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五大审美教育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既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出发,对语文教学中的美作了五个方面的剖析,对语文教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对此,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恰当地处理课文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审美体验呢?
  1.趣味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语文学科的趣味会让学生深深地喜欢语文,爱上语文,乐学语文。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这就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2.构思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精巧的构思。构思犹如盖房子的蓝图,是文章的关键,构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项链》构思巧妙,不妨引用中国作协主席王蒙的一句话总评——“亏他想得出来”。读者大多不相信此故事的真实性,但似乎又有点相信。就在这矛盾心理之间,“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个情节,可说是“點睛”的妙笔。
  3.思想美
  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邓稼先的无私奉献,还是老王的善良;无论是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还是老头子的勇敢倔强,老当益壮……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文章思想美。
  4.语言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美感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联的感受。例如,《春》的语言有清新秀丽之美;《我的老师》的语言有自然质朴之美……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句,仔细揣摩品味,理解文本句式的作用及其变化,以及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特点,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这样,学生在体会祖国语言文字表现力和生命力的同时,思想情操也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使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5.意境美
  意境是由生活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熔铸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诗文都充满诗情画意,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比如,教材中一篇篇优美的古典诗文都有深遂的意境、精美的语言、铿锵的音节、和谐的声韵,都具有很强的美感,都很适合诵读。这样教学,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朗读,会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情境,从而进入作品创设的意境,引发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
  总之,是让自己的感情随着课文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引领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进而使作品的意境美得以再现。这样一来,审美目的就不显山不露水地达到了。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参考文献
  [1]郭伟东.浅议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5,(26):84.
  [2]王少军.浅议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8-209.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永新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民族由于地域,环境等因素,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在表达同一事物上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思想理解隔膜是必要的。本文通过中西方思维差异点为出发点,简述了在英汉互译中西思维的差异,并提出如何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互译 思维差异 转换技巧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哲学观、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摘要: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努力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担当起教育好下一代的重担,才能对得起孩子们期盼的目光,与广大农村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  关键词:培训;研究;实践;汲取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内容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书,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这一关键期,多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生 课外阅读 当前,现在的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还有不少家庭认
快下雨了。我匆匆赶路。  “你要吃橘子吗?”当这细小的声音传来的时候,我看到脚边站着一个很小很小的精灵。她耳朵尖尖的,穿着红点点衣服,头上还戴着一顶松松的小红帽,帽缨子一直拖到地上。她坐在一个大大的橘子上,脚上穿着绣着绒球的小鞋,两只脚就这样悬空荡啊荡的。  我看了那橘子一眼,摇摇头。就快要下雨了,我得赶快回家了。  小精灵急了,一屁股从大橘子上滑下来,努力把橘子推到我面前。“尝尝吧,很好吃的!这
期刊
上公开课,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是教学工作的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老师应该都上过公开课。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很少有老师喜欢公开课,甚至不少老师反感公开课。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公开课不再让老师们喜爱?  曾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帮手!  公开课,作为学校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起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等许多类型。  曾经的公开课,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曾经的公开课,能提
在现如今的教育中,教师最该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因为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主动性更是激起和培育兴趣的主要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任务活动为载体,以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转变课堂管控方式,营造令人愉快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氛围;以激励为主,转变评价方式等是提升学生在
【摘 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是群众非常关注,也是极易引发农村干部腐败,激化干群矛盾的问题。如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确保农村“三资”安全,笔者认为,要切实抓好村务公开,强化村务公开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三资”监督管理;财务公开;“三资”公开  1.做到全公开,使农村“三资”处于事事监督之下  村务公开是防止村干部腐败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将农村集体资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必需,也是时代赋予每个语文教师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作为教师需要思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需要思考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本文对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思考,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走向人文;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我们都应当具有这样的思考,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人文精神的形成与语文教学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也完全需要
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实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以来,涉农高校农村科技服务工作日益得到重视,但与其相关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分析我国涉农高校农村科技服务评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