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ansh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精辟的论述表达了同一种认识: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素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果学生没有观察主题图的能力,就无法发现主题图的能力,就无法发现主题图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致使提出问题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给学生“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从观察中发现数学信息建立数感,从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达数学问题
  “语言是问题的载体”;数学问题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的,所以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语言要求准确、简练,它与口语不同,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如:
  (1)我们租1辆大轿车比我们租一辆面包车要多用多少钱?
  (2)老师带我们去旅游,老师租了3辆面包车,老师要多少钱?
  以上问题的表达,就欠准确、简练,老师就要训练学生把问题简化表达为:
  (1)租1辆大轿车比租一辆面包车多多少钱?
  (2)租3辆面包车要用多少钱?
  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正确地提出数学问题
  1、分析条件,提出问题
  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问题是根据条件而提出来的,如果离开条件,所提出的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善于分析条件,然后再根据条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爸爸今年40岁,小华今年8岁,条件年龄有关,所提的问题就必须与年龄有关,如果学生提出爸爸与小华之间的身高问题、体重问题等,就失去了意义,也使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
  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就不同,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提出问题,没有必要统一要求,千篇一律,如小红有16本故事书,小丽有8本故事书,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力低的同学可以提出求和(或差)的问题、能力一般的同学可能提出倍数问题,能力强的同学可能提出深度广度较大的问题。
  3、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新理念告诉我们: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学习加法后,学生可以提出“我家有5口人,外婆家有4口人,两家一共有多少人?”之类的生活中的教学问题,学了乘法后,学生可以提出“我每天吃2个水果,一个星期共吃多少个水果?”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都蕴含有数学信息,它是老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载体,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提出问题。
  四、注重知识的沟通,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就可以对知识进行沟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引起重视,注重训练,如根据“男生有20人,女生有30人”这个条件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3)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4)女生是男生的几倍?
  (5)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6)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7)男生和女生的比是多少?
  五、注重教师的引导与评价,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不完整,不正确的,教师必须在“一分为二”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纠,教师再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甚至有些是很有创意的,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总之,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教师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如自纠、互纠、自评、互评、教师评)给予引导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主动提问留足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敢问、乐问、善问,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正> 今年九月,上海市工业党委举办了两期局级干部《增强党性读书班》,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一)进一步认清了改革形势。学习前,一些同志认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改革走了弯路,
合作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对学生来说有良好的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日益普及到教育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在幼儿教育资源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的同时,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已经成为我们目前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幼儿园 有效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
<正> 近年来,人们敢接触“欲望”问题了,大家对如何满足人的欲望谈得很多。其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日常的、大量的以及交织着种种复杂矛盾的思想问题,大都可以归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图书馆必将进行一场体制的变革,而这场变革必然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出色的交际水平.
著名教育家庞加莱说过:数学是依靠逻辑而非依靠观察来作为真理的标准,然而却运用观察、模拟、实验等活动来作为发现真理的手段。21世纪的教育特点要求教育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的生命体,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活动教学,让学生以经验为基础,多感官投入学习活动,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化。所谓数学教学活动化是指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探索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已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如今这种多媒体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正是未来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文教学过程是个信息传输的过程,虽然传统教
【摘 要】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决定教师对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持久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本文将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做出阐述。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 作用 影响因素 提高方法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
【摘 要】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教育”体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半个世纪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许多精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他的伟大精神代代薪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片和谐自由的空间,让我们的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活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新颖的技术是很得要的,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语文课要上得生动有趣,就要抓住有利时机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引导他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