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的全景拍摄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lif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我和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Abaco Digital”的公司,致力于多媒体技术及因特网传播技术的研究。制作全景图片是我们的主要业务之一,多年来我们合成了大量珍贵的全景图片。
  出于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多年来,我一直在尝试用全景摄影去表现户外运动的惊险与刺激,也拍到了许多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图片。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高崖跳伞、激流皮划艇,甚至深山救援的全景照片我全都拍过。我热爱这份工作,更希望能把全景摄影推向新的高度,以此向读者证明这些努力和尝试都是值得的。
  选择拍摄点
  在传统摄影方式中,构图是决定一张画面观感的重要因素,好的构图甚至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拍摄360度全景照片时,由于拍摄点周围360°×180°的空间都被涵盖了,所以传统构图概念在全景摄影中被淡化了—观者可在电脑上放大并自由拖动画面欣赏拍摄点周围任意角度的画面。从这个层面讲,全景摄影的构图完全取决于观者而非摄影师。不管摄影师在哪里,对于观者来说,相机的位置才是读者观看全景图片时“身临其境”的位置。全景的趣味性也通过视点,即相机位置才能体现。
  要想拍摄一幅扣人心弦的全景照片,摄影师必须要找到一个特殊的视点。这个视点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能够让观者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最好还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摄影师的心中所想。我喜爱的攀岩活动,就是一个拍摄全景照片的绝佳场景。将拍摄点选在靠近攀岩者的位置,就能让观者感受到高度带来的刺激感与攀岩运动所需要的勇气与毅力。拍摄这样一幅攀岩全景是很不容易的—把相机稳固地架设在攀岩者附近就很困难;同时摄影师要在有限的机位上避免自己出现在最终画面中,这使得拍摄难上加难。
  特殊的器材
  要得到一幅全景图片,摄影师需要让相机围绕节点旋转,拍得空间中各个部分的照片,再通过数码合成软件“缝合”。传统的方式是将相机通过节点云台(全景云台)固定在三脚架上,然后旋转进行拍摄直至涵盖这个节点的周围空间。在制作需要印刷的全景图时,我们会采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以得到千兆像素的全景。但这些手段都不能保证你拍到“不可思议”的全景照片。当你身处250米高空,或者在直升机中,根本没有空间去展开三脚架,最好的方式只能是用更广视场角的镜头,通过较少的拍摄次数得到全景照片。鱼眼镜头毫无疑问是摄影者的首选,根据相机画幅的不同,你可以选用圆周鱼眼或全画幅鱼眼。上表格展示了我所用过的设备:
  在拍摄全景照片时需要采用特殊的全景云台以避免拼接照片时因为透视改变引起的视差。手持拍摄全景照片经常会引起视差问题,尤其是拍摄时有物体距离镜头很近时。全景云台只有在用三脚架拍摄时才能发挥作用,而如果像我这样拍摄特殊视点(如在悬崖/飞机上)的全景照片,就很难使用这些全景云台了。
  这些年来,我尝试了许多种解决方案,如手持拍摄,或把三脚架绑在身上拍摄。但综合考虑,最好还是采用独脚架,配合自己DIY的紧凑型全景云台(由长快装板与镜头箍构成)给相机提供一个节点偏置。这样手动旋转独脚架时,就能保证相机围绕节点转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人在安全的位置(比如停留在攀岩安全带上),就能够通过斜挑独脚架将相机放在一个有趣的视点上。但在这里我也要着重强调一下:当你没有周密的安全保护措施时,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危险的拍摄方式。人或器材一旦坠落,后果不堪设想。
  攀岩全景
  户外运动中,我尤其喜欢攀岩。在攀登的间隙,我会在岩石上拍摄攀岩者的全景照片。
