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给大家说个例子。有一次,我翻高考满分作文,碰到一名考生用到阿里巴巴老总马云的材料,在其他作文中并未多见,就在课堂上,这么告诉学生,“大家用这些古代人物事例用烦了吧,我在翻高考作文时无意中翻到了个宝,大家一定喜欢他。”学生被提起兴趣,我接着告诉他们,“让我们每天受惠的阿里巴巴、淘宝的老总—马云。”学生对淘宝并不陌生,因此较为感兴趣,接着我把那篇满分中写到马云的片段给学生读了,接着就有学生说,“老师,给我们补充补充他的材料吧。”正中下怀,我就是想让学生提起兴趣,自己有积累素材的想法。因此,我特意告诉他们,要留心高考满分作文中新奇的人物材料。这也是积累人物材料的第一个途径。
  这只是开头,学生的兴趣让我惊奇的发现,马云只是一个引子。过了几天,突然有个学生,课下跑来告诉我,他对这些IT精英都很感兴趣,只是手头没有材料,他也不想一直用到李白、屈原、苏轼……而且他很神秘的告诉我,他们班的学生都很喜欢这样补充人物素材。
   这个学生的话让我很振奋。接着,我以“让我心潮澎湃的一些人”为题,给他们补充了新浪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的人物材料。学生被他们的睿智、勇气、果敢、大气打动,因此更有兴趣整理这些材料,并且写文章用这些材料。这也是我告诉他们的第二个积累素材的途径,联想、归类整理。
  后续的还有很多,比如做现代文阅读中人物访谈,关于李宁的文章。学生要求整理李宁的人物素材,紧跟上邓亚萍、李开复、徐静蕾……这一组华丽转身的典型;学生在家看电视,看到有介绍福耀玻璃大王曹德旺的事迹,然后要求我帮他们整理曹德旺的人物事迹,紧跟上新东方俞敏洪、海尔张瑞敏……这一组敢为天下先的典型。这些让我看到,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我慢慢发现,学生的潜力无穷,只要有心,处处是材料,而且鲜活、紧跟时代。这算是积累材料的第三个途径吧,一颗乐于发掘的心,一双独到的眼睛,天下之人、天下大事尽收眼底。
  当然,事例有了,不能无序的堆在笔记本上,最好应该整理成人物卡片。积累多了,这便是一笔财富。现在我的学生都能熟练地动手整理了。以马云为例,展示一下,学生的成果。
  马云人物素材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创业经历:
  (1)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
  (2)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3)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这个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但他义无反顾。
  (4)创立“中国黄页”网站,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5)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建立阿里巴巴网站。“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6)2000“西湖论剑”。马云广发英雄帖,召集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8848的王峻涛等这些行走互联网商海江湖的英雄,在美丽的西湖边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策。
  (7)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
  突出贡献:
  马云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要把互联网由“网民”和“网友”时代带入“网商”时代。
  当然,积累了素材,不能不练,可以给他们适当的话题让他们去写,这样素材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粮食”,遇到话题才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比如马云这个素材,我给了学生四个高考作文题目,分别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位置与价值、转折、双赢的智慧,没想到学生写的还真不错,而且是教语文作业人数最多的一次。看来,学生的兴趣是这场积累素材的浩大工程的关键。
  类似于这样的人物卡片越积累越多,你也就发现学生再慢慢的放掉那些陈腐的素材,在满是苏轼、屈原、文天祥的考场作文中必然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一股凉爽的风暂缓他们阅卷的疲劳与倦意,分值自然也就上来了。这就叫新意,这就是鲜活素材的力量。正所谓“叫活人说话,鲜活素材写就鲜活文章”。
  
  徐敏,陈明,教师,现居山东沂源。
其他文献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中的双边活动,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把“教”与“学”这两个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与合作之中,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  一.生本互动——以“本”为本  生本互动最基本的目标是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生本互动的根本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上,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要
语文教师应用生命去经营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性灵,以大师为范、借经典为媒,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基础,使学生也能享受语文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即在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语文的人文解读。  我们以为,语文教学离不开“工具性”,但不能停留于工具性,必须升华到“人文性”,让学生学会思维,形成思想,让学生体会并内
一.文本解读中的泛政治化倾向    这是一直延续至今仍未真正得以缓解的解读文本的第一大通病:以实用的尤其是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对号入座,作为文本阅读的第一要务。以这样一种理念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其遭际可想而知。  例如某著名老师教学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问:“你们知道这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为什么用‘中华民国十五年’而不用‘一九二六年’?”学生大惑不解,老师点拨
《商州又录》这一篇长散文是贾平凹1984年写下的,后来被选人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一书。《商州又录》作为名著,人们对它的研究有许多。本文仅从雅与俗这个角度,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商州又录》把小序和正文11节算在内,共12部分。  (一)首先,《商州又录》中的主要内容俗,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人俗、事俗、景俗、物俗。  1、人俗。《商州又录》中写的人物主要有:挑担子的山民、一个小妞
李吉林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从1978年开始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她根据情境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为:“四为”、“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五要素”即: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和操作的重要手段,是属于老师和学生自身的、变化的、创造的课程。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呼唤着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教学,积极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当前大多学校都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读青年评论家李云雷《尴尬,如何成为“现代寓言”——读顾前的》(《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一文,我对李云雷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感兴趣。他说:“小说的故事很简单,或者说并不成其为故事,但意蕴却非常丰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顾前是如何通过独特的方式,把‘个人的故事’讲述成了生存的寓言?或者说,他如何将生活琐事叙述成了精神性的事件?”这个问题颇有深度,耐人寻味。  反复阅读了这篇小说,我发现,顾前之所以能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文的感受、认识和把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培养语感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如何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的朗读现状    (一)朗读的时间不充分。传统的"讲问教学"充斥于语文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二)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前没有作要求,读中没有作指导,读后也没有
自古以来,在语文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最怕作文。除了不知“怎么写”以外,就是不知“写什么”。这就是  老生常谈的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笔者就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精选精编,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朱自
日记、周记、作文均是写作的范畴,它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成长的写作过程,掌握其规律,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  日记是简单的入门写作,对于一般人都实用,认真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以寻觅到我们成长的足迹,而且还会“吾日三省吾身”,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能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写日记贵在勤奋,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久而久之回报你的就是素材的积累、基本功的训练和思想观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