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基本的生命系统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造就了现在各生物体和互依存,协调统一,这种和谐,既体现在各生物体的组分之间,又体现在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上。通过笔者多年教学,深深感悟到生物体基本的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和谐之美。
  
  1物质特殊
  
  1.1生命系统的物质性、特殊性
  世界物质的。以细胞为基本生命系统的奇妙而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无生命元素的存在,说明它与非生物世界的统一性,但却又有重大的区别,尤其是组成细胞的两大有机大分子,如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它们以碳链为基本支架,作为细胞的结构基础,演绎着不同的生命之歌。
  1.2生物催化劑——酶
   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要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地完成,就必须要一种高效的催化剂——酶,它既有同于无机催化剂之处,又有别于它,如具专一性,易变性、反应条件温和性,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等生命特征。
  
  2结构巧妙
  
  2.1和谐一体
  任何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组成,就细胞而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结构具有一定流动性。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各组分之间的重要关系,细胞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种结构组分配合协调,使生命活动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2.2 造型独特
  细胞质基质是呈胶质状态,不是简单的胶状物质,其中含有如ATP、葡萄糖、水等各种成分,犹如孕育生命的海洋,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的大海里,承载着一艘艘功能不同的个体-细胞器,它们为了完成自己的不同使命,增加反应的场所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加膜面积,呈现独特之美。如:内质网是由一层膜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与细胞核的外层膜相连,内与细胞膜相连,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线粒体由两层膜构成,内膜某些部位向腔内折叠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增加;叶绿体的每个基粒是由2-100个类囊体膜结构堆叠而成,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据计算,一克菠菜叶片 类囊体的总面积竞达60平方米左右。
  
  3功能完善
  
  3.1 各组分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
  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细胞核中DNA经转录形成的mRNA经核孔出来后,在核糖体上指导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至细胞膜,以外排形式到细胞外。
  3.2完善的防控体系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病菌的包围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那是因为,在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它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实施防卫,监控和消除功能。
  3.3应对多变的环境
  低等的细胞生物草履虫等,都可感知外界环境改变产生系列的变化,做出相应反应,趋于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更何况高等生物。
  3.4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控制功能,细胞需要的营养物可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即使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也不相同,如气体进入是自由扩散方式,细胞选择吸收的小分子或离子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而大分子物质则是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3.5能量的转化
  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不仅时刻与周围环境中获取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而这些能量只有转移至ATP中,才能被细胞利用。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主要以细胞有氧呼吸的方式逐步将能量释放出来,部分转移到ATP中供生命活动所利用。
  3.6细胞具全能性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分化的细胞仍具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如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
  
  4曲折历程
  
  细胞如同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成、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4.1细胞分裂
  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殖而繁衍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这个细胞开始,由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主要方式,形成体细胞)、无丝分裂(不常见)和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4.2细胞分化
  在胚胎发育早期,各个细胞彼此相似,与此同时,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稳定性,是基因在不同时间、空间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细胞分化。没有细胞分化,就无组织、器官可言,生物体也就不可能正常发育。
  4.3衰老、凋亡
  再好的剧情总会落下帷幕,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目前细胞衰老机制,科学家提出了众多假说中,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老化就被延缓,从而解决了生物学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赵占良.高中生物新课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3名美国科学家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中学生物教学,2009(11);1.
其他文献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在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所谓创造个性,主要是指实现创造目标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相异的那些心理特征,如具备好奇心,独立性强,自信力强,意志顽强等。创造个性是人的主观能动反映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都是精选名家的经典之作,其语言、格式、表达方法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当然不应该就课文论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通常大家认为只要掌握了字词,理解了内容,进行了思想教育,这基本上就达到目的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除完成上述要求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时时受到写作的启示。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
期刊
一、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    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在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观察,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
期刊
摘 要: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途径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其次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再次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最后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期刊
作文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好的文章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好文章为数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于“教”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熟悉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  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读懂教材”,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呢?下面结合教学中的案例笔者谈谈对此问题的思考。但是,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做才是“读懂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地位日趋显要,网络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激发兴趣;科学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教学效率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
期刊