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刘基文武兼备,旷世奇才,被后世誉为“帝师”、“王佐”。品读他的诗歌,能感受强烈忧国济民之心,感人至深。本文截取刘基古乐府有代表性诗歌,对其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进行剖析。
关键词: 刘基;乐府诗歌;沉郁顿挫;风格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300-01
刘基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1]。刘基躬逢元明鼎革之际,社会板荡,干戈扰攘,盗贼纷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方今寇盗窃发,武夫环堵如林”[2]刘基蒿目时艰,诗歌创作体现其积极入世、忧时言志的特征。这种现实主义特点具体具体表现为沉郁顿挫的风格,以下略作剖析。
一、语言质朴自然 白描直陈其事
双燕营巢时,双飞复双语。轻盈柳陌风,振迅芹塘雨。
巢成近绣帏,双宿更双飞。为蒙主人爱,不信有暌违。
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蕊。拾虫还哺雏,出入无停嘴。
五月教雏飞,绕巢舞乌衣。侧避蛛丝过,斜萦柳线归。
六月雏翼老,分飞各相保。脉脉傍珠帘,依依集兰橑。
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昆明延劫火,甲第化歊烟。
带睡惊飞出,风沙两相失。死生不得知,嬿婉从兹毕。
回看旧主人,粉黛成灰尘。天高云渺渺,海阔波鳞鳞。
荏苒朝还暮,茕茕向何处。毛凋半夜霜,泪滴三春露。
露寒霜又浓,憔悴不成容。同心谅难隔,魂魄终相从。[3]
刘基的古乐府情感真挚,关心民瘼,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非常同情。这首《双燕离》很好揭示这个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语言质朴自然,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直陈其事,通俗易懂。沉郁頓挫的风格与作者伤国忧民的情怀十分熨帖和谐。
江南的春天,煦风和畅,一对燕子比翼双飞,呢喃细语。轻盈的翅膀掠过田野,池塘岸边,柳树新芽,微风徐徐,柳腰曼舞,生机勃勃。燕子衔泥,迅捷地穿梭在斜风细雨里。燕巢垒成,临近罗帏绣帐,承蒙主人厚爱,双宿双飞,卿卿我我,根本不相信有朝一日会分离。
四月,春风吹拂大地,石榴花吐露嫣红花蕊。一对恩爱勤劳的燕子,新巢筑好,产卵孵化,风里来,雨里去,捕获虫子以哺育雏燕。眼见一窝雏燕羽翼渐渐丰满,它们离开巢穴,舞动黑天鹅绒一般的翅膀,翩翩起舞,上下飞翔。躲避危险的蜘蛛网,绕过斜风中飘荡的柳丝。六月雏燕羽翼已经成熟,它们离开自己家园,各奔东西,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
斜阳余晖脉脉穿过珠帘,疏影婆娑,一天辛苦劳作后,大家聚集在屋檐下,叙说依依不舍之情。天有不测风云,世事变化难料,山陵变为山谷也只是很短暂的时间,瞬息万变。昆明劫火蔓延,豪宅甲第瞬间化为屡屡硝烟。燕子睡意朦胧中,惊慌飞出逃命,家园化为灰烬,从此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是否死里逃生,以前美好的生活,从此戛然而止。悄悄回看旧时主人的楼台亭阁,白墙黛瓦化作一片灰尘。天空深邃,云雾茫茫,海面辽阔,波光粼粼。时光荏苒,日出日落,茕茕孑立,照影自怜,何处是归途?羽毛凋零,半夜寒霜飘落,瑟瑟颤抖中,潸然泪下。寒冷的露珠打在身上,浓霜模糊了我的双眼,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作者这里以不变的客观自然环境与瞬息万变的自身环境相比照,给人特别震撼的力量。最后留下美好的期待:同心协力,估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活着不能形影不离,死后我们一定魂魄相伴!
