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学森之问“现在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成了国人关注的话题。许多重点大学、有志人士都在努力破解这个难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离不开校企合作,更离不开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我们欣喜地发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一次创新人才风采的展示
  2017年5月9日,正值“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的初夏时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里微风习习,树影婆娑。巍然屹立的德稻大厦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答辩会正在举行。答辩会的评审团队由国内外专家组成。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答辩中,学生们用精彩纷呈的讲解、独具匠心的作品征服了在场的评审教师,也让我们目睹了创新人才的风采。
  高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只有一纸论文,毕业设计的讲解完全从理论到方案,并没有将方案转化为实物,虽然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程序和设计作品都能够跃然纸上,但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而创新人才不应只会纸上谈兵。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不仅能做出设计方案,而且能够动手实践,即钱学森说的“发明创造人才”。
  教师就是按“发明创造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生完成了从只会动笔的“绘图师”,到会动手的“模型师”的蜕变,他们手拿自己亲手制作的实物,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向评审展示自己的作品:以椭圆为设计语言的电钻,通过几何形态的转化,方便了女性用户的使用,更能触及到传统电钻所不及的狭窄空间;以古代木屐为灵感来源的登山鞋,通过三角形的独特结构,可以使登山者在上山、下山时如履平地,从而节省体力,增添登山的乐趣;以圆柱体为设计语言的手风琴,用合成器代替了传统的音箱,使整个琴身更加轻巧,其美妙的身姿必让手风琴演奏者爱不释手。
  毕业生手中的作品,反映出师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他们关注残障人士的运动问题,关注婴儿车的防盗问题,关注老式街道的消防问题。一位学生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70%的残障人士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轮椅造型结构复杂、体形笨重。许多残障人士在长期使用此类轮椅进行锻炼时,手掌极易受伤。针对这一问题,该学生对现有的轮椅做了优化。首先是轮椅的整个结构,流线型的设计让它显得动感十足;其次是手摇杆,更大的半径与更舒适的握持手感让残障人士的手掌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握持后也未被磨出血泡;最后是轮椅的材质,碳纤维的材质在增加轮椅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轮椅的重量,使残障人士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省力、顺手。
  毕业生作品从外在的形状、材料、颜色,到内在的设计理念、设计语言,都反映出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一位学生设计的消防车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消防车的认知。传统的消防车有两大缺点:一是功能单一,一辆消防车只具备一种功能,如云梯消防车、泡沫消防车;二是体形庞大,无法进入比较狭窄的街道。这位学生设计的消防车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他在消防车上设计了6个模块化的储物箱,如灭火箱、医疗箱、工具箱等,这些储物箱不是固定在车体上的,而是可拆卸的,消防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火情对模块箱进行快速的调整。为了应对老旧城区街道狭窄的问题,这位学生设计的消防车在体积上比传统消防车更小,这得益于他创新性地把传统消防车庞大的水箱移到了车厢底部,这就大大减少了消防车的体积。经过改进后的消防车在面貌上焕然一新,在功能上更加多元。
  毕业生作品还反映出他们很强的综合能力和掌握的复合型知识。一位学生靠综合能力和复合型知识完成了家用升降车的设计。在调查了用户以及现有升降车的问题之后,学生发现现有的升降车的使用范围局限在仓库,人们在家里换电灯泡或装饰房间只能用人字梯。这一环节需要具备用户调研知识、产品调研能力。在设计时,他绘制了家用升降机的草图,选择了家用升降机的材料,制作出了家用升降机的模型。这反映他具备了数理知识、机械知识、力学知识、材料知识、色彩知识和模型制作能力。在设计的后期,他为产品拍摄了精美的照片、创立了品牌。这体现他具备的品牌知识、摄影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复合型的知识。
  二、创办培育创新人才的实验班
  实验班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德稻教育集团联合创办的,是学校與企业的合作的成果,是大学与大师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课程与项目结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建于2005年,原是复旦大学独立二级学院,是一所混合所有制的民办高校,是在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的倡导下创建的。该校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践行“需、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道路,确立“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即发明创造人才。
  德稻教育集团创建于2006年,是一个由业界大师领衔学科专业建设的教育集团,具有独创地将“教学、研究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即“德稻模式”,旨在帮助高校切实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培育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优势是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源;德稻教育集团的优势是具有培育创新人才的条件,有国际级大师和丰富的产业资源,以及独创的教育模式。
  2010年,双方对创新教育的观念达成共识,决定在教育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共享、教育互相支持配合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2012年8月,德稻上海中心大厦在松江大学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落成,各大师工作室陆续开展运营。2012年底,双方进一步推进国际大师资源与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大师领衔的“视觉·德稻实验班”创新教育探索。   大学主动邀请企业在校园里建造教学楼,有利于双方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有先例的。如美国不设国家科学院,许多重要研究机构和重大科研项目由大学承担,在科学家指导下,主持高层次科技项目,培育高层次人才,许多拔尖创新人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法国和德国共建的强磁场实验室、法国和欧共体共建的核子研究中心,也是建立在研究型大学里。大学有了重点科研项目就有了资金,配备一流设备就更有可能吸引大批优秀教授、科学家来这里工作,学生就能在大师直接指导下参与重点科研项目。这就是发达国家能培养、造出一流人才的原因之一。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果断地把德稻教育集团及其大师、项目、课程引进校园,开设实验班,是开创了把行业大师、项目、人才融合在一起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新模式。实验班依托德稻教育集团旗下国际行业大师资源,由大师工作室组成教学团队,全英文授课,以当前一流设计艺术院校的课程为标准,让学生在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和创业大师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进行体验和学习,实现“汇集当前大师,培养行业精英”的目标。教师创新办学模式的探索成效卓著,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一入校就投在大师门下”。
