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 深入分析 扎实工作 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百余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学校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铁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产业经济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系统科学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和工商管理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
  北京交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十余万建设人才。近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较强的办学实力使学校的声誉日益提高,毕业生分布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军队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就业关系到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学校始终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栋梁之才。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以机制健全为保障,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和谐发展的工作体系
  
  1、“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
  学校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学校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在年度工作要点中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作为重点工作督促落实。
  2、校、院“两级”责任到位
  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各学院成立了由院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学生就业工作负总责。校就业指导中心定期向院长、书记通报各学院的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沟通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3、“三支”队伍服务到位
  发挥班主任、导师的职业规划辅导作用,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骨干的能动作用,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在课堂内外唱响就业工作主旋律,以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4、“四项”制度保障到位
  通过建立考核、奖励、走访、反馈制度,实现政策保障。学校将就业情况作为学院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都要到各院、系进行就业工作专项走访调研,共同研讨学院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报校长办公会,在得到学校对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支持的同时,为学校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依据。
  5、“五部门”联动落实到位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体现。在长期的就业工作实践中,学校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期就业工作需要的特色制度——“五部门”联席会,即就业部门与招生、教学培养、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等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形成一套就业与教育、教学、管理、保障等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二、以有效指导为核心,建立学业与职业生涯设计立体化综合就业指导体系
  
  1、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建设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已经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教师课堂授课和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第一课堂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同时,就业网还设立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弥补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师资相对不足,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不同需求。
  2、选好主题,开展系列就业指导讲座
  为健全学校就业工作队伍,整合社会资源,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力量的不足,学校通过聘请就业指导导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就业指导中心在组织举办大型就业讲座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小型的就业研讨活动。
  3、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提供学生个性化指导
  就业指导中心每天下午有固定老师接待学生咨询,解答同学们在学业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此外,就业指导中心还联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积极开展毕业生心理辅导工作,主动干预,及时疏导,帮助调适,增强就业竞争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针对目前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的特点,学校指导学生就业社团围绕主题开展活动,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各社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就业活动,传播就业知识,来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就业。
  
  三、以优质服务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服务体系
  
  1、扶弱助困,帮助弱势群体就业
  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就业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困难学生就业的重视,学校通过健全体制、摸查登记、全面辅导、专项训练、专项资助和特殊推荐等六项措施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就业。
  2、以信息化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实施贴心服务工程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网络技术为毕业生拓展就业途径。此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开设了手机短讯服务平台,毕业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知有关招聘的信息;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信息室,开通了远程网上面试、网络招聘,为毕业生节约资源,降低求职成本。
  3、以学生为本,提供人性化的细致服务
  校就业指导中心每年会向毕业生印送《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和《就业指导手册》,汇集了上级和学校的就业政策、就业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就业程序和就业技巧的指导等。另外,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学习与就业协会每月编印《就业指导报》,让广大毕业生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就业资讯,并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
  
  四、以教育引导为重点,努力实现毕业生合理、充分、优质就业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旋律
  在工作中,学校加强“三个引导”,即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毕业生工作、升学、创业理性选择,促进毕业生合理、充分、优质就业。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专业前景讲座、就业形势报告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与个人优势,到祖国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学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单位、艰苦行业和地区去,并为这部分毕业生提供奖励,除了在精神及物质上奖励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以外,还对研究生入学、在校奖学金等方面制订了相关优惠政策。三年来,学校共有89名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村支书、村长助理工作,17名毕业生参加了支教计划。
  3、重视毕业生教育,鼓励毕业生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都会在毕业的季节里组织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毕业生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毕业生座谈会、毕业典礼、“我最敬爱的老师评选”、“铭记学校情深”、“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得同学们爱国荣校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为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不断拓展就业市场,多渠道建立就业基地
  
