关小学数学学生综合评价内容中关于拓展性作业即长作业的实施和评价如下结论:适切的主题、有趣的内容是长作业开展的根本;深刻的目标、丰富的路径是长作业开展的灵魂和主线。另外,长作业作为作业的一种类型,具备作业的基本功能,但是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此,就能使长作业成为数学综合评价改
近段时间,学校的一位教师正在准备调研课,课题是人教版(2011年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以整数”。因为参加了磨课的过程,故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一次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尝试计算  1.从“体育老师为学校买体育用品”的实际情境引出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羽毛球单价和毽子单价的问题中,列出两个算式:  38.4÷4= 9.6÷12=  2.在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