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科长遭遇“无声杀手”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老薛供职于某工厂设备科,管一个小仓库,每个月做两张报表便是他的主要工作。厂子不大,事也不多,设备科一共也就四个人,算起来数老薛资格最老。自打老科长退休之后,厂里既没调新科长来,也没有提谁当新科长,只是开会便通知老薛去参加,有什么事便让他回来传达传达,设备科里的几个小青年便尊称他为“薛科长”了。老薛为人大度,脾气也好,在厂里工作了20多年从来也没有与人争吵过。科里这几个小青年,有上班干点私活的、没到下班时间便开溜的,老薛都帮他们遮着点,大家都说老薛好。
  老薛名亚高,54岁,江西人。个头不高、身体敦实、面色红润,这两年开始有点“谢顶”。讲话略带乡音,一年四季都穿厂里的工作服,大头皮鞋也是厂里的福利。吸烟不少,每晚还要喝点老酒。
  老薛初中毕业后在家晃了两年便去参了军,复原后进厂工作至今。妻子小他几岁,是个纺织厂挡车工,安徽人,甚贤淑。生有一女,大学专科毕业,在同城一小学任教,虽不乏追求者,但仍待字闺中。老薛父母皆已过世,父亲死于“脑充血”,母亲死因不详,岳父亦已去世,岳母在乡间随妻兄生活,故老薛夫妇老、小两头皆无牵挂。
  老薛目前就是这样一个平和的状况,不富裕也不愁衣食,除上班工作之外也无多爱好,下班也就是看看电视而已。老薛50岁生日时女儿送了他一部智能手机,并教老薛玩起了微信,从此老薛觉得生活丰富多彩了起来。工作既不繁重,生活亦无压力,又逢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薛亚高同志甚是“享受”这样的生活。
  二
  世事终难十全十美,老薛虽然看上去长得敦敦实实,但患高血压已有多年。
  从部队复原那年,体格检查就说有高血压的情况,当时还担心会不会影响工作安排,幸好安排到工厂工作,以及后來结婚成家皆未受影响。人说高血压会头昏,老薛觉得自己的头从来不昏,心中估计大约这血压高点对他来说是无妨的,这20多年来老薛还真连感冒都少有,更别说其他病了。他偶尔也会到厂里医务室请医生量—下血压,不过量下来没有一次不高的,一般高压在160 -170毫米汞柱,低压在90 - 100毫米汞柱,医生劝他吃点药,但老薛以为头既不昏又无其他不适,而且听说“是药三分毒”,即使配了药也不认真服用。
  近些年来保健事业发展,厂里干部有体检的安排,厂长书记考虑到影响,便也让年岁大点的老职工也一起体检,老薛亦在其列,查下来血压168/96毫米汞柱,诊断有高血压,嘱其就医诊治。体检报告由工会小王送到设备科,谁知这小王却像报喜一样,进门就嚷嚷:
  “薛师傅、薛师傅,你血压高!”
  恰好老薛不在,科里两个小青年一听来劲了:“薛亚高、血压高!”从此表面叫他“薛科长”,背后全叫他“血压高”了。后来被老薛知道了,老薛人好,也不计较,血压高就血压高,随他们怎么叫。体检查出血压高的人也不少,听说连厂长血压也高的。
  老薛的老婆是知道老薛有高血压的,不过跟老薛的认识一样:高血压都二三十年了,不痛不痒的,没有关系。一天偶尔说起,女儿知道了,年轻人到底敏感,说是她们学校的老校长前年脑溢血(她没说“去世”两字),便是高血压引起的,这高血压一定要治。
  老薛的女儿上网查找高血压的知识,又买了一本叫《高血压百事通》的科普书和一个电子血压计,并教她爸妈测量之法。测量结果:老薛血压162/94毫米汞柱,她妈128/72毫米汞柱。老薛的女儿解释说:“血压高出140/90毫米汞柱,两个数字都高或一个高一个不高都是高血压,所以爸爸有高血压,妈妈没有高血压。”
  老薛看到女儿这么能干,心里当然也开心,不过他心里想的是我这高血压几十年了,不痛不痒的没关系,这回量下来比上回还低点呢,足见是不要紧的。
  不过她们母女同心,一齐劝老薛看医生,吃药。老薛拗不过两个女人,心知她们亦是好意,过了几天便去了医院看病,医生量了血压、开了药,关照要认真服药,还说要吃得尽量淡些。老薛回家服药,把“要吃得淡些”的话早忘了。
  老薛吃了两天降血压的药,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处,只是觉得喉咙痒,老要咳嗽。又过了两天,咳嗽仍不见好,他老婆说怕是生肺病了,一定要他再去看医生。结果医生说,服高血压药是可能有这副作用的,可以换一种药服,又量了血压却是和上次一样。
  这次看病老薛得出两条经验:一是吃不吃降血压的药都一个样,二是吃高血压的药有副作用。既然如此,这药为什么还要吃呢?老薛觉得血压高几十年了,既然不痛不痒,何必没事找事做?于是老薛决定还是不吃药。
  老婆知道他不吃药了,问其缘故,老薛解释给她听,她觉得也罢。女儿也知道了,老薛也解释给她听,女儿只觉得有病不治总归不好。
  老薛对高血压一事自觉很明白了,何况微信里说的:高血压其实只是一个人为的指标,定得太低了医院里就没生意了。老薛知道他哥哥亚明、妹妹亚芳都有点高血压的,不都没事吗?过了一年他老婆退休了,夫妻两个主要的生活追求是催女儿快结婚,他们要抱外孙了。
  三
  女儿终于出嫁了。真是好事成双,厂里考虑薛亚高同志在科室工作多年,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决定帮他解决—下职务问题:提升为设备科副科长,这回“血压高”真的做科长了,合家高兴不提。
  孰料一天早上起床,老薛觉得头胀得厉害,眼前发黑,自己估计是前一天晚上酒喝多了,于是便又躺下来休息。躺了一会儿并不见缓解,头痛欲裂而且想吐。这才想起大约是血压高发作了,赶紧叫他老婆找高血压的药片来吃。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小药瓶子,还是两年前配的药,也忘记应该吃几片了,便倒出两片来让老薛吃了,谁知刚喝了一小口水便吐了。他老婆一看不对,忙打电话给她女儿,女儿一听,说赶快送医院。
