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堪称中国典型的教育改革。他们从体制上改,教材上改,教法上改,学法上改;他们比较重视道德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选拔人才方法很讲究,有科学性,具操作性。因此对当今的教学教育和高考选拔人才方法的改革都有借鉴意义,从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教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04-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帷幕徐徐拉开了。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新教法、学法,刷新业绩,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如何改革,我们的步伐才走得更稳健些?应注意借鉴历史,鉴古知今。
下面简述两段典型的教育改革,从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首先说说孔子的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改革主要有:(1)招生中的“有教无类”。不论身份地位,不分地域种族,这就是孔子教育的“准入制度”。它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2)教法上,“因材施教”、“五经”、“六艺”并举。采用问答、启发、讨论的方法。德、智、体并修。并把德行放在首位,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认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故后来儒家学派的人,德行的要求比较高,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学法上,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不耻下问,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努力做到举一反三。(4)内容上,孔子修订教材,修订《五经》。(5)实践上,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世界,不要迷信,误入歧途,故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总之,孔子的教学,有“四教”,也就是历代文献(文)、社会实践(行)、道德修养(忠)、行为准则(信)。还有“四科”,也就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但改革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计民生、通商贸易,孔子都不关心,这是他本身阶级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局限。
其次,说说王安石的教育改革。自从西汉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制之后,经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实行科举制,选才选官的方法逐渐严格严密起来。但弊端也不少,所以北宋的王安石在变法中进行了教育的改革。一是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另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二是整顿太学。北宋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纬学、算学、书学、玄学,在地方有州学、县学。太学设三个等级,逐级淘汰不合格的生员。三是重编教科书。内容虽为儒家经典,但对《诗》、《书》、《周礼》重新注释,通称《三经新义》。《三经新义》颁行后,太学和州、县学用它作为主要教材,科举用它作为主要应试标准。内容注重封建的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四是学习方法上鼓励讨论、辩难,让学生自讲心得,气氛比较活跃。五是形式上除“国学”外,还有私人讲学的书院。著名的书院有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
可见,宋代王安石的教育改革,从科举体制上改,从学校的类别上改(有国学也有私学),从教材上改(重儒学经典),从德育上改(重封建伦理、道德品行修养),也从学习方法上改(鼓励讨论,辩难,让学生自讲心得体会),从用人上改(优者,可不经科举考试直接任官,差者,如太学三级淘汰,除去不合格的生员)。这些经验、措施都值得借鉴。因为它培养、选拔到更多更好的人才,促进了宋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难怪科技史上,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在宋元;难怪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在宋;难怪史学上的《资治通鉴》、哲学史上的“理学”,书画上的杰作《清明上河图》都出现在宋代,并且水平那么高,原来是教育改革、人才兴邦所致!
从古人的教育改革中,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1)从目标上说,既然孔子倡“文行忠信”,倡“学而优则仕”;王安石着重培养选拔实用型的经义、时务策、断案人才。那么,今天的教育改革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刚刚逝世的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提出:“现在的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据估计,明年将会有大概64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但有多少是杰出的有创新的人才?
(2)从措施上说,既然孔子、王安石时代,教育改革都注重教材、教法、学法、选拔办法的改革,那么今天的教育改革首先包括教材的改革——压缩必修,增加选修的内容,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营造爱好学习,快乐学习的氛围,扩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其次包括教法的改革——少灌输多激励,少包办多协作,少标准化多个性化,少干预多民主、平等、多样化的教法。还应包括选拔人才体系的改革——从高考一卷确定学生终生,到把平时考试成绩、操行纳入评价体系,然后择优录取,以使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等等。
(3)从德育的角度说,既然孔子、王安石时代的教育改革就十分重视德行、伦理的教育,那么,今天的教育改革确应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不能一味地强调高考的升学率,放松了德行的教育。道理很简单:智育不行只是次品,德育不行可能成为危险品!
总之,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创新、更新,进行教育改革是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教师、专家、学者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去完善,去提高。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The typ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useful enlightenment
【Abstract】Confucius, Wang An-shih’s reform, be called a typical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They institutional reform, teaching materials by chang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change, the study of law on the reform; they place more emphasis on moral training,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talent selection method is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e scientific nature, with operational. Therefore, today's teaching 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talented people can learn from which will be useful inspiration.
