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坎坷人生与思想智慧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在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即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立志学为圣贤
  阳明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王华考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也就是中了状元。阳明也就跟着父亲来到京师,从师问学。读书是学圣贤的前提。那时读书主要是读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与北宋以来理学家的著作。理学是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儒学形态,主要学者包括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等。尤其是二程和朱熹,是理学的大宗,他们的学问被称为程朱理学,是官方的正统学问,读书人必须修习。
  青年时期的王阳明,一方面认同程朱所提倡的人生境界和修养目标,另一方面对于程朱的修养功夫则无法契入。成圣成贤的为学目的和如何成圣成贤的功夫修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及其解决,开启了阳明后来的整个思想学术生涯。
  希做圣贤而无望,阳明难免转向其他途径。根据同时代大儒湛若水所著《阳明先生墓志铭》所说,这一时期的阳明经历了“五溺”,即:初溺于任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在正统儒家看来,这五种学问都不是关于身心性命的根本学问。但需要指出的是,从成贤无望后转向习佛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人生根本价值、如何安顿身心性命等重要问题的思考显然是积极而且迫切的。“五溺”阶段实际上酝酿着后来巨大的哲学突破。这一突破,就发生在贵州龙场。
  贵州龙场悟道
  正德元年(1506年),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的王阳明,上疏批评武宗堵塞言路,被捕入狱,随即被贬贵州龙场驿任驿丞。阳明的父亲也遭到了牵连,被迫辞去官职。
  在流放途中,阳明曾被宦官刘瑾派出的刺客追杀,家人也可能遭到未知的迫害,这些都不断刺激阳明去思考生死大问题。他不断地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贤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艰难困苦,安顿自己的身心性命呢?于是他收摄精神,日夜作息,群居独处,都力求澄清杂念,不肯妄言妄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专一。
  这样的自我锻炼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他参透了“格物致知”之旨。阳明终于打通了长期横阻在为学目的和修养功夫之间的关隘,悟通了“物之理”与‘叭之心”之间的关系。这一悟,史称“龙场悟道”,又叫作“龙场顿悟”。阳明在龙场通过“澄默静一”的修习而超脱了生死之念,同时还悟出了“格物致知”之旨。次年,阳明又推进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说法。
  阳明认为,圣贤经传当中有时偏重说知,有时侧重说行,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人来说的。在根本意义上,知与行就是一回事。但是,程朱理学尤其是朱子之学,在修养功夫上是主张先致知、后涵养的,也就是主张知先行后的。阳明认为,程朱实际上将知和行割裂开来,造成后来学者离行而求知,所得不是真知,所行不是真行。因此,他的知行合一之说,也是针对程朱理学功夫论的偏失,以及明代士风堕落的现实情况而产生的。
  在龙场期间,阳明建造了龙冈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聚徒讲学,培植后进,弦歌不辍。阳明在贵州不只是悟道、讲学,他与这里各民族、各阶层的人相处,播撒中国文化的种子,以仁德感化四方。阳明认为,天下没有不能被感化之人,并应邀写了《象祠记》来阐述其理。他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其上层人士,又坚持原则。
  “龙场悟道”在阳明学发展史上乃至整个儒学思想史上,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阳明肯定孔子的“为政以德”,他认为做事在得人,事业必靠有德之人去积极推行。他下力气在基层兴教化,美风俗。他批评当时的风俗,“争功利而薄忠信,贵进取而贱廉洁”,认为长此下去,必酿成祸患。
  阳明坚持儒家的宽政主张,以佚道使民,强调官员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虽劳不怨。他勤政守职,视民如伤,治庐陵时,辟城中火巷,绝镇守横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整顿吏治,是他治理地方的措施之一。关于权力,他认为,权为天下利害所系,小人窃之以成其恶,君子用之以济其善。君子欲济天下之难,不能不操之以权,但君子用权,必由其道。那就是:以至诚之心立德,扶植爱护良善;昭示不可夺去的气节操守,引导下属走正路。慎重地对待权,用好权,在用人上;在心态上,“坦然为之,下以上之;退然为之,后以先之。是以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阳明有书生本色,同时又是马上英雄,是旷世罕见的大豪杰。真正的儒家都是内圣修己与外王事功两方面并重的。阳明一生的事功,被誉为“三百年事功第一”,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三征”,即征南赣、征宁王、征思田。终日劳累诱发了王阳明的肺病顽疾,遗言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心,就是良知。阳明终年57岁。
  王阳明思想要旨
  阳明一生的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讲学和社会教化为中心而展开的。阳明讲学究竟讲些什么内容呢?