刘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抒写了诗人悲愤沉郁的忧时痛国感情。当时社会板荡,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刘基亲身经历,感同身受,目睹百姓罹患,以纪实手法描绘社会现实,使人读起来潸然泪下,深深感受到诗人关心人民的真挚感情。诗歌语言含蓄自然、质朴无华,这种语言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内容融为一体,更加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思想感情。刘基古乐府诗歌有许多对当时社会生活真实写照。《买马词》《畦桑词》《雨雪曲》《神祠曲》《思悲翁》等,从不同侧面展示元末社会真实面貌。程梦阳曰:“《感时》诸诗可谓诗史,追配老杜,迈元白矣。”[4]
二、含蓄委婉 温柔敦厚
刘基乐府诗歌体现儒家“温柔敦厚”特点,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含蓄委婉,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叙事的字里行间。诗人满腔郁愤的感情蓄而不发,表达诗人愤世悯农的感情。
北风吹尘沙,雨雪日夜深。三足之乌毛氄飞不远,白昼惨淡成幽阴。青天冥冥不可睹,水有周象陆有虎。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回看故里尽荆棒,野乌争食声怒填。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鸣呼!彼苍何日回春阳,北风雨雪断人肠。[5]
诗歌反映社会大环境如冥冥青天深不可测,水中罔象作怪,兴风作浪,陆地猛虎横行,磨牙吮血。老百姓为了躲避祸乱逃入深山野林,把蓬草编成茅屋,勉强遮风避雨,四周甚至连简陋的篱笆墙都没有。回望曾经生机勃勃的家园,荒草丛生,布满荆棘,满目疮痍。乌鸦在野外盘旋争食,何时才能艳阳高照,何时才能大地回春?北风呼啸,雨雪霏霏,让人肝肠寸断。诗歌揭露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民备受煎熬,充满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由于元代沿袭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其惨重,农民生活异常困苦、悲惨,所以乐府民歌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和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病妇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他们都从实质上揭露了剥削阶级凶恶残忍的本来面目,并使我们看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冷漠无情,怎样把人变得禽兽不如。
结语
刘基亲身经历元末干戈抢攘的世事,类似杜甫经历安史之乱。乱离之世,百姓颠沛流离,官吏豪右贪纵暴虐,作者忧社稷、济苍生的浓厚感情自然流露笔端,形成其乐府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清陆世仪曰:“乐府一途,自汉魏而后惟李杜两公为得其意。李能即古以见今,杜能即今以入古,在明则刘文成、李长沙,余子模拟剽窃不足复论。”[6]这是对刘基乐府诗歌最公允的褒扬。
参考文献
[1] 《赠谥太师文成诰》,《诚意伯文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2] 刘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赠弈棋相子先序》第223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6
[3] 刘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双燕离》第84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6
[4] 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引。
[5] 刘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雨雪曲》第101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6
[6] 陆世仪:《桴亭先生集》诗集卷六,清刻《陆桴亭先生遗书》本。
关键词: 刘基;乐府诗歌;沉郁顿挫;风格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300-01
刘基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1]。刘基躬逢元明鼎革之际,社会板荡,干戈扰攘,盗贼纷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方今寇盗窃发,武夫环堵如林”[2]刘基蒿目时艰,诗歌创作体现其积极入世、忧时言志的特征。这种现实主义特点具体具体表现为沉郁顿挫的风格,以下略作剖析。
一、语言质朴自然 白描直陈其事
双燕营巢时,双飞复双语。轻盈柳陌风,振迅芹塘雨。
巢成近绣帏,双宿更双飞。为蒙主人爱,不信有暌违。
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蕊。拾虫还哺雏,出入无停嘴。
五月教雏飞,绕巢舞乌衣。侧避蛛丝过,斜萦柳线归。
六月雏翼老,分飞各相保。脉脉傍珠帘,依依集兰橑。
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昆明延劫火,甲第化歊烟。
带睡惊飞出,风沙两相失。死生不得知,嬿婉从兹毕。
回看旧主人,粉黛成灰尘。天高云渺渺,海阔波鳞鳞。
荏苒朝还暮,茕茕向何处。毛凋半夜霜,泪滴三春露。
露寒霜又浓,憔悴不成容。同心谅难隔,魂魄终相从。[3]
刘基的古乐府情感真挚,关心民瘼,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非常同情。这首《双燕离》很好揭示这个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语言质朴自然,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直陈其事,通俗易懂。沉郁頓挫的风格与作者伤国忧民的情怀十分熨帖和谐。
