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生从最初时起便和军人有极深的缘分。我的父亲是军人,我出生在军区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就读的都是军区学校。每天早晨,我在起床军号的声音中醒来,每天晚上在熄灯号里入睡,我是部队大院里听军号长大的孩子,所以走上当兵这条路,对我来说顺理成章。
听军号长大的女兵
作为一个军人的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压力,父亲并没有要求我必须入伍当兵。我读高中时,文理科成绩都很好,分科时,我却选择了文科。很简单,在上世纪80年代,外贸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而考取相关的资格或就读外贸专业的只能是文科生,我呢,想成为外贸大军中的一员,衡量过后,选择了文科。
1984年,我16岁,在重庆参加高考的同时,我也参加了部队相关的考试,结果,我以部队大院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学习护理专业。这不单是我光荣入伍的重要时刻,而几乎就在我入伍的同时,一个一直以来和我关系很好的男生和我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也入伍并考取了河南信阳机务学校。
在旁人看来,当兵很苦,尤其是新兵要面临的为期一月的军训。但我考上第三军医大的那年,因为重庆的招生一直落后于成都军区的进度,等学员终于集齐,军训的时间已过了三个星期,于是,我们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完成了军训。军训考核中,我的射击成绩竟然是优秀,步枪、手枪射击是全优。
“小革命”热血沸腾,“老革命”不让
1987年,我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至324医院。那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进入了防御作战阶段,各军区医院依然持续向前线提供援助。324医院也组织了一个医疗小分队,在动员会之后,我热血沸腾地打了报告,主动要求上前线支援,领导不批准,理由是我年龄太小,虽然前线少有交火,但中越双方布下的大量地雷依然是安全隐患,万一我踩到地雷怎么办?最尴尬的是我父亲,作为父亲,为我的安全起见,他坚决不同意我上前线,而作为一个“老革命”,他不可能表态阻止我。我远在河南的男朋友,在我写信向他说明想法后,他来信言辞激烈地表示了反对。领导不准,老革命不让,男朋友反对,但我心已决,在我连续打了三份报告后,终于被批准了。
在去老山前线之前,无论是在生活的部队大院,还是入伍后的部队,我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更像是从每天见到这一批军人变成每天见到另一批军人。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没有概念。我急切地想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哪怕目的地是前线,这是我热血沸腾的原因之一。
在前线,我们不懂什么是危险
确切地说,我和医疗小分队的战友是在1988年的年初上的前线。许多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女兵,她们可能服务于后方,而我们前往的是最前线。大规模的战争已偃旗息鼓,双方已进入防御作战阶段,但零星的炮击依然不断。我们驻扎在老山前线第一野战所,住猫耳洞,住所的周围,铁丝环绕。
老山环境恶劣,蚊子大得凑齐3个便能装一盘子,更不必说常有蛇出没。一天晚上我睡着后,一只巨大的蚂蚁钻进了我的耳朵,它在耳洞里抓挠的声音大得像鼓膜快破裂了一样,幸亏同在医疗小分队的五官科医生替我用镊子夹了出来。
有—次,第一野战所的战友们打算将营地后面的一块荒地开垦出来种菜,大家扛着锄头一起动手,在劳动气氛最热烈的时候,一把锄头举起又落下,“当”的一声,砸到了土里的什么东西。一看,那是颗地雷。还好,经妥善处理,地雷没有爆炸,而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到底布了多少雷,这些雷又在哪里。