  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拔尖人才,主要有三条经验:一是拥有一流的大师、学者,二是有充足的经费,三是拥有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而第一条是最重要的。龚学平认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经费筹集和先进的装备方面都不难解决。该校通过社会集资,引入民间资本等投入数亿元,新建了3个实训大楼,共占地8万多平方米,购置了一批一流的先进设备。最难的是如何引进一流的大师。作为一所体制外的大学,很难招聘到国内外高水平的教授、大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与德稻教育集团合作创办实验班,把德稻的大师们引到学校里来,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这就是创办实验班的初衷。
  三、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师队伍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哈佛大学原校长柯南特也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大学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
  办好实验班,首先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大师队伍。每个专业方向要招聘一位国际级大师,作为领衔教授。
  自2003年以来,实验班共开设11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都有一位或两位领衔大师。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的领衔大师艾斯林格教授是国际顶尖设计公司“青蛙设计”的创始人、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教授,至今已有40多年的战略设计及管理经验。产品设计(可持续家具设计)专业的领衔大师万德伦教授是耐用家具和产品设计大师、国际家具和耐用品设计专家。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整合创新能力,传递可持续及文化传承理念,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的可持续产品(家具)设计师。动画(创意动画)专业的领衔大师罗宾京是国际著名动画教育大师、加拿大谢尔丹学院荣誉教授,全球首个电脑动画专业创始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创造出出彩的人物造型,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平、中国文化特色的生动故事。在各位大师的带领下,这些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成为中国未来的行业领导者。
  德稻教育集团十分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每个专业除了有领衔大师外,都有一个由6~7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其中有外国教师,也有中国教师,他们都是该专业的著名学者,共同协助领衔教授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实验班有14个领衔大师以及75位教师,25位特聘指导教师,师生比为1:3。所有教师都是通过笔试、面试、试讲几个关口严格挑选出来的。从世界各地招聘大师,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设计思维、创新氛围和软硬件技术带到学校,传授给青年教师和学生。实验班的教师在任职期间,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随时可以到工作室去找教师讨教,跟教师切磋,直接感受教师是如何学习、如何工作的,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许多知识、技能,而且能体验到教师的治学能力、人格魅力。
  名师大师的功能和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国外高校很早就在探索这个问题。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导师制”的大学,其目的是让名师、大师能直接指导学生学习。除配备导师外,这些学校还有助理教师,他们互相配合,保证了本科生教育的质量,这是牛津和剑桥成功培养人才的秘诀之一。
  德稻的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育人之中,除了有良好的素质和责任心,还得益于全面、严格的教师考核制度。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师之所以投入教学和育人精力不够,是由于对教师的考核主要看论文和课题,这就导致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实验、搞调研、写文章。而实验班对教师的评价,不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看教学效果、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每年考核时由5类人员打分,包括领衔教授、团队成员、学生、教务人员和本人。由此可见,这种考核机制,有助于激励实验班的教师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學和育人之中。
  四、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
  传统高校的课程体系是三段式的,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的设计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化的课程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课程之间缺乏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整合度不高;二是课程内容是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关联不够紧密;三是许多教材已经老化,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其应用到工作中。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崭新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能够把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教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特色。