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员到裁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城市记忆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煊泽:伯明翰的N+1记忆

                  (伯明翰世锦赛男单冠军)


  伯明翰应该是每一位打到一定水平球员的共同记忆,每年的全英公开赛,各队球员都会齐聚这个城市,所以每个人应该都对这座城有各自的N种记忆。这二十年来,全英赛每年如约上演,就算是今年的特殊时期也不例外,只是2003年特别一点,因为那是世锦赛。
  还记得当年的世锦赛,因为非典疫情从5月推迟到7月。我至今记得自己那一路晋级的不容易;记得最后决赛跟黄综翰打至决胜局6比6后,我才拉开比分;记得夺冠瞬间我的兴奋;记得夺冠后教练和队友们的鼓励……这么多年过去,这些情景仍历历在目。如果说大家有N种伯明翰记忆,那我的就是N+1了。

魏轶力:最记得19岁的自己



       (塞维利亚、伯明翰、马德里世锦赛女双亚军)


  在参加的五次世锦赛中,我分别携手张洁雯、赵婷婷和张亚雯三次闯入决赛,只可惜都与冠军擦身而过,还挺遗憾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自己第一次参加的世锦赛,那就是2001年的塞维利亚。当年,世锦赛对19岁的我來说是很陌生的,我完全没想过自己和张洁雯能够在半决赛中击败了韩国强档罗景民/李敬元,闯入决赛。我还记得,当时我们转了两次机才到了塞维利亚,我还是第一次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
  我对伯明翰是最有感情的,一是因为2003年伯明翰世锦赛我和赵婷婷拿到了银牌,二是因为我和张亚雯在这里夺得了2007年全英冠军。记忆中的伯明翰挺冷的,不过比赛馆的氛围很棒!暗黑的灯光,高亮的中心场地,球员会有极大的舞台感,这是那个时代的全英所独有的。还有一点,就是伯明翰有唐人街,吃中餐很方便!

杜婧:没坐上飞机最尴尬



                                 (巴黎世锦赛女双冠军)


  我参加过三届世锦赛:马德里、海德拉巴和巴黎。成绩最好的是在巴黎那届,而且我每次在法国比赛成绩都挺好的,所以特别有好感。在巴黎比赛,吃和住都比较方便,我和小于洋不抵触西餐,不过还是会去吃中餐。在外国,大城市才有中餐馆,小城市还真不一定有呢。
  2006年马德里是我们参加的第一届世锦赛,虽然以小将身份出战,不过我们挺有信心的。最后,我们在半决赛中输给了师姐高崚/黄穗,拿到铜牌。那一届印象最深的不是比赛,而是从国内出发时的尴尬事。那时,我们女双组8个人从北京机场出发,准备坐下午1点的航班。岂料航空公司的机票超售了,我们有6个人没坐上那班飞机,只能很生气地回公寓待了半天,在后半夜坐上了飞机。

卢兰:海德拉巴是场大冒险   



                                                 

                                 (海德拉巴世锦赛女单冠军)


  我参加了2007年吉隆坡和2009年海德拉巴两届世锦赛,无论是对城市的印象还是比赛的过程,海德拉巴让我印象最深刻。
  那是最让人心惊胆战的一届世锦赛,让人担心的不仅是印度的环境及饮食卫生安全问题,还有似乎就近在身边的恐怖袭击事件。当时,有个别队伍在赛前一天无奈选择退出比赛,这让我们更担心了。我们每天都在酒店和球馆这两点一线间穿梭,不敢往外多迈出一步。就连在酒店的房间里,窗帘都从未敢拉开。我们坐的中巴车都是有警察持枪跟随,这可真的是很吓人。我们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中度过了10天,从比赛的第一轮到最后一轮再到最后夺冠,更像是一场大冒险。   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那一刻,我才有了特别踏实的安全感。虽然惊险,不过从安全度过并圆梦夺冠的角度来说,那也是一次值得纪念的旅程。只是,这种刺激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啦!

张楠:每座城的回忆都不可替代



(伦敦、哥本哈根、雅加达世锦赛混双冠军、格拉斯哥世锦赛男双冠军)


  从2010年到现在,我参加过八届世锦赛。我觉得每个城市都有迷人之处,都留下了独特的记忆。其中,2011年的伦敦和2017年的格拉斯哥应该是最难忘的。
  难忘可能是有冠军记忆的加持吧。伦敦是我世锦赛第一次摘得了混双冠军。包括格拉斯哥,是我第一次获得世锦赛男双冠军的地方。当时,我们男双组有6年时间没有拿过这枚金牌了,能够攻克这个冠军,也让格拉斯哥在我的心里位置很不一样。
  我喜欢在城市中寻找当地的地标建筑,打卡拍照,以后可以翻出来看看年轻时的自己,哈哈。像巴黎埃菲尔铁塔、哥本哈根小美人鱼、南京夫子庙小吃、巴塞尔的小火车……现在说起来都历历在目。我倒是不会因为美食而格外想念一座城市,除了吃不了辣,其他我都比较喜欢吃,不挑食。但若要马上选择的话,我会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我能回到北京,跟家人一起去吃一顿铜锅涮肉或者羊肉串儿。

