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向的诗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hen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点评


  宇向是当代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作品意识尤其强烈。这是一位将诗歌当作另一个永恒自我来塑造的诗人,在快餐式写作流行的今天尤其难得。在宇向看来,诗歌是一种纯然的艺术方式,与个人的肉身存在相关,但本质上是某种折射或反照。隐藏个性、履历在宇向那里不仅是技术表达,更是服务于诗歌目的的需要。宇向坦言,她不写爱情诗,或者,她所有的诗都是爱情诗,一种达于普遍的人性之爱,通过语言塑形可望传之久远。
  刘天昭是小说家、媒体工作者,属于诗歌圈外之人。我总是觉得某种来自专业之外的智慧对诗歌写作有清醒剂和解毒剂的作用,恰好读到了刘天昭的诗,证明我的想法无误。刘天昭的诗歌写作少有顾忌,面目新鲜,且由于诗人长年的文字训练加之天分,其诗歌语言简练、泼辣,结构上却敢于铺陈,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某些新东西。明显的小说方式的运用使诗歌掘进生活和日常的幅度与深度的可能性都大为增加。
  ——韩东

我的房子


  我有一扇门,用于提示:
  当心!
  你也许会迷路。
  这是我的房子,狭长的
  走廊,一张有风景的桌子。
  一棵橘树。一块煤。
  走廊一侧是由书垒成的,
  写书的人有的死了,有的
  太老了,已经不再让人
  感到危险。
  我有一把椅子,有时
  它会消失,如果你有诚心,
  能将头脑中其他事物
  擦去,就会在我的眼中
  摸到它。
  我有一本《佩德罗·巴拉莫》,
  里面夹着一缕等待清洗的
  头发。我有孤独而
  稳定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房子。如果
  你碰巧走进来,一定不是为了
  我所唠叨的这些。
  你和我的房子
  没有牵连,你只是
  到我这儿来。

街 头


  顺便谈一谈街头,在路边摊上
  喝扎啤、剥毛豆
  顺便剥开紧紧跟随我们的夏日
  它会像多汁的果实,一夜间成熟
  又腐烂。在夏季
  顺便剥开紧紧跟随我们的往事
  还有那些黑色的朗诵
  简单的爱
  我们衣着简单,用情简单
  简单到 遇见人
  就爱了
  顺便去爱 一个人
  或另一个人,顺便
  把他们的悲伤带到街头

圣洁的一面


  为了让更多的阳光进来
  整个上午我都在擦洗一块玻璃
  我把它擦得很干净
  干净得好像没有玻璃,好像只剩下空气
  过后我陷进沙发里
  欣赏那一方块充足的阳光
  一只苍蝇飞出去,撞在上面
  一只苍蝇想飞进来,撞在上面
  一些苍蝇想飞进飞出,它们撞在上面
  窗台上几只苍蝇
  扭动着身子在阳光中盲目地挣扎
  我想我的生活和这些苍蝇的生活没有多大
  区别
  我一直幻想朝向圣洁的一面

月 亮


  夜晚的天空布满了月亮
  只有一个月亮是明亮的
  而我的月亮一定不是那个明亮的
  我的月亮改变着那一个的形状
  让它由圆变弯再由弯变圆
  有时,它遮蔽它
  它的四周就发出毛茸茸的光
  像一圈无助的婴儿的手

我真的这样想


  我想拥抱你
  现在,我的右手搭在我的左肩
  我的左手搭在我的右肩上
  我只想拥抱你,我想着
  下巴就垂到胸口
  现在,你就站在我面前
  我多想拥抱你
  迫切地紧紧地拥抱你
  我这样想
  我的双手就更紧地抱住了我的双肩

半首诗


  时不时地,我写半首诗
  我从来不打算把它们写完
  一首诗
  不能带我去死
  也不能让我以此为生
  我写它干什么
  一首诗
  会被认识的或不相干的人拿走
  被爱你的或你厌倦的人拿走
  半首诗是留给自己的

我几乎看到滚滚尘埃


  一群牲口走在柏油马路上
  我想象它们掀起滚滚尘埃
  如果它们奔跑、受惊
  我就能想象出更多更大的尘埃
  它们是干净的,它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
  像一群城市里的人
  它们走它们奔跑它们受惊
  像烈日照耀下的人群那样满头大汗
  一群牲口走在城市马路上
  它们一个一个走来
  它们走过我身旁