第一,以行业标准来设置课程,即以从事行业(企业)的某一职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产品设计的行业标准要求设计师在产品研发阶段能够定位产品的目标人群、分析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能够用草图绘制出关于产品设计的构思,因此实验班开设了用户调研、草图及视觉表现课程;产品设计的行业标准要求设计师在产品的生产和改进阶段将产品的材质、外形、结构和色彩都用模型呈现出来,因此实验班开设了材料与材质、色彩理论、模型制作课程;产品设计的行业标准要求设计师在产品的推广阶段能够用富有吸引力的产品故事、精美的产品图片打动消费者,因此实验班开设了讲故事、摄影课程。以行业标准来设置课程,有以下好处:一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与某一行业(企业)的职位“无缝对接”,快速地适应工作;二是学生可以学习到行业内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三是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产品设计的全流程,从而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   第二,实验班的课程交叉融合。实验班在课程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构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创新人才,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有利于创新人才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以动画(创意动画)专业为例,学生需要学习故事、场景和镜头、角色设计、故事板、动画原理、故事结构、2D和3D角色工具、高级角色表演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内容分析和开发课和制作技巧课,三类课程相互联系,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共同为项目服务。首先,基础理论课为动画制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让动画富有创意,如何进行素描等。其次,内容分析和开发课要为动画片建立框架。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构图,如何布景,如何设计人物,如何有逻辑地讲故事等。最后,制作技巧课将学生们头脑中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作品。学生需要学习2D数字工具,如Photoshop与Toonboom,还有3D数字工具,如Maya 。毫无疑问,这三类课程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操课程,它们循序渐进、互为补充,共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即制作一部完整的动画。
  第三,实验班的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联系,与社会相契合。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就是学生当下的生活,学习就是要与实践相联系,学校就是社会的雏形,学校就是要与社会相契合,因此课程内容应当突出“做中学”,即从实践中学习。实验班培养的创新人才的动手能力很强,具备做出实物的能力。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社会,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投入到工作中,这都归功于名为“工作坊”的专业实践课程。
  工作坊是德稻集团利用大师的专家资源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创办的商业项目,也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工作坊一般分为冬季班(从十月份至一月份)和夏季班(从三月份至六月份),致力于在5周到7周内将学生提出的概念转化成实际方案。开班第一天,学生们会聚一堂了解公司的概况,然后把精力集中在公司提出的目标上。接下来的三天,学生们要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提出想法之后进行讨论,然后改进已有的想法。在接下来的几周,他们要不断地与公司沟通,以完善现有的想法。之后,学生投票选择最佳想法并做出设计方案。最后,公司会选择他们认可的、最佳的方案。在过去的学习中,艾斯林格大师已经为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的学生们邀请了老牌工业巨头德国西门子、以极简主义家居用品闻名全球的无印良品(MUJI)等公司的高管和设计师,为学生们开展“发现无形需求”“日用商品和家用电器设计”和“未来厨房”等主题工作坊。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工作坊进行专业实践,一方面可以把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以及最先进的设计技术,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这些知名公司的定位、产品、用户群体、运营的方式和设计流程,从而为以后进入公司实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课程体系的设置正所谓“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目前,大部分同学都收到了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如青蛙设计(Frog Design)等,部分同学还同时收到了国外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将前往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马赛高等美术学院、德国柏林白湖艺术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
  五、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的名篇中写道:“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教师的优秀不在于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在问题的疑难情境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班的项目制教学完美地诠释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实验班的项目制教学,从一开始就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通过螺旋上升式的课程设置以及沉浸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规划四年本科的学习内容。所有的项目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专业实践中的每一个阶段,经历从创意优化产品、跨学科融合,到产品品牌定位,再到市场推广的过程,注重学生们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提升。实验班的教学是启发式的,是用问题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去获取知识、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验班的教师经常会提出一些项目的主题,如“水”或“门”,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自由发挥,进行发散思维。这种项目制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去摸索、去思考、去创新、去实践。
