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862年,一位姓王的木匠创建了一个家具品牌,上世纪50年代,在集北方明清家具各流派之大成的基础上,它形成了以清宫造办处所做家具为代表的“京作”这一独特的宫廷家具特色,与“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经过百年的发展变迁,“龙顺成”这块招牌成为中华老字号。龙顺成的家具都有哪些特点、什么讲究?背后都蕴藏着哪些有趣的故事?
“龙顺成”的缘起和名称的变更
清末民初,北京城东南角龙须沟金鱼池附近的晓市大街是當时有名的夜市。在晓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庙宇,人称鲁班馆。就在这周围几条胡同里,有大大小小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师傅,其中有许多是清宫造办处走向衰退后流散于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擅做各式各样的硬木家具。这其中就有一位从造办处出来的王木匠,他在东大市路南同兴和硬木桌椅铺东面开办了一个小作坊,取名“龙顺”,不但为宫廷继续制作、修理硬木家具,还将宫廷风格的硬木家具融于民间。后来它吸收吴、傅两家人股,于1899年把字号从“龙顺”改成了“龙顺成”,于是这个家具界的老字号就此诞生了。
从清末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龙顺成的榆木擦漆桌椅风行数十年不衰,为这一时期享誉京城的名品。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东西晓市鲁班胡同—带的35家专门作木器的小作坊全部进行了合并,包括原制做马鞍的“同兴和”、以生产仿明家具著称的“义盛和”、专仿制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家具的“兴隆号”等,保留了龙顺成这个老字号,统称为“龙顺成木器厂”。1966年,改名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以后又几次易名,1993年恢复了老字号龙顺成,2010年改名为现在的名称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
龙顺成“京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中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干百年来,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发展创新,到清代,能工巧匠辈出。清代家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雍正到乾隆晚期形成了独特的清式风格,并形成以“京作”、“苏作”和“广作”为代表的三大流派。说到“京作”,就一定会提起龙顺成。龙顺成“京作”家具源自宫廷家具正统继承,从同治年间第一代的王木匠开始,它的“京作”技艺传承到今天已经到第六代传人了。
2007年,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认定为可保护与发展的“中华老字号”。
龙顺成家具享有“百年牢”的美誉
作为中华老字号,龙顺成家具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被提及,比如在当年霍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就曾经有这样的描述:
年近花甲的韩子奇已经有十几年不和妻子同榻而眠了。上房的东间,是他们过去的卧室。隔扇门里,靠墙摆着榆木擦漆大立柜,南墙窗下一式四件包着铜角带着铜扣儿、铜锁的衣箱,东面靠墙一只硬木茶几,两张明式靠背椅。挨着床的地方,一头儿是带抽屉的床头柜,一头儿是钱柜和梳妆匣。全套家具都是搬入新居那年买的龙顺成桌椅柜箱铺的“百年牢”。牢是真牢,算来已经二十五年了,至今都没走样儿,只是都旧了,色彩黯淡了。北面,一张大铜床占据了房间的四分之一。自从韩子奇全家搬进了“博雅”宅,就淘汰了北方旧式的土炕,买了这种西式大铜床,两头儿高高的床栏上铸着浮雕缠枝花卉,洋味儿的古色古香,和这房间的雕花隔扇、硬木家具倒也协调……
小说中这段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60年7月,也就是说韩子奇是1935年置办的这套家具。“百年牢”是什么意思呢?意为特别牢固,可见当时龙顺成家具的质量。
关于“百年牢”,还有一个故事。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天,前门外一家饭馆的两拨顾客因争执而斗殴,他们顺手抄起桌椅打了起来。等他们走后,掌柜的和伙计们发现摔坏了不少桌椅,唯独标有“龙顺成”字号的桌凳,除油漆有些碰损外,结构完好无损。
这“百年牢”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龙顺成制作的家具延续了明清古典家具的做法,严格遵循“在谱”的原则,选材方面多为质地坚硬的印度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和缅甸花梨等珍贵木材。制作工艺上采用“全榫卯”、“一木连做”等结构,加上能工巧匠们的精雕细刻,不用一根钉子,不用黏接剂,依靠严密而恰到好处的相互穿插交错,依循一定的先后次序,榫卯结构让一个最朴素的坐具变成了生活中最牢靠的伙伴,几分钟之内拆装便可完成,结实利落、毫发无损。