谁也不知道炮弹何时落下,落在何处。一个连队召集大家分菜,在战友们围着菜筐等待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在人群的中间,那天,20余人伤亡。我们所在的13军第37师师医院无法同时接收这么多伤员,还得从其他医院抽调人,谁都希望能分身帮助伤员可谁都无法分身,那是我记忆中最忙碌的一天。
一个“火线入党”的机会
平时,师医院接收的多是病员而不是伤员,热带雨林瘴气四起,疟疾肆虐。可一旦开始接收病员,就令人心情沉重。一个伤员经过抢救,命救回来了,可腿截肢了。那天晚上我值班,伤员麻药药效过了,他疼得醒了过来,他不停地叫人帮他处理一下伤口。可是,又能怎么处理呢?我能做的,不过是往他截肢后的大腿下面垫枕头帮助血液循环。垫了一个枕头,还是痛,再垫一个,依然痛。我打算干脆拿一床被子将他的大腿垫高,刚用一只手将他的腿抬高,他大喊:“别动,就这个高度。”
我抬着他的腿整整一夜,右手麻了,换左手,左手麻了,再换。
在这个伤员离开前线之后,部队本来要给我记功。领导找到我说:“荣誉属于集体,你年轻,还有立功的机会,现在给你一个火线入党的机会吧。”就这样,我入了党。
苦累忙碌的时候,我们也能发掘笑料鼓励自己。至今我还记得,在一个忙碌的日子里,一个老医生手忙脚乱地写了几份医嘱,医嘱上“青霉素,皮试”全部写成了“青霉素,皮肤”。
如果伤员少,女兵多的医疗分队便变身为文艺表演小分队。一个曾在文工团呆过的战友负责编排节目,我呢,是积极的参与者。唱歌、跳舞、时装表演,凡是能想到的形式都尝试。条件艰苦,到了任何一个表演地点,油布往地上一铺就开始表演。台下反响热烈,男兵们猛拍巴巴掌,这也难怪,前线跳出个耗子都是公的,一群女兵的到来在战士们当中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
我很骄傲,我曾是个兵
从老山前线回来后,我来到了成都陆军总医院工作。在前线的经历、感想,我用笔写了下来,我拿着这份亲手写下的报告在成都军区巡回演讲,那时我很骄傲,我是一个兵。
军人的荣誉感并不是时刻都能想起,但在某些时刻,它唤起了我格外的自尊。我在川大进修英语时,每当旁人用羡慕的语气小声说:“看,她是一个女军人,真神气。”我为身上的军装而自豪。
哪怕后来我离开了部队,我还是和部队有缘。在一些与部队毫不相关的场合里,我偶尔会遇见一些人,他们告诉我,他们的亲人、朋友当过兵,说起来还是战友,这种时候,我觉得和从未谋面的军人很亲切。从前的战友们,现在依然是我的好朋友,战友情是深切的情谊,同学、同事,都不及战友亲。 我曾是个兵,这没有必要逢人便说,我甚至很少说起。我曾经是名军人,这给我留下深刻的烙印,我的人生从此不同。
听军号长大的女兵
作为一个军人的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压力,父亲并没有要求我必须入伍当兵。我读高中时,文理科成绩都很好,分科时,我却选择了文科。很简单,在上世纪80年代,外贸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而考取相关的资格或就读外贸专业的只能是文科生,我呢,想成为外贸大军中的一员,衡量过后,选择了文科。
1984年,我16岁,在重庆参加高考的同时,我也参加了部队相关的考试,结果,我以部队大院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学习护理专业。这不单是我光荣入伍的重要时刻,而几乎就在我入伍的同时,一个一直以来和我关系很好的男生和我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也入伍并考取了河南信阳机务学校。
在旁人看来,当兵很苦,尤其是新兵要面临的为期一月的军训。但我考上第三军医大的那年,因为重庆的招生一直落后于成都军区的进度,等学员终于集齐,军训的时间已过了三个星期,于是,我们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完成了军训。军训考核中,我的射击成绩竟然是优秀,步枪、手枪射击是全优。
“小革命”热血沸腾,“老革命”不让
1987年,我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至324医院。那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进入了防御作战阶段,各军区医院依然持续向前线提供援助。324医院也组织了一个医疗小分队,在动员会之后,我热血沸腾地打了报告,主动要求上前线支援,领导不批准,理由是我年龄太小,虽然前线少有交火,但中越双方布下的大量地雷依然是安全隐患,万一我踩到地雷怎么办?最尴尬的是我父亲,作为父亲,为我的安全起见,他坚决不同意我上前线,而作为一个“老革命”,他不可能表态阻止我。我远在河南的男朋友,在我写信向他说明想法后,他来信言辞激烈地表示了反对。领导不准,老革命不让,男朋友反对,但我心已决,在我连续打了三份报告后,终于被批准了。