  实验班的项目制教学主要有以下特色。第一,项目制教学以主题展开,培养创新人才的想象力、思考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动画专业为例,传统高校的教师会给定学生一个动画的片段,并规定其为“项目”,然后教师会完成编写剧本、创建分镜等工作,接下来给学生演示如何完整地制作出这一段动画,最后学生通过模仿,完成该“项目”的动画制作。由于项目过于具体,学生的思维有可能遭到禁锢,一味地模仿有可能导致创新乏力。实验班动画(创意动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2013级动画(创意动画)专业的团队项目——《舞台》为例,动画(创意动画)专业的领衔大师罗宾京教授只给出了一个项目的主题——“平凡人也有闪光点”,其余的部分都由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他只是提供反馈与协助。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只能自己去发挥、去设计、去制作,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同学们学习兴致很高,主动去查资料、找文献,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项目中。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编故事,写剧本,然后设计角色、绑定角色、搭建场景,接下来还要划分镜头,最后还要贴图、渲染、合成。由于没有思维束缚,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得到了完全发散,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荟萃在这一部作品中。
  第二,项目由领衔大师直接教学,注重创新人才学习的过程与反馈。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大师的智慧,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反馈。学生会在每周五上传本周的项目进度,大师会一一查看学生项目的进度情况,然后作出及时的反馈——可行或不可行,学生再根据領衔大师的反馈进行调整、改进,如此循环往复,直到项目完成。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的一位学生在设计手风琴时,领衔大师艾斯林格教授给出的反馈是“我不要方形的,我要圆形的”,因此才有了圆柱形手风琴这种新颖的设计。另一位同学在做易拉罐压缩项目时,最开始并不知道可以用到杠杆原理,艾斯林格教授给了她“使用杠杆原理”的反馈,之后她又做了20多项杠杆原理的测试,艾斯林格教授又告诉她这些测试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最后她才做出了易拉罐压缩装置。   第三,项目制教学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合作项目,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验班项目既有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又有团队合作的项目,两者兼重且各有所用。以动画(创意动画)专业为例,个人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动画的整体认识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动画制作时具有全局观,能够把控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避免幕与幕的故事之间逻辑混乱。传统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往往只对动画整个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熟悉,但对于其他环节则不甚了解,但实验班动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动画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还要具备综合实力。实验班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就会有个人项目——30秒的动画短片,如《不要离开,马上回来》《门》等。个人项目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的创造发明人才。团队合作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正如艾斯林格教授所说:“设计师必须理解、尊重不同知识领域的专家并与他们一起工作。学生必须学习在优秀的团队中工作并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会4~5人一组,联合做一个项目。动画专业的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了毕业设计——《舞台》。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务”。有人担任制片助理,有人担任美术总监,有人担任原画分镜。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的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了麻将、救生衣、手推车等作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团队合作,学生们懂得了必须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各施所长。
  第四,项目制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的领衔大师艾斯林格教授认为,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是分不开的。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打破现有的规则,敢于冒险、犯错,勇于面对模棱两可的处境。可持续家具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台灯,打破了台灯设计的原有规则。有的学生把台灯设计成等高线的形状,有的学生把台灯设计成灯笼的形状,还有的学生把台灯设计成鲤鱼的形状。学生们通过批判性思维,不断地打破原有的规则,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设计出既实用又新颖的产品。
  第五,项目制教学注重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动手能力。传统高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容易仅精通于设计,即画草图,缺少动手实践。实验班的项目教学注重学生的成果,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项目结束后,都能拿出一个现实的产品,而不是停留在草图阶段。
  六、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实验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目标明确,落实计划。从上到下,包括学院领导、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都明确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在领衔教授带领下,制订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并落到了实处。
  第二,大师领衔,团队合作。依靠大师、名师及其工作团队培养学生,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工作室对学生开放,教师和学生每天在一起,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解答学生的问题,把“名师带高徒”落到实处,因此能够“名师出高徒”。