【Key words】Reform; Inspiration
【关键词】教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04-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帷幕徐徐拉开了。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新教法、学法,刷新业绩,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如何改革,我们的步伐才走得更稳健些?应注意借鉴历史,鉴古知今。
下面简述两段典型的教育改革,从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首先说说孔子的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改革主要有:(1)招生中的“有教无类”。不论身份地位,不分地域种族,这就是孔子教育的“准入制度”。它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2)教法上,“因材施教”、“五经”、“六艺”并举。采用问答、启发、讨论的方法。德、智、体并修。并把德行放在首位,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认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故后来儒家学派的人,德行的要求比较高,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学法上,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不耻下问,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努力做到举一反三。(4)内容上,孔子修订教材,修订《五经》。(5)实践上,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世界,不要迷信,误入歧途,故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总之,孔子的教学,有“四教”,也就是历代文献(文)、社会实践(行)、道德修养(忠)、行为准则(信)。还有“四科”,也就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但改革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计民生、通商贸易,孔子都不关心,这是他本身阶级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局限。
其次,说说王安石的教育改革。自从西汉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制之后,经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实行科举制,选才选官的方法逐渐严格严密起来。但弊端也不少,所以北宋的王安石在变法中进行了教育的改革。一是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另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二是整顿太学。北宋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纬学、算学、书学、玄学,在地方有州学、县学。太学设三个等级,逐级淘汰不合格的生员。三是重编教科书。内容虽为儒家经典,但对《诗》、《书》、《周礼》重新注释,通称《三经新义》。《三经新义》颁行后,太学和州、县学用它作为主要教材,科举用它作为主要应试标准。内容注重封建的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四是学习方法上鼓励讨论、辩难,让学生自讲心得,气氛比较活跃。五是形式上除“国学”外,还有私人讲学的书院。著名的书院有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
可见,宋代王安石的教育改革,从科举体制上改,从学校的类别上改(有国学也有私学),从教材上改(重儒学经典),从德育上改(重封建伦理、道德品行修养),也从学习方法上改(鼓励讨论,辩难,让学生自讲心得体会),从用人上改(优者,可不经科举考试直接任官,差者,如太学三级淘汰,除去不合格的生员)。这些经验、措施都值得借鉴。因为它培养、选拔到更多更好的人才,促进了宋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难怪科技史上,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在宋元;难怪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在宋;难怪史学上的《资治通鉴》、哲学史上的“理学”,书画上的杰作《清明上河图》都出现在宋代,并且水平那么高,原来是教育改革、人才兴邦所致!
从古人的教育改革中,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1)从目标上说,既然孔子倡“文行忠信”,倡“学而优则仕”;王安石着重培养选拔实用型的经义、时务策、断案人才。那么,今天的教育改革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刚刚逝世的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提出:“现在的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据估计,明年将会有大概64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但有多少是杰出的有创新的人才?
(2)从措施上说,既然孔子、王安石时代,教育改革都注重教材、教法、学法、选拔办法的改革,那么今天的教育改革首先包括教材的改革——压缩必修,增加选修的内容,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营造爱好学习,快乐学习的氛围,扩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其次包括教法的改革——少灌输多激励,少包办多协作,少标准化多个性化,少干预多民主、平等、多样化的教法。还应包括选拔人才体系的改革——从高考一卷确定学生终生,到把平时考试成绩、操行纳入评价体系,然后择优录取,以使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等等。
(3)从德育的角度说,既然孔子、王安石时代的教育改革就十分重视德行、伦理的教育,那么,今天的教育改革确应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不能一味地强调高考的升学率,放松了德行的教育。道理很简单:智育不行只是次品,德育不行可能成为危险品!
总之,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创新、更新,进行教育改革是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教师、专家、学者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去完善,去提高。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The typ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useful enlightenment
【Abstract】Confucius, Wang An-shih’s reform, be called a typical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They institutional reform, teaching materials by chang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change, the study of law on the reform; they place more emphasis on moral training,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talent selection method is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e scientific nature, with operational. Therefore, today's teaching 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talented people can learn from which will be useful inspiration.
【Key words】Reform; I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