江南的春天,煦风和畅,一对燕子比翼双飞,呢喃细语。轻盈的翅膀掠过田野,池塘岸边,柳树新芽,微风徐徐,柳腰曼舞,生机勃勃。燕子衔泥,迅捷地穿梭在斜风细雨里。燕巢垒成,临近罗帏绣帐,承蒙主人厚爱,双宿双飞,卿卿我我,根本不相信有朝一日会分离。
四月,春风吹拂大地,石榴花吐露嫣红花蕊。一对恩爱勤劳的燕子,新巢筑好,产卵孵化,风里来,雨里去,捕获虫子以哺育雏燕。眼见一窝雏燕羽翼渐渐丰满,它们离开巢穴,舞动黑天鹅绒一般的翅膀,翩翩起舞,上下飞翔。躲避危险的蜘蛛网,绕过斜风中飘荡的柳丝。六月雏燕羽翼已经成熟,它们离开自己家园,各奔东西,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
斜阳余晖脉脉穿过珠帘,疏影婆娑,一天辛苦劳作后,大家聚集在屋檐下,叙说依依不舍之情。天有不测风云,世事变化难料,山陵变为山谷也只是很短暂的时间,瞬息万变。昆明劫火蔓延,豪宅甲第瞬间化为屡屡硝烟。燕子睡意朦胧中,惊慌飞出逃命,家园化为灰烬,从此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是否死里逃生,以前美好的生活,从此戛然而止。悄悄回看旧时主人的楼台亭阁,白墙黛瓦化作一片灰尘。天空深邃,云雾茫茫,海面辽阔,波光粼粼。时光荏苒,日出日落,茕茕孑立,照影自怜,何处是归途?羽毛凋零,半夜寒霜飘落,瑟瑟颤抖中,潸然泪下。寒冷的露珠打在身上,浓霜模糊了我的双眼,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作者这里以不变的客观自然环境与瞬息万变的自身环境相比照,给人特别震撼的力量。最后留下美好的期待:同心协力,估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活着不能形影不离,死后我们一定魂魄相伴!
刘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抒写了诗人悲愤沉郁的忧时痛国感情。当时社会板荡,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刘基亲身经历,感同身受,目睹百姓罹患,以纪实手法描绘社会现实,使人读起来潸然泪下,深深感受到诗人关心人民的真挚感情。诗歌语言含蓄自然、质朴无华,这种语言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内容融为一体,更加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思想感情。刘基古乐府诗歌有许多对当时社会生活真实写照。《买马词》《畦桑词》《雨雪曲》《神祠曲》《思悲翁》等,从不同侧面展示元末社会真实面貌。程梦阳曰:“《感时》诸诗可谓诗史,追配老杜,迈元白矣。”[4]
二、含蓄委婉 温柔敦厚
刘基乐府诗歌体现儒家“温柔敦厚”特点,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含蓄委婉,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叙事的字里行间。诗人满腔郁愤的感情蓄而不发,表达诗人愤世悯农的感情。
北风吹尘沙,雨雪日夜深。三足之乌毛氄飞不远,白昼惨淡成幽阴。青天冥冥不可睹,水有周象陆有虎。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回看故里尽荆棒,野乌争食声怒填。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鸣呼!彼苍何日回春阳,北风雨雪断人肠。[5]
诗歌反映社会大环境如冥冥青天深不可测,水中罔象作怪,兴风作浪,陆地猛虎横行,磨牙吮血。老百姓为了躲避祸乱逃入深山野林,把蓬草编成茅屋,勉强遮风避雨,四周甚至连简陋的篱笆墙都没有。回望曾经生机勃勃的家园,荒草丛生,布满荆棘,满目疮痍。乌鸦在野外盘旋争食,何时才能艳阳高照,何时才能大地回春?北风呼啸,雨雪霏霏,让人肝肠寸断。诗歌揭露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民备受煎熬,充满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由于元代沿袭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其惨重,农民生活异常困苦、悲惨,所以乐府民歌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和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病妇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他们都从实质上揭露了剥削阶级凶恶残忍的本来面目,并使我们看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冷漠无情,怎样把人变得禽兽不如。
结语
刘基亲身经历元末干戈抢攘的世事,类似杜甫经历安史之乱。乱离之世,百姓颠沛流离,官吏豪右贪纵暴虐,作者忧社稷、济苍生的浓厚感情自然流露笔端,形成其乐府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清陆世仪曰:“乐府一途,自汉魏而后惟李杜两公为得其意。李能即古以见今,杜能即今以入古,在明则刘文成、李长沙,余子模拟剽窃不足复论。”[6]这是对刘基乐府诗歌最公允的褒扬。
参考文献
[1] 《赠谥太师文成诰》,《诚意伯文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2] 刘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赠弈棋相子先序》第223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6
[3] 刘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双燕离》第84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6
[4] 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引。
[5] 刘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雨雪曲》第101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6
[6] 陆世仪:《桴亭先生集》诗集卷六,清刻《陆桴亭先生遗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