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夏力薪时,我是多少有些惶恐的,惶恐在一是怕写不好她,于她于观众都不好说;二是夏力薪的性格特征中明显地具有许多兼容性,她既很感性又不乏许多理性的色彩,简单地将她归纳于某一个方面我又觉与我的感受有悖;三是又担心把夏力薪写得太完美,以至于让喜爱夏力薪的观众、读者朋友们觉得太遥远。但惶恐归惶恐,文章总还是要写的,索性就由着我的感受写吧。充其量这也只是一面之辞,一家之言。想到此,我便释然了许多,也就犯不着太过思虑了。
——作者题记
造访夏力薪的新居
在北京采访期间,我在央视彦小追导演处谈及他正在执导的新片时谈到了夏力薪,并看到了她的一张玉照。照片中的夏力薪朴实而自然,清纯而生动,称不上美仑美奂,却也是楚楚可人,我决定采访她。当然采访她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她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众多熟悉和喜爱的银屏形象。经过彦导的介绍,我与夏力薪取得了联系。小夏很热情地邀我去她的新居——一处座落于北京“风水宝地”的花园小区。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的一位军界的朋友开车送我到了小夏的家。
进了家门,当我直面夏力薪时,她虽未化妆,却显得比照片上还要漂亮,我不由得脱口而出。小夏听后嘻嘻地笑着:“那是应该的,真人总该比照片上生动嘛!”屋里顿时充满了小夏朗朗的银铃般的笑声。
小夏领着我参观了各个房间,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因为房内的整个装修都是她一手设计和操办的,当然也听取了一些朋友的建议。家居的装修可以说是继她许多影视佳作之外的又一部“杰作”。整个房间的装修算不上奢华,但却不失个性和特色。装饰风格简洁而明快,很有情调,宽敞的大客厅内摆放了许多盆绿色植物,使人觉得舒适而惬意。小夏最得意的就是洗手间的装饰了,古色古香且情趣盎然。
参观完小夏的杰作后,小夏沏了两杯茶,我们便在聊天中开始了漫谈式的采访。
无心插柳铸就戏剧人生
夏力薪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人说大连是个出美女的地方,那里气候温润、四季如春、景色秀美、地灵人杰,此话也许有几分道理吧。
在谈到大海时夏力薪说:“我也曾对别人说我是大海的女儿,渔民的女儿,嘿嘿,其实我父母也不是渔民。我总听人说大海有多美,可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我说这也许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心中”吧,小夏点点头:“对,可能是我在海边生活的太久了。”
夏力薪说她走上表演这条路纯粹是一种偶然,直至现在从她内心来说是不大想做演员的,做演员很累,大家都知道演员其实是个很被动的职业,她想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
“我的父母及家人都没有从事艺术工作的,爸爸是军工,妈妈是一名幼师。要说爱好艺术,我们家当推我姐姐,姐姐喜欢表演艺术,我从小也许无意中受了姐姐的影响,小时候曾陪姐姐一起去考辽艺,主考老师看见我后便问我‘这个小姑娘为什么不考?’,我说是来陪姐姐考试的,结果辽艺很想要我去,可又觉年龄太小,就鼓励我上大连艺校。后来在十三、四岁时就考进了大连艺术学校学习话剧表演。当时大连艺校也都是中戏的老师在授课,所以在这里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从艺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市话剧团做了一名话剧演员。198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3年毕业后到了中央实验话剧院,至此便铸定了我的戏剧人生。
在实验话剧院曾排演过法国名剧《阳台》以及《浮士德》等剧,去年在人艺的《原野》中饰演金子”。在话剧中,夏力薪说她最喜欢《浮士德》和《三个女人》。
近几年,除演话剧外,她已主演了10多部在国内颇有影响的影视剧。
从《铁甲英豪》说开去
“从排完《原野》后,我就不再想排话剧了,原因是现在有些做话剧的人很急功近利,还口口声声美其名曰追求艺术,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虚伪,而做电视剧的人不虚伪,干活挣钱,养家糊口。”
记:能谈谈你现在正在拍的这部戏吗?
夏:现在正在拍的这部戏是由北京电视台及紫禁城影业公司合拍的20集电视连续剧——《铁甲英豪》,讲的是研究坦克的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爱情。编剧导演是《炮打双灯》的编导,我在该戏中演一个科研试验人员与一位留苏的工程师结婚,改革开放后离异,要从五、六十年代演到九十年代,从十七、八岁演到五、六十岁,年龄跨度较大,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演五、六十岁的人不是说脸上要有多少褶子,关键是那个状态必须得有。
记:对你演过的影视剧作品怎么看,有满意的吗?
夏:对演过的电影没有太满意的,这么多戏就是滕文骥《北京深秋的故事》有意思,我比较满意。听说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曾给滕导打电话说:她被《北京深秋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其中的演员很不错,尤其是夏力薪的表演。其实我与刘远等拍的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人往高处走》就我个人来说挺好玩,这两部戏多少有些深度,说的都是人话,比较自然,不象有些戏往大公司一坐,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你还不得不说。
有一次我在飞机上碰见孙淳,与其谈到中国没有成熟女人的戏,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戏,角色总显得较为肤浅,缺少深度和感染力,孙淳颇有同感,我几乎没有演过年龄很小的戏,一开始演就是大女孩的戏了。虽然演了不少角色,但真正满意的并不多。
记:你对目前国内影视剧的发展现状满意吗?