  “心即理” 阳明心学的根本观点是“心即理”。《传习录》记载了阳明与弟子徐爱对“心即理”命题的探讨。意思是:父母身上并没有蕴藏着孝的道理,君王身上也没有蕴藏着忠的道理,同样,朋友、老百姓身上也没有蕴藏着信和仁的道理。一个人要讲究孝、忠、信、仁,总归不是向别人身上去求。那么这些道理都在哪里呢?阳明认为,就在你我和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的心本来就具有敬老孝亲、忠于职守、言而有信、仁民爱物等道理,才能事父母以孝,事朝廷以忠,交友以信,治民以仁。
  这个心,就是天性,就是天理,就是天赋予人的善性。为了和一般意义上的心区别开来,我们称这个心为“本心”。既然心即是理,人可以在道德实践中将心之理赋予行为和事物,因此也就无需求理于外,到外在的事物上去求一个道理。阳明所说的“物”,是与心即理的“心”关联着的,“物之理”实际上也就是指“心之理”在物上的落实,也就是道德原理与道德法则,而不是指客观知识性的理。这些道德原理和法则,只能来自继承了天性、蕴含了天理的本心,而不在物的自身。心之理落实到事物上而得其宜,也就是恰好、刚刚好,这种情形就叫作“义”。因此,求义或者求理,就只能在本心上求,而不能在外事外物上求。按照心外无物的说法,外界事物是否独立于吾心,还有没有客观实在性呢?一直以来我们由此而对阳明心学有一些误解。阳明的回答真的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山中的花,只有你来看时,此花才与你的心发生关联,心赋予了花以意义与价值。阳明在讲“心外无物”时,并不是针对外界事物是否独立于“吾心”而存在这类问题而发的,而是与他对“物”的特殊规定以及他的整个思想系统密切关联着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则由人来赋予。这才是阳明所讲的“心外无物”的根本意义,也是心学体系中心物之间的根本关系。   “知行合一”从《传习录》看,阳明在论及知行关系时,有一个反复申明的观点,叫作“知行本体,原来如此”。他本人有时候又将“知行本体”称为“知行之体”“知行体段”。究竟什么是“知行本体”呢?这四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阳明所说:“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这里的“本体”,就是本来面貌的意思,“知行本体”也就是指知与行互相联系、互相包含、本来一体;知行分离,也就背离了知行的本来意义、违背了知行本体。第二层意思,阳明又说:“‘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这里的“知行本體”,就是指良知良能。后一种“知行本体”的含义无疑更为根本。
  阳明完全是从道德出发来讨论知行功夫的,故在他看来,知必须表现为行,能知必然能行。知与行相即不离,两者是同一功夫过程的不同方面。
  一般来说,“明觉精察”是形容知的,“真切笃实”是形容行的,但阳明要求,人在知的过程中要抱有“真切笃实”的态度,在行的过程中要保持“明觉精察”,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且知且行,即知即行,这样的知才是真知,这样的行才是真行。这是知行合一的功夫论含义。我们今天讲的“知行合一”,已不是道德范畴的,而是社会实践意义上的,这是我们与王阳明的根本不同。
  “致良知” 阳明在去世前曾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是阳明一生思想的总结。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一个贯通天人的概念。其次,阳明所讲的良知,又指“随时知是知非”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是一个贯通体用的概念。总之,“致良知”实际上是在早年“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蕴含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主要理论内容。
  正是在兼具“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阳明将良知视作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良知赋予了天地鬼神万物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价值意义的创造本源和主宰力量,具有绝对性和根源性。人因为有此良知,就可以和天地宇宙会通,可以充当宇宙天地之心,从而肩负起协理宇宙天地万物的责任。正因为良知如此重要,所以阳明断定:“‘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良知既是“性与天理”,又是道德认知与判断。因此所谓“致良知”,也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不断地向至善的道德本体复归,以达到极致;二是以道德认知和判断为依据,加以实行。—方面,良知本体的至善性、绝对性和普遍性为人们的道德践履和成圣成贤的追求提供了内在根据和根本保证。“人胸中各有个圣人”“人人皆可成尧舜”的道德洞见,能有效促使道德主体,激发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又要对良知本体在现实环境中作用流行的相对性、具体性以及致良知过程的无限性保持清醒认识,以防道德主体的自我膨胀、猖狂及虚无。
  致良知的第二层基本意思是“依良知而行”。“致”字在这里相当于“行”字,致良知即“行良知”,即依良知而实行。阳明更为强调这一面,他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
  良知是主宰,是准则。“致良知”简易直接又内涵丰富,将阳明的整体哲学思想完满地表述出来了,标志着阳明哲学建构的最终完成。(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夹在旧金山和圣何塞两个城市之间有一片长约25英里的狭长区域。这里培育了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了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这里就是位于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从美国西海岸一路向东,位于美国东部的湾区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大都市纽约。这里集聚了巨额财富,是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孕育出了曼哈顿、华尔街。同样位于亚太地区的东京湾,是日本经济腾飞的缩影,更是其根源,成熟的工业带、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成熟的城市管理,都