72字诀体现坚守不变的匠心精神
“皇家气派、源自宫廷;广苏两作、汇聚京神;不计工本、法度严格;穿销挂榫、满彻无钉;一木连做、水磨烫蜡;金玉镶嵌、浮雕线脚;造型典雅、比例黄金;传奇榫卯、百年牢固;京作龙韵、唯有顺成。”这短短的72字口诀精练地概括了龙顺成“京作”技艺的特点,也体现了龙顺成人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这里为您说说别具一格的水磨烫蜡技术,这是“京作”的一个特点。水磨就是用水对家具白茬儿(未经油漆的木材——编者注)进行表面擦拭,让木纤维膨胀起来,以达到润滑的效果。烫蜡是中国明式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展现木材优美的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用来防止外界环境对木材的不利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膜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和边线等处出现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包浆”,产生“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感。龙顺成运用独特的烫蜡工艺,在对木材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能够充分显示木材的自然美,细节反复雕琢,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是纯正的环保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龙顺成的“变”与“不变”
目前在龙顺成工作的匠师们大都是继承了父辈们的衣钵,成了龙顺成第二代、第三代匠师,他们继承了传统的修旧技艺,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做到了创新。
例如在硬木椅子的坐垫上,龙顺成就引入了人体工程学的坐垫,让红木家具一改气派有余、舒适不足的问题,在使用效果和舒适程度上找到了平衡点,让红木家具爱好者也能感受到舒适的感觉。正是这种点滴的变化,让龙顺成传承着老传统、老技艺,也在点滴间进行着小创新和小提升。
在百年的风雨历程中,龙顺成作的硬木家具,更多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龙顺成继承并发展着民族文化,在创新、开拓中,使历史与未来在家具的发展中得到了协调。也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和创新,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龙顺成”的缘起和名称的变更
清末民初,北京城东南角龙须沟金鱼池附近的晓市大街是當时有名的夜市。在晓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庙宇,人称鲁班馆。就在这周围几条胡同里,有大大小小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师傅,其中有许多是清宫造办处走向衰退后流散于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擅做各式各样的硬木家具。这其中就有一位从造办处出来的王木匠,他在东大市路南同兴和硬木桌椅铺东面开办了一个小作坊,取名“龙顺”,不但为宫廷继续制作、修理硬木家具,还将宫廷风格的硬木家具融于民间。后来它吸收吴、傅两家人股,于1899年把字号从“龙顺”改成了“龙顺成”,于是这个家具界的老字号就此诞生了。
从清末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龙顺成的榆木擦漆桌椅风行数十年不衰,为这一时期享誉京城的名品。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东西晓市鲁班胡同—带的35家专门作木器的小作坊全部进行了合并,包括原制做马鞍的“同兴和”、以生产仿明家具著称的“义盛和”、专仿制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家具的“兴隆号”等,保留了龙顺成这个老字号,统称为“龙顺成木器厂”。1966年,改名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以后又几次易名,1993年恢复了老字号龙顺成,2010年改名为现在的名称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
龙顺成“京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中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干百年来,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发展创新,到清代,能工巧匠辈出。清代家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雍正到乾隆晚期形成了独特的清式风格,并形成以“京作”、“苏作”和“广作”为代表的三大流派。说到“京作”,就一定会提起龙顺成。龙顺成“京作”家具源自宫廷家具正统继承,从同治年间第一代的王木匠开始,它的“京作”技艺传承到今天已经到第六代传人了。
