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之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散思维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它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逆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题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组进行对比训练来实现。
  【关键词】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在思维活动中,体现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发散思维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反应迅速;变通性——思维方向灵活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提出超常的构想或新观点;独创性——对事物的处理或判断表现出独特的见解。
  一、设计开放性题目
  开放题的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分析、综合甚至猜想,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经过必要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题目:
  例1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依照方案⑴: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还可以设计几个方案?
  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各显神通,得出如下方案。方案⑵: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两边中的小边;方案⑶:若这个角是这两边的夹角;方案⑷:若这两边相等;方案⑸:若这个角是直角;方案⑹:若这个角是钝角;方案⑺:若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方案⑧:若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方案⑨::若这个角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它所对的边为其中一已知边;方案⑩:若这两边中有一边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另一边为已知角的对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注重一题多解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精选典型的例题、习题、练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总结比较出较好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复习初三“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选了第31页的例4作为一个巩固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复习题:
  例2已知两个数的和等于8,积等于9,求这两个数。
  首先让学生明确两个相等关系:⑴“和”等于8;⑵“积”等于9。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在哪个步骤用这两个关系。然后明确指出本题有多种解法,让学生探讨,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结果收集到以下四种解法:
  1、两个相等关系都用来列方程:设两数分别为x、y,则x y=8,xy=9,解方 程组。
  2、设时用关系⑴,列时用关系⑵:设一个数是x,则另一个数为8-x,得方程x(8-x)=9,解一元二次方程。
  3、设时用关系⑵,列时用关系⑴:设一个数是x,则另一个数为9/x,得方程x 9/x=8,解方式方程。
  4、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这两个数就是一元二次方程x2-8x 9=0的两根。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注重一题多变
  在教学中,如果把一些题的条件和结论适当改变得出新题目,由一题变多题,通过演变,可使学生时时处在一种愉快的探索知识的状态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
  例3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
  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①〔条件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甲的速度是48km/时,乙的速度是72km/时,它们背向而行,几小时相距800km?
  ②〔结论变式〕甲乙两站相距360km,慢、快两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驶24km,求慢车速度。
  ③〔背景变式〕甲乙两队合作360个零件,甲队每小时做72个,乙队每小时做48个,甲队先做25分钟后乙队加入合做,问:甲、乙两队合做几小时完成任务?
  进行一次适当的变式训练,学生就相当于做了一套“思维体操”,它不仅能巩固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设计题组进行对比训练
  精心设计外观相似而解法或结论又不尽相同的题组,可使学生在类比中巩固常规方法,在类比中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复习初三“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我设计了如下题组:
  例4
  1、设x1、x2是方程2x2﹣6x 3=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x1﹣x2)2的值。
  2、设x1、x2是方程x2﹣3x 2=0的两个根,求(x1﹣x2)2的值。
  3、設x1、x2是方程2x2﹢6x 3=0的两个根,求x12﹣x22的值。
  我发现,不少学生仍然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做第2题,而做第3题则陷入困境。这说明第一题产生了“负迁移”,也说明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把为什么要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去求代数式的值的初衷给忘记了。经过回顾、启发后,学生的脑子活了,知道了应该根据方程的根的情况去选用合适的方法,一些学生还用了不同的方法做第3题。
  发散性思维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逆向深入,采用探索、转化、变换、迁移、构造、组合、分解等手法,开启学生心扉,常常得出新颖的观念与解答,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竭力把自己的课堂变成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场所。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任何科目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
该文报道了日本落叶松引种到章古台21年的试验成果。现试验地平均树高为7.7,平均胸径11.1cm。日本落叶松林地土壤比樟子松林地土壤N、P、K总量高278.28kg·hm,物理性质得到明显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进。”科学发明与创造很多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人手。质疑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提问题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提问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促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多媒体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學习的主人,使学生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参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教学中,
翻开小学英语教材,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课文插图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新编三年级英语教材插图形象与实际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效果,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但是介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同一堂课,要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地已经逐步开始走向融合,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被许多国家当作官方语言,也影响到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在中国,下至刚踏进小学校园的小学生,上至即将毕业,离开校园面对社会的大学生,都在学习英语,并且将它作为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来运用。但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听力教学,需要做出正确的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數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写好一手规范字,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
该文根据平均有效应力归一化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土体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一组切线模量方程和切线泊桑比方程。编制了比奥(Boit)固结理论的有限元法程序,用简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