期刊
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近日公布了首款预告片。影片改编自1998年上映的同名经典动画,故事则取材自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古代传说。因此,预告片一出,自然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片中,花木兰被家人安排去相亲,从衣服到妆容都经过了精心打扮。不过,花木兰的妆似乎有点不符合现代审美。红红的脸蛋,涂黄的额头,黑黑的眉毛,眉间画有红色花饰,有网友评价,这样的妆容,连饰演花木兰的“神仙姐
期刊
有人说,一辈子一定要来一次蹦极。当你从高空纵身一跃,身体急速下坠,突然而来的失重感仿佛把所有的知觉都填满了,一切忧伤与烦恼都在那一瞬间悠然而去……  听起来很美好,可有的人就是不敢尝试,于是近几年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蹦极陪跳员。每天都要跳,不仅自己跳还要陪游客一起跳,那是怎样一种感受?  起跳  河北省石家庄有一处高空蹦极场,高度72米,位于国内前列。站上跳台,眼前是太行山脉的峰峦叠嶂,脚下是蜿
期刊
3月13日,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发生一起面包车自燃事件。出事车辆系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工作负责人李印凡的私家车,车上载有的3年多的水利工作账目资料被付之一炬。一时间,众说纷纭,疑云丛生。  5月14日,当地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为人们解开了疑团。原来,县区交叉巡察组进驻杨集镇后,李印凡为掩盖农民用水协会账目中燃油费过多问题,安排本单位会计吴美丽将燃油费发票换成租车费白条入账。在将账目资料送往镇政府途
期刊
保山,古称永昌,“襟沧江而带怒水”,素有“入滇第一胜”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国际通商孔道——蜀身毒道(后称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今日保山,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厚重的人文环境,神奇魅力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  南方丝路重镇  保山古代为哀牢国首邑,西汉置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全国第二大郡,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保山都是滇
期刊
这里的桥,让远征者跨越汹涌波涛,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里的桥,见证苦难与辉煌,象征着民心党心息息相通。  6月1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启动。  于都河静静地流淌,当年中央红军主力出发的渡口旁,一段浮桥无声地诉说着85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传扬着“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的佳话。  桥相连  于都县贡江镇建国路上一处
期刊
5678是登山界流行过的一种说法,它是指,要想登珠峰,要先依次登完五千米、六千米、七千米、八千米的山。但这两年,宋玉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一座雪山都没登过,就找到商业探险公司,表示想登珠峰。宋玉江是鼎丰探险的老板,一年里有六个月,他要在山上度过。2015年起,他开始带队攀登珠峰。除了珠峰,他的公司还提供玛纳斯鲁峰(8163米)等高海拔山峰的攀登服务。这样的户外探险公司,在中国如今有一二十家。  著名
期刊
每次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陪娃写作业的视频,河北石家庄的年轻妈妈小静都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气到笑,笑到哭,每次都是一场‘战争’。”小静说,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后,写作业就成了全家人的心病。“每个人都试过了,哄着、逼着、求着,可是还是什么改变都没有。”  小静的育儿遭遇并不是个案。看看火爆的短视频平台,哪类视频让人又好气又好笑?陪娃写作业当属其一。有人专门在平台上开设账号,分享父母陪娃写作业的“有
期刊
宋朝夜市可称一绝,“夜关不锁戍无兵,负贩行歌乐太平。”这是宋朝独有的魅力:灯烛荧煌,上下相照;彩楼相对,绣旌相招;市井风流,众生万象。  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的记录,更可印证当时汴梁夜市的繁荣:“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故永绝蚊蚋。”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录了宋朝夜市中食物之丰富:“至朱雀门
期刊
道听途说  ●美式:网友译《甄嬛传》。华妃:“噢,快给我停下,你们这群愚蠢的土拨鼠。”苏培盛:“哦,我的上帝啊,娘娘这是怎么了?”华妃:“嗨,老伙计,别废话,皇上在吗?”苏培盛:“哦,我发誓皇上说他不在。他知道了一定会狠狠踢我屁股的!”华妃:“嗨,四郎,为什么不让我进去呢?”  ●日式:我某个前男友:“你的话,能懂我的吧,可是为什么还要来试探我呢,这样怎么继续下去啊,这是我最无法容忍的事了,即使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