腐烂的,新鲜的


  陽光直射的中午
  我蹲在阳台上择韭菜
  手指上粘满绿色的浆液
  和褐色的土
  我折断粗茎
  分开腐烂的和新鲜的菜叶
  腐烂的和新鲜的
  都再也不能重生
  几只苍蝇和一只黄蜂
  在菜叶上面飞,哼叫着
  瞪着七彩的眼睛
  它们喜爱浓烈的腐烂气味
  它们的刺是被这正午阳光加热的
  滚烫的针
其他文献
天黑后,月亮就是眼睛  替村庄睁着  夏天还好,冬天  我就觉得对不住  有时候是因为,做了太多的错事  有时候是因为,无法阻挡阿尔金山的冷空气  有时候是因为,去年大寒的雪  把父親当作外乡人,避在了山后  我再也无法劝回  责任编辑 陆 萱
期刊
李镜的发现  他叫李镜,公元1902年出生于北京,1952年,他50岁,一个闷热的盛夏深夜,李镜坐在自己家的书房中。他紧张地点起一根烟,准备尝试一下他的发现。他想了想说:“我坐在这个房间里,就像我10岁的时候,午夜坐在我老家附近的小河旁。”话音刚落,他就坐到了当年那条黑暗的小河旁,手里的烟还在静静地燃烧着,小河就在他耳边响亮地流淌。李镜内心万分激动,表面却不动声色,他坐在那条小河边耐心地抽完了那根
期刊
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试想一篇劝诫人们远离手机多读书的文章,八成是被推送到手机上才能被人们读到;如果这篇文章给出若干推荐链接,而读者一一打开,那更要滞留于手机了。手机不过是新媒介技术嵌入日常生活的一个代表,随着各种媒介技术不断快速更新,升级换代,无论是生活节奏还是社会运行都在加速,越来越难以为个体或者群体所能把握。写作也在比拼速度,日产万字的大神级网络写手是其突出的表征。在写作的高速公路上,尽管
期刊
上义坪像一面镜子  阳光穿過马路上山,我穿过阳光上楼  白云照在脸上,明媚火辣辣地  可以看清广场的白,是空。喧嚣不见  烟花已经还给星星,热闹  和鞭炮也还给平静。农历正月初十  我知道。当车流驶过田野,火车经过  村庄,我该走了
期刊
韩东:你们应该是在“青春新视界”首次亮相。请向读者介绍一下你们的生活、学业或工作情况。你是谁?  胡晓江:我是学建筑出身的职业插画师和业余漫画家,基本没上过班,也不太喜欢出门,主要原因是外出前的焦虑,实际在外的感觉还不错,因为信息量巨大。但也因此把外出视为负担,于是出门更少。  刘按:我是一个38岁的人类,男,在出版业干了14年,主要研究怎么样把一本好书卖得更好,在这项研究中可能水平能排进全国前五
期刊
“冰城”的春天,南风吹得起劲,街道上、楼宇间尘土飞扬,被大风吼醒的人们睡眼惺忪地走出家门,有的竖起衣领,有的戴上防风镜。走着走着,发现阳光变暖了,发现衣服有点厚重,发现路边向阳处的迎春花开了。  “有更早迎接春天的花朵,只是城里人看不到呢。”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坐在13楼的办公室里,正对写字楼的高尔夫球场已显出鹅黄和嫩绿,高高的防护网有时不起作用,去年夏天她沿着球场外的路边散步,一个球飞出来,撞
期刊
炸粑粑的骄傲  炸粑粑是这地方特有的吃食,一共四种:壳壳粑、豆粑、姜粑、白糖搅。  炸粑粑也是个人,她的摊子摆在县城老商场的侧门口上,临街。从她的摊位下去,是一个缓坡,通商场底楼,也通隔壁裕景大酒店的停车场,还通老防疫站宿舍楼,她家就在这儿,一栋四楼,左手那间就是。  早些年,县城里炸粑粑出名的另有其人,一个是在菜场的老萧,另一个是在二街的“歪歪”(她生下来嘴就是朝左歪的,所以大家都这么喊她)。她
期刊
搬完最后一箱东西,他的红色长袖汗衫湿透了。弟弟递给他香烟的同时,也把烟散给搬家公司的工人。他穿过客厅、卧室,走到阳台上抽烟。弟弟和弟媳的声音在空荡房子里显得夸张。他拉开纱窗,望见红色、绿色、赭色各色楼房屋脊满满当当。那时候,周边还是农田和水塘。这是古城区向东拓展的第一个新村。他骑自行车来看房,马路还没有修到新村口,他推车走了一两百米田埂路。看着想着,心头起伏不定,不由得掏出一根烟续上。  楼下,搬
期刊
一、归来者的诗与第三代诗歌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南京诗歌创作异常丰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而且南京地域文化的滋养,推动了第三代诗歌的变革,使这一时期南京的诗歌创作成为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诗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恢复发展期和创新期。1976年至1984年为恢复发展期,化铁、赵瑞蕻、高加索、丁芒、文丙、沙白、杨苡、叶庆瑞等一批诗人复出。经过对“文革”的短暂控诉后,他们逐渐摆脱了
期刊
风,把红叶  掷到眼面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鲜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沙白《红叶》一  有一天,我们垂垂老矣,许多往事像风像云那样飘散不见。然而呢,那个画面,我相信依然会长留心间,那个画面,它真实存在,它就在那里,在记忆的幽微深处。时间的大船乘风破浪,那个画面变得模糊而含蓄,但它依然发出温暖的光,穿透岁月的苍茫迷雾。  我们育红班的班主任,是一位走在20世纪90年代乡村时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