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非常希望PSA能够始终保持在婴儿的状态。我希望她能永远保持那深邃、神秘的眼神,像是一个外来者,跟我保持一定的陌生距离,让我们回想起那些无法再拥有的能量,直觉的,神秘的,不确定的,和宇宙保持一致的频率和节奏,那是最高形式的美和崇高。
—龚彦
2012年的10月1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以下简称PSA)正式开馆。五年来,PSA共举办五十一场展览(其中包括三届上海双年展),最高日参观人数逾一万人次,平均年参观量为三十二万人次,平均每年举办包括讲座、演出以及儿童活动在内的教育活动约四百场。五年来,驻扎于PSA内的上海双年展的品牌和文化先锋性得到了提升,在适度的范畴内突破了文化、地域及学术权威的狭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创立于2014年的“建筑和城市”展览研究方向、“青年策展人计划”以及2015年开启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代表了PSA的态度和视野;2015年启用的剧场项目“聚裂”和2016年成立的psD空间,将设计和社会剧场引入美术馆,结合成有机体,在美术馆内呈现出更综合生动的当代图景和思维谱系。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五年来在PSA出现过的那些展览。
PSA的品牌
自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起主办方移师PSA,“重新发电”作为当届展览主题也彰显了PSA的视野—呼应新场馆“发电厂”的建筑身份,为上海双年展这一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注入和发射新一轮的思想能量。从2014年第十届开始,上海双年展首次采用了总策展人负责制,邀请德国策展人安塞姆· 弗兰克作为总策展人,以“实事求是”这句箴言和20世纪20 年代中国木刻运动为重要参照,在“社会工厂”的展览主题下,呈现对艺术创造能力与社会生产体系的思考与反馈。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作为主策展团队,着重于探寻“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图呈现一个超越东西分野、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
目前,PSA正在进行2018年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候选人的选拔过程和筹备阶段,虽然一切还是未知数,但PSA馆长龚彦表示:“希望未来的策展人能够根植于上海这一土壤和特殊文化进行更深度的开挖,以更多视角的观望将上海重新拉回到中国、亚洲的语境中。”
“青年策展人计划”是PSA2014年创立的年度学术品牌,已连续举办三届,助力二十余位青年策展人实现了九场展览。以华裔策展人策展华裔艺术家为原则,每年从公开招募的投稿方案中评选三组优秀策展人,提供共计一百万的展览经费,以多样的展览、宣传和公共教育支持,助力获选策展人实现三场实体展览。在当下国内艺术圈将更多目光投向青年艺术家的环境下,弥补国内艺术圈对于策展人这一角色的漠视,将被市场遮蔽的中国新生力量展现给国际当代艺術界。举办三届来,PSA收到了来自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和海外背景华裔策展人的关注,同时也发现了青年策展人最直面的“艺术理论与展览空间之间如何转译”的难题,PSA计划将来在策展框架下,就诸如此类问题邀请各界学者为青年力量开展工作坊课程。
PSA与建筑
2014年,PSA开辟了“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方向,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城市建筑纳入展示体系的当代文化艺术机构。PSA视建筑为综合社会装置,将传统视野下通常被割裂为两个划分领域的“建筑”和“艺术”打通,从生活经验和身体尺度切入,探讨个体与空间,与权力机制之间的错综关系。PSA成立五年来共举办十一个建筑展,其中包括三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伦佐·皮亚诺、伊东丰雄和坂茂的建筑个展。然而PSA并不仅仅将视野局限在建筑大师范畴内,而是同时以两条并进的梳理线索呈现鲜为中国观众关注的建筑师。
“多样的现代性”作为线索之一,具体呈现西方现代性对亚洲板块的影响,展示了如日本建筑师篠原一男、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 多西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本土化实践,而2016年举办的“市民都会”展览更探源上海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的先锋性实验。建筑展的第二条线索是挖掘建筑史上在非物质层面进行畅想性思考的建筑师,比如“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以及即将举办的“超级工作室 50年”,超越建筑范畴,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建筑的本质和人类未来城市生活的形态进行发问。
PSA与收藏
从2015年开始,PSA对典藏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系统性的规划,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先后举办了2015年“大同大张”、2016年“余友涵”和2017年“李山”三个年度大展。该系列展览一方面从本土艺术家入手进行深入的个案梳理研究和呈现,一方面以高质量、高水准的系统性捐献作品来扩充馆藏,为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奠定了基础。关于PSA的收藏范围,馆长龚彦表示:“PSA不热衷于做明星艺术家,而是让那些被低估的或者说是被遮蔽的,但是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家被看见,尤其是他们的思想,我觉得他们会对这个时代的一些弊病或者误区产生很大的冲击和触动。”
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为助力,PSA持续地丰富馆藏规模。目前,PSA收藏了包括蔡国强、大同大张、李山、余友涵、博伊斯、尤纳·弗莱德曼、伊东丰雄、坂本一成等艺术家的作品。未来将继续拓展收藏品的边际,收藏诸如声音、表演等非物质性的作品,并计划在三年至五年内建立馆藏的永久展厅。
PSA与经典
作为一个开放的艺术平台,PSA始终保持同国际各大艺术文化机构的密切合作,曾举办过的“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谜途:时间 · 空间 · 织毯”等展览不仅为国内观众引进并呈现国际水准的艺术展,同时进一步扩大了PSA 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视野的交流途径。其中,曾经举办的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也传达着PSA对于国外艺术家个展选择的态度:梳理并不曾在国内大规模展出而在国际艺术史占据重要学术地位的艺术家,呈现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家所产生过的重要影响和启发。2018年,PSA计划在此线索下,为中国观众带来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大型个展。