王适娴:喜欢伦敦因为去得少



                                              (巴黎世锦赛女单季军)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第一次参加的世锦赛啦,那时真的完全是个新人,但居然第一次就拿到了一枚铜牌。其他几届里面,喜欢伦敦吧,因为去得少!像广州、丹麦、雅加达,都去过好几次,所以缺乏点新鲜感。

谌龙:第一次登顶最深刻



         (哥本哈根、雅加达世锦赛男单冠军)


  夺冠且第一次夺冠肯定是印象最深刻的。在伦敦,我以一轮游结束了自己的第一届世锦赛;在广州,我输给了丹哥;在哥本哈根,我感觉当时已经有了一些信心,但毕竟还没拿过,就会有怀疑,直到决赛击败李宗伟,终于登上世锦赛冠军领奖台,才觉得滋味是那么甜。

陈炳顺:第一届就打郑波/高崚



         (里约奥运会混双亚军)


  要不是你们整理,我都不知道我竟然打过八届世锦赛。认真想想,每一届都有不同的回忆。就比赛而言,我觉得2018年南京和2019年巴塞尔是我和吴柳莹最好的机会,但是连续两年都是在1/4决赛输球,蛮可惜的。
  刚刚小麦给我看的这张照片,一下子勾起我的回忆了。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是在2007年吉隆坡主场。当时我的搭档是另外一位队友侯秋惠,我们连胜两场进了十六强,却在16進8时遇到了郑波/高崚,两局就输了。第一次参赛,又是在主场,还遇到了“大神”,印象能不深刻吗!

刘雨辰:国内比国外好



                         (南京世锦赛男双冠军)


  国内还是比国外好多了,条件、气氛等都不能相提并论。这几年多在欧洲比世锦赛,太远了,人气也远没有国内高,所以还是南京这一届我比较喜欢!

            黄东萍



(南京世锦赛混双亚军)


  我就打过三次世锦赛而已,其中两次都在欧洲,所以我还是喜欢南京这一届。

杜玥、李茵晖:跨国洗衣最难忘



(巴赛尔世锦赛女双季军)


  到各地去比赛,洗衣服总是个大问题。在巴塞尔,我们为了节省点力气,就从地图上搜了一间自动洗衣店,跟着导航坐上电车过去找。最有意思的是,巴塞尔是个边境城市,挨着法国和德国。我们当时在车上发现手机信号变成法国的了,才知道我们洗趟衣服就洗出了国。而且,那家洗衣店付费的货币是欧元,差点闹笑话。不过,在巴塞尔坐电车的感觉很有意思。因为人很少,我们还能抽空拍个照、留个念。

郑三粮:连续七年,两种角度



                       (国际A级裁判,世界羽联裁判考委)


  从2013年广州世锦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都是以国际A级裁判员的身份担任比赛裁判员,在里约奥运后便开始担任世界羽联裁判考委。连续七年时间,我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到过这七个世界顶级单项赛的现场,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2013年在广州,我最记得的是鲍伊/摩根森对金莎朗/金基正的男双半决赛。那天,我的嗓子出问题了,只能吃药和拼命喝水,幸亏到场上见效了。那场比赛,摩根森故意拖延了很多次,我当时就给了他一张黄牌。到了决胜局局末,丹麦组合又在一个多拍得分后很凶地朝对方吼。根据当时的情形,我给了一张红牌。下场后,因为执裁镇定和得当,我得到了世界羽联考委对裁判员考核中最高级的Excellent评价,很高兴!
  2014年在哥本哈根,鹰眼第一次在世锦赛上使用,老练的裁判员也成了系统新手。这届比赛场馆由自行车环形场馆改建,办赛方面很不一样,包括灯光、升降屏幕、观赛区等都给了我们启发。当时谌龙夺冠了,王适娴也在场,我和他们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2015年在雅加达魔鬼主场,我们被要求系着腰带执裁。在那一届执裁过的多场比赛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李宗伟对约根森的半决赛和马琳对内维尔的决赛。李宗伟染的灰蓝头发、马琳的怒吼,都在我的眼皮底下格外醒目。
  从裁判员转变为考委后,我的关注点从比赛和球员转移到裁判员身上,角度太不一样了。我们既要客观给裁判员考核打分,亦要帮助他们提升。格拉斯哥世锦赛是裁判员晋升国际B级考试的赛事,而南京和巴塞尔都是裁判员晋升国际A级考试的赛事,要求更高了。
  我是学外语的,在书上了解到很多苏格兰的相关特色。2017年在格拉斯哥,我终于亲身体验到苏格兰风情,尤其是苏格兰裙子,印象特别深。2018年在南京,我第一次担任考委组长。2019年,我和侯龙虎有一样的体验,从家里到入住酒店之间跨越了五个国家。在巴塞尔下飞机时,因为收到“欢迎来到法国”的短信,还以为自己坐错航班了。比赛期间,我们住在德国,工作在瑞士,每天都穿梭于两个国家,挺有趣。
  我对巴塞尔的记忆很深,因为有幸见证了健全人和残疾人的羽毛球世锦赛同时同地举办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看着同在为梦想奋斗的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大家都很感动,都由衷地为他们喝彩。