  1、组织走访,加大市场开发调研与毕业生推荐力度
  学校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科优势,在继续与铁路单位深入联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就业基地,多种途径宣传学校学科优势、专业特点和毕业生信息,源源不断地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
  2、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建立核心企业数据库
  为了不断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需求信息,组织高质量的毕业生双选会,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向5000余家新老用人单位寄发毕业生推荐材料,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处、校企合作处及校友会等职能部门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为毕业生搜集需求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分级管理与维护,建立核心企业数据库,为毕业生查询用人单位的多方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分阶段联合举办不同规模的供需见面会
  学校每年举办120家以上的大型供需见面会三场,举办专场招聘会300多场,为毕业生争取了更加广泛的需求信息。今年,学校尝试举办了铁路、通信信号、IT等行业特色的招聘活动,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另外,每年年初,学校邀请部分重点单位召开校企座谈暨新春联谊活动,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征求他们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六、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2007年,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研究室,统筹日常就业指导、就业研究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相关工作。每年开展就业调研分析,并将近五年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呈报学校领导,为学校招生、培养、学生管理与学科建设等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七、保持行业特色,引导合理就业,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在提高就业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同时,学校以实现毕业生与职业的和谐与匹配作为更高的追求目标。为此,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就业实习,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行业、职业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毕业生就业流向在行业与地域上分布合理。
  面对2009届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办《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将做好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今年重点工作,统筹安排,明确目标责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多次听取就业进展情况的汇报。校党委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天就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在第九届党委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扩大会议上将就业工作列为2009年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各学院院长、书记对全院的就业工作负总责,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院的重要工作内容,保证“人、财、物”充实到位,调拨专人专职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
  2.深入分析就业形势。寒假期间,学校主管领导多次组织就业指导中心的同志们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判就业形势。开学前夕,就业指导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学校2009年学生工作研讨会,并参加了学院副书记组、毕业班辅导员组和研究生辅导员组的讨论,各组就当前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择业心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开学第一周,就业指导中心深入各学院走访,分专业、分层次召开了12场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对于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就业意向以及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学校召集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人开展研讨,共同研究毕业生就业形势,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人员迅速开展毕业生逐一摸底谈话工作,切实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并确保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了解到位;对于就业困难学生,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落实到人,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岗位推荐。
  3.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行业和基层就业。加大基层就业途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及形式,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和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抓住铁路大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铁路高层报告会、校友座谈、基层就业论坛、铁路企业招聘专场等活动,宣传铁路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着眼长远、开阔视野,到铁路就业,到基层就业。
  4.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争取岗位,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春节前夕召开校企座谈暨联谊活动;春节及寒假期间,学校领导带队分赴各铁路局单位、高速铁路公司、客运专线等20多家用人单位,了解建设发展需求,积极推荐毕业生到重点行业、重点工程的基层岗位建功立业。
  根据毕业生普查摸底情况,就业指导中心有针对性地联系走访重点单位,特别加强与铁路等对口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需求,推荐合适的毕业生就业,并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截至目前,学校已举办大中型综合类及行业类招聘活动6场,专场招聘会近200场。
  5.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于今年1月中旬分别召开了2009届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的动员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出席了大会,并为同学们分析了就业形势;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咨询室,全天接待学生来询,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千方百计搜集有效需求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增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各学院设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帮助毕业生就业;将强化专业基础,指导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作为专业教师岗位职责的一部分,辅导帮助毕业生完成求职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类课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为必修课;举办高层次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开放日活动。特别加强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研究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各学院强化导师的就业指导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导师负责就业的可行政策和具体办法。
  6.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关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教学部门及学院要严格教学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的培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提升毕业生专业实操能力的专项教学或补充培训;学校研究工程硕士及“第二学位”教育招考等政策措施,努力满足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调研了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人才需求状况,研究协调聘用优秀毕业生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办法事宜;深入发掘校内外资源,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7.进一步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扶助。学校建立困难学生就业扶助专项资金,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能力欠缺的毕业生实施专项资助和培训;对于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和残障等特殊毕业生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关注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毕业生心理辅导,为其顺利就业提供积极帮助。
  8.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课堂教学和创业实践项目,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编制《大学生创业指南》,为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指导;就业指导中心与校资产经营公司联手推动大学生创业园(筹)的建设工作,设立创业基金,帮助学生创办企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整体规划。
  9.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与招生形成联动。学校着眼长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特色专业及优势学科的科学发展,在2009年招生计划编制中,对于优势学科专业的招生比例予以适当调整,为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薪酬的定义;提出了民办高校建立薪酬激励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薪酬构成的内容以及薪酬的形成机制以及薪酬与考核的关系。  【关键词】薪酬;民办高校;激励制度;绩效考核    一、薪酬概述    薪酬,是指员工向其工作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劳动从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补偿,是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对钦州学院环境与经济学系地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钦州学院环境与经济学系地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科学专业;就业意向;钦州学院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劳动就业问题中的新矛盾。它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进
期刊
【摘要】从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学生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党组织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明确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困境;就业指导    前言  高校
期刊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有着其特殊性,由于我国体制转轨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此期间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制度建设、立法工作和政治操作层面提出一些对策,为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农民工;政治权利;政治参与权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
期刊
【摘要】关于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的讨论在全国高校已经进行了多年,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对于此问题都已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除了对学生需求的分析之外,还对影响课程设置的另一因素—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两份问卷的分析,根据所得结论从学习者和用人单位两方面进行需求调查,探讨需求、学习动机与课程设置的关系,从而对我校英语强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需求理论;需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英语语体学研究的实际,畅谈作者对裴文著《现代英语语体学》读后的所思所想。在力图客观地评价该书的优点的同时,本文着重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上来阐述该书对于今后语体学研究的启迪。  【关键词】英国语言;语言变体;英语语体学    导言  在众多学科中,语言学既是工具学科的基础,又是沟通科学的枢纽。但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同时
期刊
【摘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存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正确引导;就业观    “就业乃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就业又是我国就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办学模式、市场体制,社会用人环境以及就业体制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就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对贫困生的认知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比较高职院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贫困生在学校面临的压力”、“经济贫困给贫困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贫困生救助”、“技能诉求”等方面的认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贫困生对待经济贫困的态度不是十分乐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认知存在差异、贫困生对精神帮助、能力提升上的需求高于经济上的需求。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认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突出,给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入手,借鉴国外相关指导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建立“生涯辅导”理念为前提,由安置型就业向可持续型就业转变,建构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实现由过去的问题式指导向发展性指导的转变。  【关键词】教育改革;就业指导教育;观念转变;模式创新    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问题更加突显,国家推出了系列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开辟基层就业空间。本文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并对如何进一步有效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基层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牵动着学生、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神经。尤其是2008年9月出现金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