  第三,认真选材,培育精英。教师在招收学生时严格把关,不拘一格。学生除了参加全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以外,还必须参加实验班的大师测试,包括笔试、实践操作以及面试。大师们通过系统化的创新筛选方式,着重从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创新才能、团队合作精神、与行业专业的符合度、行业潜力等方面择优选材。实验班的学生,尤其是2013级的学生,是从已经被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录取的新生中筛选出来的。经过四年的系统化培养,学生毕业时展现出来的专业能力、自信、视野、创造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四,项目引领教学,强化实践。实验班实行项目式教学。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共同完成某一个项目。大师们的教学团队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给予指导、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开发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建设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每周要完成项目的学习报告,团队教师一一审读、评估、反馈,用项目推动教学活动。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制作产品,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掌握综合性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第五,考评结合,精力集中。考核是“指挥棒”。实验班通过考核,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只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项目完成的情况,引導学生扩大知识面,勤学、勤思、勤动手。
  第六,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实验班的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大师领衔、教学团队、行业对接等方面都凸显了国际化优势,同时也是国际化资源在中国本土生根落地,并考虑中国问题、针对中国学生、结合中国教育体制进行创新的一个初见成效的探索。
  编辑 王昕 校对 许方舟
其他文献
据《欧洲时报》2018年5月2日报道,在过去的3年里,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20余所英国顶尖高校所记录的学生作弊事件的数量飙升。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对“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提供的学生作弊事件的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2014-2015学年,记录在案的学生作弊事件数量为2640起;2016-2017学年增到3721起,增幅达40%。其中抄袭事件的数量占到一半
据英国教育部网站2018年1月6日消息,英国教育大臣贾斯汀·格林宁(Justine Greening)發起了新的识字教学中心和语音培训项目,以提高学生早期阅读和语言技能,同时帮助更多弱势背景的学生掌握阅读技能。这是为实现2017年12月14日英国教育部发布的社会流动行动计划“解锁人才,实现潜力”(Unlocking Talent, Fulfilling Potential)的措施之一。  该项目包
首首先,我介绍下日本高考制度的历史沿革。1949-1978年,日本国立大学入学考试由各个大学自行组织实施,每年3月举行。日本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大学共通第一次学力考试(简称共通一次考试)始于1979年1月,到1989年1月一共实施了11次。日本所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的报考者都要参加此次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现为独立行政法人)负责实施。前8次共通一次考试的科目包括国语、数学、理科、社会、英语5个
《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2014-2018财年)》战略目标四指出,为缺少教育资源的学生增加受教育机会,减少歧视,并确保所有学生具备取得成功的条件。  总统奥巴马和联邦教育部前部长邓肯都肯定了教育平等的重要性。对平等的追求贯穿于联邦教育部改革规划中,这个目标则旨在促进教育平等,利用联邦教育部的一切力量来缩小机会差距;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资源;消除歧视、骚扰、欺凌和其他障碍;通过提高公民权利的执行度和公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为全球带来了诸多改变。从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真正深远的影响将会体现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长远关注是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的特点。文章着眼于教育与教育体系,通过未来主义方法和远景视角,聚焦未来,从未来看现在;指出“一带一路”将孕育出未来的全球性变革,开启新的文明;并对“一带一路”得到充分实施后世界的面貌做出预判,同时回答“
据新加坡教育部官网2018年3月5日报道,新加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兼具创新能力和好奇心的终身学习者。为此,教育部将从三方面推行教育新举措。  第一,推行“学以致用”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将增设实践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操作环境,并鼓励教师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实践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乐趣,并帮助学生在发现自己兴趣和优势的同时拓展自身能力。  
一、推进教育公平是首要目标  自担任教育部长第一天起,您就明确表示教育公平将成为自己推行的头号议题。您能否谈谈《每一个学生成功法》及推动该法实施的相关规定是如何推进这个目标的?  约翰·金:《每—个学生成功法》是对《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的再授权,而且人们必须在《1964年民权法》(the Civ
摘 要:欧盟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2017年10月,欧洲理事会呼吁培训和教育体系要适应数字时代,并在2017年11月举办的哥德堡峰会上,阐述了欧洲教育区的愿景。2018年1月17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阐述了欧洲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以及在数字化变革时代如何提升学习和工作所需的能力。  关键词:欧洲;教育信息化;进展;《数字教育行动计划》  随
非洲全球电子学校和社区行动与非洲的17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关系,且和各个国家的教育部开展了合作,为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制定战略和执行方案。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欧洲,说服教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花费了很长时间。我们花了几十亿欧元在这个项目上,且从中意识到,可以将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整合起来,帮助教师提升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教育领域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编者按:《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两份重要文件拉开了中国大学冲刺世界一流的大幕。此后,相关部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中国大学被赋予了更加具体的使命。  阎凤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组成员、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