黄雅琼:特别的有轨电车体验



                               (南京、巴塞尔世锦赛混双冠军)


  南京是我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地方,好吃的也很多,是一座我挺喜欢的城市。如果论国外城市,那我会投给巴塞尔,因为在那里一个人坐有轨电车的感觉很好。
  平时比赛我们都会有固定的班车,或者步行。在巴塞尔,组委会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公交卡,让我们自行坐电车往返场馆。我自己一个人时,听听音乐,看看车窗外街道上的建筑还有行人们,很像在旅行。毕竟平时的感觉都像在“打仗”,在巴塞尔坐有轨电车,我感觉解压又好玩。

石宇奇



(南京世锦赛男单亚军)


  南京!因为是成绩最好的一次,亚军。而且在中国打,条件很好,还是在江苏主场。

侯龙虎:横跨五国的经历很难忘



                                                                (國际A级裁判)


  我一共参加过五届世锦赛,分别是2007年吉隆坡、2011年伦敦、2013年广州、2018年南京以及2019年巴塞尔。五次执裁经历中,一头一尾的两次比赛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而且分别是因为比赛本身和城市独特。
  2007年吉隆坡世锦赛,我参加了晋升国际A级裁判的考试。因为有考试压力,所以会比平时执裁要紧张。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场执裁是男双8进4,由东道主马来西亚队的头号男双古健杰/陈文宏对日本的坂本修一/池田信太郎。
  那场比赛是全天的倒数第三场,在那之前,东道主马来西亚队在五个单项中只有钟腾福/李万华进了四强,加上“钻石”组合当时已经是亚运会冠军,名气十足,马来西亚队内和现场观众都很想看见他们再进一步。不过,日本组合很顽强,他们在决胜局大部分时间落后的情况下后来居上,激战了76分钟后以25比23胜出,阻止了“钻石”组合继续前行的脚步。虽然那场比赛不是特别有名,但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份答卷,所以还是很记得的。
  去年的巴塞尔是最有地域印象的一次世锦赛,毕竟是在欧洲嘛,从地理上就会有一种新鲜感。虽然之前执裁过伦敦世锦赛,但对比起伦敦的国际都市范儿,我更喜欢巴塞尔这种欧洲小城镇的和谐。有意思的是,我这趟执裁走过了五个国家!
  从中国出发,我坐飞机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转机飞到瑞士。因为巴塞尔处在瑞士与德国、法国的交界,我们的飞机降落在法国境内,手机收到的短信也是“欢迎来到法国”。虽然比赛在巴塞尔的场馆,但我们住的地方是在德国境内,不过一点都不远,坐车很快就到了。走在巴塞尔街头,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与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息相融合,忙碌之余还能感受到城市的舒适。
  去年广州总决赛是我作为国际裁判的收关之战,可能以后少了机会出国执裁了,不过我还是很向往有机会多出去走走,和羽毛球继续走着。
其他文献
从国家队教练到大学体育教师  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陈金很清楚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体育、离开羽毛球。  2018年9月,陈金加入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一名体育副教授。万事开头难,刚一入职,陈金就遇到不少困难:与职业运动员的高度专业性完全不同,要当好哈工大的体育老师,不单要“精”,还要“博”——除了要教授运动技术,还要讲授体育理论,到了冬天,还必须要上户外课、冰上或者雪上课。一专多能,陈金只得求教
期刊
劉川,原广西羽毛球集训队队员,1980年12岁时开始接受羽毛球训练。1982年,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在湖南举行的全国锦标赛,并收获团体亚军,且在身体素质测试中取得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因多次代表广西羽毛球队参加全国比赛,成绩突出的刘川还获得了广西体育局嘉奖。  1991年,刘川从广西高等体育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回到玉林市在粮油部门工作。1995年下岗后,他开始带队训练,1998年正式受聘为玉林市羽毛球队教