  拍摄这样一种全景照片,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到达拍摄点。通常最好的拍摄点都不会出现在寻常的路线中。我和我的朋友可能需要经过数小时的攀登才能达到理想的拍摄点。如果在冬季,拍摄冰封雪山上的全景更难,因为需要攀登更长时间,并且由于天气原因,可用于攀岩的时间又比夏季更少。在冬季拍摄,还有一个严酷的问题就是,在极寒条件下电池续航能力会急剧下降,而严寒的天气也对摄影师的耐寒能力构成挑战。这对于器材和人都是严酷的考验。
  一旦到达拍摄地,具体的拍摄流程取决于拍摄环境以及攀岩者的位置。攀岩者要系紧安全带,配置好另一条安全带以便到达距离攀岩者更近的位置。拍摄途中需要不断调整姿势,让相机停留在合适的位置。
  在地面拍摄全景的手段同样适用于这里:相机设定在M挡;为了保证最终画面的动态范围,我会采用包围曝光的方式进行拍摄;手动对焦,将焦点锁定在超焦距位置以取得最大景深;快门触发方面,我用无线遥控的方式进行。难点是最后一步:补地。以我使用的尼康D800+10.5mm镜头为例,我只需要环绕节点拍摄4张就能得到制作全景照片所需要的素材,但这时“我”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画面中,需要换个位置再拍摄至少一张照片来让自己从最后的画面中“消失”。
  深山援救全景
  这些年来,我一直与一些从事深山救援的特殊机构有合作。这些机构中的救援专家主要为世界顶尖的攀岩者、滑雪者等提供救援服务。
  为了展示这些高难度的救援活动,我们制定了一些计划,主要是为了找到与众不同的“视点”。如前所述,一个与众不同的视点会让一张全景图更出彩。我采用的方法是坐在直升机座舱内,将一根两米长的独脚架横挑出去,把相机置于座舱外进行拍摄。座舱的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摄影师不能够自由活动;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深山中,直升机出于安全原因也不能悬停太长时间,拍摄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拍摄不容许犯任何错误。
  当所有人员“就位”之后,拍摄开始。具体拍摄方法和我之前提到的一样。拍摄期间,现场不允许摄影师有即兴创作的念头,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拍摄之前我会和这些专业救援人员沟通好并在地面作简短的模拟救援演练。由于飞机的噪音很大,我会用机载通话设备与驾驶员协调拍摄期间直升机的有关动作。
  后来,在进行直升机救援时我还尝试过难度更高的拍摄。这回我随着直升机放下的安全带下降,在悬垂的救援单架上拍了一张全景照片。为了拍这张照片,我们专程飞到拍摄地区寻找最佳拍摄点。   滑翔伞全景
  除了攀岩,我还喜欢驾驶电动滑翔伞。尽管处于高空的滑翔伞会提供给你拍全景的好视点,但驾驶滑翔伞需要专注,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哪怕是很细微的风向变化。不过出于对拍摄全景照片的喜爱,我始终想尝试一下这种高难度拍摄方法。
  2008年的某天,我联系了几个滑翔伞专家,一起讨论拍摄方案。拍摄这样的全景有两大难点:一是需要在起飞之作好拍摄准备,滑翔中一旦找到合适的拍摄视点,立刻能进行拍摄;另一个难点就是在高速移动的滑翔伞上拍摄,周围的景物相对于相机也在高速移动,因此只有到达足够高的视点,才能近似忽略由于周围景物移动对后期拼接带来的干扰。最终,我们确定在600米的高空拍摄。
  同时,为了增强画面的趣味性,3架滑翔伞同时上天,摄影师与滑翔伞专家之间的默契协作也是照片顺利完成的要素之一。为了让滑翔伞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尽可能小,我们选择在能够慢速滑翔的逆风条件下拍摄。
  被拍摄的滑翔伞的形状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有一张照片把整个滑翔伞都拍进来。当摄影师乘滑翔伞带着一根外伸2米的独脚架,如何能安全降落也是很重要的,因而他必须是个水平较高的滑翔伞玩家。此外,当乘滑翔伞在高空中拍摄时,进行补地拍摄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需在降落之后选择相同的光照条件补拍地面。另外,我建议如果想拍摄这个题材,一定要全方位考虑相关问题,不能仅局限在摄影本身。
  激流皮划艇全景
  皮划艇也是一种有趣的山地户外运动,在西班牙非常流行。我一直在考虑,哪里是拍摄皮划艇运动最好的视点。最初我想在皮划艇上拍摄,但是皮划艇一直在运动并且晃动剧烈,器材也有进水甚至掉落在水中的危险。因此这里虽然有一个好视点,但却不便进行全景拍摄;在河边拍摄也是一个选择,但对于全景图来讲,画面中将近一半的空间没有展现皮划艇运动,会失去很多趣味性;最后我选了一个看似不可能达到的视点:距离激流仅有1米高的河中央。