夏:也谈不上满意不满意。当然中国有不少很有才华的编导,也拍出了一些不错的影视剧,但大多数还是些平庸之作。我想这主要与中国的整体制作水平有关,与编导的水准、素养有关。也不完全是投资上的问题,有些剧投资也不少,但未必能拍出高质量的东西,而国外有些二、三流的电视剧也不是一线红星主演,却拍得相当棒,演员的表演很精彩,把哪一集单独拿出来与国内一部电影相比较,我看毫不逊色,而且比有些电影还要考究。
国内低成本制作成功的例子也有,我曾经看过一个片子叫《小武》,据说只花了二、三十万元,拍得相当好,我认为是中国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这部片子让人看到导演的眼睛是亮的,不象有些影视作品一看就知道导演的眼睛是雾的。”
南怀瑾的书 王菲的歌
在我的感觉中,夏力薪是多少有些佛缘的人,从她的改名便可见一斑。夏力薪的“薪”字原为“心”,她说曾有一朋友对佛教和《易经》颇有研究,动员她将“心”改为“薪”,并说了许多令她心悦诚服的理由,她便改彼夏力心为此夏力薪了。这改名之前后有哪些变数小夏没有说,我也就不好再追问,总之她说是有变化的。
小夏说她在上学的时候,有次几个同学出去玩,有个算命的曾说她将来会有一技之长,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当时她听后心里蛮不是滋味,我问为什么?小夏说:这话对一个女孩子不就意味着命苦吗,要自食其力,自己辛苦赚钱,不能依靠别人,现在果不其然。
夏力薪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爱凑热闹的女孩,曾经也有过迷茫的一段日子,那时候参加各种聚会、疯玩,但现在一般没事她是不大愿意到处跑的。喜欢独自在家里享受这份宁静与惬意。平时不拍戏时,最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静静地捧一册南怀瑾的书看,刚开始看觉得有些费解,有些意思弄不大明白,时间一长,看得多了,慢慢地就似有所感,若有所悟,渐渐地悟出了许多道理。她说,佛家的话是很受用的,是不可不听的。
夏力薪说她喜欢王菲的歌,我们整个下午的长谈中,一张王菲的新CD,始终陪伴着我们。王菲的歌中带有一丝淡淡的艾怨和一种异样的情愫,也许正应和了现代人的某种失落与感伤。夏力薪说她的业余生活就是听音乐、看书、锻炼。
父母面前的乖女儿
小夏在回忆儿时的快乐时,脸上荡起了天真、幸福的笑容。她说小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宽裕,姐妹又多,那个时代各家大致都差不多。70年代那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盼望着妈妈外出学习或参观,能给她带回件漂亮的新衣服,时至今日,那种快乐的记忆是难以抹去的。父母那一代人那时候早上早早地就去上班,晚上很晚才回来,还要操持一家老小,也真是很不容易。
小夏是个孝顺的女儿,她说过一段时间准备把父母接来北京住,我问:“是否因为你小,父母最为疼你”,她说“也不是,在家里虽然我最小,但我早早地就独立生活了,我上艺校,上中戏,这些年就一直独立生活,其实父母对我也挺放心的,接父母来住主要是父母也都退休了,在哪住都行。再则过去来我的房子也太小,现在有了大房子,父母住我这里也挺方便。”
后记
与夏力薪的访谈,好象是在一种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散漫而舒缓。如山间的小溪,缓缓流淌。展现在我面前的夏力薪也正如这山间清泉,清纯而透亮。
的确,夏力薪不是那种具有惊人美艳的女演员,她是一种清淡而非浓烈的美,就如同一杯香茗,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夏力薪的脸上总洋溢着灿烂的微笑,美丽而动人,这微笑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别人。我以为她最动人之处就是那双水汪汪、骨碌碌转的大眼睛,我想你如果遭遇过这样的双眸,大概是不会轻易忘却的。过去用得很滥的一句话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那双充满灵秀的双眸中,仿佛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她的心灵深处,是那样的澄澈和静穆;平和中透着机敏,活泼中不失持重;她在低眉沉思的时候,令我不禁想起那个“沉鱼落雁”的词来。夏力薪——一个美丽而聪慧的姑娘。
夏力薪主要作品:
电影:《省城里的风流韵事》
《这辈子不欠你》
《都市萨克斯风》
电视剧:
《爱谁是谁》
《北京深秋的故事》
《签约季节》
《城市稻草人》
《人往高处走》
《珍珠翡翠白玉汤》
《绝路》
《红墙》
《深圳情缘》
《情爱画廊》
《大富人家》
《铁甲英豪》(正在拍摄中)
《大师出山》(正在拍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