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從人员、设备和药物的配置情况以及抢救的流程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急诊绿色通道的发展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急诊绿色通道中,药品和欠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文献
引言
医院作为治疗伤病的场所,通常情况下,都需要排队等候,但是考虑到有些重大突发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可能会导致生命的危险,因此医院都会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对突发性疾病和事故导致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急诊绿色通道针对的人群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心跳呼吸骤停和休克等突发性疾病,以及公共事故导致的严重伤亡人士,急诊绿色通道的存在,可以减少等待救治的时间,及时的得到妥当的处理。
1急诊绿色通道的发展现状
1.1人员、设备和药物的配备
王会[1]等人曾对急诊绿色通道中,人员的分工、抢救设备和药物的配置等情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到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都是由专业素质较强的医生、护士等,对于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保证通道全天候的畅通。抢救设备和药物的配备情况,能够直接决定救治的效果,由于不同医院的设备水平不同,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2年上半年救治急诊病人达到了452例[2],医院的设备一直保持紧急待用状态,建立了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同时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对药方的库存及时的进行调整。
1.2抢救流程
达到急诊绿色通道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马上进入紧急抢救室,然后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与普通的救治方式不同,绿色通道采用的是先救治后交钱,一切以救治病人为主,相关的住院等手续都在事后补办,只要病人满足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就要保证各个环节的通畅。急诊病人确定后,救治医生要在5分钟内到位,并做好相关项目的检查,护士在5分钟内观察生命体特征,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完成,然后将这些检查的结果交给手术医生,病人在检查和转送的过程中,必须有医生或护士进行陪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3]。
2急诊绿色通道存在的问题
2.1药品和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周新桃[4]等人对急救箱内急救药品的存放管理进行研究,发现急救箱的容量有限,只能存放少量的药物,为了保证药品的种类,通常会叠放,药品的查找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延误救治的时间,由于不同医院的配置水平不同,急诊室的床位有限,在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会出现床位不足等问题,使得急诊救治的水平降低。由于急诊绿色通道需要全天候的保持通畅,虽然国家规定了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但是在伤病患者比较多时,医护人员就要连续的工作,而且工作的强度较大,考虑到急诊救治的特殊性,人员的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容易导致医护人员身心疲惫,从而出现操作上的错误,影响救治的效果。
2.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对于病人是否符合急诊以及急诊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等,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需要人员来执行,在实际的救治过程中,应该以简洁的语言,最快的让患者和家属选择救治的方法,避免延误救治的时间,在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中,需要患者转移救治的场所,而相关手续和病人检查结果的移交,需要快速、准确的进行。急诊绿色通道采用了先救治后收费的方法,因此经常会出现患者欠费的问题,尤其是斗殴和交通事故中,双方互相推卸责任,都不愿意负责医疗费用,法院介入调查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患者经过抢救后,因为病情过重导致死亡,那么就更容易导致欠费,目前医院产生的欠费中,急诊绿色通道导致的费用,占到了很大一部分[5]。
结语
急诊绿色通道的设立,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救治病人,由于我国的医院数量较多,大部分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急诊绿色通道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对于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等药物了解有限,无法及时、正确的处理心肺复苏等问题[6]。我国急救医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急救体系[7],急症绿色通道作为急救的重要方式,非常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急症绿色通道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王玉梅,舒阳.急诊绿色通道重要环节探讨[J].吉林医学.2011(08):1585
[2]许广瑜.浅谈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13(04):311
[3]周少林,陈爱莲.急诊护士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管理作用[J].河北医学.2007(13):740-741
[4]周新桃,严芳琴.急救箱内急救药品的存放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80
[5]徐洪涛.关于医疗欠费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336-337
[6] Gueugniaud PY,David JS,,Chanzy E,et al. Vasopressin and epinephrine vs. epinephrine alon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N Engl J Med. 2008(35):21-30