期刊
在3月刊的雜志上,我们介绍了适合羽毛球迷宅练街健的七种训练法,也推荐了相应的器材。硬件的介绍告一段落,这一期作为之前的内容延展,主要介绍一些使用方法,即“软件篇”。轻器械体操——跳绳  专业队员的跳绳训练比较刚,17分钟内双摇1500下(注意是跳1500下,而不是摇1500下),强度逼近垂直马拉松(爬楼大赛)的世界纪录。  我个人的跳绳训练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1、约2015年前,以次数为主,10
期刊
全英赛前,太久没有比赛的杜玥和李茵晖,自我感觉状态平平。打好眼前的每一场,是她们给自己定的目标。“以前可能会想如果打进八强、四强就好了,但现在,我们就想着尽量发挥出自己的东西。”全力去拼,让她们一鼓作气打进了决赛,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也包括她们自己。  从去年底广州总决赛止步小组赛,到今年初马来西亚大师赛痛失好局,杜玥和李茵晖经历了一段苦闷且煎熬的日子。“不知道是怎么了,整个人就是感觉练什么都差
期刊
宅在老家思考人生  2月的日本香川县一如既往的悠闲宁静,虽然天气尚冷,但是农业发达的香川县已经染上了初春的嫩绿。今年25岁的桃田,自初中离开老家以来,就极少有机会回来。这一次,在接受了紧急的右眼窝底骨折手术后,遵照医嘱他回到了久违的老家,彻底宅家休养。  一直以来,绕着地球奔波比赛是桃田的常态,突然由动转静、强行被放假,对于桃田来说这滋味并不太好受,“静养没有想象中美好。”动惯了的他,在家唯一被允
期刊
首轮惊险逆转泰国天才少年,次轮遗憾负于队友谌龙,林丹以16强成绩告别本届全英赛。这是否是林丹的最后一届全英赛,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依然在努力,依然在“圆梦”的路上执着前行。阻与难  在中国队大部分队员奔赴英国集训时,林丹因为签证问题只能留在北京训练。本来,他是要参加德国公开赛,并在德国办理英国签证的,只是德国公开赛因故取消,这趟德国之行变成了純粹的申请签证。开赛前的周末,林丹终于拿到签证,
期刊
同样是时隔一个多月再次比赛,站上全英赛场对石宇奇而言,意义特别。复出4个多月以来,渴望拿足奥运积分的他,在接连经历公开赛延迟举办的不安中,盼来了全英赛的如期举办。阔别顶级赛场将近大半年的他,内心的紧张与兴奋不言自明。不过,对他来说,按照自己的节奏准备,才能更快地投入比赛。  全英赛首战,石宇奇以2比1战胜印尼老将苏吉亚托。赛后他坦言尽管获胜,但过程稍欠章法,比赛状态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也许是石宇
期刊
在传统文化里,我们特别重视老人的整十岁生辰,对于比赛亦如是。百年全英在今年迎来它的110岁生日,这注定了今年比赛的意义有些特殊。然而,在全世界都被疫情笼罩的大环境下,今年的全英赛遭受了空前的举办压力,即便是如期开赛,外界依然在担心赛事会随时被叫停。决赛时,冠军奖杯在场边静候主人在灯光的照射下,冠军奖盘熠熠生辉  直到3月16日晚,在最后一场男双决赛最后一球落地时,我们才得以放心地说:百年全英,一如
期刊
2020年,全英迎来了她第110届期颐华诞的篇章。原本应该按部就班恭候各路羽坛大咖粉墨登场,隆重热烈地庆祝一番,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猖狂肆虐,英国也未能幸免,使得这项百年赛事也有了变故的可能。  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各国的体育赛事渐次推延或取消。全英亦会因此而中断吗?在人们的猜测、争议中,110岁的全英如期而来,使得这项迄今为止历史最为悠久的羽毛球赛事也多了一丝悲壮。赛
期刊
作为混双头号,郑思维/黄雅琼在第110届全英赛的首场揭幕战亮相。或许是2比1战胜印度组合乔普拉/雷迪的过程有些艰苦,亦或是阔别赛场的时间有些久,在拿下决胜局的制胜分后,“雅思”显得格外兴奋。  首局,“雅思”干净利落地以21比13火速拿下。次局,印度组合通过发后场限制住了他们,并将局分扳成1比1。在比分交替攀升的第三局中,尽管对手十分顽强,但是技高一筹的“雅思”,凭借坚决的战术执行力,终以21比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