  要到达这个视点我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我的助理在小河两侧架设了一条安全缆绳,并给这条缆绳做了周密的加固。当我到达拍摄机位时,就可以让皮划艇快速划过来,从缆绳下方通过。为了捕捉皮划艇选手的表情,我让他们反复几次经过我所处的位置,每次都通过连拍得到一组照片,以供后期选择。
  空中全景
  乘坐直升机拍摄了大量全景照片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能否让直升机消失在全景画面中?我又做了几次尝试,效果都不太理想。之后我发现最好的拍摄方式是采用无线遥控直升机。我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航模,通过一番调研,我认为多旋翼直升机最适合进行空中全景的拍摄。我从某航模公司定制了一架六旋翼直升机,它能够带着我的专业单反上天,并平稳精确地悬停在我希望的视点上。此外,为了让一切工作都能自动完成,我们还为直升机加装了一台电控云台,按照程序执行拍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航模直升机进行拍摄,受天气的制约很大,拍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事先精心策划与演练。
  终极挑战:动态全景
  我在上文中提及的360°全景的拍摄虽然是经过精心设计,选择最佳视点进行的拍摄,但还存在一个问题:时间在画面中凝固了,拍摄现场的动感和声音等要素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要想把全景摄影的表现力再向前推进一步,就要采用动态全景的手法。
  动态全景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出现了。拍摄动态全景需要通过特殊的全景摄像头阵列(用于拍摄全景照片的N个摄像头的组合—编者注)来完成。不同的摄像头将每一时刻的画面都记录下来,然后经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得到很多帧全景画面。后期通过一些手段让其连续播放,我们就得到了动态全景。2012年之前,现有的全景阵列相机都不能够捕捉周围的全部画面,最明显的缺陷就是由于相机的支撑点选择在地面导致地面无法被拍到。
  在2011年末,我认识了来自纽约的Joergen Geerds(下文简称JG)。JG大胆尝试了使用现有的Gopro相机进行动态全景的拍摄。他采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了一个轻便的全景阵列相机的框架,再通过独脚架将其斜挑出去,就能拍摄周围360°×180°空间的所有画面。我将这个设备挂在一个用于天气测量的氦气球上,拍摄记录下了氦气球从升空到36千米高空的全过程。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采用全景拍摄技术记录下氦气球升空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让人类比其他物种进化得更快。从车轮到移动电话,工具不仅服务于人,还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沟通方式。随着工具复杂程度增加,一些人认为,不久以后,机器将变得比人脑更善于“思考”。摩尔定律认为,计算机的性能每两年就会翻一倍。如此说来,到本世纪中期,机器智能将超越人脑智能。但计算机也有创造力吗?或者说,只有想象力才是人类独具的能力?  当人们思考穆雷·麦基奇的作品时,不禁会提出以上问题。穆
期刊
我对张旭的最初印象,还是在1989年他刚入新华社不久的业务培训班上。那时的张旭,一张娃娃脸略显青涩,发言时声音却很大,不知是因为容易激动还是人多害羞,经常会脸红。人说“相由心生”,张旭看上去不像摄影记者,反而像一介书生,文雅还有点心重。接触时间长了,会发现他做事非常认真。他说,自从走上了摄影这条路,就全身心投入进去,这一做就是23年。  一幅独家新闻照片  对一名记者来说,在事件发生时,最重要的不
期刊
光线、照明、阴影、反射、所有这些被研究的对象并非完全都是现实的存在,因为它们都如幽灵一般,具有的只是视觉上的存在。  —莫里斯·梅洛-庞蒂  妻子在听到一则关于有人起死回生的轶闻后,曾一本正经地问我:“咱儿子能看到鬼吗?”我先是一怔,然后安抚她:“应该看不到吧,他才2个月大!”我确认新生宝宝比我胆大,看不到“鬼”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相关信息或者知识。  结构人类学研究试图说明,各种文化中的鬼神形象不是
