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可用这几种方法尝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关键一步棋;合作交流分享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自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自学则是人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知识可以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展来看,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呈阶梯状上升。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不具备自学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小学中段,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是教师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机;小学高段,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具备了自学能力培养的可能,是培养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段。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程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应该立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的。虽然不同学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重心与策略有所不同,但是从课本内容的学习出发培养自学能力还是要取得一些共识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或是成系统的知识链条的学习是由对基础的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的识记,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后再到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如果遵循了这个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采取相应自学能力的培养措施,数学自学能力的逐步形成就有了可能。
二、教师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关键一步棋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三角形的特性”,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的知识。
三、合作交流分享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
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长性和韧性的局限。数学自学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数学问题面前一味地强调学生苦苦思索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是前提,只有学生真正进入问题情境了,才有可能达到“困于心,衡于虑”的境地。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自然是好事,如果独立思考没能解决问题的话,就需要合作交流的这柄利剑。有了合作交流,学生往往就能达成对数学问题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可以通过课外合作交流完成。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出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課堂教学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往往在形式上会显得相对固定且目的明确。课外交流合作作为课堂交流合作的延伸和补充就显得相对自由了。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的合作交流,教师都必须考虑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传、帮、带”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因性格或基础薄弱等因素没能真正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并最终造成学困生的尴尬。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自学情境
为了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我采用多渠道创设学生的自学情境。首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自学成才的故事,使学生受到名人自学的熏陶。接着,我引导学生每日牢记一句名人名言,并适时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自学名人名言。或者课前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新搜集到的名人名言,或者鼓励学生把自学到的名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此外,还注意培养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近年来我教的班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长大想当优秀的医生,钻研医学技术,专治疑难病症,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想当人民海军,保卫祖国海疆;有的想当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有的想当科学家……小学生有了理想就有自学的动力,增强了他们自学的兴趣,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语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洋思教学”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其借鉴之处。现代社会要求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的培养,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从能形成较高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世海.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03(12).
[2]杨勇.小学数学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自学则是人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知识可以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展来看,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呈阶梯状上升。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不具备自学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小学中段,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是教师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机;小学高段,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具备了自学能力培养的可能,是培养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段。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程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应该立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的。虽然不同学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重心与策略有所不同,但是从课本内容的学习出发培养自学能力还是要取得一些共识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或是成系统的知识链条的学习是由对基础的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的识记,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后再到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如果遵循了这个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采取相应自学能力的培养措施,数学自学能力的逐步形成就有了可能。
二、教师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关键一步棋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三角形的特性”,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的知识。
三、合作交流分享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
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长性和韧性的局限。数学自学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数学问题面前一味地强调学生苦苦思索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是前提,只有学生真正进入问题情境了,才有可能达到“困于心,衡于虑”的境地。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自然是好事,如果独立思考没能解决问题的话,就需要合作交流的这柄利剑。有了合作交流,学生往往就能达成对数学问题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可以通过课外合作交流完成。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出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課堂教学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往往在形式上会显得相对固定且目的明确。课外交流合作作为课堂交流合作的延伸和补充就显得相对自由了。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的合作交流,教师都必须考虑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传、帮、带”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因性格或基础薄弱等因素没能真正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并最终造成学困生的尴尬。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自学情境
为了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我采用多渠道创设学生的自学情境。首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自学成才的故事,使学生受到名人自学的熏陶。接着,我引导学生每日牢记一句名人名言,并适时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自学名人名言。或者课前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新搜集到的名人名言,或者鼓励学生把自学到的名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此外,还注意培养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近年来我教的班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长大想当优秀的医生,钻研医学技术,专治疑难病症,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想当人民海军,保卫祖国海疆;有的想当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有的想当科学家……小学生有了理想就有自学的动力,增强了他们自学的兴趣,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语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洋思教学”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其借鉴之处。现代社会要求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的培养,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从能形成较高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世海.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03(12).
[2]杨勇.小学数学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