[7] Xiang-Yu Hou,Gerard FitzGerald. Introduc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China[J]. Emergency Medicine Australasia.2008(20):363-369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文献
引言
医院作为治疗伤病的场所,通常情况下,都需要排队等候,但是考虑到有些重大突发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可能会导致生命的危险,因此医院都会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对突发性疾病和事故导致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急诊绿色通道针对的人群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心跳呼吸骤停和休克等突发性疾病,以及公共事故导致的严重伤亡人士,急诊绿色通道的存在,可以减少等待救治的时间,及时的得到妥当的处理。
1急诊绿色通道的发展现状
1.1人员、设备和药物的配备
王会[1]等人曾对急诊绿色通道中,人员的分工、抢救设备和药物的配置等情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到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都是由专业素质较强的医生、护士等,对于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保证通道全天候的畅通。抢救设备和药物的配备情况,能够直接决定救治的效果,由于不同医院的设备水平不同,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2年上半年救治急诊病人达到了452例[2],医院的设备一直保持紧急待用状态,建立了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同时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对药方的库存及时的进行调整。
1.2抢救流程
达到急诊绿色通道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马上进入紧急抢救室,然后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与普通的救治方式不同,绿色通道采用的是先救治后交钱,一切以救治病人为主,相关的住院等手续都在事后补办,只要病人满足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就要保证各个环节的通畅。急诊病人确定后,救治医生要在5分钟内到位,并做好相关项目的检查,护士在5分钟内观察生命体特征,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完成,然后将这些检查的结果交给手术医生,病人在检查和转送的过程中,必须有医生或护士进行陪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3]。
2急诊绿色通道存在的问题
2.1药品和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周新桃[4]等人对急救箱内急救药品的存放管理进行研究,发现急救箱的容量有限,只能存放少量的药物,为了保证药品的种类,通常会叠放,药品的查找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延误救治的时间,由于不同医院的配置水平不同,急诊室的床位有限,在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会出现床位不足等问题,使得急诊救治的水平降低。由于急诊绿色通道需要全天候的保持通畅,虽然国家规定了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但是在伤病患者比较多时,医护人员就要连续的工作,而且工作的强度较大,考虑到急诊救治的特殊性,人员的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容易导致医护人员身心疲惫,从而出现操作上的错误,影响救治的效果。
2.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对于病人是否符合急诊以及急诊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等,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需要人员来执行,在实际的救治过程中,应该以简洁的语言,最快的让患者和家属选择救治的方法,避免延误救治的时间,在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中,需要患者转移救治的场所,而相关手续和病人检查结果的移交,需要快速、准确的进行。急诊绿色通道采用了先救治后收费的方法,因此经常会出现患者欠费的问题,尤其是斗殴和交通事故中,双方互相推卸责任,都不愿意负责医疗费用,法院介入调查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患者经过抢救后,因为病情过重导致死亡,那么就更容易导致欠费,目前医院产生的欠费中,急诊绿色通道导致的费用,占到了很大一部分[5]。
结语
急诊绿色通道的设立,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救治病人,由于我国的医院数量较多,大部分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急诊绿色通道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对于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等药物了解有限,无法及时、正确的处理心肺复苏等问题[6]。我国急救医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急救体系[7],急症绿色通道作为急救的重要方式,非常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急症绿色通道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王玉梅,舒阳.急诊绿色通道重要环节探讨[J].吉林医学.2011(08):1585
[2]许广瑜.浅谈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13(04):311
[3]周少林,陈爱莲.急诊护士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管理作用[J].河北医学.2007(13):740-741
[4]周新桃,严芳琴.急救箱内急救药品的存放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80
[5]徐洪涛.关于医疗欠费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336-337
[6] Gueugniaud PY,David JS,,Chanzy E,et al. Vasopressin and epinephrine vs. epinephrine alon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N Engl J Med. 2008(35):21-30
[7] Xiang-Yu Hou,Gerard FitzGerald. Introduc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China[J]. Emergency Medicine Australasia.2008(20):36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