—龚彦
2012年的10月1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以下简称PSA)正式开馆。五年来,PSA共举办五十一场展览(其中包括三届上海双年展),最高日参观人数逾一万人次,平均年参观量为三十二万人次,平均每年举办包括讲座、演出以及儿童活动在内的教育活动约四百场。五年来,驻扎于PSA内的上海双年展的品牌和文化先锋性得到了提升,在适度的范畴内突破了文化、地域及学术权威的狭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创立于2014年的“建筑和城市”展览研究方向、“青年策展人计划”以及2015年开启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代表了PSA的态度和视野;2015年启用的剧场项目“聚裂”和2016年成立的psD空间,将设计和社会剧场引入美术馆,结合成有机体,在美术馆内呈现出更综合生动的当代图景和思维谱系。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五年来在PSA出现过的那些展览。
PSA的品牌
自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起主办方移师PSA,“重新发电”作为当届展览主题也彰显了PSA的视野—呼应新场馆“发电厂”的建筑身份,为上海双年展这一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注入和发射新一轮的思想能量。从2014年第十届开始,上海双年展首次采用了总策展人负责制,邀请德国策展人安塞姆· 弗兰克作为总策展人,以“实事求是”这句箴言和20世纪20 年代中国木刻运动为重要参照,在“社会工厂”的展览主题下,呈现对艺术创造能力与社会生产体系的思考与反馈。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作为主策展团队,着重于探寻“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图呈现一个超越东西分野、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
目前,PSA正在进行2018年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候选人的选拔过程和筹备阶段,虽然一切还是未知数,但PSA馆长龚彦表示:“希望未来的策展人能够根植于上海这一土壤和特殊文化进行更深度的开挖,以更多视角的观望将上海重新拉回到中国、亚洲的语境中。”
“青年策展人计划”是PSA2014年创立的年度学术品牌,已连续举办三届,助力二十余位青年策展人实现了九场展览。以华裔策展人策展华裔艺术家为原则,每年从公开招募的投稿方案中评选三组优秀策展人,提供共计一百万的展览经费,以多样的展览、宣传和公共教育支持,助力获选策展人实现三场实体展览。在当下国内艺术圈将更多目光投向青年艺术家的环境下,弥补国内艺术圈对于策展人这一角色的漠视,将被市场遮蔽的中国新生力量展现给国际当代艺術界。举办三届来,PSA收到了来自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和海外背景华裔策展人的关注,同时也发现了青年策展人最直面的“艺术理论与展览空间之间如何转译”的难题,PSA计划将来在策展框架下,就诸如此类问题邀请各界学者为青年力量开展工作坊课程。
PSA与建筑
2014年,PSA开辟了“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方向,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城市建筑纳入展示体系的当代文化艺术机构。PSA视建筑为综合社会装置,将传统视野下通常被割裂为两个划分领域的“建筑”和“艺术”打通,从生活经验和身体尺度切入,探讨个体与空间,与权力机制之间的错综关系。PSA成立五年来共举办十一个建筑展,其中包括三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伦佐·皮亚诺、伊东丰雄和坂茂的建筑个展。然而PSA并不仅仅将视野局限在建筑大师范畴内,而是同时以两条并进的梳理线索呈现鲜为中国观众关注的建筑师。
“多样的现代性”作为线索之一,具体呈现西方现代性对亚洲板块的影响,展示了如日本建筑师篠原一男、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 多西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本土化实践,而2016年举办的“市民都会”展览更探源上海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的先锋性实验。建筑展的第二条线索是挖掘建筑史上在非物质层面进行畅想性思考的建筑师,比如“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以及即将举办的“超级工作室 50年”,超越建筑范畴,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建筑的本质和人类未来城市生活的形态进行发问。
PSA与收藏
从2015年开始,PSA对典藏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系统性的规划,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先后举办了2015年“大同大张”、2016年“余友涵”和2017年“李山”三个年度大展。该系列展览一方面从本土艺术家入手进行深入的个案梳理研究和呈现,一方面以高质量、高水准的系统性捐献作品来扩充馆藏,为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奠定了基础。关于PSA的收藏范围,馆长龚彦表示:“PSA不热衷于做明星艺术家,而是让那些被低估的或者说是被遮蔽的,但是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家被看见,尤其是他们的思想,我觉得他们会对这个时代的一些弊病或者误区产生很大的冲击和触动。”
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为助力,PSA持续地丰富馆藏规模。目前,PSA收藏了包括蔡国强、大同大张、李山、余友涵、博伊斯、尤纳·弗莱德曼、伊东丰雄、坂本一成等艺术家的作品。未来将继续拓展收藏品的边际,收藏诸如声音、表演等非物质性的作品,并计划在三年至五年内建立馆藏的永久展厅。
PSA与经典
作为一个开放的艺术平台,PSA始终保持同国际各大艺术文化机构的密切合作,曾举办过的“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谜途:时间 · 空间 · 织毯”等展览不仅为国内观众引进并呈现国际水准的艺术展,同时进一步扩大了PSA 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视野的交流途径。其中,曾经举办的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也传达着PSA对于国外艺术家个展选择的态度:梳理并不曾在国内大规模展出而在国际艺术史占据重要学术地位的艺术家,呈现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家所产生过的重要影响和启发。2018年,PSA计划在此线索下,为中国观众带来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大型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