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我省进行新课程已经有四年了,我很幸运刚毕业第一年就加入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下,经过了三年的锻炼,自己对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的教学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备好课驾驭教材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俗话说:教师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得有一缸水。所以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像我们刚进校门的青年老师大学里学的知识和高中课本有点脱节,大学知识专业化,高中历史比较博而宽,尤其是历史课改,把历史分成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所以作为青年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一定要精心地备课。如何备好一节课?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去进行:
  (一)根据课程标准去备课。因为历史书是按照课程标准来编撰的,高考也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试大纲的,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凡是课标中提到的教师一定要重点讲述。
  (二)在备课中要注意到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子目之间的联系。在备课之前最好对每一单元内容有总体的概况,因为在单元里每一课的内容都是前后联系的,教师如果在备课时只是上一课备一课,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对这一课有全面的把握。
  (三)备好课的重点是要备学生。如果说在新课程下教师是导演,那么演员则是学生,导演的剧本再优美还是需要学生来发挥,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备好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精心备课。如果学生比较活泼,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短剧、辩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比较沉闷,不喜欢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总之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因材施教。
  备好课是提高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是前提,要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还需要上好课。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 ,和蔼的态度;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二)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史实,更重要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三)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 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设疑的目的在于释疑。释疑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 讲授法、学生思考法、师生讨论法等等。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所说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长期不懈地去努力、去探索达到上述完美境界的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四、画龙点睛的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找出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的余波。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 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古语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起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尤其是高中老师要面临高考的重担,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如何向45分钟要效益是我们老师不断研究的主题。尤其是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做一名优秀、合格的高中老师而不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陈辉主编.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方美玲主编. 历史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学困生一般是指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自律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称为班级的落伍者。他们是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他们
在小班开展区域性游戏活动,通过室内外的各种游戏活动、开展亲子园、以大带小活动等促进幼儿的发展。
新零售的兴起不仅仅给零售界带来了变革,也对物流行业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影响。市场对物流的要求紧紧围绕着快速、到家、保质等关键词,尤其是冷链物流在生鲜食品、药品等领域流
<正> 解放以后四十年,我国大陆史学发展,分成三个时期:文革前十七年,文革十年和文革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 文革十年,从公开发表的史学论著看,史学发展一度中断。70年代前期出现了所谓儒法斗争史学,成为学术史上的怪胎和笑谈。它的指导思想,即伪马克思主义的儒法路线斗争说,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威望,也极大地败坏了史学的声誉。在新时期,人们对之是一致否定的(当然,对这一时期的一些具体成绩,如沙俄侵华史研究及史料整理、考古发掘,仍须作具体的分析)。
<正> 六十年代,我国发生过狂热的个人崇拜。对于产生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根源,仅从领袖个人那里或历史影响方面去探究是不够的。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本文试图论证1958年错误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向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是具有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为了促进对开发的理论探讨和工作研究,我们特约请东营市市长李殿魁撰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引起各方面专家的关注。
<正>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建国后50年代、60年代以至70年代我国绝大多数人是充分肯定的,但今天却有些人怀疑了,甚至反对社会主义。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不少人来说,是由于对以下一些情况出现的误解。 我们党为了总结近4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严肃、认真地指出了缺点、失误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遇到的困难;尤其苏联也在改革,采取了不同于我国的一些措施,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一些人便幸灾乐祸,说:“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它与我们的民族情感紧密相连,我们应该继承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而课堂便是古诗词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小学课本中选用的古诗词通俗易懂,形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能够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及时有的放矢地解决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缺补漏,从而促进自身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正> 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会造成社会利益关系格局和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形成体制转换期所特有的矛盾现象。研究和解决转换期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是当前思想理论战线一项紧迫任务。 一、研究和解决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矛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