期刊
摄影师是一个辛苦却令人着迷的职业。  说到辛苦,摄影师为了拍摄一张好照片,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拍摄时要找到最佳角度,克服现场各种不利因素;有时更要长途跋涉,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摄影不仅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脑力活。一瞬间,手、眼、脑要为抓取画面而高速工作,相互配合,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然而,摄影又是那么令人着迷。最终当光影交织成醉人的画面,并被摄影师亲手永久地保存下来,此时的欢愉让
期刊
悄然间,迎来了端午节。短短的假期只能赋予我匆匆的步履,利用公休、年假和周末,凑成7天的假期。根据对时间、距离、拍摄角度的衡量,最终选择了北京-北戴河-绿江村的自驾线路,总里程1200公里。  摄影器材的轻量化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相机厂家把目光投向无反相机市场。无反相机凭借小巧机身大尺寸感光器和优异画质,博得市场青睐。特别是一些世界知名镜头厂家,已为该市场定制、开发生产高质量镜头,更是
期刊
很多人购买第一台相机是为了记录孩子。用照片记录孩子点点滴滴生活和成长历程,是家庭成员最珍贵的回忆。儿童是天真和快乐的代表,充满着人类原始和纯真的情感与行为。闲暇时翻翻相册,照片中的故事总是能够带给家庭成员无限欢乐。。拍摄儿童除了一般的人像摄影所需要掌握的技巧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独特的要领。本期邀请职业儿童摄影师苑楠楠(草木)一起,跟大家分享如何拍出精彩的儿童摄影作品。  慎用闪光灯  将这一条放在最
期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肉眼看到的,往往只是事物的表象。一旦我们借助微距镜头拍下它们的细微之处,就常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微距摄影与近距离摄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我们将镜头尽量靠近被摄物(在镜头允许的范围内)拍下的景物。微距摄影则必须借助微距镜头或其他辅助设备,以几乎贴到被摄物表面的距离表现其局部的、肉眼难以看到的世界。  拍摄准备  用相机拍摄微距,摄影者需要购置专门的微距镜头。
期刊
今年樱花季,我专程赴日本大阪和京都拍摄樱花。选择器材时我换了个思路,将常用的两只变焦镜头留在家里,改用3只大光圈定焦镜头,索尼蔡司Sonnar T* 135mm F1.8 ZA是其中之一。  索尼蔡司Sonnar T* 135mm F1.8 ZA其实是一只人像镜头,在人像摄影领域成像出色。而我选用它来拍风光,主要是希望通过大光圈定焦镜头对景深的控制来营造画面气氛,在拍摄樱花时能得到一些不同的效果。
期刊
从事摄影职业久了,难免会感到肩颈为器材所累。于是我开始在工作中使用拉杆箱式摄影包。市面上可供摄影师选择的拉杆箱种类不少,有商务款,也有摄影专用,还有拉杆双肩背两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和使用,选中了精嘉(VANGUARD)阔影者49T。现将使用中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小身材,有容乃大  由于我本人身材偏瘦,常常需要出入各种不同的场合,因此较为低调的拉杆箱更适合我。我理想中的拉杆箱应是如此:能够
期刊
浦吉(PRO.J)35633三脚架套装,是中山立信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新推出的面向爱好者的产品。该公司1980年代初成立,早期生产的“吉尼佛”系列摄影包以品质著称,今年又推出“浦吉”品牌的三脚架/云台。  这款三脚架套装附件齐全,除常规的脚架包外,还附送一条腕带,云台快装板后面有2个六角扳手,说明书及保修卡印制精致,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感觉这是一款稳定性好,功能丰富的三脚架。  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