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是为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两个重点打基础的,但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科学方法教育上的侧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列举种群的特征”。本节主要介绍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及模型构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同时在学生活动、展示的过程中体现合作精神,自我锻炼,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和探讨有关种群的特征的相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其他种群的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用种群的特征去描述身边的某个种群;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及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新疆北部多地发生蝗虫灾害》视频,蝗虫肆虐,所到之处草木殆尽,不仅给牧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加速土地的荒漠化进程,破坏生态环境。如何对蝗灾防患于未然呢?请大家走进今天这节课的探索之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问题导学,复习种群相关知识。提问:“一只蝗虫属于生命系统的那个层次?”“我们研究蝗灾是针对某一区域中的一只蝗虫还是蝗虫群体?”“某一区域中所有的蝗虫我们称为?”让学生明确种群的概念并巩固训练(PPT展示),并适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模拟实验,结合PPT学习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合作意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小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成就感。①分析种群密度的概念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利用视频中提及的蝗虫密度2600只/m2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种群密度,并直接显示出此时蝗虫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庞大,描述种群密度和数量的关系。②利用模拟实验,探索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每组有张卡片,模拟的是一块面积为4 m2的草地,比例尺为1:100。图中椭圆形代表蒲公英,其它符号代表其他植物。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得出种群数量。限时2分钟。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学生活动过程。完成后每组同学展示成果。③自主阅读教材,利用模拟实验,借助PPT,探索如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的内容加以明确(PPT展示),利用模拟草地的卡片,借助于课本第61页相关内容,分组完成用样方法计算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操作过程中考虑PPT中的几个问题。限时2分钟。学生活动过程中师参与引导或解疑。时间到后展示并交流成果并总结出用取样法调查种群密度的一般步骤。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取样时的注意事项、计数的方法、原则以及如何准确获得种群密度的数值及取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教师提醒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④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如何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演示模拟实验,讲解标志重捕法。学生利用材料模拟实验。每组展示计算结果,学生之间互评并分析误差的原因,教师引导要想取的相对准确的值需要怎么办,学生回答出每组的值相加,取平均值。教师可点评——团结就是力量。
  (4)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种群的其它数量特征。通过分析我国2010年第六次调查人口数量的调查内容,探究出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这些数量特征;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学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具体内容,提高学生信息分析能力;通过展示年龄组成的模型,让学生描述构建模型的过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成就感。①分析资料,以问题的形式学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分析目前我国大熊猫数量,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总结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教师拓展应用,为了降低人口数量,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的发达城市人口数量有时大量增加的原因。PPT展示中国性别比例失调漫画图片,学习性别比例及研究它的意义。(2)构建模型,学习年龄组成。学生分组展示一下课下构建的年龄组成的模型,描述出它是哪种类型?如何构建的?构建模型的意义是什么? PPT展示中国、德国、美国各年龄段的人口数,让学生分析年龄组成的类型。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师生互动,利用卡片,让学生梳理总结个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列出各数量特征,并展示出各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的关键词,让学生思考并画出概念模型,揭示出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关系。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提示除此之外,种群在空间上也具有一系列的特征(PPT展示)。
  五、首尾呼应
  对于蝗灾,我们如何防患于未然呢?学生利用所学思考回答。教师适时点评并简单拓展一下中国蝗灾发生的原因(第一是黄河断流;第二是气温变暖的影响;第三是湖泊、水库水位的变化;第四是“旱涝交替”地带肯定会发生大蝗灾;第五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第六是我国近年来对蝗虫的监测、治理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明显放松。)让学生意识到,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前提条件,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中,首先利用从电视新闻报道中节选的触目惊心的蝗灾视频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模拟实验、建构模型,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进行分组探究,学生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做出恰当的修订和评价,同时也学会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用“对我国人口数量的调查数据”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并统领对各项种群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最后首尾呼应,利用所学提出解决蝗灾的措施,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是根本,提高环保意识,爱护地球家园。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借助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详细地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思维的渗透方式。  关键词:实验;教学过程;探究;应用  一、背景叙述  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步改变,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改不可或缺的重点,也是中学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包括资料探究、科学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性探究等类型。但总归起来,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摘 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适合儿童并能激发他们学习情趣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素质。  关键词:美术课堂;审美教育;学习情趣;艺术才能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
摘 要:综合科学课程,是适应当前和未来科学、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的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校的理科师范生,该如何使自己适应将来的“综合科学教程”的教学呢?  关键词:综合科学课程;教学;理科师范生;综合性专业人才  早在196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召开了第一届综合科学教学改革研讨会。此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地参与到综合科学课程的开设中。综合科学课程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通过描述在已建立民主新政权的农村里,一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反映了农村中新生力量与旧的封建思想及恶霸势力的尖锐矛盾,歌颂了新一代农民的斗争精神和解放区民主政权打击邪恶、树立新风,改造封建传统观念的伟大功绩。在学习中,我们只有关注这类文学作品,创新大众化艺术,才能让作品更具特色。  作品的大众化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结构与情节的设计、刻画人物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的进行,我市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思想,提出了“以教定学”转为“以学定教”“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转为“以能力为中心”的工作目标。在这种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工作努力,我摸索出一套“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展示,反馈交流  课前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前知,也可以
四月中旬,全新的中国男篮在媒体面前亮相。这是中国男篮在去年夏天兵败马尼拉之后第一次公开训练,也是宫鲁鸣接手中国男篮帅位之后的第一次展示。第一次亮相,宫鲁鸣就博得了满堂的喝彩,不仅因为他训练的严格,方式合理,更因为人们在这支年轻的队伍身上看到了一种努力与团结,一种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在这支球队里,只有努力,没有特权。  公开课开放的时间是下午3点半到4点半。按照惯例,教练通常不会拖堂,毕竟只是在媒体面
摘 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意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剖析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在给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在给予孩子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在给予孩子们什么样的生命意义?每一次课堂上,我们都热情地解读文本,熟练地加以剖析,在建构了成人世界的知识体系后去建构一个不属于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知识结构。我们真的做得对吗?孩子们的世界是属于生命的,是属于一个完全属于他们的成长世界。我们到底在讲述什么,我们用我们的眼光去解读整个
《台阶》应该算是解读最为复杂的课文之一了。比如说:  (1)文中的父亲“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师教学用书》)  (2)其实《台阶》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说,描写的是落后的地方文化中的人生悲途。(地方文化中的人生悲途——读李森祥《台阶》(王亚桥)  (3)父亲造台阶“是父亲一生中最灿烂、最动人、最华丽的生命过程”。父亲的拼搏精神“是一种永不停息地同命运、同人生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优选欣赏角度、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