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同时灵活运用案例式、问题式、多媒体、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于杨(1977-),男,辽宁盘锦人,泰山医学院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8-0131-0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大学生通过了解国史、国情,“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培育他们具有刚毅的民族精神,意义尤为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大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感性成分多,理性认识少,往往比较片面,有的还存在错误认识。“纲要”课教学要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克服认识上的偏差。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目标的革命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爱国者为寻找出路、救亡图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沉重的代价,虽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却在抒写着爱国主义的新篇章,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塑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形成了体现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克难攻坚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将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纲要”教学始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成了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毛泽东曾经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产党》一文中勾画出近代中国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至现在的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可以说,“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4]因此“纲要”教学要牢牢抓住爱国主义这条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红线,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奴役的屈辱史,“知耻而后勇”,唤起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其领悟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深刻涵义,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二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爱国壮举、嘉言懿行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三是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改变落后面貌的创业史,通过社会主义中国各方面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纲要”教学中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互联网络、教育国际化等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造成的极大冲击和挑战,“纲要”课教师必须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优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案例,在分析和研究所展示案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丰富,事件繁杂,教师应选取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起强烈情感共鸣的典型案例。如讲授“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时,可以通过“不该忘记的历史镜头”、“赫德:操纵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穿道袍的帝国主义强盗”等案例,控诉帝国主义侵略的滔天罪行。通过“以血肉搏枪炮的民族——三元里人民抗英”、“誓与山河共存亡——黄海海战”、“血肉长城义和团”等事例,表现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动、恰当的案例,可以把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情景中,更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唤起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对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民族精神教育,如果采取单纯灌输、说教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削弱教育效果,而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通过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去分析探究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本质、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等重要问题,就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既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或者案例情境,又要结合听课对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提出相应问题,并在学生发表见解时,进行耐心的引导、给予正确的评价。
  3.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再现真实历史场景,使复杂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形象易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章里,通过展示“大渡河上的铁索链”、“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红军爬雪山时御寒用的麻布片”、“红军长征留下的标语”等一系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追求民主、真理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风范,也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长征精神”的真谛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惜的民族品格。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南京大屠杀”、“抗战时期的延安”、“审判战犯”等短小精练的影音资料的播放,使同学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同身受,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根据教学时数和进度,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或影片,并撰写观后感。如文献片《孙中山》、《周恩来外交风云》、《走近毛泽东》、《复兴之路》等,红色经典影片《鸦片战争》、《风云儿女》、《国歌》、《开国大典》等等。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5]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其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理论认识、感受民族精神具体内容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结合“纲要”教学目的和特点,在课内与课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践教学形式。
  (1)读书与研讨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原著与名篇,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心得,深化认识。如毛泽东主席撰写的《论持久战》、《愚公移山》、《别了,司徒雷登》等著作,都闪耀着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光芒,都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材料,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深入挖掘。这种读书自学活动,还可以与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参观德育教育基地。现在很多学校都已利用地方资源,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德育教育基地。如伟人故里、革命遗址、历史纪念馆等。依靠团委、学生工作部和各种社团组织的协助,带领学生到诸如九一八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重要历史纪念地,或者改革开放的典型企业、村镇等参观学习,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鲜活生动、直观真实的历史和现实案例,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奋斗和创业的艰辛与成就,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
  (3)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假期,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都会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还有“三下乡”活动等,“纲要”课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包括活动前期的策划、准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协助,活动结束后的总结、评价。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思想理论优势,力求使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意义,使学生体会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民族精神。
  (4)课程小论文。学生独立完成学期论文,从课题选择、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到形成论点、撰写论文,是最富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对他们学习研究能力的最好锻炼和检验形式。教师布置课程论文之前,要进行较充分的准备和铺垫,介绍查阅资料的方法、组织参观学习、课堂讨论、名篇赏析等活动。教师拟定选题要结合教学目的,联系时政热点,如“我眼中的毛泽东”、“五四精神伴我成长”、“我和我的祖国”、“家乡变化”等等,并规范论文要求。
  此外,实践教学在学生成绩的考评中应占有一定比例,教师根据学生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表现给与相应的分数,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密切结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牢记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使命,灵活运动、恰当组合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2-09.
  [3]邵华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A].罗国杰.中国革命道德:简编本[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5]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66-69.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为提升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查找当前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班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改革  作者简介:王志松(1980-),男,江苏常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江苏常州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8-0022-02    主题班会
期刊
摘要:对“控制工程基础”在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中的教学进行探讨。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基础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运用MATLAB仿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教学理念、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更新。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掌握有关自动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建立系统模型,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并能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关键词:控
期刊
摘要:“制冷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文针对该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制冷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梁庆(1984-),男,河南永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刘靖(1971-),男,山东莱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关键词:发现式教学;网络技术;工程应用  作者简介:任风华(1975-),女,湖北秭归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5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334”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通过设计一套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好的企业合作伙伴,编制一系列好教材,选聘一批好教师等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融合  作者简介:梁爽(1
期刊
摘要:结合国家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针对当前教学上的不足,引入工程教育的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该模式应用两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工程教育;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赵芝璞(1976-),女,江苏常州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沈艳霞(1973-),女,山东淄博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分别从教学目的、授课原则、授课内容探讨了非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孟丽君(1982-),女,浙江诸暨人,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张宝友(1977-),男,浙江金华人,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学院2009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物流管理
期刊
摘要:以乐山电业局工会为例,探讨了工会如何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安全生产;班组;安全文化  作者简介:郑晓蕾(1979-),女,重庆人,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电业局,经济师。(四川乐山614000)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3-0080-02  一、乐山电业局工会基本情况 
期刊
摘要:秘书理论与实务是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项目组在分析目前本科专业该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学改革;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设计  作者简介:刘晓岚(197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重点解读了“原理”课三个理论焦点问题,以期对高校“原理”课教学有所启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原理”课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构建“原理”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必须从四个层面入手,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是由一个理论基础和三个理论层面构成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