在去老山前线之前,无论是在生活的部队大院,还是入伍后的部队,我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更像是从每天见到这一批军人变成每天见到另一批军人。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没有概念。我急切地想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哪怕目的地是前线,这是我热血沸腾的原因之一。
在前线,我们不懂什么是危险
确切地说,我和医疗小分队的战友是在1988年的年初上的前线。许多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女兵,她们可能服务于后方,而我们前往的是最前线。大规模的战争已偃旗息鼓,双方已进入防御作战阶段,但零星的炮击依然不断。我们驻扎在老山前线第一野战所,住猫耳洞,住所的周围,铁丝环绕。
老山环境恶劣,蚊子大得凑齐3个便能装一盘子,更不必说常有蛇出没。一天晚上我睡着后,一只巨大的蚂蚁钻进了我的耳朵,它在耳洞里抓挠的声音大得像鼓膜快破裂了一样,幸亏同在医疗小分队的五官科医生替我用镊子夹了出来。
有—次,第一野战所的战友们打算将营地后面的一块荒地开垦出来种菜,大家扛着锄头一起动手,在劳动气氛最热烈的时候,一把锄头举起又落下,“当”的一声,砸到了土里的什么东西。一看,那是颗地雷。还好,经妥善处理,地雷没有爆炸,而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到底布了多少雷,这些雷又在哪里。
谁也不知道炮弹何时落下,落在何处。一个连队召集大家分菜,在战友们围着菜筐等待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在人群的中间,那天,20余人伤亡。我们所在的13军第37师师医院无法同时接收这么多伤员,还得从其他医院抽调人,谁都希望能分身帮助伤员可谁都无法分身,那是我记忆中最忙碌的一天。
一个“火线入党”的机会
平时,师医院接收的多是病员而不是伤员,热带雨林瘴气四起,疟疾肆虐。可一旦开始接收病员,就令人心情沉重。一个伤员经过抢救,命救回来了,可腿截肢了。那天晚上我值班,伤员麻药药效过了,他疼得醒了过来,他不停地叫人帮他处理一下伤口。可是,又能怎么处理呢?我能做的,不过是往他截肢后的大腿下面垫枕头帮助血液循环。垫了一个枕头,还是痛,再垫一个,依然痛。我打算干脆拿一床被子将他的大腿垫高,刚用一只手将他的腿抬高,他大喊:“别动,就这个高度。”
我抬着他的腿整整一夜,右手麻了,换左手,左手麻了,再换。
在这个伤员离开前线之后,部队本来要给我记功。领导找到我说:“荣誉属于集体,你年轻,还有立功的机会,现在给你一个火线入党的机会吧。”就这样,我入了党。
苦累忙碌的时候,我们也能发掘笑料鼓励自己。至今我还记得,在一个忙碌的日子里,一个老医生手忙脚乱地写了几份医嘱,医嘱上“青霉素,皮试”全部写成了“青霉素,皮肤”。
如果伤员少,女兵多的医疗分队便变身为文艺表演小分队。一个曾在文工团呆过的战友负责编排节目,我呢,是积极的参与者。唱歌、跳舞、时装表演,凡是能想到的形式都尝试。条件艰苦,到了任何一个表演地点,油布往地上一铺就开始表演。台下反响热烈,男兵们猛拍巴巴掌,这也难怪,前线跳出个耗子都是公的,一群女兵的到来在战士们当中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
我很骄傲,我曾是个兵
从老山前线回来后,我来到了成都陆军总医院工作。在前线的经历、感想,我用笔写了下来,我拿着这份亲手写下的报告在成都军区巡回演讲,那时我很骄傲,我是一个兵。
军人的荣誉感并不是时刻都能想起,但在某些时刻,它唤起了我格外的自尊。我在川大进修英语时,每当旁人用羡慕的语气小声说:“看,她是一个女军人,真神气。”我为身上的军装而自豪。
哪怕后来我离开了部队,我还是和部队有缘。在一些与部队毫不相关的场合里,我偶尔会遇见一些人,他们告诉我,他们的亲人、朋友当过兵,说起来还是战友,这种时候,我觉得和从未谋面的军人很亲切。从前的战友们,现在依然是我的好朋友,战友情是深切的情谊,同学、同事,都不及战友亲。 我曾是个兵,这没有必要逢人便说,我甚至很少说起。我曾经是名军人,这给我留下深刻的烙印,我的人生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