  20分钟后老薛被送到了市立医院抢救室,医生一看,病人已经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右侧手脚瘫痪,一量血压是188/112毫米汞柱,立即诊断为脑溢血,通知家属病危,并开始抢救。直抢救到傍晚,老薛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半身不遂,知是“中风—了,看见妻女都在身边,噙着泪水跟女儿说:   “你爷爷就是中风死的…一”
  “不会的、不会的,如今医学进步,爸爸,你没事的……”说着说着,女儿的眼泪也夺框而出。她老婆在一旁也呜咽起来。
  “老薛,你不能死啊……”
  护士走过来劝慰,说是既然清醒过来,便有希望。大家这才回过神来,女儿决定让她妈先回家休息,她来陪夜,明天白天再来轮换,只指望爸爸能好起来。
  夜班医生来接班了,小薛老师认得是她班上一个学生的家长,互相打了招呼。
  夜深了,急诊室稍稍安静了一些。薛亚高的血压也降了下来,渐渐地入睡了。夜班医生刚刚将一个腹痛的病人诊断为肠梗阻,由外科医师接手处理,想起这边留察室里有孩子的老师,便转身过来探望。彼此寒喧几句之后,小薛老師自然迫不及待地询问她爸的疾病之事:“我爸高血压几十年了,很奇怪,怎么一点不舒服的症状也没有呢?”
  “高血压的病人多数没有症状,所以有人说高血压是‘无声杀手’。”
  “我爸几十年高血压,血压一直稳定在160 - 170毫米汞柱,会不会他生来就是这么高的血压呢?”这是她爸常以为的事情。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毫米汞柱,超过这个标准的便是病态。”
  “这我知道,可是这标准是人定的呀!”这也是她爸的理论。
  “医学上有‘循证医学’的理论,即任何医学处置都必须有确定的证据,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预防其并发症,比如你爸爸的脑溢血。那么血压在多高以上容易发生并发症呢?经过大量的病例观察,发现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便容易发生并发症,于是便将140/90毫米汞柱定为高血压诊断的标准,超过这个标准的便应该治疗,将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这是避免、至少是减少发生这些严重并发症的机会。”
  “是不是高血压病人吃了药便不会发生脑溢血了呢?”
  “不,还要强调‘达标’,一般至少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方才安全,对于高龄老人也要降到150/90亳米汞柱以下才好。当然,除了服药之外还需注意饮食清淡、戒烟、限酒…一”
  “唉,我爸又抽烟又喝酒,这回无论如何要戒了。张医生,他这毛病还会再发吗?”
  “再发的可能性很大,今后需要很好地控制血压。”
  “他这半边身体不能动,今后会恢复吗?”
  “等病情稳定后,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康复医疗,会有好转,但是看来不可能完全恢复了。”
  “啊,真是个‘无声杀手’啊!”
  “所以关键是要认真控制高血压,千万不能因为没有什么不舒服便忽视它。”
其他文献
期刊
人们对蟹的了解大多停留在餐桌美食范疇,很少有人知道蟹是水稻田里的麻烦制造者。故事要从45年前讲起,那年我还是19岁的小伙子,中学毕业分配到崇明新海农场十四连队的第二年当上了水稻培管员,起早摸黑很辛苦。  清明节前后,凌晨4点天还没亮,水稻培管员已经赤着脚到冷水刺骨的水稻田做种早稻的准备工作,稻田水量不足要打开水闸放水,下暴雨了要及时排水。  当然,水稻培管员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如五六月份水稻田里游
期刊
目的分析重要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机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监测机制在长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前后的重要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效果。结果综合监测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心灵暖阳》講述了一个女性画家伊莎贝尔渴望真情与温暖,却在不断的相遇中终因无果而失望,经过不懈地探索与琢磨,最终收获启示和希望的故事。该法语片2017年上映,获得了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法国演员朱丽叶-比诺什,演技精湛的她用自己迷离梦幻的眼神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精准地将伊莎贝尔在寻爱路上遇到的各种迷离与困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寻求无望?伊莎贝尔遇上的第
期刊
期刊
“想一下,托若‘回家吃饭’渐成风气,人人都乐意回家吃,回家做,那将有多少‘私厨’涌现,将有多少家的饭桌热闹起来啊!”我在“回家吃饭”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如是结尾。  愿景如此,生活中,我也一直留意着朋友们“回家吃饭”了吗?  诺诺的幸福  午睡起来有草莓奶油  陈于思,一位爱写诗的女生,多年后再遇做编辑的她,依然“诗意”,生活过成了诗,日常就像一行行美妙的“诗句”。  陪女儿诺诺看绘本《幸福的蜗牛》,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