2007年,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认定为可保护与发展的“中华老字号”。
龙顺成家具享有“百年牢”的美誉
作为中华老字号,龙顺成家具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被提及,比如在当年霍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就曾经有这样的描述:
年近花甲的韩子奇已经有十几年不和妻子同榻而眠了。上房的东间,是他们过去的卧室。隔扇门里,靠墙摆着榆木擦漆大立柜,南墙窗下一式四件包着铜角带着铜扣儿、铜锁的衣箱,东面靠墙一只硬木茶几,两张明式靠背椅。挨着床的地方,一头儿是带抽屉的床头柜,一头儿是钱柜和梳妆匣。全套家具都是搬入新居那年买的龙顺成桌椅柜箱铺的“百年牢”。牢是真牢,算来已经二十五年了,至今都没走样儿,只是都旧了,色彩黯淡了。北面,一张大铜床占据了房间的四分之一。自从韩子奇全家搬进了“博雅”宅,就淘汰了北方旧式的土炕,买了这种西式大铜床,两头儿高高的床栏上铸着浮雕缠枝花卉,洋味儿的古色古香,和这房间的雕花隔扇、硬木家具倒也协调……
小说中这段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60年7月,也就是说韩子奇是1935年置办的这套家具。“百年牢”是什么意思呢?意为特别牢固,可见当时龙顺成家具的质量。
关于“百年牢”,还有一个故事。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天,前门外一家饭馆的两拨顾客因争执而斗殴,他们顺手抄起桌椅打了起来。等他们走后,掌柜的和伙计们发现摔坏了不少桌椅,唯独标有“龙顺成”字号的桌凳,除油漆有些碰损外,结构完好无损。
这“百年牢”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龙顺成制作的家具延续了明清古典家具的做法,严格遵循“在谱”的原则,选材方面多为质地坚硬的印度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和缅甸花梨等珍贵木材。制作工艺上采用“全榫卯”、“一木连做”等结构,加上能工巧匠们的精雕细刻,不用一根钉子,不用黏接剂,依靠严密而恰到好处的相互穿插交错,依循一定的先后次序,榫卯结构让一个最朴素的坐具变成了生活中最牢靠的伙伴,几分钟之内拆装便可完成,结实利落、毫发无损。
72字诀体现坚守不变的匠心精神
“皇家气派、源自宫廷;广苏两作、汇聚京神;不计工本、法度严格;穿销挂榫、满彻无钉;一木连做、水磨烫蜡;金玉镶嵌、浮雕线脚;造型典雅、比例黄金;传奇榫卯、百年牢固;京作龙韵、唯有顺成。”这短短的72字口诀精练地概括了龙顺成“京作”技艺的特点,也体现了龙顺成人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这里为您说说别具一格的水磨烫蜡技术,这是“京作”的一个特点。水磨就是用水对家具白茬儿(未经油漆的木材——编者注)进行表面擦拭,让木纤维膨胀起来,以达到润滑的效果。烫蜡是中国明式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展现木材优美的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用来防止外界环境对木材的不利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膜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和边线等处出现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包浆”,产生“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感。龙顺成运用独特的烫蜡工艺,在对木材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能够充分显示木材的自然美,细节反复雕琢,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是纯正的环保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龙顺成的“变”与“不变”
目前在龙顺成工作的匠师们大都是继承了父辈们的衣钵,成了龙顺成第二代、第三代匠师,他们继承了传统的修旧技艺,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做到了创新。
例如在硬木椅子的坐垫上,龙顺成就引入了人体工程学的坐垫,让红木家具一改气派有余、舒适不足的问题,在使用效果和舒适程度上找到了平衡点,让红木家具爱好者也能感受到舒适的感觉。正是这种点滴的变化,让龙顺成传承着老传统、老技艺,也在点滴间进行着小创新和小提升。
在百年的风雨历程中,龙顺成作的硬木家具,更多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龙顺成继承并发展着民族文化,在创新、开拓中,使历史与未来在家具的发展中得到了协调。也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和创新,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