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让德育元素融入校园及课堂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工作作为传统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入心田才能触动心灵,才能培育学生美好人性。德育元素广泛,要灵活融入校园及课堂教学中,才彰显德育教育独特育人功能。
  一、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德育内涵
  德育教育的领域广泛,依托教材是其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前必得深入地备课,不仅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更要对教材的德育要素有深入体会,同时融合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在授课时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于一体。例如,语文学科中《祖国多么广大》,同一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大兴安岭的雪花飞舞,长江两岸的柳枝发芽,海南岛上的鲜花盛开,短短的几行字,勾画出祖国的辽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教师传授知识时把家国情怀融进去,顺理成章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渗入式的教育;再如,数学中百分比的计算,只有让学生明白人们的生活与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学,所以要学好数学,将来才能适应社会,为建设祖国、服务祖國作出更大贡献。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在健康教育中的《健康生活》很好地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教育,重点讲述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既是个人卫生的教育,又是结合国家构建强大的卫生体系的大教育。
  二、精炼教学设计,把握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遵循其在教材中的特定位置、层次和地位来具体安排,同时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加强行为训练尤其是道德行为的实践。众所周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从知到行的过程,包括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相互转化。其中,“知”为基础,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前提;“行”为关键,可以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情”与“意”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经过反复实践,道德行为才能变成道德习惯。德育教育主要以情景教学,活动交流,体验实践,拓展升华为主线。这样的固守其本,才有利于道德与法治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实现对简明、简要、简易的追求,实现由浅入深,道德与规范,道德与法治的相结合。一方面,踏实创制课例,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校园里的冲突》一课,为“本简道法”积存了化解冲突的方法,另一方面,重视学以致用,重视提炼经验,针对学生学校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用妙招化解,并延伸到生活中,让相亲相爱的同学们和睦相处。这是润物于无声,教育于无痕的效果。
  三、校园活动多样化,动静皆宜见成效
  1.深化少先队的阵地作用
  少先队员是大部分小学生一种别样的荣耀,很多学生都以加入少先队为荣,因此德育工作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强化少先队的小学内部阵地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文化宣传栏等不断宣扬学校内的好人好事、党政知识(转换成小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在特定的节日(诸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和父亲节、建军节和国庆节以及元旦等)开展具有一定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手抄报、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表演、足球对抗赛、线上家务劳动小能手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升自身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并在爱党、爱国和爱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这种思维,深化道德品质对学生所能产生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2.积极发挥家长在德育工作的作用
  家长也是构成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可通过组建家委会、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联系册,随时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大环境和大体系之中。例如学校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重大活动,均邀请家委会参与策划和组织,在家委会的带动下,各班纷纷活跃起来,和自己孩子一同参与,达到团结协作,共荣共赢目的。在活动中,他们为学校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对学校产生一定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直接影响到孩子。通过活动来搭建平台,通过平台来实现共教育同成长的德育目标。
  综上所述,学校只有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在德育工作上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校园生活与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我们面对新时代托付给教育者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结合学校的“自信教育”为抓手,为国家和民族用心培养人。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除了思想道德教育外,心理健康教育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学科德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已经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说,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的教学工作。  二、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话题,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深思的话题。当前,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被广泛推广到学校的教学课程当中。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和情怀,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直面新时代,在学校教学的道路上,爱国主义的传播和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下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形成更多高尚品质和宝贵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于心,日后为祖国发展作贡献。下面,谈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教育学生,老师就要走进学生天真无邪的心坎里,和学生一样的说笑,一样的“无知”,这样老师与学生无论是从心灵上,教育教学上都拉近了距离,有助于老师有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把握教育时机,适时扮“无知”,感动学生心灵  种庄稼强调不误“农时”,战争强调不贻误“战机”,教育学生同样也应讲究把握教育的“时机”、创设捕捉新的“时机”。  有一年我接手教四(2)班的数学,前任老师热心地介绍了这班学生的基本情
期刊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rn(一)学习问题rn学习压力造成精神萎靡,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厌学也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
期刊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多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经历,我认为教师在小学综合
期刊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和锻造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带好班集体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在从事班干部工作的过程中,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
期刊
在每个班集体中,必然存在优生和学困生.学困生一般人数不多,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影响极大,如教师没有对他们进行好的转化,会使学困生范围扩大,影响班级.因此,在新课程的改革下,
期刊
规则,顾名思义便是规矩与准则。遵守规则是社会系统维持正常良好运转的前提。童年期是人一生中道德发展的启蒙时期,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引入绘本阅读的理论基础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基础,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
期刊
微课短小精炼,而且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有助于完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完成。而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帮助学生分散需要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单个任务的完成将整个学习章节很好地串联起来,从而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通过微课和学习任务单的结合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在传授新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但有的学生在预
期刊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